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广的说说汤臣 倍健的保健品都有何功效,想了解下?

以下分析,全部瞎猜,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基于信息错位,我的猜测可能会跟最终结果大相径庭。跟大家分享我读研究生时候,导师的名言,重要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分析的过程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哦。


最出乎意料有理所当然的猜错:小九


1. 刘宇:80%不出道,不会卡位。

2. 周柯宇出道:100%,根据第六期《大岛日记》,队长人选,场面人啊。

7. 利路修出道100%,只要顶流点头。威武不能屈,我爱利老师,我是利老师的人品粉!

8. 张星特出道:5%,基于自己实力。各方面实力还需要磨炼,孩子未来可期。

9. 吴宇恒出道:30%,,来蹭免费培训课的关系户,能够出道,基于他的公司是否愿意入资。

10. AK出道:100%降为80%,粉丝太拉跨,但节目组一直在力推,两次撑腰王。

  1. 林墨出道:100%,公司不行,但本身实力能打,粉丝给力。
  2. 张嘉元出道:100%,公司错估今年形势,应该还是会上车。
  3. 尹浩宇出道:100%,基于鹅的东南亚市场布局。
  4. 奥斯卡出道:50%,要么11位,要么卡位,取决于其他家资本出多少钱,他家资本愿意追加多少钱。
  5. 伯远出道:5%变成10%,现在变成30%,粉丝是他唯一的支持,粉丝务必务必努力打投,争取渺茫的希望。粉丝打投只要能保持前七,希望更大。
  6. 小九出道:30%,交错朋友毁一生。

以上,十一名出道位已满。


大家不要去相信那些所谓的虐粉催橘操作哦,所有鼓吹这套理论的人,要么是在粉丝圈内一叶障目被消费主义荼毒至深,要么是有你所不知道的背后利益。根据年报,鹅在2019年亏损30亿,隔壁爱奇艺亏损总额已经是将近300亿元。这样体量的公司,提前7个月前立项创节目,核心工作人员一百人人,技术工种老师三四百人左右,外包团队和服务人员众多,即使橘子第一的数额,可能都不够付场馆租赁费用的,好嘛?

为什么你会觉得鹅是想赚你为了心爱的哥哥省下的午饭钱呢?那些不停宣扬哥哥多么不容易,宣扬祭天剧本,宣扬只要咱们钱到位镜头就多的所有话语,而拼命催着橘子的人,我都不能忍受等待鹅走完它的剧本,想现在就送你去坐牢!!!


我们都有不喜欢某个选手的权利,但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one pick。审美判断的背后是一个人一生见到的全部东西的总格,归结为他最后的审美趣味。你否认了一个人的onepick,就是否定了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其实就等于意味着否定一个人的见识。


可能存在一些信息错位,所以会有说错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

本来是为了看周深,但是这个节目真的很惊艳我,整个真人秀(是的,我对这个节目的定位不是选秀,而是真人秀)的导演,剪辑,节奏,脚本,都是非常非常厉害的。让我不禁惊呼一声,原来中国的节目制作水平已经如此之高。

基于目前出的前六集,得出几个结论。

排名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最后谁能出道,跟粉丝投票关系不大,而是资本决定。最终的结果还真的是要到成团夜前一天在所有的资本,平台,经纪公司,成员背景调查,一切都协商衡量过后才能够尘埃落定。不敢跳预言家,直接点出道位,一个月,真的变数很大。但是基于这个排名能够让我们看到整体走向,节目组喜欢谁,不喜欢谁,谁出的几率更大一些,谁基本没戏,这也是我分析的主要来源。

皇族肯定出道。虽然作为一个很普通的平凡人,也对皇族颇为不爽。但是因为有皇族,才会有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在我看来还真得跟选秀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是经纪公司,平台联合起来,做的三个月的盛大的以选秀为名的节目罢了。

民选也是可以出哒。虽然说最终结果跟大家投票的实际情况没有太大关系,但还是要真情实意的投出自己的一票。一方面,民选是测试市场的第一反应。因为中国偶像市场的发展时间很短,所以平台和经纪公司都是在寻找市场认可(能赚钱)的偶像团体,具体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在这种时候民选能够反映的市场还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整个团队还是给民选留了一两个位置的。虽然很残酷,但生活就是这样,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竭尽全力,去争取那一点点的希望。


谁是中心位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看最终男团的定位,但我并不认为鹅有明确的结论。很多人都一提再提剧本,我相信节目最初是有提纲的,可是如果说详尽的剧本,应该还是没有的。创这个节目再一次论证了那句经典名言,娱乐圈的大火,三分靠打拼,七分靠运气。创是今年选秀中最不被看好的节目,经纪公司最好的苗子都被送去华彩少年和青3了。所以学员人数和质量都堪忧,只好另辟蹊径,准备搞国际选秀,谁想到却大火。

我很难相信在目前创这个节目这么火的情况下,资本愿意把最有价值的中心位以及后续资源给一个对方视频平台起家的网红的个体户素人。这个节目的体量来看,广告位,招商位,冠名权都是以亿起价的。虽然大家总拿桔子的数量和排名作为衡量,但即使是第1名的数额,据我估算,大概是创这样体量的节目工作人员一个月的伙食费(不算车马费和住宿费),或者是一周的场馆租赁费。资本付出了这么多,就为了他人做嫁衣吗?我实在是难以相信。

所以,刘宇95%是不能C位出道的。而我分析他60%不能出道,是因为节目组的剪辑,尤其是第六期,完全砸实了我的猜测。

前面几期的无效镜头多,没有故事线,加上不展开cp等等操作,都让我认为节目组好奇怪,为什么要这样子对一个在C位的选手。然后到了第6期,很多有争议的镜头以及各种操作让我非常确定,其实是不想让刘宇出道的。我是很难以置信的,但是当所有其他的理由都被排除了之后,最不可能的那个答案,就是最后的答案了。

首先选曲的片段,针对刘宇有很多有争议镜头。我之所以没有使用无效镜头这样的术语,而是说有争议镜头,因为这就是有意的抹黑哇。节目组的导向非常清楚的反向操作。节目组仅仅编导部门几十号人当中,名校毕业,相关专业,从业多年的大佬们,难道都看不出来,这些镜头会产生争议吗?我是不信的,所以唯一的结论就是节目组故意这样子去做。

在选曲的时候,有吴宇恒说这首歌适合俞更寅的(别人说的),有自己大大方方喜欢要选的(米卡),但只有刘宇那段镜头很有争议。他自己说出,当这首歌时候,全场喊我的名字,这段镜头也很有意思,首先,自己说和其他人说是两回事。自己这样说,给人感觉就是,好臭屁啊,显得你能啊。但镜头给出却是一两个人有这样子说,而其他人一脸呆滞,根本不care。

在采访为什么选这首歌的镜头当中,一共四个学员进行采访。只有刘宇选了适合自己的曲子,其他三个学员都是突破自己(张嘉元,证明自己可以男团),拥有特别的回忆(任胤蓬),体验不同的领域(林墨),真的是非常明显的拉踩对比。(这三个人都太聪明辣,准确理解节目组的意图和二公选取的重要性,我后面会更加展开)

另外我还想说一下,每一个镜头都是有目的的,比如林墨评价我管你,草蛇灰线,给下一集埋伏笔,比如林墨说鹅有钱买lemon,比如韩佩泉说选歌很潮,这都是为了推进剧情的镜头。还有擅长唱日语歌学员伯远的几秒钟镜头。另一个学员问他,你会唱这首歌的,对吗?他回答说是,但结果却没有选这首歌。不要小看这几秒镜头,这才是令我最为诧异的,并竖起大拇指称赞的剪辑。在短短的10天左右的制作日程当中,4个小时节目的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当中,还能够剪辑镜头简洁有效,有目的性,这太厉害了。或许这几秒钟的镜头对于路人来说不太在意,但粉丝一定会剪出来,自行传播,这就是一个固粉的操作。而针对于刘宇所有的剪辑都是在帮他破坏路人盘的炒作。所以我才确定,鹅是真的不想让他出道。

另外,刘宇选这首歌,我愿意称之为,鹅给他设的一个陷阱。我建议大家回去看看选每首歌的每个人的排名,鲸鱼这首歌刘宇选了之后,到排名33的薛八一才选,其中,31个人都不选这首歌,为什么?而后47名的屈柏宇才选。后面的学员都被调剂了,前46名中只有2人选这首歌,为什么?镜头之外给大家的信息非常重要啊!!品,细品!!

二公的选择很重要,节目已经录制过半,尤其在利路修老师的加持下,路人盘已经固定,接下来三公很快就会进入one pick的环节,那么二公的选曲就能决定说,是否能稳固路人盘为自己投一票或者将粉丝转化成死忠。为什么其他人不选这首歌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首歌不好,就像爱情鸟一样,大家可能觉得他比较土,不是很适合展现出比较出彩的舞台,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家觉得可能刘宇会选,所以不想跟他一组,那这个背后的原因,大家可以深入的自己再考虑一下是为什么。我只是说最终在镜头下,无论是有意无意,前面四十多学员自发选择,呈现出来的结果。

针对于第6期鲸鱼部分的剪辑,作为稍微了解的观众的感觉:

1. 晚上在宿舍不开灯练舞影响队友休息的黑点,节目组没有任何解释,而且把实际情况又放了一遍,精准再次锤死。

2. 所有人拍照的时候独美,鹅担心大家没有去看大道日记,所以把这一段放到正片里,节目组没有任何解释,而且把实际情况又放了一遍,精准再次锤死。

3.家庭线更是对比,佐藤弟弟虽然和妈妈吵架,但是很想和妈妈和好,以及因为单亲倍感孤独。不知道路人更喜欢哪一种哇。

针对于第6期鲸鱼部分的剪辑,作为路人的感觉:

1.虽然只有三天的排练时间,但是大家跳得都像模像样,大家都好美,妆发好美,舞蹈动作都很美。

2.对于不了解现代舞民族舞的普通观众来说,他们这组完全不用自己唱歌就跳舞,给我的感觉,就像央视春晚,周深在唱歌,他们在幕后跳舞,没有觉得特别好看(可能是因为我一边码字赶稿一边看)。

3. 虽然reaction一致在说好,但我的观感是,啊,就这。

4.好多热搜啊,点进去看看,呀,为啥翻了好多都没看到视频,只有转圈圈的动图啊,我去找视频看看,啊,就这。


周柯宇绝对是重点培养的对象。简单的理解就是,鹅把所有它希望能再冲一冲的人放到了周六。而想稍微压压票的人都放到了周日。操作简直是又简单又有效!

很多人说c难选,我觉得不难选。资本想让谁是c,谁就是谁,就像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说,目前在c位的刘宇怎么可能最终不是c或者退赛。如果我有资本,昨天喝杯咖啡的时间我大概想出两三种方法;如果我有资本,有拍摄权,剪辑权,宣发权,我大概有六七种方法能让他退赛,而不影响节目和其他学员。

但是,很明显节目组在进行无C的操作。第五期的排名宣布,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第一名宣布。第六期所有团队,C位和队长的形同虚设。鹅真的好厉害,好厉害。高明的人,玩的也高明。鹅在大气层!

