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介绍下七级宇宙在哪些城市有分公司吗?

元宇宙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尚且停留在初级阶段,要有极强的耐心去验证。

映宇宙:全场景社交踏入新交互时代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多家互联网巨头及众多科技公司纷纷掠地部署,更不乏资本青睐。元宇宙究竟有何魅力,纷纷让大厂布局?元宇宙真的会是企业下一个更大的机遇吗?

6月15日,正值映客七周年之际,映客宣布品牌升级,更名“映宇宙”。元宇宙,又是否会成为映客增长的下一个引擎?

映客作为互动社交行业的翘首,旗下产品从直播到积目、超级喜欢等,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创新速度,这从财报数据不难看出。映客2021年财报显示,整体营收91.8亿元,较去年同期49.5亿元增长85.4%,再创历史新高。但为何业绩增长如此之快的企业,外界认知更多为直播平台?

近日,映宇宙集团董事长奉佑生走进第一财经《未来访谈》,就大众普遍关注且好奇的映客产品策略、核心竞争力及及战略发展等进行了分享。从更名到布局元宇宙,映客究竟有何魄力与底气。

Yi:映客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布局元宇宙?

F:元宇宙概念是去年Facebook提出来的,但我在2019年一个采访里面提到,映客想做的场景,希望把社交和娱乐场景融合,线上和线下、现实和虚拟打通。所以当元宇宙概念提出来时,感觉(理念)不谋而合,这是真正面临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人群需要的。如果现在看元宇宙还是很早期,是因为现在的硬件和设备、带宽处理能力还很差,现在状态可能跟2000年左右拨号上网年代类似,如果时间倒退到22年以前,可能很多人也想象不到今天的发展。所以对于映客来讲,元宇宙理念跟我们想做的产品理念相同,就要勇敢、大胆地去做。

Yi:从最初的“映客”到现在的“映宇宙”,旨在实现怎样的愿景?

F:首先对于映客,社会的认知是跟直播强关联的,映客(直播)只是我们集团体系下的一个产品。我们认为在新的趋势下,集团需要有更适合的品牌名代表对外的形象。而宇宙这个概念是浩瀚无边的,我们希望映宇宙代表团队对未来的探索精神,做互联网产品是需要不断的追求创新和探索。第二,整个宇宙体系下有无数个小行星,我们希望未来的产品像一个一个的小行星,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原住民、语言体系、社交方式、商业逻辑。第三,整个集团今年的重点是全球化,怎么样让我们的团队,在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上能够跨越时空高纬打低纬全球化,是现在做出的思考。

Yi:从直播到超级喜欢、积目,以及到元宇宙业务,映宇宙一直保持较高的创新速度,其原因是什么?

F:唯一让企业永久生存下去的核心逻辑就是创新。映客内部有个愿景---“最高成功率的创业平台”。做互联网的核心逻辑是不断挖掘年轻人,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希望搭建一个好的创业平台。因为我们是从真正的草根创业者走出来的,知道从零到一很困难,缺很多资源,比如财务、税务、核心研发、系统运维、商业模式等,希望发挥团队的长处,把其他的短处用平台的机制弥补好,让团队不断有动力和能力去孵化新的产品。同样,映客也有好的激励体系给团队,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

Yi:您觉得一个企业保持创新力的核心是什么?

F:首先,从最顶层的架构设计来讲,如果所有团队精力都在旧的业务里面,团队很难创新。另外,鼓励失败,创新一定是低成功率高失败率的,如果所有人都害怕失败,害怕要承担很多责任,大家就不会去努力。所以我们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第二,要从创新过程中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任何一个人不可能第一次做项目就能成功,不断以项目锻炼人,让人才伴随项目成长,项目成功了,人才其实也可以成功,但项目失败有的人才也可能成功,我可能会把他调到另外一个项目促进他成功。

Yi:回顾之前的业务发展,映客的社交、直播、相亲三大板块业务在运营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现有业务发展符合预期吗?

F:产品有它的遗憾点,也有它值得骄傲的点。在每一个赛道,都会遇到挑战。在有挑战的情况下,团队如何能在资源能力范围之内、在商业逻辑和数据模型下,运行得良性和健康,是我们所追求的。

比如生活当中会碰到很多很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线城市,很多所谓的“白骨精理念”(白领、骨干、精英),因为经济越来越独立,很多人都没有结婚,很大痛点是怎么找到适合结婚的对象。这背后也可以看到,90后、00后很多人对婚姻观念在改变。另外一个逻辑是信息不对称,很多人生活的圈子就是同事和熟悉的朋友,很难接触到真正跨圈层的资源,所以映客启用了相亲赛道,希望借助互联网高效工具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匹配。用线上视频的连接让大家快速做一轮筛选,觉得靠谱之后,再到线下,我们也提供“超级喜欢”线下交友俱乐部,希望融合线上和线下的模式对相亲赛道做一些大的颠覆。通过互联网工具和软件、平台,把社会上的问题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去解决,给用户带来便捷性和方便性。

