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为什么夜里喊叫?

谈到睡眠障碍,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失眠。然而,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除了失眠,可能还存在夜间翻身困难,夜尿增多,睡眠大喊大叫或做恶梦,睡前幻觉,夜间腿部不安宁等症状。

您是否存在睡眠障碍,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免费在线测试,并现在分析作出治疗推荐。该测试是国际帕金森联盟的专为帕金森病设计,超过数千位患者的验证,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可以准确评估并分析睡眠障碍原因。

手指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在线测试


帕金森病睡眠相关科普知识

据调查统计,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60%~9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患者主要的睡眠障碍包括:

即入睡困难,可能与夜尿过多、运动障碍、梦魇、肢体疼痛、精神抑郁以及抗帕金森病药物使用不当等有关,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是指深眠状态下出现的精神或行为异常,如睡眠中出现发恶梦,或者喊叫、打人等情况,或出现夜晚不宁腿综合征,指休息时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出现的肢体难以忍受的不适感,须捶打或活动肢体方可缓解,有蚂蚁爬的发痒感等。

因患者夜间睡眠障碍所致,特点是夜间清醒、白天瞌睡。其发生可能与多巴胺能药物使用时间长、剂量高、幻觉多、高龄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甚至可以出现突然发生的不可克制的睡眠,表现为无先兆的、发作性的、并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进入睡眠的现象,一般持续几秒钟。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可能与年龄大,夜间运动障碍,药物或疾病本身相关。主要通过调整规律的作息时间,优化夜间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方案。

1.环境干预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睡眠的改善非常重要,如适宜的室温、湿度、光线,室内良好的隔音效果,做到通风透气,将噪声调整到最低。对于夜尿过多的患者应于床旁提供尿壶及便器。便利的上下床措施、软硬适宜的床褥方便夜间运动障碍的患者。

2.心理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自信心及自我价值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试,解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改善非常重要,积极对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方式。避免睡前长时间看电视、看书、聊天,同时热水泡脚,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有一定帮助。同时下午或傍晚适度的体力劳动,对于夜间睡眠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3.优化夜间药物方案多项研究表明,夜间增加多巴胺能药物的剂量可以缓解翻身困难、不宁腿综合征、晨起震颤和肌肉僵硬,从而改善睡眠。对于睡眠障碍的病人,夜间最好选择长效的药物,如罗替高汀皮贴剂(优普洛)、普拉克索缓释片(森福罗缓释片)、罗匹尼罗缓释片(力备),长效的左旋多巴(息宁),这些药作用时间比较长,可稳定控制夜间症状。

应加强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类型,采取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措施及针对性药物治疗,对睡眠障碍进行调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缓疾病的进展。

祝愿帕友们吃的好,睡得香!

帕金森病,听这病名不明所以,往往不知道这是什么病。

确实,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王振福教授指出,帕金森病在我国仍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状态。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超过300万帕金森病人,患病人数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实,这是以一名叫詹姆斯.帕金森的英国医学博士名字命名的,是他首先发现并描述了帕金森病的症状。所以,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为了纪念他,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帕金森病心理健康关怀与支持"。

那么,什么是帕金森病,它是怎么形成的,关怀对帕金森病人有多重要?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平均金森病患病年龄约为60岁,8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更高,男性稍多于女性。

患病的主要原因是大脑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含有并能释放多巴胺)死亡,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而导致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形成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多巴胺减少。它起着什么重要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掌管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沟通。多巴胺缺少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使就少了,从而使整个运动调节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当大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形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那么,什么症状得以让帕金森博士发现了帕金森病?