我觉得,鹅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埋了很多线。每一个学员他都有好几套剧本,根据市场反应随时调整,但最终它还能够让所有的结果按照它设想的去走,这才是令我拍案叫绝,并且一直坚信鹅在大气层的原因。

虽然周柯宇还有他粉丝都有点接不住剧本,并且因为以前的事情有点影响,但到目前为止,鹅的所有操作,帮他安排的每一句话,都是极其正面的,有利于他后续发展的。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但目前谣传的已经有三位预定,争三保四的情况,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当一个谣言已经传得如此明确的,基本就是故意放出风声。虽然不排除最后关头,有变数的情况。但是在所有综合因素考虑的情况下,还是觉得这是向好方向的。

很多人提到说可能和艾回的合作会因为艾回的条件苛刻(分成占比比较多),而谈不拢。我想说资本的运作从来就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在于资本如何去考虑,这也是我想说的,在信息错位的情况下,不敢以之妄言。但做生意,有的时候,我要吃肉,别人只能喝汤,还嫌弃对方喝汤的样子很丑,有的时候我可以让对方吃大块的肉,我只吃小块,因为我想和对方交个朋友。有的时候,我宁愿赔钱也要和对方做生意,因为这样子,我就可以以交流之名,版权共享,资源共享,渠道共享。甚至有的时候我宁愿赔钱,什么都得不到,没关系,只要对方不要跑去和隔壁那一家做朋友。

我有一点点不理解粉丝的真情实感,关于排名的顺位。最终,他们的排名肯定都是打乱的,为了榜单的好看,分别位于上中下圈。这样的话,现在榜单上的学员名次肯定是会有下降。而且我认为下降是一件好事,说明鹅是想保你,甚至还帮着你在二公的时候做出一些虐粉固粉的操作。更加的,鹅为了成团后的发展,才这样操作的哇,不然放任粉丝掐架昏天暗地的,才是没有考虑未来发展的。

在所有的剧情线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冲突和层次,这是横向和纵向的两个延伸方向。鹅给出的正向操作,真的是有目的的。这个时候就要对比一下,没有给正向镜头的刘宇了。为什么他的路人盘会流失?因为没有任何的冲突和层次,每次舞台的相似性极高,名次一直不变,故事线没有任何深刻的展开,所以路人盘在一开始的惊艳之后就会必然流失啊。

我觉得,如果鹅真的想让刘宇作终C,最简单的操作是先让他从c上下来,然后在决赛夜之前,做一个特别大的宣传悬念说,某某某和刘宇要争C,魔咒能否打破。或者一些很恶俗的桥段,比如说在练习的时候受伤了,然后导致从A班跌了出去,下次能不能重回等等,虽然我们认为非常烂俗的情节。但越俗的套路就是越有效的,但是鹅什么都没做,这就是让我认为鹅给刘宇没有正向帮助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个结论仅仅基于第五期和第六期的节目剪辑分析。

首先,大家一定要知道,在10天之内剪辑4个小时的节目是多么,多么,多么大的工作量。整理能够用的镜头,编写故事线,突出人设,加入后期采访,还要提前发给制作公司,进行特效制作,添加像素风设计,加入字幕。这是需要上百人的核心工作团队,加上众多视频制作公司,多线程,且几天几夜,加班加点做出来的。尤其第六期还要打X!(第六期下的完成度不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分析其他人的时候再分析)

那么,节目组的工作一般是这么安排的,在学员排练的阶段,基本就剪出一些素材进行半成品制作,发给制作公司,提前先制作一部分。公演舞台结束后,再做舞台部分。但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哪些组是重点制作,哪些是凑流程的,非常清楚。当然,故事线也是个衡量指标啦,但故事线是很浅显的,一目了然的,我就不分析啦。

根据第六期上的节目中,舞台前的部分:

第一组believer,重点制作,8分钟,三人重点,不仅有练习室,还有后期采访,更重要的是非练习室,人物设计。

第二组lemon,凑个流程,3分钟,没有重点,全程练习室,而且着重突出的是周深的教学。这组不用吃瓜,不用分析,都是全组淘汰的命,但凡有一个选手是节目组想捞一捞的,都不至于这个待遇。

第三组,鲸鱼,重点制作,6分钟,三人重点,非练习室(佐藤弟弟的宿舍)

第五组,峰顶,重点制作,7分钟,四人重点,非练习室(奥斯卡真皇族,沸羊羊洗白工具人)。

说回庆怜,我特意回去看了第五集的排名公布,庆怜没有故事线,没有后期采访感想。在前12名当中,周柯宇,米卡,甘望星都加入了故事线,节目组力捧,不用解释。

所有人在发言后,都有后期采访,只有庆怜和尹浩宇没有,但尹浩宇在前一期有故事线。另外,对比可参照31名的胡烨韬,节目组可能觉得胡烨韬的感言不好,所以通过后期采访找补了些。而庆怜即使第8名,却十几秒的后期采访都没有。

第六集的爱情鸟,粗糙制作,4分钟,三人重点。而且很明显是因为舞台过于精彩而临时增加了庆怜的部分,但因为前期没有素材,所以所有的制作都只有练习室,没有非练习室,没有故事线。

基于此,我认为庆怜出道30%,而且这30%基于艾回。


我重新复盘了第5集和第6集的镜头剪辑,总体来说,这三个人都是正向推进的。节目组的舆情组是会实时跟踪所有网络声音,而进行调整的。网络上出现关于选手是否说中文的声音后,第六期节目中,外国选手们似乎在一周内突然开窍,全部能够简单的中文表达了哟。尤其是在初舞台和前两轮都是出道位排名的情况下,我觉得最终出道的机会还是很大的,预估80%,是担心会有20%的不可抗拒力。

我们有着所有美好的憧憬和梦想,但现实的无奈是,在中国社会里,大家都只能在游戏规则之内,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争取而已。所以排名必然调整,大体上会呈现上,中,下三个位段。如果我们无可奈何的,不得不遵循这个规律的话,排名的调整的是必然的呀。

节目组针对每个学员,应该都有好几套剧本,根据市场反应调整。最后谁会在那个位置,从目前节目剪辑的角度分析,还不是很明朗的。

但你们看第六期的节目顺序,鹅把所有它希望能再冲一冲的人放到了周六。而想稍微压压票的人都放到了周日。再深入的分析,它把最力捧的放在周六的第一个节目,拿到撑腰王之后,顺应节目流程的,丝毫不会突兀而让人反感的,就在旁观席上赚足了整整一期节目的reaction镜头。而把它也非常想力捧的放在第一期最后成为撑腰王,这样再次顺应节目流程的,丝毫不会突兀而让人反感的,就在旁观席上赚足了整整一期节目的reaction镜头。

然后它把舒缓的情歌,放在大轴,在观众都看了几个小时筋疲力尽的情况下,无论是现场反馈还是投票的结果,不都是它如此用简单的小手段,就能做到的嘛。所以,米卡的粉丝们,请坚强的去承受最终的结果吧。

而对赞多合米卡的态度,都是正面的。但是猪队友的后援会,还有让人非常怀疑我军中有卧底的粉丝群体,以及别人的抹黑,反而成为最不确定的变数。


我相信前面的分析,大多数我们都能够达成一致,但下面的一些分析可能会有一些分歧,为了更好的表达我的观点,我需要先解释一下,我进行分析的时候是从镜头剪辑,脚本设计以及资本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可能跟选秀的粉丝有所出入哒。

我一直在强调我对这个节目的定位是平台,资本方,金主爸爸和经纪公司一起以选秀为名举行的盛大的三个月的 真人秀节目。大家可能以为是自己真情实意一票一票投出来的,但哪一个都不是在节目的指引下,给了镜头,给了故事线,给了人设,给了资源慢慢喂出来的呢?所以,最终票数真的没什么用,大家还记得初舞台每个人的票数是多少吗?大家还记得二公现场投票的前十名吗?

我们能记住的,都是节目组让我们记住的,甚至我们的固有印象,都是在节目组的掌控下。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胡烨韬。艺人是一种商品,而是一个商品的价值,有的时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取代性,胡烨韬的整个风格在这一季中,确实没有人和他相同,所以从一开始腾讯是看好他的,不仅次次都是A班,而且在其发言不好的情况下,节目组还通过备采的形式帮其找补找补。总有一部分吃这一套的粉丝愿意买单,而这一部分粉丝,是其他人吸引不来的。但是如果我们再回去查一下票数,从一开始至今为止的四次公布投票,胡烨韬的票数非常低,好像是一直在35左右徘徊,但是很多路人观众可能还会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强啊,他应该在比较前面吧。节目组总是有办法简单而有效的通过镜头剪辑,宣发操作,而改变大家对某些学员的感观嗒。

从秀的角度上来说,前六期是要尽量的扩大话题度来吸引路人盘,这一点,创今年做的真的非常好,而后六期,需要进行一些设计和更改的,毕竟它是真人秀节目,而不是热门学员的团综。所以接下来六期,我可以预言大家会看到很多非热门学员的镜头增多,主要还是为了平衡。不然大局已定,那么后面的节目,包括决赛夜的点击量怎么办呢?

二,脚本角度的节目制作

从脚本的角度来说一个秀是否好看一定要有两点,就是我一直在讲的冲突和层次。这是一个脚本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从冲突的角度来说,这一届创没能够在这上面做文章,主要是因为自身立意的原因。其实本来某一些选秀都是走竞争残酷路线,尤其是男团的选秀,火药味十足,悬念迭起才好看呀。

大家可以搜索下《创造营2021》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探索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的新路径的新闻,以下为原文引用:

2月1日下午,由腾讯视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广播影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创造营2021》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上,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领导、广电及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专家、知名媒体人等齐聚,围绕《创造营2021》对于促进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的核心价值、呈现国际青年社交实验的创作思路展开讨论,并为节目创新出谋划策。

今年的特殊情况就导致整个创造营的氛围设计成互相交流,毕竟这个节目是在很多不同国家也有播放的,总不能呈现出不同国家学员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这也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不是,所以我们看到节目大多时候都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及没有什么大用的文化交流(非常怀疑每个学员都会用东北话说那句,必须的)。

唯有的冲突(李家祥和邵明明)到第五期的时候,还尽量的覆盖了温情脉脉的面纱,让其和解,好像就是年轻人犯的一个错误罢了。第五期宣布排名的时候,询问大家希望的名次,突出的也都是男孩子不服输的胜负欲罢了,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厮杀。第一次淘汰结束后,节目没有表现出一点点胜者的喜悦,全是朋友伙伴离开的不舍。第六期上蒋敦豪和黄鲲的部分不也恰恰说明了,哪怕我是被调剂的,哪怕我十分不擅长舞蹈,哪怕我最大的作用就是被人踩了一下,但我能为这个团队做出一丝丝的贡献,为这个舞台做出了贡献,我就觉得体现了我的价值,这不令人感动吗?

这个节目从头到尾,就没有突出排名的重要性,只有粉丝一个个杀红了眼。咱们看的是同一个节目吗?

