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里的“舒适”包括

“花落”素有“林果之乡”“蜜桃之乡”“长寿之乡”的沂水县泉庄镇,山东临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

临沂城发集团;读道文旅全程创意规划

“崮乡田园美 沂蒙花盛开” 。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未来样板。更舒适的人居生活空间,向往的生活预演。“未来田园”尹家峪,在国人田园生活的理想与现代科技大发展背景下,是更超前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有高新科技下更优质、健康、高效的农产;未来感的游憩理念和设施,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休憩;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收入、幸福感全面提升;三产融合更顺畅、城乡一体更紧密。规划主要依托山水林田的优势,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省级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0年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通过扶贫基金交付了2568万元,实现了19万户32万人脱贫。

“崮乡田园美·沂蒙花盛开”尹家峪是首批山东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空间规划“一心一廊三带九区”,一心即入口服务中心,三带为入口服务带、花田风光产业带、崮上连廊旅游带,九区为桃花潭水入口服务区、桃花溪谷核心区、科技农业种植区、林果农业种植区、崮上桃园种植区、创意农业种植区、七彩崮园观光区、东汉崮景区、天上王城景区。核心场馆五朵桃花造型综合体已落地,分别为快乐芒果、航空航天主题、鱼菜共生、台湾风情、橘子布美学等高品质体验馆。并打造雲水间精品民宿和雲悦服务中心。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依托沂蒙山水践行未来田园的样板,是齐鲁大地最具影响力的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1)做市场,提炼品牌升级方法新招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重视市场开发,将宣传推广贯穿始终,坚持用市场化思维运营整个项目,做好线上平台推广、线下实地推广、微信网站推广、电视广播推广、产品包装推广,先后推出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制作《梦回崮乡》微电影、《感恩尹家峪》、《亲亲你的酒窝》歌曲及MV、《走进尹家峪》和《临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宣传片

(2)“七化一体”,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重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坚持社企一体、村社共兴,用有机的标准生产高端农产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质量、用管理企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营销市场,走出一条土地股权化、生产有机化、质量可追溯化、经营电商化、管理企业化、扶贫精准化和农旅一体化“七化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3)“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实践多层分配收益模式

整合项目地20个村庄,人口2.3 万,7100户,贫困人口1000多人,约900户,约4万亩的农民桃园,进行社会化平台管理,实现社会化服务于农民,联合金融机构对桃园进行投资,实现资本运作,改良提升现有桃子品种,做到一年四季有桃。对整合的桃园以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对鲜桃通过不同渠道(鲜果市场、深加工企业、网络等)保底销售,不流转农民的土地,保障农民各项收入每年递增,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桃产业,形成桃产业链的稳步发展。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部,距县城 12 公里,距离临沂市区约 65 公里,约 1.5小时车程。

村庄占地面积 1800 亩,包括竹泉村景区、红石寨景区、桃花峪溶洞景区和原始森林景区等。

2007 年,青岛龙腾集团确定独资开发竹泉村,并决定投资 1.56 亿元进行整体打造。

竹泉村在开发之初,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

竹泉村以沂蒙古村生态环境和民俗系统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沂蒙特色显著、泉乡个性凸显、竹乡景观诱人、农家风情留人的,融体验、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沂蒙山乡综合性旅居目的地。

竹泉村于 2009 年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逍遥游示范点、自驾游示范点;2010 年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2014 年,被农业部、住建部、原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荣誉称号。2016 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1)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引爆村庄发展

利用村庄世外桃源般美景和独特沂蒙乡村文化,开发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按照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提升自然休闲内涵,开发生态旅游业态,引导传统农耕逐步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

(2)培育特色文化村,梳理村庄品牌

编制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强化村庄保护。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民居、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的基础上,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变为具备生活体验内容的特色文化村。挖掘沂蒙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3)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标准化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营销宣传渠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地村民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1)实施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与村民自主有机结合的整体运作模式

青岛龙腾集团作为竹泉村投资开发的主体,决定了由市场主导的首要原则,开发、经营和管理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县、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选派专人专岗,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处理关系,解决制约因素。

(2)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景区的开发建设

秉承“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将生态保护和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作为规划的重点,坚持在传承中发扬、在保护中开发。通过有效的开发,形成新旧两个竹泉村,景观相互映衬,功能互为补充,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3)因地制宜,打造发展新模式

