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是什么毛病?

51岁的高老师,患病有十年了。患病这么多年,他一直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和其他的帕友相比,患病十年能有现在的状态已经不错了。但是最近半年高老师出现的尿频尿急的症状,让他颇为烦恼。就诊过泌尿外科,也没检查出来泌尿系统有啥毛病,但就是因为尿频尿急,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有时候在工作期间或在公共场所不能及时如厕,就会发生尿失禁的情况,这给他增加了不少心理负担,有什么外出的活动他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了。另外一晚上不怎么喝水他也得起夜至少4-5次,早晨起来,感觉整个人困乏不已。

类似高老师的这种情况其实在帕友中非常多见。大家对这一方面的认知还限于简单的帕金森相关问题。这种症状,其实是帕金森病合并的膀胱过度活动的症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引起了尿急、尿频、尿失禁、夜尿增多等等症状。这类症状中间,以夜尿增多最常见,在帕友人群中间可达70%以上。此外,发生率第二的是尿急,尿失禁发生率将近40%左右。

目前帕金森病下尿路症状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刺激症状、梗阻症状和混合症状。刺激症状为尿频、伴或者不伴有尿失禁的尿急、夜尿,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梗阻症状简单而言就是尿路不通畅,表现为尿不尽,尿流比较细,在排尿过程中容易中断,而且费力。这种情况提示逼尿肌力量减弱了,或者膀胱出口梗阻,对男性来讲,比较常见的就是前列腺问题。常见的判断患者下尿路功能状况的方法是尿动力学检查。

根据具体表现,可以进行相应治疗。

1、日常习惯的培养治疗。可以让患者明白自己是帕金森病,可能会合并尿急尿频这类症状。如果有夜尿增多,要及时对饮水、饮食进行管理。比方饮水到一定量,可以少量多次;比方在公共场合,可以少饮水。对于夜尿增多的患者,睡前少饮水,也可以在床旁放置接尿器,减少夜间活动带来的不便。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定要注意,不要仿效其他患者用药。临床上常规来讲,多巴胺能的一些药物,对改善帕金森病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目前还存在争议。有的研究提示,多巴胺能药物,不管左旋多巴也好,受体激动剂也好,能够改善尿频尿急的刺激症状。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改善的不是很明显,甚至还可能会加重。争议说明有个体差异性,但也从另一方面证明部分患者可以从药物中获益。帕友可在日常用药中观察,自己用了抗帕金森的药物,膀胱的刺激症状是否有改善。另外还可以用其他的药物,比如抗胆碱能的药物,还有托特罗定等这类药物,但是帕友在用这类药物治疗尿频尿急情况时,要警惕它带来的副反应。那么这类药物的副反应比较常见的是口干便秘,还有认知减退,反应慢等等,在使用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警惕。

3、DBS手术治疗。通过临床观察,部分帕友的尿频尿急,在DBS手术后也得到了改善。可能原因在于,脑起搏器手术时电极植入到脑内特定核团以后,它能够抑制排尿,同时也能够增加膀胱的储尿能力。因为在临床做实验,发现如果停止了脑起搏器的刺激以后,尿频尿急又加重了。当开机的时候,这种尿频尿急的情况就减少了。当然这种改善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发生,大约有30%左右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目前来讲,DBS手术不但能改善患者的这种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也对部分患者的这种非运动功能,包括膀胱症状也得到了一定改善。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帕友在用药过程中,一定不要觉得其他帕友用得好的药物,一定用在自己身上也好,因为不同症状用药不同,剂量不同,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手抖会是什么病的征兆?男,29岁,手抖得很厉害,尤其是在接、打电话的时候,抖得特别严重,请问是怎么回事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有什么病?

  年轻人手抖的原因手抖,医学上称为震颤。它仅是一个症状,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
  临床上手抖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颤等。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但其病根多在大脑,皆是因某种疾患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临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小脑、脑干病变,脑动脉硬化,脑缺血,药物中毒,痴呆等。像电视片中容家老大的手抖发作,从时间、地点、年龄及诱发因素来看,很可能是因为其原有老年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又突受精神刺激所致。一般来说,手抖症状多在老年出现。应该及时找神经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和新陈代谢科医生做适当检查,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1、特发性震颤。这种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头部。主要表现是做精细动作时出现手抖,如写字、持筷子、扣纽扣等。情绪紧张、疲劳时手抖更明显,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时减轻或完全

  病情分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50岁以后发病。其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与此同时,病人的非运动症状, 如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也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较大负担。而长期、大剂量使用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也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复杂。
  意见建议: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是常用的药物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较好。左旋多巴能有效的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然而这类药物使用3-5年后,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就会出现,会给患者带来运动并发症,表现为“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同时,左旋多巴治疗也会产生神经精神症状,其表现形式多样,如抑郁、焦虑、幻觉、欣快、精神错乱、轻度躁狂等。

  年轻人手抖的原因1、全身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寒而发生痉挛,平常说的发抖,2、某些患者在生活,工作上受刺激而神经组织缺血,受压而致病,3、缺镁,有些人缺镁也会手抖,4、还有部分人餐前经常低血糖,那时会手抖这一般是糖尿病前期最好是去医院查查,病因有几种:①全身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发病.②患风湿性急病,引起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也可产生面神经炎,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面神经麻痹.③某些患者在生活,工作上受刺激而神经组织缺血,受压而致病.④有些病例常年饮酒过量而患病.表现为患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噘嘴等动作.不过也有可能只是低血糖,建议早晨不要吃饭去医院做一下检查,挂号挂内科门诊,或内分泌科门诊.
  以上是对“30几岁男人手抖是什么毛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