在此我要引用知乎另一位用户秦宪的比喻,所有人在这个节目中都上演了热血少年漫,我要努力,我要发光,我希望让大家看到我,但只有一个人上演了甄嬛传,这也是他非常格格不入的原因。

对于真人秀的另一种重要点就是层次。在这里我要先纠正大家一个观点,粉圈有很多人可能是看了一些一知半解的人的科普,导致乱用很多术语。以前对比镜头量,甚至精确到秒,现在大型的节目组里面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只做一个工种,就是统计镜头量,以防止那些大咖们的粉丝,因为镜头多少的问题掐架。慢慢的,大家也懂得了镜头多少未必重要,还是要看所谓的有效镜头和无效镜头。我不用有效镜头这样的术语,因为它真正的含义和大家理解的含义是有歧义的。

另一个误区就是故事线。不是所有的展开都能够叫做故事线的。(推荐大家一本书《story》罗伯特,麦基著,这本书是编剧必备)我还是想用大白话来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而避免歧义。对于一个真人秀来说,收获友情或者搞cp,其实都不算故事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展开在真人秀节目中,观众们喜闻乐见的,比如米卡和沸羊羊。有一些只是丰富人设的,比如说,伯远和他的孩子们,这都是加重观众们对于他队长属性的一种认知,而并不是故事线。伯远在节目里没有故事线哦。第五期那段是赖耀翔的故事线,伯远只是其中一个很出彩的配角而已。

真正能够称为故事线的其实是一个人物的成长,尤其是选秀养成节目,非常重要。

举例来说第6集,佐藤弟弟的戏份不多,但是他那一段关于想家,孤独,以前跟妈妈吵架,现在懂得珍惜,就是一种很好的故事线。虽然非常短,但是很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共鸣,简单来说,故事线提供的是学员从入营到现在一个人物的成长和转变。刘宇那段也不是故事线,我不展开了哈。

在节目中做的最好的三个故事线,分别是周柯宇, AK,还有糖果超甜。

周柯宇不愧是皇族,前后好几条故事线,而且随着节目和观众反馈一直在调整。有迷茫,有奋斗,有寻求突破。

AK也是从第一期的为diss偶像圈道歉,第四期了解男团本质,第五期想加入男团,第六期希望自己去定义男团,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层层递进的故事线哇。

糖果超甜的环形叙事,也是节目经典脚本啦,大家应该都懂的哈。

我这里说的信息错位,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而节目组是做过所有的背景调查,以及和队员学员几个月时间都处在一起的。在我们看到的2%的镜头背后,有着98%的不为人知。

我想说节目组已经是在尽自己的全力去保护学员了,即使我们吐槽正片剪辑稀碎,各种修音,但如果去看直拍的话,会发现学员的表现更差,有一些人真的也就是划水的水平。

现在的节目制作已经不流行立人设了,在长达三个月高度曝光的节目当中,铺天盖地的物料以及衍生的各种节目人设是很难立住的。节目组做的更多的是,在表现学员本身特色的同时,暗搓搓的加几个标签。比如说奥斯卡一开始的人设是队长,大魔王。但是观众都不买账,现在变成了曾涵江嘴里的小黄毛,反而让一些路人真情实感的爱上了他。。。。。。的表情包。

所以强行立人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哦,一定会塌掉的。

粉丝总是骂着防爆,但以我的经验,90%的原因是这个学员本身舞台业务能力不行,自我表达能力不行,甚至为人处事也不行,节目组实在是难以剪辑出好的素材哒。

另一个信息错位是我们很难百分之百的确认学员背后的资本。 创这个节目很火,现在来说,作为一个国际男团,很多公司都想过来分一杯羹,合作共赢。

我之所以说,伯远只有5%的出道率,是因为他的实力在资本面前算什么呢?任何一个身后有资本的学员都可以轻轻松松的取代他,而且可以把镜头剪辑做的理所当然(第六期的情况很明显的吧),把排名做得非常漂亮,让粉丝只能惋惜,除非他的粉丝能在接下来所有的排名中都把它投到前7名,还能够博取一线生机,才有5%的机会哟。

过去,每年各种的选秀中,那么多有实力而被淘汰的学员,还少吗?


8.利路修出道100%,只要他点头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人看橘子数和排名,有人看成团配置,我看的是镜头剪辑和一点点粗浅的资本运营哦。比如大家可能觉得卡位是某某,这样可以虐粉。但我觉得都最后一期啦,在保障点击率的情况下,节目组没必要为了某位学员去虐粉啊。而且,在我看来,卡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资源位,是即使节目过去一两年也会被不断提及的,是对这位学员外来发展都有极大益处哒。所以,卡位,必然是资本的角逐。哪位学员背后的资本赢了,哪位学员卡位。

大家看的是民意,是橘子数,都觉得他可以顺其自然的留到决赛,然后淘汰。我连镜头都没分析,我只看了流量,从第六期开始,利老师但凡风吹草动,都可以上热搜,真真顶流。我之前分析过,从第六期之后,在路人盘固定的情况下,所有关于选手的热搜,都是选手自己买的哦。而不花钱就能一直在热搜,还不让人反感的,并且不断吸粉固粉的,就是利老师啦。

能让资本都心甘情愿跪舔的,只有渠道和流量。关于渠道,大家自己思考哈。本届最大的流量,就是利老师啦。如果它愿意在合同上让步,两年限定,个人活动为主,高级时尚资源任享,私人品牌搭建,以及一些咱们想不到的益处,步步为营,各种利诱。只要资本愿意,它就可以逼良为。。。不,逼良出道。

我不认为利路修是第二个杨超越。超越妹妹是内娱不可复制的神话,但流量总是为王。利路修也不是王菊,因为大家是真心实意的喜欢利路修的丧,清醒,三观。更重要的是,利路修老师的颜值,真的太能打!!!

但从我私心来讲,我120%的希望利老师不要出道!因为即使不出道,在目前流量的加持下,他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出道,并不是他唯一的选择,也不是他最好的选择。这两天内娱的肮脏龌龊,还不够痛心吗?现在他们还在岛上,在鹅的层层保护下,下岛后,所有人还要不得不承受的anti饭,私生饭,键盘侠。人间噩梦!!!

所以,理智上分析,利路修出道100%,只要他点头。但情感上,我希望利路修老师坚持住自己的初心,希望资本能有一丝丝的良心,愿意放手。

目前来看,利路修一直没点头啊。虽然资本总有一百种方式逼人就范,但法治社会,还是要以个人意愿为主,毕竟之后的发展需要个人的全力配合哒。

资本的运作总是有迹可循的,如果出品方真的希望利路修成团,它会在三公前两周开始布局,比如透出一些利路修成团的可能性,但直到三公舞台播放完为止,利路修,无论采访,还是节目,都一直说不想成团。

更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设的正面导向。选秀节目制作和粉丝有时候会发生冲突,如果是成熟的艺人的粉丝,通常是把这个艺人当做一个商品,喜欢他的某一种特质。但是真人秀节目,通常来说是希望学员展现其丰富性,成长性,所以喜欢不停的变化,举个例子来说,很多学员都在三次舞台中展现自己不同的能力,所以能扩大自己的粉丝群,而且在造型上也一直在改变。粉丝或许会不喜欢某一种表演或者某一个造型,但对节目的制作以及出品方来说,这都是一种试错的方式。

利路修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人设依然单薄的停留在想下班,爱摸鱼的形象上,如果节目组真的有心让他出道,其实是需要转换它的人设标签的。因为现在大家是看一个选秀节目的学员,出道后,观众对他的要求会突然变成光鲜靓丽挣大钱的明星,然后用娱乐圈最残酷的标准评判。

什么样的人设是正面的呢?比如说虽然想下班,但我依然会认真负责的做完。虽然爱摸鱼,但其实唱跳实力很棒,只是不想做偶像,这样的话,最终成团,无论是观众接受度都会比较大一些。不然路人对利路修本人,还有对这个团的观感都会因为预期差异过大会造成大量的反噬的负面效果。爱和恨,就只有一步之遥。

最后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节目组没有针对利路修进行资本转化的试错。我一直说橘子榜不重要,是因为橘子榜中水分很大,会有资本的公司倒灌,还有很多钱根本没有被用来打投,被私用。但是数据非常重要,节目组是会很认真深入的去分析很多榜单脱水之后的数据,这也是每一个学员的资本,所以我一直非常非常强调大家要努力的去打头,数据在前面的学员,成团几率很大。

举例来说,出品方会关注新出的doki画册的购买量,因为这和将来出单曲后,粉丝是否愿意购买非实体又难听的要死的QQ版权音乐。出品方也会关注见面会每家的排名,因为这是能动用的线下粉丝数量,一个有点热度的流量明星大概需要三万左右活粉,随时能奔赴见面会,拼盘演唱会等活动,这样才有商务和节目邀请。

我昨晚睡觉前刷了一个B站的视频,微博涨粉的统计,竟然伯远比利路修高,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有些吃瓜群众,可能会点进热搜哈哈哈,但未必会关注个人微博,或许热度最高的时候,一时脑热也花了几块钱橘子,但不到两周,又有更新更好玩的人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出品方如果认真考虑是否让利路修出道,那么它必然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测试下利路修的热度转化能力,但至今为止,毫无作为的节目组,只能说,或许并没有这个心。或许,利路修威武不能屈,还是没点头啊。


9. 张星特出道:5%,基于自己实力。

张星特的vocal实力,如果以一个专业歌手来评判的话,还差一点,孩子年纪太小,现在只能算是能唱歌,还不会唱歌,技巧方面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有廖院这样的人再指导,才能更上一层楼。周深,之前也完全是靠着天赋唱歌,参加声入人心之后,在廖院的指导下,才真正的会唱歌,只上一层楼。但是,张星特的vocal水平,在男团中是绝对够用的。

但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其实也挺大的,我在分析话术的时候,有分析过他,明显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素人,表情管理不过关,喜欢上下踮脚。从第7期看来,他的进步非常非常大,也算是这趟来的值了。

初舞台中,永不失联的爱,很多人说剧本成分很明显,但很明显,张星特是自己叫住邓超,才上台的。我更倾向于,是他自己抓住了机会。因为节目组安排导师进行这个环节,那么被叫上台,才更顺理成章,才能不被人方案。而且,他唱完之后那个兴奋的样子,过于傻憨憨了吧。

一公,二创,二公,包括两次顺位发布,他没有脚本,没有故事线,全靠着自己的vocal实力,以秒吸粉。

粉丝依然要努力哦,名次好一些,之后的发展也能更好的。各方面实力还需要磨炼,孩子未来可期。

10. 吴宇恒出道:30%,基于他的公司是否愿意入资。

吴宇恒因为在参加这个节目之前,自带流量,而且公司不错,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皇族。我仅从节目剪辑和脚本来看,他只是个来蹭免费培训课的关系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创这个节目因为去年太糊太糊了,今年连学员都拉不到,只能另辟蹊径搞国际团,才起死回生的。从第一期复盘来看,最早期签约定下出道位的,只有周柯宇和奥斯卡,两人在初舞台就有队员衬托其大魔王,认真,队长,实力强的人设。

吴宇恒是散养的,初舞台和张腾,日本两位学员一起。如果背后资本给钱,也不至于这么惨的,唱流星雨,准备片段更注重的是团队一起合作很开心,并没有给吴宇恒添加任何标签或者人设。

一公,女孩组的准备镜头剪辑中,突出了俞更寅的队长属性,吴宇恒的有能力,而且很努力的人设,确实觉得节目组很注重他,但这是基于他们组其他人拿不出手的情况下。

如果大家看二公,我一直强调二公舞台,因为要打X,第六期下的制作时间不够,导致暴露了很多问题。吴宇恒在《我管你》组,这组的制作时间不够,伯远和吴宇恒都是牺牲品。

另外,根据资本入场分析,吴宇恒的公司,还没有下场入资,连个热搜都没有。以他的公司来说,不至于热搜钱都出不起吧。并不是我注重热搜,而是对于不看节目的路人,或者仅看节目不投票的观众来说,热搜能够营造出一种他能力强,他值得出道的假象。不然,分分钟被节目组搞下去,而就此沉寂,没有声音。

AK的出道,如果问路人,大都会认为他能出的,能力这么强的rap如果不出,肯定是黑幕。但如果问枪妈,可能枪妈都担心着的。但AK从镜头剪辑和脚本来看,是创这个节目本赛季最完整,也最精彩的。但实在是过于清楚,我都没有能够发挥的地方了。

AK教会我们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道理。

道理一,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AK作为节目引流人之一,可能真的不是节目组首要考虑的人选之一。初舞台那个造型,嗯,不想回忆。初舞台合作唱的那首歌,嗯,不想回忆。但是诺言和韩佩泉都在完成引流使命之后,光荣下岛,但AK留下来了。

因为在rapper赛道,还真的没有什么人能打。如果想成功,一般有两种方法。要么在普通的赛道,有着无人能及的实力(力丸和赞多)。那么在特殊的赛道,有着超过他人的才华,这就是AK。

所以,其实无论AK是否改变最初的想法,节目组的脚本应该都是想把他留在最后的,他想出道,可以写一个diss——转变——加入——成团的故事线,他不想出,可以祭天工具人。而且在目前的形式看来,即使他还在出道圈外,大部分的秀粉,还有路人都觉得他能出,再看撑腰榜,就知道路人的看法啦。