利用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资源优势,以古村生态和沂蒙民俗为文化特色,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推进“一古一新”两个竹泉协调发展,古村保留原有风貌,打造成为旅游接待休闲产业聚集地,新村按照现代新生活标准,为村民提供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村民利用宅院,发挥专长,围绕“古村”开展旅游生意。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这种超前的规划理念、新颖的产品设计,多赢的开发方式被誉为“竹泉模式”。

(4)以人为本,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一是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新村按照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生活用电、自来水、路灯架设、路面硬化、水冲厕所、沼气等设施进行统一的配套建设,并栽植绿化树木,形成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村落。二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确定控制区域,对控制区内陆下水开采、矿产资源利用、植被保护等进行严格管理。在景区的精心管理下,村内竹林面积逐步扩大,品种逐年增多,原有的臭水沟变成绿柳垂阴、鱼虾戏水的景观河道。三是村民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游客的增多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改变了村民的观念。城市游客的增多,使村民剩余而零星的农副产品成为商品,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商品意识,更增强了村民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商品的意识

“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国家 5A 级景区,距乌镇西栅 500 米,紧靠京杭大运河,总面积 450 亩。

村庄占地总面积 450 亩,原有 60 多户人家,300 多名村民。

乌村由以陈向宏为首的古镇联盟景区咨询公司规划、设计和管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管理。

借鉴了 Club Med 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

浙江省 2016 年度乡村旅游示范乡(镇)。

围绕江南农耕村落特点,布局精品农副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四大板块,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西栅景区联袂互补,成为乌镇目的地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

一小时蔬菜:乡土味中晚餐,采用健康的“一小时蔬菜”,严格按照“当餐到达,当餐使用”的原则,形成“从采摘到上菜一小时”的特色。纯正西餐:红酒和各色鸡尾酒配以牛排、意大利面。江南甜品:红豆糊、桃胶鸡头米、桂花年糕、鹅头颈、青团、猫耳朵……

乌村将住宿细分为不同组团单元,分别是渔家、磨坊、酒巷、竹屋、米仓、桃园及知青年代,组团的名称与主题定位来源于村庄以前的生产小队,目前共有客房 186 间。如渔家组团就是以公社化时期当地渔业生产小队的生活元素为主题而命名的。

每日提供蔬菜采摘、农耕深度体验、各类农事活动、童玩天地、手工 DIY 等丰富的休闲体验活动;在新建的活动中心、青墩、乌墩、码头等重点区域定期提供演艺、酒吧休闲、帐篷露营等活动。

(1)一价全包的套餐式体验模式

颠覆传统经营模式,乌村引入国际领先的一价全包套餐式体验模式,打造了中国首个融“食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一站式的乡村休闲度假项目,即打包食住行和 30多项免费体验项目集中销售。依托景区独特优势资源,将全村封闭起来,通过高门票限制人流,游客只需一张门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务。

(2)乌村运营另一大特色 CCO,即首席礼宾官

乌村 COO,即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近距离综合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集景区导游和活动指导参与等服务为一身的首席礼宾官。按照现有活动内容,乌村内 CCO的特色服务主要以引导游客体验民俗活动为主。

毗邻传统大景区的乡村振兴,可以差异化地产品定位,做传统景区的配套支撑甚至是对等互补,从而凸显自己的价值,实现振兴发展。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距离杭州市 70 公里,自驾 1 小时车程。

德清县莫干山镇,外来的诸多投资商和本地居民。

以民宿为基础产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外资引进、人才利用,打造莫干山特色小镇。

2016 年入选为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莫干山导入多元主题化的民宿产业,形成了全国民宿产业的高地,历经外来人群投资、本地居民投资、政府引导发展三大阶段。为规范引导民宿产业发展,德清县 2015 年出台的县级民宿等级划分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将民宿划分为精品民宿、优品民宿和标准民宿三类;在民宿管理上,实施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管理,2015 年出台《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通过对消防、污染、安全防护、接待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定,加强对民宿的规范和引导,并成立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民宿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在土地政策上,对民宿项目通过“点状供地”,出让投资者房屋落地的土地,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土地浪费。

挖掘莫干山及周边旅游资源,按照康体健身和民国体验发展主题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依托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户外生态运动基地,修建莫干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环莫干山”游,串联莫干山周边旅游资源,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出资对镇区街道进行民国风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馆、布鞋、老酒、咖啡馆等怀旧风格的业态,建造了小型博物馆、VR 体验馆、复古钟楼等建筑。举办音乐节、国际自行车赛事、山地越野竞赛等节庆活动,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品牌。

