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助上海青浦去哪里人流医院

医院始创于1948年,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医院,2002年1月冠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1995年被世...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浦档案 ,作者青浦档案

青浦档案局微信工作平台,发布工作动态等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 点击「绿色青浦」轻松关注~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又一次万众一心抗击肺炎疫情之际,让我们打开17年的那份抗击非典的档案,回顾一下2003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英文缩写“SARS”),席卷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青浦也同样面临着“非典”疫情的严重威胁。青浦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抗击“非典”斗争的指示精神及具体部署,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全力抗击“非典”疫情,保持了青浦地区“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零”的记录,防止“非典”工作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2003年4月8日,上海各大媒体都用大量篇幅报道有关“非典”防控的消息

青浦区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挑战,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的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在市防治“非典”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部署下,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抗击“非典”。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属地化防治管理工作机制的要求,建立起一个区镇、村(居委)、村民小组(楼组)覆盖全区的防治监测网络。3月底,在防治“非典”初始阶段,区委、区政府就高度重视,成立了区卫生防病联席会议。之后,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区防止“非典”指挥部,下设综合办公室、防治组、交通口岸组、学校组、市场组、检查组、保障组、宣传组等8个工作小组,统一指挥、具体部署全区的防治工作。各镇、各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都相应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各级防治“非典”办公室,并在全区建立了一支由社区服务中心防保科专业人员为指导员,各村、居委、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1244人的防治“非典”监督员队伍,构建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非典”防治监测网络,全方位检测“非典”疫情,确保了全区防治“非典”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地全面展开。

▲6月2日,青浦区防治“非典”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非典”防治工作

▲区委、区政府召开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坚持科学和依法防治,充分发挥三级医疗网络体系的功能,全面落实各项防治“非典”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切断“非典”病毒的传播途径。在全区医疗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保健室设立防治监测点(哨),并围绕区疾控中心,全区15家医院建立发热门诊,其中3家二级医院设置了留观病房,12家一级医院设立留置室,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和药械准备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可疑病人,监测点(哨)立即按要求上报区防病办。区疾控中心和区临床专家组在第一时间赶到进行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宁可失之于严,绝不失之于宽”的原则严密监测,有效地阻断“非典”病毒传播。

▲下发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的通知

在全区8个水陆交通道口设立检测点。青浦地处江、浙两省交界,是上海的西大门,人流进出频繁,只有严把道口检测关,才能掌握、了解“非典”疫情和有效阻断可能发生的病毒传播途径。为此区防治“非典”指挥部制订了《青浦区交通口岸防治“非典”工作程序》,购置了大量的红外线测温仪,建造了道口发热病人留验室,完善了卫生检疫站功能,提高了道口的“自我免疫力”。在此基础上,平均每天配置118名医务人员、146名公安民警、26名陆管员、171名稽征员、46名水务工作人员,分三班昼夜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全区8个水陆道口的往返人员实行健康检测和健康登记。累计检测达887093人次。同时,加强对返沪、来沪人员的管理指导,建立了有疫区进出史人员的上报和随访制度,发放告知单,实行两周医学观察的规定。确定落实了市政休养所和景苑水庄两个宾馆为接待返沪人员的医学留观点。各镇(青浦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也都落实了返沪、来沪人员的医学观察点。截止2003年6月28日,共对6192名返、来沪人员分别实行了医学观察和健康检测,有效阻断了可能发生的疾病传播途径。

▲抗击“非典”期间,青浦区在与外省交界处8个水陆道口,对进出人员实行健康登记和检测

在全区建立了有1244人参加的防治“非典”监督员队伍,区、镇分别对他们进行了多次专业防治监督知识的培训并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职责,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从而在全区编织了一张渗透到方方面面的全覆盖的防治监测网络。监督员主要负责返(来)沪人员医学观察和健康检测,以及本责任区域内“非典”防治的有关信息传递,对进出青浦的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每天向镇防病办“零”报告;同时将健康登记表、体温检测情况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上门登记建卡,建立联系电话。

▲与防范“非典”相关的基层宣传活动在青浦大街小巷铺开

灾难见英雄,这句话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一次次得到佐证。许许多多医务工作者坚守本职岗位,以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履行着社会公民的责任。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面对病人、面对危险,他们不退缩,大步向前。在建立区收治“非典”病人定点医院的动员会后,仅仅一天时间,就有300多位医务人员向单位党支部报名要求参加,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区中医医院、疾控中心、朱家角人民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以写倡议书、请战书等形式踊跃报名。他们中有党员、有团员,还有即将退休的老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有的推迟婚期、有的停止装修新房,坚决要求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在面临危急,甚至生命威胁的重要关头,体现了白衣天使恪守职责的崇高敬业精神。

▲青浦志愿者在交通道口对往来人员进行健康登记

2003年,青浦经受住了“非典”突袭的考验,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青浦区已着眼于抓好长效管理,将抗击“非典”工作从阶段性转入长期性的预防管理,认真总结和寻找“非典”防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非典”防治预案,加强预防设施的软硬件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和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现场演练,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确保“非典”防治工作长效管理在全区全面有效的落实。

▲医务人员在测量过往车辆人员体温

17年已经过去,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青浦加油!

原标题:《【记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回顾青浦区2003年那场抗击非典战役》

医院始创于1948年,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医院,2002年1月冠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199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爱婴医院,1998年起连续七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3年被指定为青浦区台胞台商定点医院。2008年,在新一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项目中被纳入郊区三级医院建设单位之一,2012年底圆满完成了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医院总占地面积10.48万㎡,建筑面积11.5万㎡,二期扩建工程于2013年内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市青浦妇幼保健院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