道理二,成功是给能够抓住机会的人的。

选秀节目只有提纲,而没有从一开始就写好的剧本。所有的,都是根据各方面情况变化来更改的。有些剧本给你了,要看你能不能接住。在我看来,AK和枪妈都接住了这个剧本。AK的思想转变是在一顺之后,枪妈的反应虽然慢了很多很多,有点拉跨,但至少现在追上来了。但有些学员也一直给很好的剧本,却追不上来,比如胡烨韬。如果不是胡烨韬现在25名卡位,我都要怀疑他是铁皇族了,整个节目组的亲儿子,永远的最爱。更重要的是,这个剧本AK也接住了,而且很好的接住了。二公《峰顶》四句rapper全场撑腰王,至此,说句实力,谁不认可呢?三公虽然表现并没有非常亮眼,但依然撑腰王,群众的爱戴是有哒。

我之前预测过AK是队长人选,被有些小伙伴留言嘲笑我疯了,哈哈哈。

这届如果有C,而且是实力人品都能让人信服的C,那么C就直接是队长了,但这届的特殊情况,群雄乱战情况下,我预测是无C的。那么就要再选出一个队长,很多人觉得队长是一个属性,照顾大家,凝聚团队。其实,这种看法是一种假象,因为照顾大家是经纪人的责任,而20多岁的打工人各尽职责就好,又不是十年二十年长期发展团,互相客套工作两年,散团回家各找各妈。

那么队长就要回归其功能属性,对外发言,承担责骂。

我真的好喜欢AK这个孩子啊,桀骜少年,意气风发。我有错,我坦坦荡荡的承认,我道歉,你们是否原谅我都可以,我依然前行。我做出了我的选择,我为此负责,绝不退缩,对于黑粉,我用音乐回击你,墨水染不黑的白。而且他的思想高度,是在目前国内男团之上的,这个团有他,不香吗?他的语言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表达能力,针对刁难记者,挖坑的主持人,不都是利器吗?

然后,我晚上在B站刷视频,不小心看到他在直播中,可能太放松了吧,说了句脏话(TMD),嗯,我已经擅自取消他做队长的资格啦,哈哈哈。

现在我的队长人选,是周柯宇,科学系统训练过的场面人!


以上,预测基本结束,其他人预测不了,要看背后资本谈判和粉丝打投。

也算A股市场的“明星”公司,无论知名度和曝光率都很高。本人此前对保健品一向无感,受认识限制,一直没有仔细研究。但随着这几年对投资问题的理解深入,对于一些赚钱行业,比如汤臣倍健所在的保健品行业,不能因为个人认识局限,而将其忽视。

现实中,有些公司,应该做它的股东而不是客户;有些则应该反之。

是一家在国内非直销领域份额领先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公司,直白点说,就是一家卖“保健品”的公司。

公司产品分类披露十分笼统,参考性不强。

从2016年开始,前5大客户占比明显提高,值得关注。

公司除在2016年主要收入和利润增长有停滞,其余年份增长都很强劲。

最近两年的销售费用增长显著。

最近两年的存货、应收账款增加较快,但在主营收入中的占比还算合理。推广费用占主营收入比例显著上升。

公司年年分红,且一直保持较高分红率,表示公司财报的可信度较高,预计未来这种情况将会持续。

2002年7月,公司创始人梁允超拿出70.38万元,收购广州佰健69.68%的股份,开始生产和销售“倍健”品牌的各种膳食营养补充剂。开始时,公司只管研发、销售,生产全部外协加工。

2005年上半年,因为公司的外协加工厂商珠海海狮龙股东分家,梁允超及其创业团队收购了珠海海狮龙,将其作为生产基地。

2008年上半年,梁允超以海狮龙为整合平台,将自己控制的广州佰健、奈梵斯和友邦制药整合,2008年10月将公司更名为“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汤臣倍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要划分的发展历史,如果从2002年广州佰健算起,那么公司的发展历程,可分成四个阶段。

年,建立以药店、商超为主的线下销售渠道

年,品牌推广,树立渠道知名品牌

年,渠道知名品牌向大众知名品牌过渡

2015-至今, 线上、线下分品牌运营,齐头并进。

如果要简短概括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最贴切的就是,公司董事长梁允超近年来一直反复提及的一个词——“一路向C”。

按照梁的解释,“一路向C”就是B 端的商业利益让位于 C 端的消费者利益。第一位的就是要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把产品做到最好。

这种解释当然无可厚非,不过我个人对这个“一路向C”,却有所不同。

保健品,本质上就是一群聪明人,采用哄、骗、教、吓等各种宣传推广手段,让消费者为他们销售的产品买单。

若以产品成本来衡量保健品售价,那是相当的暴利。到底有多暴利,下文会说明。但这之间巨大利润,通常由产品生产商,以及中间销售渠道来分享。作为生产企业,要想在这条利益链上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要尽可能地贴近消费者,缩小中间渠道的占比。

在保健品行业中,最常见的销售方式是直销和非直销(传统销售渠道)。

直销,是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直销者绕过传统批发商或零售终端,直接从顾客处接收订单并向顾客提供商品或服务。在这种方式下,利润链上各方的份额,可以从国内直销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安利中国分配结构中看到。

在安利中国的奖励模式中,作为直销商的个人从产品销售中的最高提成比例是27%,算上其他名目的业绩奖励,总计不会超过产品售价的35%,那么产品售价的65%就归了安利。。

而非直销,就是传统的销售方式,一般完整的产销链条为:生产厂家—经销商(批发商)—零售终端—顾客。

在非直销方式中的各方利益分配情况,以招股说明书上披露的情况看,“公司产品在2008 年的零售额约为6亿元,(零售额是指产品在销售终端的销售金额,并非指各个公司的销售收入。产品零售额与公司销售收入之间的差额包括产品增值税、经销商和零售商毛利)”。

2008年公司销售收入是1.4亿元,毛利约为0.35亿元。简单计算,即便刨去增值税,流通渠道的毛利也有3.7亿元,而作为生产商的,营业利润不到流通渠道毛利的十分之一,金额只占产品售价的5.8%,销售收入仅为零售价的23.3%。

所以,在直销方式下,产品利润的大头归了生产商,当然他们也充当了部分销售商的角色。而在非直销方式下,流通领域才是吃肉的大户,生产商与其相比,顶多只算是喝点肉汤。这就难怪在整个保健品市场中,直销方式占据整个市场的90%,销售额前6位的企业都采用直销方式,作为当时占据非直销市场份额10%的,虽然在非直销市场上排名第一,但其份额在整个保健品行业中的占比仅为1%。

理解了这点,再来看公司发展历程就比较清晰了。

膳食营养补剂的概念,最早是由直销巨头安利在1998年引入中国,2001年安利中国旗下营养补剂品牌“纽崔莱”请跳水明星伏明霞做代言,在电视上进行广告宣传。2002年安利中国的销售额60亿元,2003年更是达到100亿元。

很明显,创业初期的广州佰盛根本不是行业巨头的对手,于是公司很理智的放弃了直销这条“阳关道”,选择了非直销这个“独木桥”,也就不难不难理解。

不过,避开竞争的同时,却也远离了消费者。

年,初创期的公司,埋头销售渠道拓展,无暇他顾。到2006年,在销售渠道已具有一定规模后,公司马上就启动品牌提升战略,加大品牌推广费用投入。2007年请到体操明星刘璇做代言,2008、2009连续两年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9%作为品牌推广费用。2010年还请到姚明做产品代言人。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升,使得公司产品在一堆渠道产品中,脱颖而出,在药店商超渠道内站稳脚跟,成为营养补剂非直销领域的领跑者。

凭借这些优势,让公司能顶着一顶“保健品非直销行业龙头”的帽子,顺利上市。其实当时的汤臣倍健在整个保健品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不过1%多点。

不过,作为渠道品牌,名声再大,也不过是为流通渠道做嫁衣。要提升公司盈利,就要更近的接触到消费者。

从一开始,公司创始人梁允超就是拿,在膳食营养补剂中全球领先NBTY,和在美国领先的GNC,作为仿效榜样。因此在拓展药店商超渠道的同时,从2006年起,公司就开始产品专卖店的试点,到2009年,更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成立连锁营养中心。

连锁营养中心,作为公司产品的专卖店,不但让公司通过直接接触消费者,了解消费者需求,而且没了中间环节,公司可以从销售产品中获利更大,同时对于谋求上市的公司,有一定固定资产,也有利于公司IPO上市时的估值。

但是营养中心这种销售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重资产模式,虽然通过联营、加盟可以部分实现公司低成本扩张的愿望,但只有自营的营养中心,才能实现公司接触消费者和增大利润的目的,为此的代价是要承担营养中心的租金和人员成本,下表是公司公布的历年营养中心经营情况: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到,公司的营养中心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在2014年后,公司年报中就不再披露其经营情况。

其中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在2014年,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全国百强商超中的50家,百强连锁药店中的96家,线下渠道的增长空间已经很小了。而被给予增长希望的专卖店渠道。单个营养中心每年不足20万元的平均营业额,根本无法覆盖日常运营产生的租金、人工开支,以这种方式接触消费者,高成本低效。

更重要的是,随着通讯技术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普及,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线上销售模式,让公司看到了产品销售在直销和非直销之外的第三种模式,线上销售的低成本、高效、精准,无疑是公司梦寐以求的触客方式。

同时随着跨境电商、跨境代购的普及,海外知名的保健品品牌,如SWISSE、GNC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虽然汤臣倍健在品牌上耕耘多年,但在国际大牌面前还是看到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逐步放弃包括营养中心在内的线下销售渠道,发力更有前景和利益的线上销售,自然是公司当然之选。

于是从2015年开始,公司开始谋求销售方式的大变革。不过,就像现实中的很多变革一样,改变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从而成为变革的阻力。在2015年,变革引发了在传统药店商超渠道,引发轩然大波的“二维码事件”。

事情起因是,公司在2014年底给产品统一换了新包装。本来产品换包装也不是什么大事,可问题在于产品新包装增加了瓶身和瓶盖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参加抽奖。这无疑让已经被网上销售搞得神经紧张的线下渠道,闻之色变。

连锁药店认为通过这个二维码,公司可以拿到顾客资料,以后通过直接给顾客发放优惠券的方式,完全可以绕开药店自行销售。要知道在一般药店的销售额中,保健品占到20%-30%,利润更要占到50%或更高,的二维码事件,无疑触到线下连锁药店的“雷区”,因而受到连锁药店的联合抵制。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最终以公司总经理、创业元老——汤晖出面安抚渠道,重申品牌依托于药店渠道的销售模式不会改变,并与当年7月,取消新包装上的二维码,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不过,这场生产商和流通渠道之间的利益博弈,不会随着事件表面平息而结束。最显著的后果是2016年公司首次出现销售微增1.9%,利润下跌15.7%;而传统药店也开始引入其他品牌的产品,以分散经营风险。要知道,此前,因为的品牌影响力远大于其他渠道品牌,在与许多药店的合作中,均采用单一排他的合作模式。

趋势一旦形成,谁也无法扭转。公司2015年的年报开头,不同寻常的刊出一篇公司董事长梁允超在公司20周年上发表的内部发言稿,题目就是“一路向C”,在文中直截了当明确“B 端的商业利益让位于C 端的消费者利益”。

之后,公司开始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明确坚持“保线下、保价格、保品牌”的原则,保证线下销售稳定,同时按照用户消费需求分类别、分品牌布局线上或线下的渠道,实施“电商品牌化”策略;其次,大力发展“大单品战略”;最后,谋求通过收购来“丰富品牌矩阵,高效提升品牌价值”。

2018年1月,公司透过澳洲的子公司澳洲佰盛以6.69亿澳元,收购澳洲益生菌生产商LSG 100%股权。

现在要分析,就绕不开公司对澳洲益生菌生产商LSG的收购案。

这次收购不但让公司增加21.65亿元商誉,14.13亿无形资产,合计占公司净资产的64%,LSG旗下Life-Space品牌的益生菌,也被寄予厚望,要打造成继“健力多”、“健视佳”之后的第三大单品,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公司未来的业绩和成长。