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挑选高品质有机农产品:一部分向外输出进行有机蔬菜宅配服务,另一部分进行售卖和二次加工,实现在地营销;开辟部分景观农田,开发农业体验,通过承包农场种养殖,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多余的产品向外输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挖掘莫干山人文历史底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莫干山庾村 1932 创意产业园,改造 1936 蚕种场文化集镇,引入艺文展览馆、设计工作室、主题餐饮酒店等文创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复古气质的设计创业项目,展售当地特色竹、蚕丝等手工作品,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影视文创小镇,挖掘民国风情文化资源,打造青年电影人的创客基地,举办电影节,打造国际性电影大赛颁奖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个Discovery Adventures Moganshan Park 落地运营,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极限拓展等业态,成为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

充分发挥依托长三角大城市群优势,以民宿产业为先导带动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新发展。莫干山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态和中国民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依托大城市的巨大人流和消费力,作为爆点树立莫干山乡村旅游的品牌从而取得成功。通过莫干山的示范带动,浙江桐庐等其他地市,包括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民宿热,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民宿已经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先导产业。

05、成都崇州道明镇 (小绿球大地艺术营地)

小绿球大地艺术营地位于成都下辖市崇州,道明镇红旗村的一座山顶。公区,是一个废弃蓄水池,大地艺术家地球君和光子,保留了原有的蓄水池取水楼梯和蓄水池围栏结构,改造成抹茶雪顶火山形态的泳池酒吧和餐厅,给当地的荒山空心村带来了新的大地艺术活力。它既是一个艺术装置,也是营地功能性建筑。道明镇无根山的自然环境,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但是尤其适合樱桃树,家家户户都有樱桃树。小绿球所在的巨大山谷,正有一棵巨大的野樱桃树。野樱与火山,古之链接是宋文人山水、日浮世绘,以地为纸,位置大小,立体构成画卷。