Yi:您觉得目前映宇宙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F:从商业逻辑来讲,映客所有的产品都算精神消费,背后是要对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垂类人群的需求做精准的分析,我们希望在小的社区里,让人产生强连接、强互动、强留存和好的商业逻辑,这就需要团队对垂类人群的运营和需求抓得非常精准。同时,商业模式变现,整个闭环要完美地打通,这也是映客前端商业逻辑上的核心能力思考。

第二,我们比拼的是互联网速度,希望团队发现机会的时候,最快能以7天,最慢一个月把产品开发出来、上线去测试细分领域的垂直市场,不断通过闭环模式验证产品逻辑。

Yi:原有的社交矩阵发展有哪些沉淀?它们分别为映宇宙布局提供了哪些优势?

F:人性的理解和人性的需求是相通的,但现在需要用新的元宇宙理念重塑原来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形态,甚至包括社交和互动模式。

存量带给的经验,首先是团队本身在研发方面有好的基因,另外就是我们运营垂类用户,深深知道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只不过需要再重构一个基于web3.0元宇宙的产品,去尝试给这类人群用时,要不断在诉求上去演变。团队在商业逻辑的思考下是一直很深刻的,希望在(元宇宙)开始,能运用商业闭环的逻辑,这是我们布局元宇宙业务的一些基础。

Yi:您觉得元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全场景战略会为映宇宙布局做哪些指引?

F:元宇宙是要放远,长达10年、20年,甚至30年周期来看,刚开始的第一阶段,很多东西在模糊的概念中,很多硬件、网络基础条件还不那么成熟。我们保持对这个方向的强烈追求,不断依据现实情况逐步迭代。映宇宙的核心,还是围绕人本身对于快乐追求,在这个使命下创造产品,有利于不断连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新的交互方式、新的兴趣爱好或者新的体验,延着这个路径发展和思考。

全场景战略,是打通线上和线下,打通虚拟和现实,跨不同的用户场景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兴趣群组。这背后是产品矩阵的逻辑支持,我们更希望用产品矩阵去满足全场景的产品需求。

因为未来不像2.0时代存在几个巨大的平台,可能会有一两个,但其实这一两个平台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每个人都是这样,不需要在大千世界追求存在感,只需要在小的世界里面找到存在感和地位。

Yi:全球化战略是映宇宙今年的重点,映宇宙在海外有什么经验分享么?

F:全球两大移动互联网的国度,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擅长以产品技术驱动,从高打低覆盖全球,基本上是轻运营。中国企业出海偏重运营,更本地化的战略。其实很多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用户的体验水平落后于中国五年,这是中国企业出海很好的机会。同样,我们迭代速度也非常快,可以借助中国工业化的能力对互联网的产品做自我改造。我们有中国大规模的工程师红利、强大的运营能力,还有很强的商业逻辑,会把中国很多验证创新成功的东西在海外复制,很多公司也已经验证是成功的。

Yi:映宇宙接下来会用怎样的方法或者理念去保持自己的地盘?

F:最重要还是回到本身,不存在一招鲜的方式。提升创新的速度和抓住用户的需求,重要的是要看团队是否真正专注于这个市场。用万小时(定律)来讲,在一万个小时内如果成为专家,大概率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有自己的地盘存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明月帆,36氪经授权发布。

2021版《蝙蝠侠》电影尚未杀青,根据该作衍生而来的剧集《哥谭重案组》(暂定名)已经提上了开发日程。

这不是DC旗下《蝙蝠侠》IP的第一部衍生剧,自1966年首部真人TV剧《蝙蝠侠》算起,DC已经推出了6部《蝙蝠侠》衍生剧。2021年将要推出的《哥谭重案组》,将是《蝙蝠侠》IP的第七部衍生剧。

与漫威宇宙不同的是,在DC宇宙中,除了1966版《蝙蝠侠》,电影宇宙与电视宇宙一贯划分得明明白白,鲜少联动。这一次,《哥谭重案组》将与2021版《蝙蝠侠》电影联动,两部作品共用同一个世界观。

DC改变了策略,这是要正面杠漫威,还是另有打算?