下面是关于这一收购交易的相关资料。

1. 2018年1月18日,由公司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香港佰瑞”出资1港元成为“香港佰盛”。

2. 2018年1月25日,由“香港佰盛”在澳大利亚,设立全资子公司“澳洲佰盛”,作为收购LSG的交易买方。

4. 2018年3月7日,由、中平国璟、嘉兴仲平、信德敖东和信德厚峡,合资成立“汤臣佰盛”,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汤臣倍健占53.33%股份(出资中有5.5亿元,是2015年公司定向增发所得募集资金更改用途)。“汤臣佰盛”受让“香港佰瑞”持有的“香港佰盛”100%股份。

5. 2018年8月30日,“澳洲佰盛”支付669,208,694澳元,完成LSG 100% 股份收购。支付款中有1亿澳元,是“澳洲佰盛”分别向工行悉尼支行和新加坡支行的贷款7000万澳元和3000万澳元。

6. 2019年7月31日,中平国璟、嘉兴仲平、信德敖东和信德厚峡持有的“汤臣佰盛” 46.67%股份,估价14亿元人民币。以每股12.31元的发行价,增发113,728,674股,用以购买这部分的“汤臣佰盛”少数股权。

7. 2019年8月21日,增发股份上市。限售期为上市之日后36个月。

(二)标的公司LSG的情况

2. 关于LSG的一些补充知识

关于LSG下属公司情况

LSG是一个方便资本运作而成立的持股平台公司,其业务主要通过旗下的子公司开展。它包括3个位于澳洲的子公司Ultra Mix、Evolution Health和 Divico,1个在上海注册的孙公司,健进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由Evolution Health投资成立)。

健进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25日,股东Evolution Health,拟作为LSG在中国进行市场开发的平台。

关于Life-Space在澳洲的市场占有率

2017年,整个澳洲益生菌补充剂销售量中,药房渠道占70%,其中澳洲大药房的销售额几乎占到全部药房销售额的50%。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Life-Space益生菌在澳大利亚主要药房中的市场份额占比约为34%,其中2018年9月单月市场份额达到44%。

下表来自2019年4月8日对LSG业绩真实性核查报告。

从表中看2018年公司的业绩确实增长较快,但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并不确定。相反销售费用的增长也令人瞩目。

在上表的销售费用明细中,相比广告支出59%的增长幅度,职工薪酬156.22%的增长率更为骇人。对此LSG的解释是:2018 年度,因前次重大现金购买交易顺利完成,LSG 给予部分员工交易完成奖励及留任奖励。

这个代价自然也是收购方买单。

3. 对LSG收购案的个人看法

在分析LSG收购案过程中,起初觉得公司通过香港佰盛、澳洲佰盛这样层层控股的操作,可能是为了方便资金外流,因为近年来,国内企业借对外并购转移资金的例子,比比皆是,的此次收购是否也有此类情况?

不过,在仔细阅读相关交易资料后,因我水平有限,也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怀疑的线索。参考2015年合生元收购swisse的案例中,也是采用类似交易方式,似乎可以认为这就是跨国收购中的普遍操作模式。

随后是“公司发行股份收购汤臣佰盛少数股东权益的操作中,是否有利益输送问题”?从收购的估值看,没看出明显问题。而“通过发行股份让少数股东退出”的步骤,也是各方在设立汤臣佰盛时,在合作协议中列明的。尽管参与收购的这几个股权投资基金都披露了一般合伙人的姓名,但光从姓名上很难发现什么问题。

不过,对此项收购的一些做法,我个人还是有些疑问。

比如,在汤臣佰盛的少数股东占比是否需要这么高?毕竟公司原本的负债率就不高,融资难度并不会太大,并购金中的5.5亿元是2015年定向增发剩余的募集资金,即便剩余资金全部自筹也只需融资24.5亿元,参照公司2017年和2018年的分红就有4.84亿和7.34亿元,分红率63.28%和73.28%。如果考虑并购的资金需求,降低这两年分红率,可以大大降低对外部参与方的资金需求,即便以后发行股份收购少数股东权益时,也可降低发行股份数量,降低低价增发对老股东权益的摊薄。

或者,为何不能采用合生元收购swisse时的分步收购方法?

合生元收购swisse时,先在2015年9月收购 87%股权,后在2016年12月收购剩余的17%股权,虽然后一次收购价格比第一次高了10%。但这样的安排,不但减轻收购方的融资压力,而且对出售方也是一种约束,有利于收购后的业务整合,平稳交接。而且,10%的收购价涨幅,其实也低于汤臣佰盛少数股东约定的12%退出保底收益率。股神巴菲特在收购企业时,通常也会让原股东保留10%~15%股份,用这样的利益捆绑来保证收购后,企业的正常运行。

对于第一个疑问,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可印证,我只能臆断,让平安旗下基金参与,或许有利于此次收购能尽快得到有关部门批准,还或许里面真有些利益输送,也未可知。

对于第二个疑问,由于没找到关于收购谈判的细节报道,仅从公开的交易资料中看,我感觉,可能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面临主要渠道增长乏力,线上产品又受到国外品牌海淘冲击的,太希望达成这次收购,以提升品牌竞争力。按照一般的交易逻辑,更想达成交易的一方,总会在价钱上吃亏。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在LSG中的这几家子公司里,对价值最大的是拥有Life-Space品牌,由Craig Silbery拥有的Divico公司。Evolution Health因为拥有澳洲市场的销售渠道,也有点价值,而Ultra Mix则基本没啥价值。

从Life-Space品牌益生菌的生产销售过程看:益生菌原料,采购自全球食品添加剂巨头——丹尼斯克(Danisco);生产加工,外包给Ferngrove和Probiotec这两家第三方生产厂商;LSG子公司Ultra Mix,仅是进行产成品的装瓶和包装;然后按照市场标准向Evolution Health收取代工费,由Evolution Health 负责对外销售。

从这一过程看,作为LSG中主要有形资产的Ultra Mix,对于Life-Space益生菌产品的贡献,仅仅是装瓶和包装,所起的作用可有可无。所以,LSG的股东要把几个公司打包一起卖,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而能捆绑销售卖出高价,本身就说明交易中卖家的强势地位。

根据公司对收购案的描述,LSG 100%股权出售,是依据国际惯例,采用公开竞标方式,经过多个市场参与者多轮报价与谈判,最终确定交易对方。

近年来,中国公司对海外保健品公司的收购案,以及国内消费者对澳洲保健品的青睐,已经使得此类公司的估值上升,而竞标方式更让卖方处于有利地位。相比待价而沽的卖方,经过激烈竞争后胜出的买方,极大可能会陷入“赢家的诅咒”,即为达成交易支付过高对价。的这次收购,应该也是这种情况。

另一个有趣现象,也能说明这点。

本次收购的最终收购协议是在2018年1月签订,像这类大型收购在签约前的谈判和前期审核工作,怎么也得大半年时间吧,也就是说,在LSG成立前,相关股东就已经在和有收购意向的各方接触。

不过,正在洽谈出售的LSG,却在2017年加大了在中国的宣传,不但在6月签约著名影星刘涛做Life-Space的爱心大使,还在2017年10月,在上海注册成立健进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拟作为LSG在中国进行市场开发的平台,这种要自己干的架势,无疑会给买方增添压力。

被逼上梁山的,就如董事长梁允超在“一路向C”的内部讲话稿中所言“大量成功企业倒下的原因都出奇的一致——为保护原有的商业利益。对于汤臣佰健而言,我相信,失败或许是其中的一个选项,而畏惧不会是!”。停滞意味着等死,不畏惧挑战的梁允超,已决定在这起对公司影响重大的收购案中,赌上一把。

的实际控制人梁允超,1969年出生,中国国籍,拥有香港居留权。

1991年从中南财经大学毕业后,进了广东一家国营企业。因为不甘在国企里碌碌无为耗费青春,1992年应聘进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广东太阳神集团。凭着自己的才干,短短几年,从普通业务员做起,最后当上了太阳神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

1995年,受到当时保健品市场一片“繁荣”的吸引,他从太阳神辞职,拉上四位同事和朋友,下海开了自己的保健品公司。

不过,当时的国内保健品市场已经是一片 “红海”,大大小小的保健品公司超过2万家,日趋激烈的竞争,让各家公司为生存“各显神通”,虚假、夸大的产品功效宣传,屡见不鲜,终于使得消费者对国内保健品的信心坍塌,整个行业在经历7年繁荣期后,迎来衰退。

梁允超的小保健公司,自然无法阻挡行业的颓势,在尝试了保健酒和蜂皇浆产品都不成功后,最终只能关门。

2002年梁允超的太太到美国留学,一同去陪读的梁允超,在美国超市货架上见到琳琅满目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一下找到了发展方向。这就有了后来从广州佰健,到海狮龙,到一步步的发展。

从梁的个人履历看,他的业务能力毋庸置疑,无论当年在太阳神集团,还是后来自己创业,都不遗余力充当公司“超级销售员”的角色。2010年在邀请姚明代言的谈判中,梁允超亲自上场,经过努力,最终达成交易。多年后梁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不无得意地说“我们是姚明代言里,规模最小的公司”。

这种“业务型”老板在公司创业初期,往往能因身先士卒的示范作用,带领公司攻城拔寨,勇往直前。但当公司规模发展变大,进入成熟发展期后,作为老板就需要考虑,通过授权来保证整个企业的良好运行,如果还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插手具体事务,就会打击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让其变得唯唯诺诺,丧失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最终对公司发展造成伤害。

难得的是,梁不但是位业务精通的老板,更是一个在管理上很高明的老板。

在公司业务走上正轨后,梁允超就不再插手公司的日常管理,将其交给三位和自己一起创业的公司高管梁水生、汤晖和陈宏。

照梁自己的说法,他一年待在公司的时间不到一周;除了报销自己的费用和代表董事会在公司年度预算上签字,他已经七、八年不在公司文件上签字。

公司日常的经营决策,是在每月一次的集体决策会议上,由参会的10名公司高管讨论决定。这样的会议,梁允超通常也不参加。

梁允超对此的想法是:作为一名领导者,不要管公司的具体业务,而将注意力聚焦于公司的战略。因而他在公司只管三件事:新人、新项目以及公司战略。

每当有新的公司中高层进公司,梁允超会花时间与他们交流沟通,加深他们对公司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快融入集体。这种交流沟通不一定是在办公室,而常常会是在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或者旅行中。

另外,每隔一两年,梁允超会对一组选定的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训,方式通过“野外训练”,通过他们在野外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毅力和团队精神。他最喜欢选的地点有: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南极洲。

梁允超希望公司的氛围是活泼的、快乐的,还自己写了一句口号“尊重每个人,享受每一天”。内部也互不称“某总”。副董事长梁水生被大家称为“水哥”,梁允超则被称为“领导”。2014年底,梁允超把自己在公司的办公室也让出来,理由是“我不希望公司员工有一种自己正在受到监视的感觉”。

的高管薪酬也很有意思。在2016年前,公司几位主要高管的薪酬金额,和董事长梁允超一样。从2016年开始,几位主要高管的薪酬开始大大高于梁允超的薪酬,差距从2016年的3倍,拉大到2018年的7倍。因此,汤臣倍健没有出现在国内民企中很常见的,“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现象,核心管理层非常稳定。

梁允超将其归因于三个方面:激发每个人善的一面;尊重每个人的需求;“诚信比聪明更重要,一个人出了问题,大家都有责任。”

正是基于上面的想法,2015年公司开始推行一套有别于绝大多数其他公司的做法,在管理上做减法:去决策中心化、去层级化、去KPI;减流程、减标准化、减系统;经营上做加法:大量经营工作下沉至各子公司等经营实体或项目,划分多个分割的项目运营与决策中心与团队,自主经营。

同时尝试项目公司管理层持股的合伙人制计划,从机制上保证每一个经营团队能分享企业的成长价值,真正成为各自经营项目的主人,权利下沉,使得每一个经营实体的核心管理层能以企业家的心态、创业者的热情去面对挑战!