▲ 2019年老照片,小绿球泳池酒吧改造前
<article>
<section>
&amp;nbsp;&amp;nbsp;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新时期增进农业农村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还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lt;/i&gt;&lt;/p&gt;&lt;p&gt;&lt;i&gt;习总书记曾指出,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lt;/i&gt;&lt;/p&gt;&lt;p&gt;&lt;/p&gt;
&amp;nbsp;&amp;nbsp;&lt;b&gt;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lt;/b&gt;环溪村坐落于三国时期东吴文化的发祥地。全村总人口2000人,90%的村民都姓周,是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族居地。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村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村名由此而得。近年来,环溪村整治村庄卫生,改善人居环境,使得昔日脏、乱、差的村落成为国家住建部首批评定的美丽宜居村。同时,兴办爱莲书社、建设文化礼堂、传承弘扬“莲文化”。环溪村还种植莲花500余亩,兴办民宿,开发“莲”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成为了声名鹊起的赏莲、品莲“民宿村”。&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国家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lt;/b&gt;刘家塘村位于安吉上墅乡北部,是上墅乡的北大门,是湖州市安吉县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近年来,刘家塘村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等,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lt;/b&gt;横山坞村位于安吉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是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城郊结合村。从2008年开始,横山坞村借助安吉县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称号。&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lt;/b&gt;安吉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十余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余村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封山护水,关停全部矿山、水泥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集中精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从“靠山吃山”变成了“养山富山”,以生态建设助推美丽中国建设,以实际行动谱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赞歌。&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lt;/b&gt;鲁家村,位于安吉县城东北部。先后获得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批准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组织、省级卫生村、省级森林村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市级先锋示范村党组织、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县级美丽乡村经营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浙江省“美丽乡村”。&lt;/b&gt;下姜村位于处淳安县西南部枫树岭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也是省委、省政府检验“三农”政策的“窗口”。多年来,在习近平同志关怀和指引下,下姜村始终不渝地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从“穷山沟”到“绿富美”的嬗变,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美丽乡村”称号。&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特色小镇。&lt;/b&gt;莫干山镇依托“莫干山”的名山效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其中以乡村民宿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是莫干山镇旅游产业的重要标志。10多年来,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打响“风情莫干”品牌,成功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作为中国民宿的发源地,莫干山镇凭着实干、因地制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民宿标准成为国标,砥砺奋进,描绘了一幅“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特色小镇。&lt;/b&gt;"梦想小镇"坐落在余杭区仓前街道,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涵盖了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两大内容,其中,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
&amp;nbsp;&amp;nbsp;&lt;i&gt;从1985年6月到厦门任职,到2002年10月辞去福建省省长一职,调往浙江,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他先后在厦门、宁德、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亲身参与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福建人民留下了深刻记忆,离开福建后又两次返闽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福建孕育与实践,特别是习总书记曾先后主政宁德和福州的探索实践,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lt;/i&gt;&lt;/h5&gt;&lt;div&gt;&lt;b&gt;&lt;font
&amp;nbsp;&lt;b&gt;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lt;/b&gt;地处福州北峰的前洋村,这些年,以葡萄园观光采摘、酿酒、葡萄文化、葡萄园休闲娱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成为市郊观光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新亮点。前洋村位于北峰之上,分为外洋、洋中和可河3个自然村。村里现共有198户,常住人口683人,村财年收入约10万元。近年来,前洋村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现有同乐园、龙晶前洋观光葡萄园、农科院农业实验基地等项目,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前洋村曾获得福州市文明村、福州市生态村、区级一流村(居)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lt;br&gt;&lt;/h5&gt;
&amp;nbsp;&amp;nbsp;福州精品示范村。&lt;/b&gt;寿山村是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是福建最美休闲乡村和福州市乡村旅游特色村,以治理“五乱”,绿化美化村庄为重点,切实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村庄面貌。寿山村不仅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还是“国石瑰宝”寿山石的主产地,属于全国首批国家级矿山公园--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区,村域内有中国寿山石馆、寿山石古矿洞、寿山石交易一条街、善伯洞、田黄探宝溪等景点,是避暑、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中国最美休闲乡村。&lt;/b&gt;孔元村位于闽侯县白沙镇东北部,是原福建省直单位所在地,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866人,253户,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5名,党员46名。2012年孔元村被列为福州市精品示范村,自“精品村”创建以来,该村按照“生态美、百姓富、集体强”的要求,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该村优势,做特农业、做优环境、做强收入,探索了一条适合该村发展、具有该村特色的走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路子,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11月,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福州精品示范村。&lt;/b&gt;宜夏村位于宦溪镇鼓岭旅游度假区内,海拨700-900米,现全村275户,10个自然村,总人口887人,耕地总面积832.2亩,村干部6人,党员33人,预备党员1人。宜夏不仅有令人陶醉的如画美景,有长达千年的建村历史和文化传承,而且还是近代中国门户开放对外通商的历史缩影。宜夏村通过创建“五好”党支部,狠抓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福州市新农村精品示范村。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美时,专门讲了一个他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帮助一位美国老人圆梦鼓岭的故事,更让宜夏村闻名中外。&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中国扶贫第一村”。&lt;/b&gt;赤溪村位于福鼎市磻溪镇东南部,与霞浦相毗邻,距福鼎市区65公里,离集镇23公里,处AAAAA级名胜风景区太姥山境内,对外交通较为便利。赤溪村是“中国扶贫第一村”,也是少数民族村。全村有14个自然村,408户180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2人。
赤溪村是福建省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的一个生动缩影。它的历程告诉我们,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要继承和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取得实效。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赤溪村,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lt;/h5&gt;
