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人才引进举措中,人力资源市场发挥了哪些作用?

为紧贴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1],淄博市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高校毕业生以及相关科研人才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保障政策,如人才新政,柔性引才等,尤其是2019年出台的人才新政更是加快了各类人才集聚发展、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方式、激发了引才用才主体的活力。

柔性引才一直是山东省各地方引才的代表性措施,每个地方据实际情况实施力度不同。就淄博来讲,淄博市2020年新下达了关于柔性引才的指导文件 [2],所谓柔性引才是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引进、兼职引进、合作引进、退休特聘等多种形式,坚持“瞄准产业引人才、针对短板引人才、聚焦需要引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它伴随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比如说通过创建重大平台、设立工作站点、共建合作项目、入选重点工程、设置特设岗位、建设“人才飞地”支持等等。但它所针对的对象都是一些在学术上有着极高荣誉或一些行业的领军人才,实施起来难度太大,就更不用谈后面政策兑现的细节了,不过这也看出淄博政府对人才渴求的心情。

3. 淄博市高层次绿色通道

淄博为不同层次的人才制定了相关不同的制度,其中尤以高层次人才为代表,淄博市为符合条件的引进或培养人才颁发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凭证“淄博精英卡” [3],高层次人才凭“淄博精英卡”可享铁路出行、机动车登记、医疗保健、休假疗养、子女入学、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同时还为高层次人才配备了专门的人才服务专员,实现“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从生活、工作、家人待遇等多维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值得一提的是,该政策还包含了对海外人才的相应支持,该政策针对性广,实施面广,受益面广,让更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都有机会去走这个“绿色通道”,大大解决了人才们的后顾之忧。

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是该市重点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相对于其他政策而言,该政策执行力度更大,重视程度更强,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改良,且形式多样,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逐渐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式的服务。

在众多人才中,学历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在2019年《人才新政》中提到,对企业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支持标准同步提升。其中,硕士研究生,由原来只面向双“50强”企业扩展到全市所有企业,总支持额度由之前的10.2万元提高到20万元;本科生总支持额度也由之前的2.8万元提高到最高12万元,目前在全省属于支持额度最高标准 [4]。同时,提高企事业单位引进博士研究生的支持标准,支持年限由3年延长到5年,将一次性安家补贴由之前的20万元调整为30万元,总支持额度也由原来34.4万元提高到54万元,目前支持标准全省最高。

由此也可以看出,学历越高,学校越出色,工作时会受到更多的重视,条件更优厚,选择性更大,同时便利也更多,这也比较符合当代人们对学历层次的期许。

5. 事业单位人才管理

这些年来,事业单位一直被人们视为“铁饭碗”,在人才引进中有着不小的诱惑力。为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激发事业单位内生活力动力,淄博市2020年对事业单位做了一些新的调整,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行了优化,优化高层次人才岗位管理,对符合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范围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占本单位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行业和群众公认的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相应专业技术岗位没有空缺的,经行业主管部门评议,事业单位可按照规定程序、数量等要求申请设置和使用特设岗位予以聘用。这一政策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困扰人才的职称问题得到了解决,进一步消除了人才后顾之忧,大大增加了人才吸引力。

为了确保该政策能够顺利推进,淄博市还制定了诸如《事业单位认识管理回避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职称方面的政策能够稳步推行,真正落地,目前整个系统的运行尚需要时间检验和多方磨合。

6. 专业技术人才方面

在重视高学历人才引进的同时,淄博市对专业性人才制度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补充。淄博市继续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继续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机构在企业继续教育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继续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工会、学术组织作用,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培养急需人才,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发展。现在这一政策正在后续系列细则的指导下有序推进、逐渐落地。

淄博市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对制度实施的各方面都有所考虑,努力促进政策的真正可行,消除政策落实中的障碍,但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实施,尚有较大难度。

7. 淄博市人才政策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

7.1. 济宁市的人才政策现状

这些年来,济宁在也先后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的政策,逐渐重视对本地的人才的培养和外来人才的引进。2008年至2010年,济宁市委组织部、济宁市人社局连续3年实施“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近年来又制定了《济宁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到2020年引进2000名左右相关专业具有全日制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10000名以上相关专业理工科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的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其在山东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 [5]、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柔性人才引进等等众多政策。在淄博市2019年“人才新政”的影响下,济宁市已经大力推行的“优才计划”(包含对“十大产业”企业新聘用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年内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补贴,其中对“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按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3年内在济宁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给予3万元的购房补贴。补贴资金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5:5比例承担等等 [6]。)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这些在淄博市政策面前都逊色了一些。

济宁市也有高层次的“绿色通道”,济宁市通过建立“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职称评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23项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建立了市县两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联动机制,配备服务专员,实行窗口集中受理、专员全程代办。这与淄博市的政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其实济宁市现有人才中一些政策偏于空泛,没有具体的操作指标,比如人才新政20条,提出了“对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就很难落实实施,缺少后续政策的支持,导致人才引进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人才回引”、“人才直通车”在中西部省市纷纷推行的大形势下,已经没有太多竞争优势。但如果济宁市可以在之后多多完善归化一些细则,还是有一定提升发展空间的的。

7.2. 潍坊市的人才政策现状

同样,在淄博市“人才新政”的刺激下,淄博周边的潍坊市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如大力度引育“高精尖缺”人才、柔性引才海内外高端人才等等 [7]。

其中,比较有地域特色的政策是鸢都领军人才工程:自2019年开始,每年遴选50名以上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围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学术学科或专科带头人,每年遴选10名左右鸢都学者,潍坊市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的经费资助 [8]。这个项目对于潍坊来说比较有传承性,且每年都在改进引进培养了一批的企业高端人才。

同时潍坊市鼓励人才在本市创业,并积极为人才营造各种机会平台,制造出了有相对竞争的氛围。

淄博市人才政策的亮点:注重多方面平台的搭建、注重人才的生活、工作福利,引进了技术、知识,给老工业城市带来了新鲜血液,成为近两年来全省乃至周边省份人才聚集的高地。

淄博市人才政策对周边城市的积极带动作用。在淄博市强有力的人才政策下,周边地区也感受到了压力,纷纷出台符合本地区的人才政策,文中所述济宁市、潍坊市就是两个典型代表。淄博市人才政策的强力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省多领域多层次人才的引进,有助于人才的安心留驻,有助于全省人才水平的提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