在最早看到梁允超这种管理方式报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哦,这样的老板真少见,五十岁不到,年富力强,不管公司或许有其他原因,或许是因为移民要蹲“移民监”,所以才选择这种权宜之计。后来发现猜想并不对,这是梁允超的主动选择,并不是受限于客观条件。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最后,谈谈对公司发展的个人观点

公司所处的保健品行业,在国内是个很能赚钱的行业。这源自国人对保健品的痴迷和信仰,举世无双。即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并不富裕的中国人也让当时的“三株集团”在1996年创造出销售额80亿元的奇迹,而今的中国保健品市场早已跨过千亿规模,对于一个想好好发展的企业来说,市场规模足够大。

公司是由一群富有行业经验、聪明勤勉的经理人管理,董事长梁允超很高明的建立起一套卓有成效的决策和激励机制。这群人在过去20年里取得的成绩,足以让投资者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应对未来的竞争局面。

公司在过去十多年中,不断致力于对品牌的维护和拓展。公司的管理层很清楚,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公司的生命线。原料进口、透明工厂这些举措,无一不是在增强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心。

在2018年报上,列出了董事长梁允超的八大质量控制理念,全文如下:

1) 国家标准和法规仅仅是一个最低的要求和底线,公司要全面超越国家的标准。

2) 违规的红线绝对不能碰、不能想、不能有侥幸心理,想了都有罪。法律法规上不违规但明知有健康风险的,同样不能干!同样不可饶恕!

3) 舌尖上的行业就是刀尖上的企业,永远头顶一把刀,天天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松懈。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市场可能连一次犯错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4) 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人品”的问题,而不是钱和技术的问题。人在做天在看,对每一个生命都永存敬畏之心。

5) 以任何冠冕堂皇高大上的原因去牺性或增加质量风险,这不只是在耍流氓,这实实在在就是流氓。包括效率、效益、成本、市场断货等等因素。一切都为质量让道,任何原因在质量面前都不应该成为理由。

6) 确保品控的专业权威和独立性,与业务切割开。

7) 字字践行不是为客户而是为家人和朋友生产全球最高品质营养品的理念和品牌DNA。自己的小孩、家人和朋友不敢吃的产品,绝对不能生产,绝对不能出厂门!

8) 诚信比聪明更重要,诚信乃珠海厂立厂之本,100 吨重的诚信之印就是一面明镜驻立在面前,永远警示着公司每一个人。

这些理念是保证企业的真知灼见,不管最后执行的情况如何,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值得肯定。

梁允超这群人入行很早,又都是聪明人,却能放弃这一行最能赚快钱的吃肉方式,老老实实从辛苦喝汤开始,我认为这与他们见识过这行业中“今天起高楼、明天楼塌了”有关,所以这是一群想好好做事,长久经营的谨慎管理者。

尽管近年来,随着国外保健品牌通过海淘电商进军国内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但以已经取得的业绩,其发展前景还是很明确的。

1)狠抓产品质量和品牌积累,稳中求进,只要不出质量问题,就已立于不败之地,然后静等对手犯错。

保健品这行业,利润太大、聪明人太多,能抵制住赚快钱诱惑,诚信经营的人又太少,这样的状况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就像今年的权健事件。对手倒下,需求并不会消失,空出的市场,必然会让行业中诚信经营的厂家受益。

2)大力拓展线上业务。

前面已经说过,只有线上业务才能大大增加公司的利润。由于公司财报未披露线上业务的具体数额,姑且按线上线下二八开测算,结合前文中,线下销售收入与零售额1:4的比例,保守按1:3测算,2018年公司产品零售额应该已超过110亿。只要更多营收来自线上,公司的利润增长就有保障。

目前公司也是这种做的,在经历“二维码事件”后,其实公司已经变革成两个独立经营的部分。一个继续传统线下渠道,主要针对不上网的老年人需求,线下渠道特点是大单品、品类少。一个是线上渠道,目标人群是上网购物的年轻人,线上渠道特点是品类多,价格灵活。线上业务不但使用新品牌,还有自己的代言人。

可以预计,今后公司的发展方向将是:线上,倾力发展;线下:逐步侵蚀、转移。

在最初分析公司时,对于公司在2015年参股一系列基于移动互联网大健康公司的行为不太理解,感觉是不是也是在“赶时髦”?现在明白,其实这是公司战略变革的一部分,通过参股这些健康管理平台,来收集宝贵的用户资料。

对于LSG收购,更像是公司迫于形势进行的一次赌博,付出的代价无疑是很高。但这也没有办法,从2015年开始中国买家对国外食品健康行业的收购,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崇拜,无疑让这些国外品牌身价倍增,在收购谈判中居于优势地位。在此背景的收购交易,想物有所值,那是不可能的。对此公司也是心知肚明,所以35亿多的收购金额,计入商誉21.65亿元,品牌和销售渠道被估值14.13亿元,计入无形资产。

未来这21亿元的商誉,估计被减值的可能性很大,对公司业绩也会造成短期影响,但我认为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

此前多次看过年报,但是受限于当时对保健品行业的认知能力,没有得出有参考意义的结论。这次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是硬着头皮花费不少时间,个人感觉收获蛮大。至于对于各位读者的买卖操作是否有帮助,那只能见仁见智。

不过,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干保健品的都是聪明人,这聪明不但表现在经营公司上,也同样体现在买卖股票上,此前几位公司高管减持股份的时机,就掌握的非常好。所以,投资者大可多关注这些股东的动向,来做判断。

他们包括:公司高管梁水生、汤晖、陈宏、蔡良平,以及两位身份特殊的股东:孙晋瑜(梁允超的岳母)、黄琨(前财务总监、现监事会主席王文的妹妹,也是副总经理汤晖的前妻)。

另外,在我看来,公司分析中,定性分析意义要高于定量分析。毕竟企业是靠人在经营,一个正常经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不会是线性增长,总会因自身原因或外界影响,出现业绩波动。对此,定性分析能让投资者不局限于一季一年的业绩波动,站在更宏观的层面看待公司,如此才不至于犯“见树不见林”的失误,错失投资优秀企业的机会。

投资者限于学识、经验,基本不会比公司管理者更了解行业和公司,僵化的定量分析,只会是纸上谈兵,离真实情况相差甚远。有鉴于此,投资者在考察管理者的能力和诚信后,将信任的筹码押在诚实谨慎的管理者身上,相信他们的眼光和经验,只要双方的利益相同,最后的结果也一定能令投资者满意。

对公司进行定性分析,有点像侦探破案,要从众多材料中找出有用信息作为判断依据,有时费劲功夫还是无法得出结论,有时却如穿越隧道,漆黑一片之后,面前突然豁然开朗。这是这项工作的乐趣所在,也是思考的乐趣所在。

最后附上网上看到一段文字,聪明的投资者们,你们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吗?

“上次我朋友开着心爱的路虎去藏区体验,也遇到羊群挡路,尽管小心翼翼但还是撵伤了一只,当地村民很热心,不仅请他吃了烤全羊,而且在离开时全村人还依依不舍把他送上回家的火车,朋友每次想起都感动的流泪。”

今年10月份,我在整理最近的新闻和线索时,看到了一份死亡名单——北京仙草保健品死亡名单。

在这份名单里,有三十五人因为服用仙草保健品死亡或受到严重伤害,上面明确的写了这些人死亡、受损的时间、症状、以及他们家属或朋友的联系方式。

魔宙所发的是半虚构写作的故事。是现代的都市传说,大多基于真实社会新闻而进行虚构的报道式写作,从而达到娱乐和警示的目的。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保健品死亡名单”,2007年,《瞭望东方周刊》曾报道过一份,上面有2004——2007年间,服用了完美公司保健品后身体受损或死亡的人。

这份死亡名单扑朔迷离,说真说假的都有,对完美保健品公司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有余波——当年如果不是这份死亡名单,完美保健品现在说不定又是一个安利。

老金当年也参与调查过这起案子,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半途而废了。他后来和我提起过这事,说自己对保健品行业观感极差。

和老金一样,我对保健品行业也没什么好感,但这很大原因是因为我睡不好。

按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结果,全国的成年人里,。而生活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失眠率更是高达六成。

我恰巧在这百分之六十里,只能长期服用安眠药来进行深度睡眠,以缓解夜行者的调查工作和写稿的疲惫。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年底,田静分享给我一篇《美国临床精神病学》的论文——上面说长期服用安眠药极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我立刻把安眠药停了,改为服用一种据说对人体无害的保健品,褪黑素。

吃了很长时间,也没什么效果。

咨询了学医的朋友,他告诉我这东西是改善睡眠质量的,对失眠没什么帮助,代替不了安眠药——这让我有种受骗的感觉。

保健品行业名声一向不好,很多人像我和老金一样,不喜欢甚至是厌恶这个行业。

如果这份死亡名单为真的话,很容易就能引起社会关注和共鸣,专题调查可能卖很多钱——我决定跟进这件事。

我叫上我的助手周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死亡名单上的电话,挨个打了过去。

半个多小时后,我对这份名单上的人有了一些了解——名单上的三十五人里,有九个没开机,七个没接电话,十个人不愿接受采访,三个直接挂断。

还有五个人很友善,告诉我和仙草保健品公司已经达成和解,按照协议,不能再提这件事。

周庸电话打到一半的时候就快放弃了:“徐哥,甭打了,这是编出来唬人的吧。”

我说就三十多个:“都打完得了。”

全都打完之后,好在还有一个人愿意和我们聊一聊。

这人叫张超,他的女友是死亡名单上最年轻的一个,只有二十七岁。死亡名单的其他人里,最年轻的也有五十九岁——除了张超的女友外,这份名单可以算是“老年人死亡名单”了。

在电话里,张超告诉我们,2016年10月12日,他的女友在吃了母亲给自己的仙草极致美肌丸后没多久,头疼发冷,喉咙发痒,她母亲急忙打电话咨询卖保健品给她的销售人员。

对方告诉她没事——这种情况是中医所说的,现在身体正在排毒,等毒都排出来就好了。

她妈一听放心了,也没去医院,告诉女儿忍一忍。

三小时后,张超的女友出现了休克的症状,这时再打120,送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分院时,人已经快不行了。

医院抢救了两个小时后,将病人转进了ICU,告诉家属,病人现在处在昏迷中,有很大的可能醒不过来了。

她父亲愤怒的打电话给保健品公司,结果对方不承认这是保健品的原因,但愿意赔偿一部分费用作为捐助,希望不要将事闹大。她父亲没同意,说要报警,结果这家保健品公司就人间蒸发了。

我约张超,问他能不能出来一起吃顿饭,想和他深聊下他女友的事。

他回说可以,问我方不方便来龙泽这边,我说当然方便。

10月19日十二点,我和周庸开车到了回龙观西大街的华联,上了三楼的云海肴,一个穿着灰色帽衫,看起来挺憔悴的男人站在门口。

见我和和周庸走过来,他主动搭话,问我是不是徐浪。

我伸出手说是:“你是张超吧?”

