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入职后在单位入党容易吗

一个大学班级四年下来最多不过5个党员,一般为2个,想想中国在2016年公布的数据中,有8944万党员,而中国13亿多人民,把党员往多的算,也就是13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是党员,你觉得这能不能算优势?

毫无疑问,当然是!首先你要能当党员,必须是在大学期间入,没有文化的,以及,有文化没有到大学的都被你甩了!然后就是能和你竞争的,那么在大学如果你不是班干,那么机会几乎为零,而要当上班干,不是你有心就能当的,那必须是你有能力,否则在大学你想要管理好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就显得难做了!除此之外,一些社团、学生会活动这些要积极参加,奖状不能少,而大学生每5个中4个是贪玩的!这样又把一大把人甩掉。


我想我作为一名刚经历了人生抉择的毕业生更有体会。本人是在大三上学期入党,而大家都知道,在大学入党的条件非常的严格,现在入党的名额越来越少,所以对入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本上能入党的人都是学院里面成绩特别靠前的,并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所以当入党的名额变得少了,条件提高了,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而企业的招聘都是择优录取,甚至大部分国企都会在最后注明党员和预备党员优先录取的条文。所以说,如果有机会在大学就尽量入党,不管是从事什么工作都会给你带来加分。


我也是经历过校招的人,大学的时候太过于放飞自我,就没有选择入党,因为觉得好麻烦,结果在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基本上单位只要两种人一党员,二男的。三男的的党员。虽然这么看感觉有些不公平,毕竟有的同学不是党员也十分优秀啊,但是单位可不管那些。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 ,你是党员首先证明了一点就是,你大学期间足够努力,足够有上进心,面对那么多的应聘者,单位不可能一个个去核实你们背后的经历,而你是不是党员可以直观的说明这一切。

结果就是我再面试的时候碰了一些钉子,好在最后还是凭借优秀的简历和实习经历签到了自己还算喜欢的单位。党员并不是硬性标准,如果实在不想入,也可以不入,以后到单位入也是一样的,但是你一定要有能够拿的出手的经历和履历,这些才是能够最打动人的,也是最能够加分的,就算你不是党员,hr也会多多关注你,给你机会的。


在大学中,能够入党的同学一定是有特殊优势的,第一种情况学习成绩好,这就说明你学习能力不错、踏实认真。第二种担任了班内的班干部、学生会的主席或社团的会长,这说明你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优先录取的话,就招聘单位是什么性质而定,如果招聘单位是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等等就比较看重这一点。如果是合资企业或者外企,一般没好处但是应该也没坏处,不过这也依据具体公司的招聘准则。

招聘条件上没有明确具备党员要求这个条件的大约占49%,这部分企业绝大部分是民企外企或者台企,他们对这个方面没有什么要求,只是看你个人能力。


对于国企,党员身份有优势,对于民营企业,优势不明显。入职后的情况大致相同。在人才市场看到要求最多的证书是英语四六级,有少数要求是211院校毕业。大学,学习仍然是首位,包含专业学习和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学到真本领,走遍天下都不怕。

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所受的学院派的教育与社会并没有完全接轨。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会履履碰壁。性格方正的人,需要磨去棱角,变的内方外圆。大学期间,着重提升自己的情商,学会与人相处,毕业前学习职场规则,才能在步入社会时捷足先登,长久受用。

在大学中,能够入党的同学一定是有特殊优势的,第一种情况学习成绩好,这就说明你学习能力不错、踏实认真。第二种担任了班内的班干部、学生会的主席或社团的会长,这说明你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就招聘单位是什么性质而定,如果招聘单位是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等等就比较看重这一点。如果是合资企业或者外企,一般没好处但是应该也没坏处,不过这也依据具体公司的招聘准则。


英语口语好才能被大公司录取,所以看上图右下角,找到它,那里有英语角,里面都是外国人、大学生,上班族,他们会伦敦腔,美音,印度腔,小编等你来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百年来,红色的党旗下无数人握拳宣誓,历经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始终吸引着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无数新时代的“九零后”青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一员,用伟大组织的红色基因让自己的奋斗更有力量,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留下自己的印记。