&amp;nbsp;&lt;b&gt;&amp;nbsp;精准扶贫示范村。&lt;/b&gt;福鼎市柏洋村曾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经过20多年奋斗蜕变,获得了"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等荣誉,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典型。2003年以来,柏洋村先后被授予福鼎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村财比收入”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宁德市
“文明村”、“美德在农家”示范点,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习近平总书记、原省委书记孙春兰等各级领导先后莅临柏洋村视察调研,对柏洋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lt;/h5&gt; &lt;ul&gt;&lt;li&gt;&lt;b&gt;宁德霞浦半月里村&lt;/b&gt;&lt;br&gt;&lt;/li&gt;&lt;/ul&gt;
&amp;nbsp;&amp;nbsp;&lt;b&gt;纯畲族村落。&lt;/b&gt;宁德是我国畲族重要的聚居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半月里”村位于霞浦县,是“国家级第一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点”、“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畲族小说歌与畲族婚俗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半月里村是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lt;/h5&gt;
&amp;nbsp;&amp;nbsp;溪邳村地处宁德福安东南沿海之滨的盐田港畔,依山面海。从六十年代开始,连家船渔民们已先后零星上岸定居,直至199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村党总支、村委会组织和带领全村村民群策群力,填滩造地50多亩,建造溪邳造福新村和5个连家船民安置点,彻底改变人居环境。上岸定居后,面对着村民生活困难,基础设施薄落等状况,村两委提出了“富民强村”的工作目标,实施“五业并举”即“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海上运输业、深化产品加工业、引资创办新企业、富余劳力广就业”的经济发展思路,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集体经济得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四个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并列入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行列。先后分被省、宁德市、福安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明星村、文明村。&lt;/h5&gt;&lt;div&gt;&lt;br&gt;&lt;/div&gt;
&amp;nbsp;&amp;nbsp;&lt;/b&gt;&lt;/font&gt;&lt;i&gt;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路径,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目标,深入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打造新农村建设的靓丽名片,带给了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推动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lt;/i&gt;&lt;/div&gt;&lt;i&gt;贵州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探索出了一条“大数据+大扶贫”的融合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从923万人减少到28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8%以下,减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lt;/i&gt;
&amp;nbsp;&amp;nbsp;&lt;b&gt;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lt;/b&gt;塘约村位于安顺市平坝区西南部,2014年前,这里曾是国家二类贫困村,名副其实的“空心村”。2014年的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退后,塘约村在村支书左文学的带领下,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因地制宜,用了3年时间,激活了沉睡的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地释放了农村深化改革红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4千元增加到2017年的14685元,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共同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lt;/h5&gt;
&amp;nbsp;&lt;b&gt;&amp;nbsp;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发精神。&lt;/b&gt;大发渠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距乡集镇所在地30多公里,海拔落差较大,地理环境恶劣。该村有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发渠"。它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团结村草王坝大队支书黄大发带领大家用双手一点点开凿出来的。黄大发,一个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奋斗了一生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务实、忠诚、廉洁的黄大发精神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传承。&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民主决策、依法管理,实现村民致富奔小康。&lt;/b&gt;两路口村位于湄潭县县城北部,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919户3563人,2002年前两路口村是一个省级一类贫困村。2003年以来,该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民主法治做文章,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两路口村从贫穷、落后、混乱到小康、先进、法治的华丽转身,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于2009年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于“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股份合作探新路,村企共建促双赢。&lt;/b&gt;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辖7个村民组,总人口4031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等优势条件,通过资源整合、村企共建、能人带动、模式创新、民主管理等方式,大力强基础、兴产业、促改革、惠民生,走出了一条以优质稻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为纽带,以观光体验为突破口的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2012年,茅坝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并先后获得“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教学基地”“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换示范基地”称号。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茶产业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lt;/b&gt;永兴万亩茶海位于湄潭县永兴镇、复兴镇境内,是贵州省农业厅直属国营湄潭茶场的主体部分,前身是1939年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如今,永兴万亩茶海景区纵深24公里、宽约3公里,连片茶园近40000亩,是全国最大的连片茶园。这里茶园加工企业100余家,产量1500万斤,产值1.54亿元。已基本形成了以“茶海”为中心的专业乡镇,茶叶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企业增盈、生态增效、财政增长,带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产业。&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推新农村建设。&lt;/b&gt;贵州省湄潭县田家沟村依山傍水,有42户216人,“十谢共产党”发祥地。前些年,村民们依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狭窄的烂泥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破旧的砖瓦房变成了雕花窗、白粉墙、三合院的黔北民居,满山遍野的茶树让村民提前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这些年,田家沟以茶产业为依托,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湄潭翠芽27°景区的核心区。一个田家沟,就有10户农家乐。田家沟,是湄潭的后花园,正力争打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探索社区化新农村建设路子。&lt;/b&gt;核桃坝有着中国西南茶叶第一村的美誉,茶产业是核桃坝的发展之本。2013年,核桃坝茶园规模已达10350亩,人均3亩以上,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提升到11480元。面对富起来的核桃坝,五十多岁的老支书陈廷明提出了“茶叶+旅游”的新思路。全村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打造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充分挖掘茶文化,大力推进以“千壶园”为主体格调的村庄集镇化示范点建设。老年公寓、卫生院、茶文化广场、茶青市场、垂钓竞技场、接待中心等一一建成,核桃坝成功探索出一条社区化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优秀范例。&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走共同富裕之路。&lt;/b&gt;七彩部落位于湄潭县东北部,属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大清沟组,地处田家沟和核桃坝村乡村旅游公路之间,交通便利。全组共有73户人家274人,有相对集中成自然村寨式黔北民居48栋,生态茶园600余亩,稻田500亩,山林2000余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132元。七彩部落采取“合作社+公司”模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积极探索建立了“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公司运作、利益共享、政府扶持”的建设运行机制。模式的创新让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完善的结合。&lt;/h5&gt;&lt;div&gt;&lt;br&gt;&lt;/div&gt;
