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帕金森患者的康复训练怎么做?

“缓解帕金森的4个锻炼方法”相信这是很多朋友想要知道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希望可以帮到您!

帕金森病采用药物是大家在生活当中最为常见和常使用的一种治病方法,包括中医治疗龙元熄颤汤治疗和西医治疗美多芭、森福罗,一般中西药物适合于帕金森的早期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在最初几年西药对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中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西药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西药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中药治病虽然进展缓慢,但是贵在标本兼职,也是目前国内非常有效治疗方法。当然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比较流行的运动疗法。

帕金森患者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四个部位的训练: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1、日常生活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自行穿脱柔软、宽松的衣服,以加强上肢活动及上、下肢配合训练。对自行起床有困难者,可将床头抬高,在床尾结一个绳子,便于病人牵拉起床。避免坐过软的沙发及深凹下去的椅子,尽量坐两侧有扶手的坐具,也可将椅子后方提高,使之有一定倾斜度,便于起立。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2、下肢的锻炼: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数秒钟,然后换对侧下肢重复。“印度式盘坐”:双脚掌相对,将膝部靠向地板,维持并重复。双脚呈“V”型坐下,头先后分别靠向右腿、双脚之间和左腿,每个位置维持5-10秒钟。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3、步态锻炼: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轻者表现为拖步,走路抬不起脚,同时上肢不摆臂,没有协同动作。严重者表现为小碎步前冲、转弯和过门坎困难。步态锻炼时要求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作前后摆动。其关键是要抬高脚和跨步要大。锻炼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可以随时提醒和改正异常的姿势。病人在起步和行进中,常常会出现“僵冻现象”出现,脚步迈不开,就象粘在地上了一样。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首先将足跟着地,全身直立站好。在获得平衡之后,再开始步行,必须切记行走时先以足跟着地,足趾背屈,然后足尖着地。在脚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摆放一块高10-15公分的障碍物,做脚跨越障碍物的行走锻炼。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在家里不可能摆放一堆障碍物,因此借助“L”型拐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4、重度帕金森患者家属须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关节主动或被动训练是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动训练的重点是加强病人的伸展肌肉范围,牵引缩短的,僵直的肌肉。家属要帮助其做肢体被动运动,活动时,动作轻柔和缓,要对颈、腰、四肢各关节及肌肉全面进行按摩,每日3-5次,每次15-30分钟,尽量保持关节的活动幅度,并要定时帮助翻身,防治褥疮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运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疲劳,适时休息,不要因为急于康复而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过量。因为运动过量就有可能加重震颤和肌肉紧张,反而对患者的康复不利。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缓解帕金森的4个锻炼方法”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帕金森等疾病知识,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为迎接2019年4月11日(今天)——第23个世界帕金森病日,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科、心肺康复科专家与福华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帕金森病科普宣教活动和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义诊活动,吸引了70余名社区老人前来参加活动。

▲ 康复医学科彭豫忠讲解帕金森疾病的临床症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65岁开始发病,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步行困难等症状,疾病晚期患者僵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 帕金森疾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 康复医学科郭君护士长带领第一届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参加公益活动

▲ 康复医学科阚来弟宣传帕金森病的预防与家居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医学科董安琴主任为社区老人进行体检和问诊

▲ 带领老年人练习帕金森操

整个公益课过程非常通俗易通,让前来听课的社区老人对帕金森病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义诊活动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然而,单独一次的科普宣教是远远不够的,帕金森病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7%,我们需要对更多的老年人普及帕金森病的知识,并让他们了解如何进行预防和简单的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首次发表文章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描述,为了纪念他,将此病命名为“帕金森”。该病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我国,帕金森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

2. 谁是导致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呢?

遗传风险、经常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是导致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此外,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是否与帕金森病有关仍不明确,但适度的运动锻炼可能对预防帕金森病有益。

3. 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走起路来慌慌张张,手抖动地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话越来越含糊,表情僵硬失去了笑容,日常生活动作变慢……”这是许多帕金森病患者的自述,由此可见此病的典型表现可总结为“抖、僵、慢”三种表现。

“抖”是指手、胳膊、小腿、下颌和面部不由自主地抖动;

“僵”是指肌肉变得紧绷,四肢活动的时候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

“慢”是指动作缓慢,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变慢,写字越写越小,走路时无法迈开脚步,而以小碎步前进。”

4. 如何早期发现帕金森病?