为了充分展现这些“九零后”党员的热血与激情,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祖国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伟业,我们深入城市“毛细血管”,找寻“九零后”党员奋进的足迹。

从最初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优秀者的集合体,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身体力行,90后共产党员朱兰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也正是这样的认识变化,让她决心,在农业这个最接地气的领域,做出自己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朱兰英,1991年5月出生于安徽宿州。

2010年5月,她19岁,正在读大一,班上30位同学,有两名同学成为了共产党员。“那两个同学,学习是班上最好的两个。我心里就觉得:共产党员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为了加入这个优秀的集体,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很优秀,朱兰英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并向党组织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严格考察,大二下学期,朱兰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发现,“优秀”还有更丰富的含义。

“有个党员同学,学习虽然不是最突出,但是有爱心、有责任感,每年去贵州支教代课。认识她以后,我更加认可了党员是优秀者的集合体这个想法——优秀可以是学习好,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好。”

2016年,朱兰英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通过专项选聘,入职武汉市农业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刚来到武汉,就遇到了武汉的防汛攻坚战。朱兰英说,那个时候,单位的同事都参加了防汛相关工作。也是在那个时候,她深深体会到“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大学生的时候,我会觉得党员是一个荣誉身份。到了工作岗位上,更体会到这个称号的使命感。我是党员我先上。尤其在面对大的灾情,大的困难的时候,党的这种调动党员,共克时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就发挥的越明显。”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恰逢春节假期,她和丈夫已经回到老家十堰。武汉的各种消息传来:机场、火车站、高速全部封闭,城市小区封闭管理,被困十堰的朱兰英万分焦急。

朱兰英随时与在汉同事保持联系,了解到自己的党员同事们,纷纷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工作。

“比如,我们中心的左从山副主任,已经55岁了,他第一批就参与了党员下沉。我看到我们工作群里,他在风雪里值守在罗家墩社区门口的照片,知道他们因为当时人员少,一守就是10多个小时,而且还经常碰到有居民不理解的情况,就觉得他真的挺不容易的。就非常希望能快点得到允许,回到武汉,也来尽自己一份力。”

经过多次申请,武汉市农业局和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多方协调,2月20日,朱兰英终于获得批准与丈夫一起开着私家车从十堰赶回武汉。第二天,朱兰英就正式加入抗疫工作。她的主要任务是调度单位人员和车辆,联系对口支援的社区。

“当时还有同事无法回来武汉,所以人手依旧不足,并且疫情之下,各种工作开展程序都会更复杂一些,每天接打电话几百通。工作完后,耳朵都是嗡嗡响。后来就注意,用微信文字,来沟通工作,就好一些了。”

每天一大早到单位值守,一个人呆在空旷的大楼;每天下午下班后,再加班两小时,把第二天要开展的工作及时联系好。这样的节奏,朱兰英一直持续到4月8号武汉解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所对口的罗家墩社区,居民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居民需要看病买药都没有耽误。朱兰英说:“我看到身边的同事们,党员们,全部都是冲在一线,我也为抗疫做出了努力。在关键时刻,我们做的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共产党员更像是一群心里装着群众,关键时刻不顾自己,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平凡人。而正是这样的平凡人,他们也会累,也会生病,也会害怕,但是依然选择挺身而出,这才更让人感动。”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则是新时代共产党员最纯正的奋斗底色。大考面前,朱兰英和她的伙伴们做到了。

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日常状态。朱兰英所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也早就恢复了原有职能,继续为农业生产者推广耕、种、收获以及田间管理的相关农机设备,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朱兰英说,刚刚逝世的袁隆平是她最崇拜的人。她将以袁隆平为榜样,在农业领域深耕,为党和人民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袁隆平在我们农业领域,就像一座大山,是我们心里的榜样。他一生“禾下乘凉”的愿望,让人感动。我是一名党员,我也是学农的,我要向他学习,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做好农业这个看似不起眼但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后只能在单位入党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