张超和我握了握手,我给他和周庸相互介绍了一下:“咱别跟这儿站着了,进去说吧。”

我们进云海肴坐下,点了汽锅鸡和煎豆腐。服务员走后,我直接问张超,他女友出事后,他们是否采取了什么措施。

张超:“出事的第二天,她爸就报警立案了。但这家保健品公司已经找不到了,推销员打电话过去也是关机,警方查推销员的电话号,是不记名的手机卡。”

周庸:“真孙子啊。不过张哥,说句不好听的,你女友她妈也够呛了,自己闺女出事不打120,听一个卖假药的。”

张超点点头:“是,她妈特别爱买各种保健品,平时就总给她吃。”

我问张超去他女友家里看看是否方便,张超让我等等,出去打了个电话。

过一会他走回来:“方便,吃完饭咱就去。”

吃完饭出来,我和周庸跟着张超到了千嘉城,这个小区很冷清,几乎没见年轻人,在楼下转的都是一些老头老太太。

周庸问张超这小区怎么老人这么多。

张超说这边的小区基本都是经济适用房。

我和周庸“哦”了一声——北京经济适用房一直限购买资格,这小区的十来年了,当时能在这边买房子的都是老城区的拆迁户。

一般老城区房子拆迁了的老人,都会买城郊地带的房子养老。这里房价便宜,环境也还可以,还有优惠,老人自然就多了。

千嘉城有许多拆迁后手里有钱的老人,离市区远,都上八达岭高速了。这些人的儿女大都为了工作不会住在这种偏远的郊区。

对于保健品推销行业来说,这个地方简直就是遍地客户的天堂,怪不得张超女友的母亲会被骗。

我们到了千嘉城20号楼,上了11层,张超敲了敲门,一个老头开了门:“小超来了。”

张超说来了叔叔,转头指着我和周庸:“这就是刚才电话里和您说的两个记者。”

刚才张超吃饭时和我们说,他女友的父母老来得女,现在已经六十多了——但我看起来分明得七八十,可能是最近家里的事太多,加速了他的苍老。

老头过来和我握手:“麻烦您二位了。”

我问了老头一些她闺女出事时的问题,老头说的和张超告诉我的大同小异,但有一个问题——他们都不是第一当事人,老头的妻子才是。

所以我问他妻子在哪儿,说想要聊聊,看能不能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他们家是两室一厅,老头带着我和周庸来到其中一个卧室的门口,打开了门。

里面一个老太太正坐在床上抹眼泪。

卧室里除了床以外,其他地方基本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这些箱子大都是口服的保健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按摩仪和我没见过的器材。

我说阿姨,我想问问您闺女吃那个药,您能给我看看么?

老太太找了找,拿出一盒仙草极致美肌丸递给我。

我看了一下,这盒美肌丸上没有食品生产批号、没有厂址、也没有保健品小蓝帽。

▲正规的保健食品有这个小帽子

我又登陆了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查询这个产品——发现完全没有相关信息。

这肯定是款三无产品,我问老太太购买时是否有发票,她摇摇头:“他们说这是进口保健品,没发票。”

我又问她女儿出事那天,是否还服用了什么别的保健品,或者吃了什么不该吃的。

老太太说没吃:“她从小过敏体质,对花生啊什么的好几种食物都过敏。我们不敢给她乱吃东西,这个仙草极致美肌丸我也是问了很多遍,含量里没什么她过敏的,才给她吃的。”

也就是说,基本可以确定,张超女友的昏迷和这个三无保健品确实有关。但现在的问题是——这家公司已经消失了。

我点点头:“阿姨,您还买过这家仙草公司的其他产品么?”

老太太又拿出了一盒黑的,一盒红的口服液,还有一瓶蓝色的护手霜:“这三个也是他家产品。”

拿相机拍下这几张保健品后,我们和张超一起出了千嘉城,他要去积水潭医院问问女友的情况。

我和周庸目送他离去后,靠在车旁抽烟,周庸:“徐哥,怎么查啊,这帮人肯定早跑路了。”

我摇摇头:“不一定,很可能是换了个名字,换了几个推销员,继续跟这骗人。”

老金给我讲过一些保健品行业的行为准则——对保健品销售公司来说,他们选择老人行骗是有选择标准的。

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成为行骗对象,他们会根据两点,找到最有“潜质”的老人客户。

身体健康的老人不是他们的目标人群,他们的主要目标是65岁以上,身体有问题的老人——年龄越大,对事物的判断力越弱,也更越容易相信别人,80岁老人肯定比60岁要容易上当。

第二点是老人是否独居。

独居老人都比较孤单,防备心不强,手里都有些积蓄。加上没有孩子的阻拦,更容易上钩——那些和孩子同住的老人很少被骗。

对大多数保健品销售公司来说,符合这两点标准的老人数量有限,所以他们网晚会反复压榨这些老人的价值,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或者打电话推销保健品,定期循环——直到把老人的退休金和积蓄,甚至房子都压榨干净。

我给周庸讲完后他点点头:“怪不得新闻上都说老人几年间买了多少多少保健品,但这和他们跑不跑有什么关系啊?”

我说千嘉城老人多,手里有钱,儿女不在身边,对于保健品推销行业来说,简直就是遍地黄金客户的天堂,不太可能轻易放弃。

所以很有可能,幕后做这件事的人,会重新招一批人,继续行骗。

周庸说我懂了:“挺靠谱,但他们换了名,咱怎么找啊?”

我拿出手机晃了晃:“顺着刚才拍的保健品照片找,虽然美肌丸出了事,但其他产品没出事。”

“他们这种保健品都是找代工厂生产的,一订就得一大批货,压手里肯定赔,很可能会接着卖。”

▲国家已经开始禁止这种代工保健品的行为

顺着这些产品,说不定能就能找到换了名的保健品销售公司。

给周一解释完后,我们开车去了田静家附近的鸟州力日式烤串——调查死亡名单,找出换名的保险公司这件事可能很花精力,我需要田静帮我确定是否可以赚钱。

晚上六点,我和周庸、田静坐在鸟州力的角落。点了烤串和啤酒后,我把调查的情况和她说了一下,她想了想:“我觉得可以,即使你最后没查出这死亡名单的事,一个揭露行业内幕的专题新闻,卖给大媒体也能保本。”

周庸:“徐哥,我也觉得可以,但咱就直接去找这些东西会不会太显眼了?咱又不是老人。像我这么年轻又帅,那帮卖保健品的肯定躲着我走。”

我让他滚:“当然不能直接去,得先变成他们信任的人。”

周庸想了想:“没听懂。”

田静听懂了,在旁边插了一句,他的意思是你们伪装成老人。

接着她转头看我:“这次要用人皮面具么?”

人皮面具,听着像个笑话,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淘宝就有卖的。

在淘宝,很多东西用常规搜索是搜索不到的,比如搜人皮面具、硅胶面具、搜索到的都是一些万圣节装扮类的东西。

但如果转换一下关键词——易容脸,那么就可以找到很多定制面具的店铺,价格在几百到几千不等,而且,还可以定制——完全照着某个人的脸做。

除了网上,我知道北京有一家店,价格奇高,但比淘宝上的要精致的多。

他们家的人皮面具让我相信,真的可能有犯罪分子,通过使用人皮面具,而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田静的提议很好,但不适用与这次行动。

我说这次不用人皮面具了:“我手头没有现成的,老人的人皮面具。定制个新的到做出来最快也得一周,而且这次可能有大量的近距离接触,被识破的几率也有点高。”

“再说了,人皮面具太贵了,万一最后这次调查卖不上钱怎么办。”

田静点点头:“那你想怎么弄?”

想要化妆成老年人,有三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乳胶吹皱法,影视剧里,青年演员需要化装成老年人时,一般都会用这个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天然乳胶,或共聚物吹成皱纹,然后粘在脸上,是三种方法里相对最好的。

第二天上午,我和周庸在门头沟区石门营小区,找到一个专业的影视特效化妆工作室,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化妆成了两位老人。

妆化好之后,我和周庸站在镜子前,花了两个小时练习符合“老人”这个身份的一举一动,然后我们开车又来到了千嘉城,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我们下车进了小区,装成两个在小区里溜圈的老人。

从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多,我们总共收到了七个人的邀请——有的说免费送生活用品,让我们去领,还有让我们去免费检查身体的——总之一切都是免费的。

我和周庸记下了这几个推销员的联系方式,承诺第二天去看看。

接下来的连续三天,我和周庸总共去了十一个保健品推销的现场,之所以说是现场是因为,所有的保健品基本都是由一种叫做“会销”在推销。

会销,就是把老人都凑到一块,用专家开会的形式,向他们推销保健品。

▲会销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

我之前对这种推销方式不太了解,但参加了十一场会销后,我发现和传销并没有什么本区别,都是一种洗脑的行为——只不过会销专门针对老年人罢了。

一进入他们的会销场所,所有的东西都在影响你。

一般墙上会贴一些假的名人语录,灌输应该养生保健的观念。

▲屋里贴了许多类似的标语

然后再通过专家讲座,告诉你他们的产品有多好。

当然,和传销一样,这些“专家”都来历很大——不是天坛医院的曹大夫,就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李教授,最后为了中西合并,还会有一个哈弗医学院的海归张先生。

这些都是传销玩过的手段,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

特别的是,他们在传销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变,融入了一些类似邪教骗人的把戏。

第一次见这样的把戏,是化妆成老人的第二天上午。

我和周庸在龙泽地铁站附近,参加一个免费检查身体的活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负责中央首长保健养生”的王教授,给台下的老人们做了一个实验。

▲免费检查身体是保健品销售的常用手段

他们卖的是一种包治百病的康力健口服液,王教授先是拿出两块猪肝,一块是健康的,外表红亮;一块是病变的,呈紫黑色。“然后将“病变”猪肝泡进保健药水里,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猪肝慢慢变色,最后颜色接近健康猪肝的颜色。

台下老人啧啧称奇,很多人都购买了这款口服液。

我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关键词,猪肝变色后,发现这是一个已经流传了许多年的骗局——“病变”猪肝是用碘伏泡出来的,变色只是一种化学反应,药水里面还添加了维生素C,碘伏遇到维生素C就会褪色。

当天下午,在千嘉城边上的一个底商,我们又见识到了一场“牛蛙实验”。

在斯坦福大学搞科研的“张女士”,在出售一种叫酶法多肽的药时,将两只牛蛙解剖,拿出心脏,一个放在清水中,十分钟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另一个心脏放在他们所谓溶有“酶法多肽”的药水中,过了50几分钟,心脏仍在跳动。

一个促销员端着心脏到台下给老人们观看。

带我和周庸进来的保健品推销员不时发出惊叹:“叔叔,叔叔,你们看啊,太神奇了,快看快看!还在跳!”

两个小时后,我和周庸去门头沟卸妆,他拿手机查完给我读:“牛蛙心脏离开活体放入清水本来就会很快死掉,若放入生理盐水中,可以跳动至少三个小时。”

“徐哥,你说这帮孙子是不是把人都当傻逼了。”

我说不能这么说:“人进入老年后会对死亡产生恐惧,儿女也不在身边,孤独感和从众心理都能让他们轻信别人。”

“现在保健品宣传都是针对性的抓他们这种心理,还经常弄一些专家以及国外学者什么的彰显权威性,再虚拟一些人现身说法,被虚假信息洗脑也正常。”

周庸点头:“我看着那帮老头老太太,就想起张超女友她妈,觉得他们可悲又可恨。还有上午来闹事的那个儿子,得多伤心。”

周庸说的是上午“会销”时的一个小插曲,一位老人的儿子跟来了现场,指责保健品公司让自己父亲购买了几万元没用的东西。

老头很生气,给了儿子一耳光,说他不走就脱离父子关系,儿子无奈只好走了。

我说是,心中毒比身中毒更可怕,但出事之前多关心下老人,预防预防,可能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参加了三天的会销,我和周庸都毫无收获,直到第四天下午,我和周庸参加的第十四场会销,事情才终于有了点眉目。

之前所有的流程都很正常,像前三天一样,我和周庸来到育知西路某间免费体检的会议室内,专家在台上不停宣传保健品。

我拿手机看着英超新闻,基本什么都没听进去,周庸忽然问我:“徐哥,你说他怎么老提马云呢?”

我说老年人特别喜欢喝这些“鸡汤”,马云已经成了鸡汤的顶端人物了,让马云和自己有关系,会让人信服——“都和这么大的老板有关系了,总不可能是骗人吧?”

