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大的人会做局,害人,为什么老百姓那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原标题:东评 | 清华辟谣,“privilege”小网文激起“特权”之争,无心之失还是有意做局?

近日,一篇网文带火“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和“privilege”梗。文中提到清华附中国际班都是“双国籍”,且可“直通清华”。清华大学招生办对此明确回应:没有这个项目。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对此明确回应:一直都没有过双国籍,也不合法。

目前在微博等社交平台,“privilege”(英文:特权),“我的高傲”“清华辟谣”等等占据好几条热搜,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网文,能一下子“带火”好几条话题?

这篇出圈的小网文是微博用户@是空白a-在5月17日所发的微博内容:

忽略错别字、语法病句等问题,不得不说这篇小网文可谓出圈作品,行文造句宛若一根根斗蛐蛐草,游走于读者神经之间,利用普通人对于特权的痛恨、老百姓对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渴望等等心态,撩拨大众情绪,刺激社会矛盾。

这样的小网文让人眼熟?没错,这不就是又一篇文字功底差劲一些的“咪蒙”式网文嘛。从当年“一个出身寒门的高考状元之死”到今天“清华附中国际班双国籍女生直升清华大学”,一样是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真人叙事”,通过贩卖丧文化、贩卖毒鸡汤、贩卖焦虑感、贩卖扭曲三观等等获得关注。

此类“斗蛐蛐草式”小网文可恶就可恶在,虽然大多数人只看作饭后谈资、“破梗”段子,但轻信者亦不乏其人,他们被误导、被欺骗,进而焦虑、愤怒,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这部分受众成为小网文试图撩拨挑逗的“蛐蛐”。

就“双国籍直通清华”谣言网文而言,目前尚不明确发布者真的是“无知无畏”的“个人”“学生”,还是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如果是后者,其“醉翁之意”在通过吸睛导入流量,进而获得商业利益?还是更深层次,利用“自造”“假设”“组装”的“社会矛盾”来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

东老师认为,网监部门应有所行动,对此类诡异出圈的小网文不能放过,如果是无心夸大以获得“凡尔赛”快乐的“青涩少年”,就好好教育;但如果是有意做局、刻意挖坑、一心挑拨的自媒体就该查一查,该暂时禁言就禁言,该永久封号就封号。

简单两句话,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正,人人有责;增强对网络言论的鉴别力,人人必修。有了这两个信条,网络“蛐蛐草”就再无腾挪和生存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