在典型症状出现之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鼻子“不灵了”、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变得没兴趣、记性差、直立性低血压、睡眠质量差、活动少、后背疼痛不适、腰腿疼痛、便秘、小便困难等等表现,当然这些症状未必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几种,就应该引起注意。如果出现“抖、僵、慢”等典型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5.得了帕金森病怎么办?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这并不代表帕金森病就是绝症,我们可以通过“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逐步攻克它,这“三驾马车”分别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石,若无效时可考虑手术介入,但这两类疗法疗效有限,因此康复治疗的参与势在必行。康复治疗易被忽视,但却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获益,应当贯穿始终、伴随一生。

6.帕金森病的日常锻炼活动?

表情呆板患者可对着镜子,让面部做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动作。

太极拳、老年体操等也可有效的限制或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来源:康复医学科 董安琴

4 月 11 日 世界帕金森日

Q1: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约 55 岁。

帕金森病起病隐匿,多不易被病人或家属发现。约 70% 的人先出现震颤症状,也有以僵直、动作迟缓、步态异常等为首发表现。

帕金森病典型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震颤(手抖)、肌僵直等;非运动症状有嗅觉减退、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便秘等,疲劳感和疼痛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Q2:出现手抖是帕金森病吗?

手抖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现象,两只手抖个不停,吃饭,写字都受到影响,往往令大家非常苦恼。医学上将这种抖动称为震颤。但并不是出现手抖就是帕金森病,也不是所有帕金森病人都会出现手抖。引起双手震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心因性震颤、药物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小脑病变等原因。如果震颤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则要高度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

Q3: 得了帕金森病后应该怎么办?

1、正确认识帕金森病的病情发展

帕金森病本身并未直接危及生命,病人被确诊该病后不要过于紧张或悲观。随病程进展,该病的相关症状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通过合理组合康复、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而且,新的治疗方法还在不断涌现,很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进展。

2、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帕金森病不能被治愈,因此治疗是终生的。)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基础,不要盲目拒绝或延误用药。每种帕金森病治疗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高度重视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及随病情变化的相应调整。

手术治疗,即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主要针对药物疗效减退且出现药物导致的运动并发症的病人,是中晚期帕金森病人获得良好生活质量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康复治法,对于改善病人的运动能力、减少意外损伤、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收到效果。

Q4:什么是脑起搏器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即人们常说的「脑起搏器」手术,是指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微电极植入患者病人脑内特定核团,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出微电流刺激脑内核团,调节黑质纹状体通路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帕金森症状的效果。


01-安全性高,DBS 手术不需要开颅,仅需在颅骨上钻孔即能完成,具有损伤性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02-疗效明确,DBS 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对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病患者病人的僵直、震颤和运动迟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能够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口服剂量

  • 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病人的异动以及运动波动等并发症状

03-可逆、可调节,DBS 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只是使其暂时处于电麻痹状态,可根据患者病人的病情调节电压、电流、频率等的变化,从而达到不断控制患者病人症状

Q5:什么样的病人适合 DBS 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切勿等到「山穷水尽」才手术,最佳时机很重要,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病情进展。一般情况下,手术最佳时间窗在病程 5-15 年。一个良好的 DBS 手术病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3.  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

4.  已经进行了最佳药物治疗

5.  目前不能满意控制症状,疗效明显下降或出现了棘手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病人没有常规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忌症(出血倾向、感染等);没有明显智力障碍或精神性疾病,即可接受手术治疗。

Q6:DBS 手术效果能维持多久?

所有的病人都关心 DBS 疗效能持续多久,实际上,医生也关心这个问题。现有的资料表明,手术后通过药物和电刺激共同治理帕金森病的效果总是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这样的疗效至少持续 15 年。许多临床资料显示,DBS 手术能够延长帕金森病人的寿命,这是令人欣喜的结果。

Q7:DBS 手术前要做哪些准备?

DBS 手术前应详细评估病人的症状,包括运动功能、认知状况、植物神经和神经心理功能。DBS 是功能性手术,目标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因此术后可能损害生活质量的情况需要被排除,如痴呆和严重抑郁等。运动评估也称为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能够在术前预测术后运动能力改善情况,一般冲击试验评估改善达到 30% 以上方建议手术。除了运动测试,为了排除手术禁忌,还需要进行认知和神经心理评估等,同时需要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能排除明显脑萎缩和局部结构异常,并为确定手术靶点做准备。

Q8:手术后需要药物治疗吗?