inherit;"&gt;2015年-2017年,贫困村由499个减少到290个,贫困人口由28.4万减少到15.5万。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5元,增幅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农民生活更殷实、幸福感获得感增强。&lt;/span&gt;&lt;/p&gt;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了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带、休闲旅游示范带、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和生态乡村示范带,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一县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
&amp;nbsp;&amp;nbsp;&lt;b&gt;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助推旅游发展。&lt;/b&gt;社山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南面,距县城约5公里,是新街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现有村民140户586人,其中瑶族人口占57%。该村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注重民族文化的继承性和民族性,以文化的繁荣来丰富农村精神文明的内涵,以活跃各种民俗活动来拓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lt;/h5&gt;
&amp;nbsp;&amp;nbsp;以沼气为纽带助推“三生”共进。&lt;/b&gt;黄岭村是恭城县沼气建设的发源地,以柑橘、月柿、葡萄等水果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建有沼气池148座,入户率100%。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万元。近年来,通过推广沼气“全托管”模式,助推“三生”共进,促进了生态更加良好、生产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被评为广西普及沼气能源示范村。现在的黄岭,山清水秀景色美,房前屋后花果香,院内干净堂内亮,不见炊烟闻饭香。&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创建星级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lt;/b&gt;红岩村以月柿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是一个集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村。2014年以来,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为主线,以培训新型农民、培育新乡贤文化、探索社区化管理为抓手,将“农业+旅游+精神文明”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村、文明建村、旅游强村、民主理村”的科学发展路子,村容村貌显著改变,村民收入明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全面提升了村屯的文明程度。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并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打造“广西园艺第一村”。&lt;/b&gt;渡河自然村位于该镇西北部,村域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89户,总人口412人,距离沙子集镇6千米,恭城县城13公里。近年来,该村围绕打造“广西园艺第一村”的目标,按照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立体建设要求,建成了园林式的村庄,花园式的庭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渡河模式”。&lt;/h5&gt;
古村落重焕活力。&lt;/b&gt;漓江上游最大支流的甘棠江畔,有一座一千多年历史,以幽深街巷、爱莲家祠和古民居群构成的古村落——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江头村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之村,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历史篇章,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其享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魅力景区等盛誉。还被民间誉为“才子村”、“清官村”。&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群策群力义江河畔展新颜。&lt;/b&gt;泗林村座落于风光旖旎的义江河西岸,村中自古有着“崇尚耕读”的传统,是一个随处流淌着书香气息的美丽村庄,村民知礼、谦让,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人生处世的追求。该村是远近闻名的大学村、状元村、文明村、生态村。目前,泗林新村村前已建设出面积近8000平米的生态公园,公园内假山、凉亭、花木、步道,停车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多功能球场、文化室、戏台、卫生公厕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屯村貌实现大转变。&lt;/h5&gt;
&amp;nbsp;&amp;nbsp;国家级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lt;/b&gt;岚岩村是广西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中首个通过考核验收的乡村,这里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岚岩村上下一心,决心建一个“农村公园”——完成房屋立面改造46座,拆旧建新21座,全村路灯、戏台、公厕、篮球场、文化中心一应俱全,实施村屯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工程,改厨、改厕验收率100%。&lt;/h5&gt;
农村公园展新颜。&lt;/b&gt;新寨村村民主要以家禽养殖和苗木种植为主,2015年人均收入10000元。新寨村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破解了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难题,既节约了土地,又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视引导村民发展经济生产,在保留一定的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苗木和中草药等种植,并开始向“农家乐”旅游方面发展,走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lt;/h5&gt;
&amp;nbsp;&amp;nbsp;&lt;b&gt;“广西第一村”谋求再发展。&lt;/b&gt;20年前的1998年,黄茅坝新村建成后,迎来了无数的参观者和各地新农村建设学习者,使得黄茅坝蜚声广西,名扬全国。作为一个“老牌”的新农村,尽管村落里的房屋建筑随着岁月流逝略显陈旧,但无论是从房屋外观还是屋内的陈设来看,都能感到村民生活的舒适、便捷,一点儿都不逊于如今各地刚刚建起来的新农村。从今年开始,当地政府要将黄茅坝打造成以葡萄为核心,集休闲、生态、绿色为一体的农家旅游新农村,实现村子的再发展。&lt;/h5&gt;
建宜居莲塘。&lt;/b&gt;兴安县溶江镇莲塘自然村党支部有党员27名,近年来,该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开展“四清、四改、四化”,让莲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4200元,先后荣获了“自治区文明村”、“广西葡萄村”等荣誉称号。目前,莲塘自然村种植葡萄400多亩,是兴安县现代特色农业(葡萄)核心示范区的中心地带,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品质都处在全县领先水平。&lt;/h5&gt;
拓宽''致富路''。&lt;/b&gt;2016年以来,枧塘镇以“桂林市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双培养一推荐”活动为平台,以“生态休闲农业走廊”为载体,引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穿行于有着南方“吐鲁番”之美誉的瓦窑岗村,一望无际的葡萄圆弧大棚与华丽且不失大气的民居交相辉映;田园风光景观区、生态休闲娱乐区、特色葡萄采摘区,一个个精彩的看点引人入胜……这里是一处桂北风情的画廊,也是全州县以“美丽乡村”聚集“美丽产业”,以“美丽产业”催生“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lt;/h5&gt;
&lt;b&gt;&amp;nbsp;&amp;nbsp;依托古村古镇打造文化样板。&lt;/b&gt;江口村是“一门三进士,同胞三翰林”的故里,是桂剧奠基人唐景崧故居所在地,灌阳的老县城。村庄青山环绕,绿水相合,村内有较为完整的桂北古商贸街建筑群。近年来,江口村依托古街古镇,对56幢古民居和古商业街、巷进行保护性修缮,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唐景崧故居、桂剧文化和雪梨生产基地,成功举办了中国唐景崧猜谜一条街等系列活动。&lt;/h5&gt;
&amp;nbsp;&lt;b&gt;&amp;nbsp;特色农业带动乡村产业新发展。&lt;/b&gt;“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位于灌阳黄关镇、新街镇,示范区包括了灌阳镇、新街镇、黄关镇等7个乡镇的26万多亩水稻田。其中黄关镇核心示范区“超级稻+再生稻”攻关田经实割测产验收,一季超级稻最高亩产978.5公斤,平均亩产950.6公斤;再生稻最高亩产达527.8公斤,平均亩产497.6公斤;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1448.2公斤,创华南稻区一季加再生稻高产纪录,同时创造了世界高产纪录。灌阳县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攻关项目组荣获第九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lt;/h5&gt;
</section>
</article>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素材(6篇精选),希望您能喜欢!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篇1】