蝙蝠少女、哥谭、罗宾、管家侠、蝙蝠女侠……万物皆可衍生

《蝙蝠侠》史上的第一部真人TV剧诞生于1966年。与观众如今熟悉的暗黑风蝙蝠侠不同,在这部年代久远的真人TV剧中,蝙蝠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喜剧角色,走蠢萌搞笑、低龄天真路线。

1966版真人TV剧《蝙蝠侠》海报

这种强行降智与当时的年代背景有关。195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魏特汉出版了《诱惑无辜》一书,在书中列举漫画的八大罪状,包括:使人容易遭受不良诱惑,刺激不完备的幻想,引起犯罪的或性变态的想法,等等。美国议会为此出台漫画审查条例,此后诞生的1966版《蝙蝠侠》,为避免被“围剿”,不得不将故事低龄化,走轻松搞笑路线。

受限于当时的特效技术、制作成本等因素,1966版《蝙蝠侠》未能展现过多华丽的打斗以及种种高科技装备,但,毕竟是《蝙蝠侠》漫画首次推出真人剧集,加之主演亚当·威斯特的个人魅力加成,该作仍然取得了良好反响,被誉为“60年代最不同凡响的电视节目”,2016年被评为美国历史TOP 100电视剧第82名,影响了一代美国人。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DC持续推出《蝙蝠侠》电影版、动画版,但直到20世纪结束,再未推出《蝙蝠侠》相关的真人TV剧。

DC截至2014年的《蝙蝠侠》衍生剧作,多数为动画作品

2002年的《猛禽小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部《蝙蝠侠》衍生真人剧。该作讲述蝙蝠侠与猫女的女儿——女猎手组建美女三人组,惩奸除恶的故事。

放到今天来看,2002年的《猛禽小队》是一部典型的女性题材作品。无论是惩奸除恶的美女三人组,还是大boss哈莉·奎茵,都是清一色的女性角色,四个女人撑起了一部剧。

创作意识超前,观众并不买账。由于与原著差异过大,这部《蝙蝠侠》衍生剧在DC母公司华纳旗下电视网WB播出一季后就被砍掉,再无下文。

或许是受到《猛禽小队》失败的影响,此后的12年间,DC都没有推出《蝙蝠侠》衍生剧,直到2014年的《哥谭》,DC的《蝙蝠侠》衍生剧,才第一次取得了新世纪观众的认可。

这部由华纳电视、DC、FOX电视网联合出品的动作犯罪剧,以《蝙蝠侠》中的哥谭警察局长詹姆斯·戈登为主角,讲述了《蝙蝠侠》系列中知名反派们的前世今生。有别于《猛禽小队》中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主题,《哥谭》的主题是在罪恶中拷问人性和良知,在精良制作的加持下,该剧播出后收获了不俗口碑。

DC再接再厉,于2018年推出第四部《蝙蝠侠》衍生剧——《泰坦》,讲述蝙蝠侠的搭档罗宾离开哥谭,跟野兽男孩等人组成英雄团体泰坦的故事。

虽然《泰坦》并未在剧情上与DC电影宇宙联动,但全剧走黑暗写实的DC传统风格,暴力程度惊人,与《自杀小队》等DC电影定下的基调一致,很多DC迷大感受用。在IMDb上,该剧第一季第二集拿下单集9.1分的高口碑,成绩喜人。

《泰坦》第一季第二集IMDb评分

连续两部作品取得良好反响,DC趁势加快了《蝙蝠侠》衍生剧开发计划。2019年,DC一口气推出两部《蝙蝠侠》衍生剧——《潘尼沃斯》《蝙蝠女侠》。

严格来说,《潘尼沃斯》其实是2014年《哥谭》的衍生剧,由《哥谭》原班幕后人马打造,讲述蝙蝠侠的传奇管家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的故事。在观众熟悉的《蝙蝠侠》影视作品中,蝙蝠侠的管家一直以老年形象出现,2019年的《潘尼沃斯》将时间线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的伦敦,讲述这位传奇管家遇见蝙蝠侠之前的故事。

虽然本剧中出现了潘尼沃斯与蝙蝠侠母亲接吻的毁三观情节,但复古的画风、神仙级选角,还是让这部“管家侠”收获了一批拥趸,目前DC已宣布开发下一季。

潘尼沃斯与蝙蝠侠母亲接吻

另一部《蝙蝠女侠》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虽然同样顶着《蝙蝠侠》衍生剧的头衔出道,但这部讲述lesbian女战士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剧,故事老套、旁白赶客,并未取得预期中的市场反响。

从服务DC宇宙到强行政治正确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DC的《蝙蝠侠》衍生剧有不同的商业诉求。

1966版的首部《蝙蝠侠》真人TV剧,是DC在连续两部《蝙蝠侠》短片之后,首次推出《蝙蝠侠》长篇真人作品。同一年,根据该真人TV剧改编的《蝙蝠侠》大电影上映。这是《蝙蝠侠》影视化过程中的第一部长篇电影,虽未在票房上有重大斩获,但也勉强收回成本(成本154万美元,票房170万美元)。某种程度上,这是DC对《蝙蝠侠》影视化开发的一种试探,无论成绩如何,至少积累了一定经验。