  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ism)也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渐进性变性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和症状性帕 金森综合征。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常发生于其它一些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肿瘤等)或毒物、药物之后 ,临床表现除了和帕金森病相同外,多伴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痫、偏瘫 、头]
  一种突发的,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是动作的缓慢与缺失,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
  以上是对“30几岁男人手抖是什么毛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当出现走路拖步等症状时要警惕帕金森病。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

  医学指导/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蒙燕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就诊率和确诊率普遍偏低。而在确诊患者中,不少人出于对运动并发症的担心,对于用药问题往往有“尽量晚用、尽量少用”的观点。神经内科专家呼吁老年人及其家属提升对帕金森病的认知,提倡早诊早治,对于运动并发症目前已经有较好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假如因为担心运动并发症而刻意推迟用药,很可能错过治疗的“蜜月期”。

  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250万,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预计每年将新增病例10万人。然而,接近15%的患者在患病两年以上才去医院就诊 ,很多患者没有及时就医或者跑错了科室,错失了早期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蒙燕表示,不少人对于“震颤”这一帕金森病症状都有所了解,而实际上,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不抖”的,而可能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帕金森病的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颈部疼痛、腰疼、大腿疼痛、一边肢体无力等,容易被误认为是骨科疾病,或者是脑供血不足、中风等神经内科疾病。“我们曾经在广州的帕金森症患者中做过流调,许多要跑两三个科室才能确诊。”李蒙燕说。

  李蒙燕最近就接诊了一名60多岁的患者,此前因为腰痛做过腰椎间盘手术,然而术后走路拖步、拐弯困难、一边腿抬不起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骨科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腰椎压迫神经的情况已经解除。转诊到神经内科后,李蒙燕发现患者除了下肢,同侧上肢也有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而腰椎间盘问题无法解释上肢的毛病。经过一段时间服用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证实这名患者是患了帕金森病。

  “蜜月期”错过不可后补

  对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国际公认要关注三大治疗目标,即控制运动症状、改善非运动症状、防治运动并发症。李蒙燕表示,左旋多巴类药物目前仍然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用药,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用药量逐渐加大,中晚期帕金森病往往会出现棘手的运动并发症,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症等。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帕金森病无论是疾病控制还是病人寿命都比以往大大改善,随着更多药物的研发,治疗的理念也有所改变。

  比如,过去有观点认为,帕金森病患者应该尽量不要那么早开始用药,以延迟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如今的帕金森病防治的‘战线’已经前移,因为从经济学和疾病的预防防控角度来讲患者都是有受益的。”李蒙燕表示,“帕金森病患者,诊断时70%~75%的多巴胺神经元都已经凋亡了,如果不早期治疗,后期治疗效果不佳,运动并发症的控制也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延迟药物治疗还可能会导致患者享受不到用药治疗效果最佳的一个时期(通常被称为帕金森病治疗的“蜜月期”),“‘蜜月期’的存在和疾病本身的进展有关系。当疾病进展到多巴胺神经元已经没有剩多少了,无论再怎么用药刺激多巴胺神经元都没有用。‘蜜月期’不能后补,错过了就错过了。”她说。

  还有观点认为,即使帕金森病人开始用药了,也应该用较小剂量把症状控制得“差不多”就行了。但李蒙燕认为,假如用药只是“意思意思”,患者坐起来、翻身、起床都需要家人帮忙,对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质量都大受影响,并不值得。

  可控制左旋类药物用量

  “现在有的医生或者患者‘不敢’用药,因为担心很快就会出现运动并发症。但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来说,患者病程、分级,大致匹配药物多少才叫够量,我们心里是有杆‘秤’的。”李蒙燕介绍,目前对于运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来说,并不算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预防上,如果是比较年轻、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早期患者,当运动症状还没有影响到生活质量时,可以只使用单药治疗。而如果运动症状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用药方面要以改善运动症状比较明显的如左旋多巴类的药物为主,但是可以通过“鸡尾酒疗法”在控制左旋多巴类药物用量的情况下尽量改善运动症状、达到治疗目标。

  什么是“鸡尾酒疗法”呢?李蒙燕解释,帕金森病从发病机制上来说牵涉到很多酶和受体,因此通过不同类型药物合理搭配进行鸡尾酒疗法,会更贴近患者生理上的需要。现在帕金森病药物除了左旋多巴类,还有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比如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现在有缓释剂型,一天服药一次,患者依从性更高,理论上来说,缓释剂型不会造成脉冲式的刺激,副作用会小些。

  “开关现象”“剂末现象”

  对于已经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现在医生也有很多手段进行处理。李蒙燕介绍,患者出现“开关现象”或“剂末现象”,大部分都是因为药物不够量了,可以通过调整用药剂量或者使用符合用药的方式解决。

  而对于“异动症”,最典型的表现是患者药效达到高峰的时候,从“动不了”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动得太多”,无法控制动的幅度。李蒙燕表示,对于异动症患者,用药剂量的平衡很重要,“高剂量可能会异动,减一点剂量可能又会表现为僵直”。“根据我的经验,要减少患者剂量高峰期的异动,同时又保持运动功能,可以采用长效、短效药物配合,短效的药物能够让患者尽快地进入状态,而长效的剂型则可以使血液中药物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能活几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