当时帕金森博士观察到,自己楼上几个邻居的奇特表现,有肢体抖动、走路身体前倾、动作缓慢的表现。

这就是帕金森的运动症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静止性震颤:肢体处于安静状态的时候出现或加重抖动,经常发生在手或腿,典型表现有大拇指和食指间的“搓丸样动作”,在70%帕金森病患者中以震颤为首发症状。

②肌强直:感到肢体僵硬、沉重,活动费力,面部表情呆板,看起来对事物没有兴趣,可能是表情肌受累出现的面具脸。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和流涎、言语单调而缓慢、声小及重复的情况。

③运动迟缓:步行、转身、翻身、书写、吞咽、解纽扣等日常动作方面逐渐出现动作幅度或速度下降。

④平衡和姿势异常:患者身体常屈曲前倾、步伐碎小。帕金森病中晚期时,会出现走路姿势不稳、摔跤等情况。

因此,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可以总结为:慢、抖、僵、倒。

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可分为这几个方面:

①睡眠障碍:失眠、噩梦,在睡眠中容易出现拳打脚踢、喊叫等动作。

②感觉障碍:嗅觉减退或消失,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疲乏等。

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便秘、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多汗、食欲减退等情况,这些是早期帕金森的症状。

④认知和精神障碍:思维、情绪和记忆力明显改变,如抑郁、焦虑等低落情绪;健忘,甚至痴呆;出现幻觉、妄想、冲动强迫行为等精神症状。

⑤特殊症状:写字越写越小(即小写征);患病早期睡觉流口水比较多,甚至夜间会弄湿枕头,到了晚期白天也会淌口水。

帕金森病早期患者的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没有严重影响,若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或干预,会逐渐出现行动不便、瘫痪等情况,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目前,导致帕金森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而且帕金森病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和病情的及早感知很重要。

· 子女平时要多关心老人的饮食起居,比如通过观察或询问老人的饮食、大小便、睡眠、运动情况、心情是否有改变,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早期患病的因素。如有发现明显不好的改变,最好马上去医院检查。

· 防治脑动脉硬化,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在良好的范围内。

· 加强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以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

· 避免和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 避免和减少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对于已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因病会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家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怀患者。

如何关怀帕金森病患者?

注意患者的饮食营养均衡、全面。有些家人可能怕摄入蛋白质而影响一些药物的吸收,但这是不可取的,应该更注重饮食均衡。

坚持锻炼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家人应该陪伴患者,坚持每天锻炼,可以进行面部、头颈部、躯干、四肢的活动,进行散步、跳舞、打太极、八段锦等运动。

帕金森病会导致患者沟通能力下降,此时家人应该多和患者交流,锻炼其思维,预防语言功能退化。

4. 不过度帮助患者日常起居

尽管患者做一些事情慢了点,困难了点,但这不代表他们不能独立完成。如果家人因好心而处处帮助,反而会缩短帕金森病患者可以自理生活的时限。过度帮助患者的日常起居,实则是在剥夺他们的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治疗必须是多维度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护理、家庭支持等这些方面配合好,才能保证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肝肾亏虚、阴虚风动、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痰瘀阻络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证型,所以调理之法需滋补肝肾、滋阴熄风、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艾灸取四神聪穴、合谷穴、太冲穴,建议1周3次,可长期坚持。

对于家里的老人,子女要多多关心,通过以上帕金森病的了解,发现老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要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对于已患有帕金森病的老人,家人就更要付出耐心和关怀,支持患者多方面的锻炼,确保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症状因人而异,最为显著的症状就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中晚期患者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发病前后还会伴随一些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典型症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症状,另一类是非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此类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大多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部位,静止体位时出现或症状明显。发病时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

肌强直:患者肢体可出现类似弯曲软铅管的状态,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出现断续停顿样的震颤,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特殊的屈曲体位或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运动迟缓:早期可以观察到患者手指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纽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尤为明显。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表现为患者起立困难和容易向后跌倒。有时患者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感觉障碍:早期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疾病的中晚期伴有肢体麻木、疼痛。

睡眠障碍:夜间多梦,伴大声喊叫和肢体舞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伴有便秘、多汗、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等。

精神障碍:约有50%的患者伴有抑郁,也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在疾病晚期,约15%~30%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最多见的精神障碍是视觉出现幻觉,即幻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晚期晚上不睡觉总叫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