需要继续吃药,但是大多数病人手术后服用的药物总量和品种都显著减少,但是药物还是必需的。药物治疗不仅能填补刺激不足的部分,还可以改善病人疲乏、无力和情绪低落等情况。也有极少数病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术后全部停药的。总之,无论手术还是药物,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

Q9:帕金森患者病人有哪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保障优质蛋白的摄入,尽管蛋白可能会影响多巴胺类药物的吸收,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药物治疗忽略病人的饮食健康,要调整好蛋白摄入的时间及口服多巴胺类药物的时间。

2、沟通交流方面,帕金森病很容易引起情绪抑郁,影响治疗效果,加快疾病进展。要扩大交流范围,调整情绪; 要多说话,预防语言功能的退化。

3、多锻炼,坚持锻炼对于帕金森病病人来说相当重要,应在家人的陪伴下,每天坚持面部、头颈部、躯干、四肢以及步伐的锻炼。条件允许的可以学习打打太极、八段锦等。

4、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要依赖家人,如果一次依赖家人,可能会次次依赖。原本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反而因为自己的恐惧心理,过分的依赖家人而受到影响。

5、定期复诊,只有定期复诊,医生才能及时了解病人的动态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很多病人开了药就再也不去医院,只是一味的加药,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Q10:新冠疫情期间,帕金森病人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01-宅家抗疫≠放弃锻炼。对帕金森病早期病人来说,平日里居室勤开窗通风,可利用室内空间,开展诸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等安全性较高的运动,运动幅度不易过大,以免跌倒摔伤。晚期帕金森病病人往往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家属应通过为病人翻身、叩背、皮肤按摩被等动活动方式,尽量保持关节的活动幅度。

02-帕金森病病人不能断药,必须保持药物连续治疗。如病情稳定,建议尽量避免出门,继续规律服药即可;对于病情进展较快的病人,需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必要时通过视频描述疾病发作情况,以利于医生评估判断病情,及时给出相应治疗调整方案;初诊病人及医生建议需要返院就诊的病人,应以就近原则,提前预约相关医生,出门前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Q11:新冠疫情期间,DBS 术后患者病人不方便到医院程控怎么办?

同济医院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诊疗中心从 2019 年开始为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病人提供免费远程医疗服务,为广大帕友节约医疗费用的同时,大大的方便了外地就诊病人。疫情期间,不方便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亦可通过「远程程控技术」调整脑起搏器的治疗参数。

Q12:帕金森病干细胞治疗前景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导致的疾病,而干细胞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分裂增殖及分化形成多种细胞发挥功能。干细胞除可以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外,还可以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对残余的受损神经细胞实现「营养支持」,帮助神经细胞存活。在动物实验中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目前全球数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同济医院申请的经鼻滴入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项目已通过国家卫健委备案并开始招募病人,期望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Q13: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病人可表现有不同类型肌张力障碍,常为局灶性,包括单侧马蹄内翻足样、上肢-前臂或前臂-手屈曲、驼背样躯干前曲、书写痉挛、口颌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或多种类型合并。

这些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早地识别和干预,从而延缓或者避免不可逆性姿势异常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对多巴胺能治疗反应性不规则,有致加重、改善或无改变;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已作为局部性、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在不同类型中的作用效果不同,如对帕金森病人痛性足部肌张力障碍、眼睑肌痉挛等效果较好。

Q14:帕金森病躯干姿势异常

姿势异常是病程较长 PD 病人较常出现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姿势异常包括躯干前屈、躯干偏斜、垂颈症。异常的姿势导致了疼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障碍,进一步限制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加剧行走困难,导致姿势不稳、跌倒,被公认为是 PD 病人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和规范管理将有助于延缓和控制 PD 躯干姿势异常的发展,避免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有关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抗 PD 药物方案、肉毒毒素/利多卡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DBS 手术、脊髓刺激等。

Q15:帕金森病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改善病人的运动能力、减少意外损伤、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帕金森病病人,无明显平衡功能障碍时,可以进行球类、游泳、跳舞、自行车、太极、瑜伽、核心力量等运动,但是不建议进行竞技性质的体育运动。此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病人很好的心肺功能和肢体关节活动度。当病情发展至有平街障碍时,建议病人进行太极、散步、固定位的功率自行车、核心力量锻炼等运动,主要目的是放松肌肉,维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的身体稳定性和延展功能。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病人康复锻炼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