有些人将他们看作城市秩序的隐患和城市面貌的不和谐因素,希望“蚁族”尽可能减少、甚至最好消失,他们提出的方案,往往是围绕着这一初衷做文章、下功夫。这些方案或釜底抽薪,从市容整顿等方向入手,减少适合“蚁族”居住的房源;或借力打力,从用工制度、购房购车和劳保、医保、子女入学等方面收紧尺度,让大都市变成对“蚁族”而言“不宜居”的地方;或旁敲侧击,正面鼓励“蚁族”不要“贪恋大都市的繁华”,而应去小城市、内地或家乡一展身手。

“蚁族”为什么要留在大城市?

他们之所以留在大都市,并非因为喜欢动荡、艰苦、背井离乡,更不是觉得大都市的群租屋、地下室、亭子间,会比家乡的故居更舒适、更安逸,他们之所以留下,是因为认识到大城市生活困难多,但机遇也多,并坚信自己的能力、学识和适应性,希望凭借一己之能,一己之力,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世界、新天地里,搏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正如“2010年中国蚁族生存报告”所显示的,“蚁族”并不是都市的弱者,他们中许多人年纪轻、学历高,拥有稳定的工作和光明的前景,相较于当地学历相近的同龄人,他们往往有更坚韧的神经,更强的适应力,和更丰富的阅历,对来之不易的机遇也更为珍惜。

很清楚,这样的一群人成为“蚁族”,留在大都市,既不是都市人机遇、生活资料的“窃贼”,也不是伸手乞怜的弱者,而是一些只要给予相对公平的水土、阳光,就可能会灿烂开放的优选花朵,是都市社会的生力军。大都市固然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他们的存在,却也让大都市得以始终保持人才和社会活力的优选,是都市社会肌体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大都市和“蚁族”,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存关系。

明白了这一点,就该清楚意识到,将“蚁族”软硬兼施地排斥出大都市生活圈,对于“蚁族”而言,是丧失了迅速进入“主竞争圈”的捷径,和快速积累工作、社会和生活阅历的机会,而对大都市而言,则丧失了最可宝贵的社会活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同样,仅仅从房租、暂住证、民工小学、劳保衔接等方面“照顾”,也是隔靴搔痒。“蚁族”所最关切的,是通过努力获得和“老都市人”平等竞争的进阶之途,是货真价实、名实俱归的“新都市人”身份,他们更关注的,是能否凭本事、努力,获得更好的饭碗。