周庸:“那他也不用一直说马云吧!”

我点点头,台上的专家忽然说了声:“有请马云,马总来到我们现场!”

台下的老人们顿时都激动了,周庸:“卧槽,不可能吧!”

这时一个戴着面具,手里还提着一款保健产品的人走上了台,揭开了自己脸上的面具,下面的老人们掌声不断。

周庸懵了,说徐哥,马云真来了。

我说你傻么,你仔细看:“只是长得像而已。”

“咱俩现在都变老头了,他们找个长得像点的人化装成老马怎么了。”

▲有很多人长的像马云,何况还能化妆

周庸仔细看了一会:“你说的对,这就是长得像,我感觉他比马云帅一点。”

看了一会,周庸又“啊”了一声,我说怎么了:“哪个富豪又来了?”

周庸摇摇头,让我看马云手里拎的东西,我抬起头看,马云正从盒里拿出黑瓶的口服液,向大家吹嘘功效。

关键是,这个小黑瓶我见过——正是仙草公司的口服液。

把手机放回口袋,我告诉周庸尽可能的,从后排开始,搜集所有这家公司所有人的电话。

在会议开始的时候,这些销售人员都分散在了各个地方,充当现场烘托气氛的托,所以完全没发现我和周庸管每个人都要了电话。

我和周庸分别行动,我在前排往后,他在后排往前,借着买东西的名义,将出现在会场里的销售人员电话都记了下来——包括专家和现身说法的人。

出了门上车后,周庸抱怨压着嗓子装老人说话太累。

我说你以后不用装了:“咱俩去卸妆吧,装老人的行动已经结束了。”

在保健品推销这行里,永远都缺人,人越多拉到的客户也就越多——所以背后的组织者会一直招聘推销人员。

我和周庸回到家,立即用每一个推销员的电话号码对着招聘、推销、保健品等关键词检索,二十几分钟后,我们关联到了一个58同城上招聘推销员的信息。

联系电话对应的是假马云。

为了套出和张超昏迷的女友以及死亡名单的相关信息,我和周庸打电话过去应聘,对方让我们到回龙观的回南北路去应聘。

周庸问我应聘用不用准备什么。

我想了想:“今晚去农贸市场买两个破包,再去东华门夜市地摊上买点衣服什么的。”

“再把你北京口音收一收,他们招新人肯定喜欢招年轻,小城镇来的,什么不懂的,好骗,没什么心眼,危险性低,干起活来死心塌地。”

“明天你和我一样是个黑龙江人。”

第二天上午,我和周庸背着淘来的帆布包,来到回龙观回南北路,装成刚来北京的样子。

在对着调料市场的一栋门市房里,我和周庸又一次见到了马云——由于卸了妆的原因,他现在看起来没那么像马云了。

他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里面还坐着另一个人,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我是总经理,下面我们想问你俩点问题。”

马云问了问我们的家庭情况,年龄,以及一些工作情况。

当我和周庸骗他说,我们都来自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城市时,刚到北京没多久后,董事长挺高兴:“我就喜欢招东北人,嘴皮子都利索。”

马云又向问我们有住的地方么,周庸看着我,我摇了摇头说没有。

他说没有没关系:“公司提供员工宿舍,就在千嘉城小区里。”

再告诉我和周庸面试通过了后,马云问我们:“知道这行赚钱么?”

我说知道,史玉柱盖巨人大厦欠了几亿的债,最后就是靠这个翻身的。

董事长夸我懂得多,说现在市场比那个时候行情还好——今年光是摆在明面上的,就有10000亿元的市场。

“那些就让安利、无限极、汤臣什么的去抢,咱不靠那一万亿都行。”

马云也在旁边说:“跟着董事长,保证年入百万不是梦。”

和我们交代完后,马云叫来一个年轻的小伙,一听口音就是河南的,让他带我们去员工宿舍。

河南小伙把我们带到了一栋一百三十平米的宿舍,告诉我和周庸等会:“休息一下吧,下班大家就都回来了。”

我和周庸在屋内转了一下,房间里挂满了标语。“抵制负能量,坚持你的梦想!”“没有事业的人,猪狗不如!”

晚上所有人都回来后,算上我和周庸,总共住了十个人。

其中两个女孩儿一个房间。剩下两个房间,每间房4个男生,我和周庸分到了一个上下铺。

八个人都很年轻,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们主动帮我和周庸夹菜,每个人都无比真诚——除了周庸,他嫌弃的把别人夹到碗里的菜拔到了一边。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和周庸和对床的两个人聊天,然后我们吃惊的发现——他们是真心觉得自己在做一件伟大的事。

这其中有一部分肯定是来源于工资,在我和周庸的反复追问下,他们告诉我俩:“一个月都卖十好几万,每月工资两万多很正常。”

还有一部分原因,第二天为迎接我和周庸开的动员会上,我们也知道了。

董事长和总经理马云,毫无架子的和我们交谈。

“有很多人说保健品公司是骗子公司,说我们骗老人钱,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我们的目标,是让天下老人健康幸福。”

“对这些独居老人,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他们的亲儿子亲女儿!没有菜了,我们买菜。没吃过孩子做的菜,有我们。没人陪伴,有我们。”

“最后他们为什么会买我们的保健品?因为我们让他们高兴,特别高兴,如果他不买的话,就会特别痛苦,我们把他们照顾的这么好,他要是不买会觉得对不起我们而痛苦!”

周庸捅捅我我,低声说:“徐哥,我咋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

我和周庸呆了三天后,发现“董事长”说不在乎万亿市场的话不是吹牛,这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只有几十人,但一个月能卖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产品。

最可怕的是,按照“马云”的说法,仅在北京就有500家左右和其公司一样专卖老年保健品的销售公司,而在全国,这样的公司有近万家。

10月27日,趁着在小区抽烟时,周庸问我:“徐哥,我都花自己钱“代客户”买了五万元保健品了,现在咱俩业绩也有了,马云也表扬过咱了,是不是该套套话了?”

“再呆几天,我容易被洗脑啊。”

我说现在信任度肯定不够:“咱演场戏吧。”

周庸问我演什么,我问他记不记得装老人参加会销时,有老人的儿子来闹事,周庸点点头。

我和周庸在58同城上找了个医闹,给他打电话,让他带几个壮汉,明天来假装家里老人被骗买了很多钱的保健品。

第二天上午,我们正在回龙观的新凤城小区开一场推销会,“马云”在台上激情盎然的讲着养生之道,几个壮汉冲了进来,要求公司赔偿三十万,说自己父亲花了十几万买保健品,还吃坏了,现在正在住院。

马云很慌张,所有的推销员都不敢动的时候,我和周庸挺身而出,和他们去外面谈了谈,成功的通过劝说解决了问题。

回来之后,马云对我们更加另眼相看了:“你们怎么说的,把他劝走了。”

我说我跟他承诺,他爸再来买保健品,绝对不卖给他,“马云”欣赏的点点头。

下午做完会销回到公司,我和周庸带着纽扣摄像机,进了“马云”的办公室。

他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们想辞职。

他很惊讶:“是有什么困难么?”

我说没有,就是怕出事:“昨天那人说他爸吃坏了,万一我卖出去的东西吃坏吃死人了怎么办。”

他笑了:“我们的药,都是些维生素什么的做的,虽然没有治好人的功效,但也吃不坏,这不挺好么,让他们补补维生素。”

我说我听人说,前一段就千嘉城这片就有出事的,所以真不想干了:“赚钱可以,但不能犯法啊,我们家可都就一个儿子。”

马云想了想,找来董事长,让他和我们谈。

董事长极力挽留我俩:“我是把你们当成骨干在培养的,希望你们能和公司共同成长,靠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

“但要是实在不愿干了,我们也不强求。”

我说我们想干,但听说千嘉城和前段保健品死亡名单那事后,真是有点害怕。

董事长点点头:“理解,但死亡名单那事,我们行业内部清楚,就是恶意竞争,没有的事。”

“为了打击对手瞎编的,千嘉城是块肥肉,一家多吃点,其他保健品公司就少吃点。这事我都知道是谁干的!”

然后他拿出手机通讯录给我看:“这是琳琅保健品公司老板的电话,你看看那个死亡名单,他的联系方式就在上边,你要给他打电话,他就告诉你,说已经和解了,不能说太多。”

我和周庸说考虑考虑,晚上我们在小区里转时,找私家侦探查了一下琳琅保健品公司老板的电话,绑定的人确实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法人。

死亡名单的事,应该是琳琅保健品为了“商业竞争”搞出来的,但张超女友的事却是真的。

董事长很狡猾,完全没透露自己和这件事的关系。

出了门,周庸说这也不行啊:“咱让他承认,把张超女友吃坏的仙草极致美容丸,是他弄的啊。但这孙子就不说和自己有关,还说是内部消息。”

我点点头:“但他不应为了证明真实性,给我看那个琳琅公司老板的电话号码。”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凭着记忆打给琳琅公司老板,自我介绍之后,告诉他我想搬到仙草保健品公司,问他想不想合作。

他没多想就同意了:“可以啊,需要我们这边做什么。”

我说你什么都不用做,明天上午打给你的竞争敌人就行。

当天晚上,我和周庸摸进董事长的办公室,安装了几个针孔摄像,第二天上午,董事长来上班后,我给琳琅的老总发了条短信,告诉他现在就打电话。

董事长在办公室接了电话后,很快就把马云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晚上下班,我和周庸故意最后走,离开之前,在董事长的办公室里取出了监听设备。

我和周庸没在回“宿舍”,直接回了家,将针孔摄像拍下的东西导到电脑上打开。

董事长接了电话后,叫马云进自己的办公室,问他千嘉城的那件事有没有什么漏洞。

马云说没有:“咱没注册公司,手机号也都是没实名认证的,上一批员工都遣散后,办公地点也换了。”

看完视频,周庸问我是不是直接交给警察,我说不行:“现在这种用特种装备偷拍的东西都是非法证据,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交给警察,咱俩容易判刑。”

第二天上午,我和周庸又去了公司,马云看见我俩很高兴:“听说你俩没回宿舍,我还以为不干了呢。”

我没理他,直接进了董事长办公室,把视频给他看。

2016年10月31日,张超的女友在昏迷一周之后,醒了过来,在差不多同一时间,他们收到了一笔二百万的汇款。

我打电话告诉张超这笔钱拿着就行——这是和解的钱,我只能帮他到这了。

张超很感激,说要请我和周庸吃饭,感谢我们为他女友的付出。

我和周庸晚上到前门的四季民福烤鸭店时,张超已经点好了菜,并要了一打纯生。

喝了几轮后,周庸看了看桌上已经空了的油炸花生米:“但是你爱吃花生?”

我忽然想到一件事,问他他女友出事那天,还做了什么。

张超想了想说没有,我们一起吃完饭,她说她妈让她回去取点营养品,然后就走了。到晚上,她爸告诉我她出事了。

我看了看张超,最后决定还是没问他那天吃没吃花生,又是否和他女友接吻。

▲我猜测有可能是因为接吻,造成了

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和周庸说了我的猜测。

张超那天可能吃了花生——然后两个人有接吻的行为,做为最致命的过敏源之一,花生差点要了她女友的命。

周庸想了想:“那我们不是冤枉董事长了么。”

我说要是他要是没卖保健品骗人钱,还告诉人家是晕眩反应,肯定会正常打120,不会耽误治疗。

周庸点点头:“这次的案子挺开心,替人追了一笔钱,还威胁董事长以后不能从事保险行业,能让受害的人少点。”

我说你这么想不对:“没有了仙草,还有别的保健品公司,他们永远都会骗下去,只有子女平时多关心写父母,多预防,才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本文虚构,文中人物姓名均为化名,图片和视频均来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知乎专栏更得慢,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写的《夜行实录》故事,可扫码关注公众号「魔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汤臣倍健的保健品到底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