1966年《蝙蝠侠》电影海报

1969年,华纳收购DC漫画,作为DC旗下与《超人》齐名的超级英雄IP,《蝙蝠侠》的影视作品开发,必须与华纳的阶段性战略保持一致。很长一段时间,华纳对《蝙蝠侠》的影视开发计划都集中在系列电影作品上,蒂姆伯顿、乔·舒马赫、诺兰相继接过导演筒,执导了7部《蝙蝠侠》电影。吊诡的是,这期间的几十年,从未出现过任何一部《蝙蝠侠》真人TV剧。

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海报,诺兰执导

一种普遍说法是考虑到版权问题以及制作成本,华纳不得不慎重对待《蝙蝠侠》真人剧的开发。当然,8部以蝙蝠侠为第一主角的电影相继上映,也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观众对《蝙蝠侠》故事的期待值,外加这是个世界级国民IP,华纳怕拍砸了,也是有可能的。

衍生剧的好处是,观众不会有太高的期待值,同时还有新鲜感,版权费用也相对合理。于是,2002年,华纳为旗下收视长期萎靡不振的WB电视网开绿灯,促成了新世纪以来第一部《蝙蝠侠》衍生真人剧——《猛禽小队》的诞生。

随后,2014年华纳出品的《哥谭》,也是服务于电视网的作品。该剧由华纳电视、DC开发,最终登陆FOX电视网播出。

2018年,伴随电视网整体收视下滑的大环境,华纳有了借《蝙蝠侠》衍生剧,打开流媒体市场的想法。当年播出的《泰坦》,是华纳旗下流媒体平台DC宇宙的首部原创真人剧集,出品方中还出现了世界第一大流媒体巨头Netflix的身影。

正如迪士尼狂推Disney+、苹果狂推Apple TV一样,华纳也在狂喂DC宇宙资源。在DC宇宙的另外两部真人剧《末日巡逻队》《大都会》中,华纳安排泰坦战队联动客串,力求提高DC宇宙这一流媒体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

接下来的2021版《哥谭重案组》,将上线HBO Max播出。作为今年5月份新近上线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缺少原创内容储备,“爸爸”华纳放行的《哥谭重案组》,可谓是一份大礼。

除了对流媒体市场势在必得,华纳当然也注意到了女性题材作品的大势所趋。老对手迪士尼的女权版《星球大战7》创下超过2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纪录,自家的《神奇女侠》成绩也说得过去,此时推出女权版《蝙蝠侠》衍生剧——《蝙蝠女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部登陆华纳旗下CW电视网播出的《蝙蝠侠》衍生剧,对女权的坚持已经到了绝无仅有的地步。除了在剧中公开蝙蝠女侠的女同身份外,剧外,华纳坚持起用女同演员担纲主演。第一季女演员辞演后,华纳改用另一位黑人双性恋女演员,结合今年轰轰烈烈的黑人运动来看,华纳是打算把政治正确坚持到底。

DC宇宙的混乱程度,非一般观众所能理解。

除了多个漫画平行宇宙之外,DC宇宙还包括2012年开启的CW电视绿箭宇宙、2014年重启的电影扩展宇宙,以及《哥谭》《潘尼沃斯》等独立宇宙。

《蝙蝠侠》系列衍生剧中,1966年的《蝙蝠侠》与同年上映的大电影共用一个世界观,但两部作品完全独立于后来的七部《蝙蝠侠》电影,也不适用于DC电影扩展宇宙。

2002年的《猛禽小队》,同时引入DC漫画中两个平行宇宙的人设,与CW的电视绿箭宇宙毫无关系,与《哥谭》《潘尼沃斯》等独立作品也没有任何联动。

2018年的泰坦看起来是为流媒体平台DC宇宙而生,接下来将与《末日巡逻队》《大都会》等一系列DC流媒体平台定制剧联动,这几部剧大概率共用一个新的独立宇宙。

2019年的《蝙蝠女侠》由CW电视网出品,理所当然归入绿箭宇宙;2021年的《哥谭重案组》,与2014年的《哥谭》互不相通,将与独立于DC电影扩展宇宙的新版《蝙蝠侠》电影共用一个宇宙。

华纳在持之以恒地发明新的DC宇宙,除了DC铁粉,一般观众根本招架不住。隔壁的漫威,早早定下电影、电视共用一个宇宙的规则,剧情、演员互相联动,便于观众理解。反观复杂的DC宇宙,联动性太差,固粉效果大打折扣,还抬高了观看门槛。

2021版《哥谭重案组》据说要打通电影、电视宇宙,只是不知道善变的华纳这一次又能坚持多久?祈祷《哥谭重案组》不要一季而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空集团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