都市“蚁族”需要生存,更需要发展;大都市社会需要安定、秩序,更需要源头活水和竞争活力。“蚁族”不是大都市的包袱、累赘或市容污染,而是都市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活力源、维生素,想方设法挤走他们,对他们、对大都市,都是损失和浪费,而要留住他们,最重要的并非让他们住上更便宜、更舒服的“蚂蚁窝”,而是要呵护他们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大都市之梦”可以做下去。

事实上,目前中国沿海大都市的许多重要领域、单位和岗位,“蚁族”都成为中坚力量,各行各业的众多成功者、知名人士,从“蚁族”中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机遇脱颖而出的,也大有人在,“蚁族”们的大都市之梦,是通过自己的勤劳、才智,最终摆脱“蚂蚁的命运”,在阳光下尽情舒展。他们所需的并非好一点、便宜一点的“蚁穴”,而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水土和阳光,是公平的生存、发展机会。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篇2】

近年来,乡村振兴正确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习近平主席的呼吁,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反映了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和责任。任何时代,青年都是最有活力和责任的团体,青年强国强,青年富国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能力、负责人,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青春就像初春,就像朝日,就像百卉的萌发,就像利刃的新发。现代青年出生在最伟大的时代,勇敢负责,志向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热情。世代有世代的责任和责任,青年兴国兴,青年强国强。从历史来看,五四运动始于青年、陈独秀、鲁迅。

站在时代的潮头响起胳膊,点燃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时代的战争时代,数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下,抛弃头流血的建国初期,华罗庚、钱学森等青年学者突破了很多障碍,回到祖国,为国家铸造了重器。我们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学习秦杰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在摆脱贫困的第一线奋斗,希望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牺牲能力,浴血创造小康。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

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舞台。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始,乡村振兴的响亮号角响起,是理想、有能力、有视野的青年大展拳脚,创业的时候了。廖俊波是官方,脚下有泥,心里有真相,身体力量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大众中的海归学生秦杰飞放弃优惠工资待遇,回到乡下,带领村民们摆脱贫困致富的青年教师们教乡下,给封闭的乡下带来朗朗。

在沃土上发挥才能,在基层第一线流汗,投身乡下,有很大的可能性。雄关漫道真如铁,现在从头越走,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把责任握在手里,放在心里,用赤城的热血灌溉美丽的乡村。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篇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乡村振兴达到了美丽的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振兴乡村的重担,帮助实现伟大的复兴中国梦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了全面小康社会的颜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基本上是乡土性的,兼具文化基础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表现出最真实的立体中国。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兴起,乡村衰退国家衰退。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策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许多青年应该有很大的作用、雄心勃勃、自觉地承担乡村振兴的责任。领导多次说: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人民,献给国家。为了响应领导的呼吁,中国出现了为乡村建设做出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丽的村官秦杰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改善村民生活的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在崇山峻岭上乘天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自己的力量。

青年遇到乡村振兴时,可以绕道走路,也可以迎接困难。后者的选择使理想有钙,灵魂有根,技能有平台。青年投身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在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国强,处于两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该把人生的梦想汇入时代潮流,使繁荣的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该参加乡村建设,为祖国的发展提供无私的贡献。

农业乡村现在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有280万驻村干部在摆脱贫困的第一线奋斗。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锻炼强烈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立工作的最佳舞台。我们必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未来的命运密切相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释放青春梦想,实现中国梦想。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鼓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的中国决不是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新时代的历史责任,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篇4】

“村里建起桃博园,公路修到家门口,今年卖桃收入比去年又增了不少。”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朝阳村脱贫户刘加义说。昭化区把壮大鲜桃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今年优质桃产量预计超过1万吨,产值超过1000万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起施行,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中央财政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扩大到1561亿元。各地纷纷挂牌设立乡村振兴局,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以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搭平台、强机制,现代农业驶入高质高效“快车道”。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篇5】

河南省延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机声隆隆,丰收的小麦颗粒归仓。种粮大户耿孟涛介绍:“咱种的是有机优质强筋麦,每公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两毛钱。”产业园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农情监测信息化、病虫害防控绿色化,去年园内农民人均收入2.18万元。

甘肃省立足“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振兴。“从馒头、面条到变性淀粉等深加工产品,马铃薯附加值不断提高。”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幸泽介绍,通过订单种植,公司带动10万普通农户和2.6万多户脱贫户,去年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10亿元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搭平台、强机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目前,1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均产值达75亿元,近70%的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今年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5.3%。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篇6】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_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长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_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与用心,两个重要特点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如何才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第二,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

第三,乡风文明是保障。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第四,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第五,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等奖征文素材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下哪项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涵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