海军军医大学专硕规培生待遇

最近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在微博哭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限制压榨规培生#的话题执业医师考试圈内引发热议

先来看规培生签订的「无固定工资收入」承诺书:

根据最近的中医专硕研究生反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加规培的医学生,被医院方“压榨”,成了“免费劳动力”

干活的时候是医生,谈到工资是学生?

关于“规培生”在这里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规培生的待遇问题,似乎成了很多地方都存在的现象。

去年4月,云南某医院规培生反映,清明节开始,到该院上班时发现原先停电瓶车的地方,被改造成为停车场。

同时,他们还爆料刚开始不让规培生在自助餐食堂吃饭。

目前由于缺少具体法规及监管举措,各家医院对规培生的待遇普遍不尽如人意。

2014年,网上曾发起一项“医生如何看待中国医师规培起步”的调查。

从各方面了解到在医院的领导者看来,规培生知识储备、临床技能都相对不足,进医院就是学习的,给予相应的待遇犹感不值,应付与安抚成了主要的待遇方式。

所谓“铁打的科室,流水的规培生”

这「流水的规培生」毕竟大都不会是什么权威的人物,将来大多数也是不太可能留在该科室工作的,不过只是待那么两三月而已。

故而人们总无需忌惮的。

而更有甚者可能会凭着自己是「本土人」,带着莫名的优越感对「流水的规培生」施压,甚至是「压榨」,还可能出现更可怕的「甩锅」。

所以,让他们真正愤怒的是医院对他们身份的歧视、自尊的伤害以及长期的压榨。

相同的事情,只因为是规培生便得到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跟不同“身份”的人态度截然相反。

很多时候,有事情发生时,把全部责任推到底下学生身上,这些又怎会不寒心?

既要让规培生努力干活,又不给来个好的待遇,相比于其他行业从事者规培生这个年龄,不少都已成为收入不菲的业界精英。

但规培生们仍需靠父母的血汗钱生活,收入与劳动付出不匹配,对比之下,谁还愿意真正从事这个行业呢?

为响应国家政策方针,配合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域教育也坚定信念,立足根本,从各方面给基层医生,诊所、广大学员提供学习机会,同时为众多还未拿到执业(助力)医师的广大学员提供更多便利与帮助。

更多资源,请持续关注,“执业医师考试圈”公宏众号。

自2022年起规培考试“一年两试”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医师规培结业考试(以下简称规培考试),是医学生转变为医生的重要环节。

在2019年之前,规培考试采取“一年两试”的方案。也就是说第一次考试没通过的话,仍有一次补考机会。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二场补考被取消,但出于“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考虑,没有拿到规培证的临床专业型硕士(以下简称专硕)依然被授予了硕士学位证书。

2021年延续了2020年“一年一试”的方案,但取消了没有通过考试依然授予硕士学位的“特殊优待”。此举引起了部分专硕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他大型考试已经恢复如常,为何单单规培考试被削减了参加次数?

专硕们的反应如此剧烈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场考试的失利基本意味着他们整个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努力全部报废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具有“双重身份”,其临床实践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要求一致,确保合格毕业生可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4 证,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四证合一”。

在这项政策出台后,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医学专硕的学位授予上增加了“需要通过规培考试”的条件。


南京医科大学专硕学位授予基本条件

因此,这次考试不通过意味着他们原先考上的博士,签好的工作通通作废,只能顶着“大龄本科生”的帽子去找工作。并且由于没有规培证,大部分医院都不愿意接收他们。

  • 医脉通早前报道回顾:《

在他们的不断呼吁下,有关部门注意到了这个情况。

9月6日,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布《关于2021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工作调整的通知》,宣布将于2021年10月30日提供一次住院医师规范化结业理论考核服务


但要注意,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规培考试“一年两试”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表示,在住培起步阶段,由于各地工作进度不一,不同身份学员入培时间不一致,导致结业考核时间难统一。为适应不同身份人员培训和考核需求,特别是专硕研究生毕业要求,国家自2017年开展第一次结业考核以来,在每年5月提供一次以专硕研究生为主的考核服务基础上,于同年10月再提供一次以住培学员为主的考核服务,以满足参训时间较晚的住院医师结业需求。

除少数省份外,多数地区根据实际选择了两次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对学员的关心关爱,实施“一年两考”的省份允许上半年考核未通过的人员参加了下半年的考核,故部分学员逐渐将下半年的考核视为“补考”。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全国只组织了一次结业考核。2021年,考虑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且从2018年起,绝大多数住院医师已逐步统一到9月份入培,国家已于6月份组织了一次统一的结业考核(广东因疫情影响延期至7月举行)。

同时,根据调研情况,考虑到部分地区还有少数人员需于下半年结业,部分省份提出了考核服务需求,国家拟于下半年再提供一次考核服务。这次考核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需要,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选择开展。

需要强调的是,这次考核,不是全国统一组织,而是考虑到地方需求,出于对学员关爱,国家提供的一次“增考”服务。国家制度是明确的,也是严肃的。鉴于2019年参培人员基本集中在9月入学,具备了“一年一考”条件,自2022年起,将严格按政策执行“一年一考”。

齐会长的表达的意思很明确,规培考试从来就没有“补考”这一说,是由于学员进度不同,所以一年组织了两场考试,但因为不限制未通过人员再次参加考试,所以有人将第二次考试称为“补考”。

通过齐会长的话可以得知,这次国家再提供一次考核服务是出于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考试是严肃的,目前条件已经成熟,自2022年起规培考试“一年两试”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很多年轻医生对于规培有一种“排斥”心理,尤其是专硕群体,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相匹配,受到了“压榨”。

持这种想法的专硕忽略了一个大前提,即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学生”,且医学水平的提高同样是待遇福利的一种。

早些年,我国还没有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

换句话说,一个进了顶级三甲医院的学生和一个进了基层医院的学生,两者的医学水平会在短短几年间拉开巨大的差距。

我们需要接受一个现实,随着不断扩招,如今“本科生””研究生”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一个医学硕士,如果不是老牌强势医学院校毕业,没有过硬的论文傍身,在今天这个“内卷”的时代很有可能也是要去基层医院工作的。

正如前文所说,一个未经培训的学生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他的医学水平会直接由所在医院决定。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加剧了地区间医疗资源的不平衡。

实施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就是要让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有机会能到全国最好的一批医院,接受系统的、规范的培训,培养相对均质化的临床医生,对于提升医师队伍整体水平,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基本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

所以,之前没有通过规培考试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争取这次通过,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梦想。

明年、后年以及之后要参加规培考试的同学一定要提高警惕,“补考”已经成为历史,别让一次小小的考试,成了一生的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医学专硕研究生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