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离职也会很难过?


不少人在与猎头顾问谈工作机会时,可能想离开的意愿并不明确,也就是受到朋友的推荐,随便看看,但一谈不错,对方就下了Offer,回去提离职,又受到挽留,这时可就纠结了。

两相比较,收入、团队、发展、距离等等这些都不谈,只换一个角度,从老板或直属上级的角度来推演一下你提离职,他们挽留,后续可能的演进过程。

1只是口头挽留,没有任何有关收入、职位、工作方向的变化,这可能就是客气客气吧,你也不用太当真了。

2、中国的文化对于忠诚还是挺看重的,你提出离职,即使最终被挽留下来,老板对你的信任通常要打个折扣。

如果是公司的重点部门,老板的第一反应是立刻要为这个职位作备份,因为谁都不知道你哪天又不爽了,老板可承受不起反复的折腾。一旦备份到位,你的位置就很尴尬。

因此,有不少升职、加薪的挽留是临时性的,纯粹属于公司目前没有可用之人。一旦老板缓过手来,再收拾你也不迟。

可以想象,为什么之前不给升职加薪,难道公司不知道你的价值吗?你一说要走,就忙不迭地给这给那,老板肯定不是那么心甘情愿,有点被逼宫的味道,心理落差难免,迟早是要扳回这个局面的——一丈红伺候。

我有个产品朋友,在一家O2O公司任职产品总监,外面拿到高过现有30%-50%的Offer数个。和公司提离职,老板立刻给涨薪,然后各种手段挽留,各种承诺,画下了天大的饼。光是大酒,就喝了不下三顿,每次都是推心置腹,甚至泪眼迷离,相约不离不弃,一定要共同奋斗到革命胜利。朋友被其真诚打动,遂推掉所有机会,潜心修炼公司产品。然三个月后,公司新产品总监到位,朋友被开。

我们有个小统计,那些提出过离职,又被留下的候选人,最终在公司生存超过1年的,不超过1/4。

为何会匆匆提出离职?很大程度上是你在决定跳槽前存在心理噪音。

1、心理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指某种看似重要,但实际是偏离中心的长期诉求的心理困扰。

比如一个候选人公司离家较远,每天上下班单程超过2个小时,刚开始可以忍受,但久而久之,各种矛盾凸显,陪伴家人时间减少,夫妻开始吵架,路上时间太长,自己休息时间不够,精力下降,造成工作失误,受到老板质疑,几次加薪都没有赶上,无法参加公司各种活动,和同事关系疏远,等等等等,各种内外交困,终于有一天爆发——老子要换个离家近的工作,单程超过半个小时的都不考虑。

2、受到心理噪音的干扰,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萦回不去的心理主旋律,甚至忘记了其他目的。

把职场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公司离家太远,自己时间受限,无法摆平各方需求,于是在Offer选择中,把距离看成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诉求,超过发展、平台、收入、兴趣等通常的职业选择要素。但这无疑是个误区。我们试想一下,照此选择的话,距离倒是解决了,但一旦这个矛盾消失,其他问题必然又会显现,正所谓按倒了葫芦起了瓢。

3、心理噪音是一种感性情绪,既然产生,我们不可能不回应。

常见的职场心理噪音包括距离,让你不爽的Leader, 猪队友,不舒适的办公环境,刻板的考勤制度,就餐不便等等。

但进行重大职业选择时,我们还是需要理清哪些是短期矛盾,哪些才是中长期的真正需求,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一段时间,平复心理噪音,那样的选择,无疑会更符合你的根本利益。

昨天提离职今天就走人了 领导没批直接走了 会对后面工作有影响吗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作者:首席飞猪,环球人力资源智库原创作者

3月公司迎来又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在巨大工作变动下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部门又一次面临巨大挑战。

我和部门所有人聊完后,原本庆幸人员还算稳定,但没过几天小K和小C都说要离开公司。我问他们为什么离开,他们给我的回答是:“公司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很心累,公司也就那样了。”

我说:“公司变化是常有的事,平常心对待就好,目前公司需要我们一起度过过度期,我们公司平台还是很好的。”

最终他们还是走了,我问小C对部门有什么建议没有。他回了我一句话:“希望部门工作责任更清楚一些吧。”

这句话我想了很久,好像对又不对。

对于一个新人我可以接受这句话,但如果对于想要往上走的年轻人,工作没有绝对的责任清晰,想要成为人中龙凤,那必定要承担更多。

他们俩在走的时候大领导没有说挽留,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是“不可替代”。

那么,在职场中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不被别人替代呢?

专业能力一方面是指理论知识的储备量,另外一方面则指在实际工作中的广度和深度。

我有一个同事小Q,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学校不起眼,专业也没有优势。但就是这样一个毕业生能在一年内考取两本职业资格证,并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大胆创新。

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工作变的系统科学,每一个流程和方法都有逻辑依据,小Q凭借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所以说,在职场中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安生之本,专业能力是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大效益的前提。

如果一件事情被催了三次以上还没有执行是什么感受?估计领导脸上在笑,心却在滴血吧。

我们总说犯错的人成长的比较快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纸上谈兵不如小试牛刀。

在工作中不管会不会,都可以在征得领导同意时先做起来,能做到什么程度暂且不说,领导更在意的是交代的任务有没有落到实处。

很多职场人都犯了一个大忌,仗着自己专业做事拖拖拉拉。但就算你再专业,如果不能把工作执行到底,早晚会被新人替代。

职场三五年,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

为什么加薪升职的不是我?

为什么我干那么多活别人却那么轻松?

为什么我总是有一堆破事?

诸葛亮用羽扇遮面掩饰情绪,而周瑜三气之下暴毙身亡。职场中,心态和情绪若控制不好往往会阻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

小C在离开时我没有挽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情绪一直反复无常。

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如同疾风厉雨下的小草摇摆不定,这种像水中浮萍的员工固然难当大任。

你认为你与公司是什么样的关系决定了你的不可替代性?这个道理在我步入职场第三年的时候越发有体会。

假设我们把工作目标和生活目标都画成一个圆,当两个圆相交的部分不断扩大的时候越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因为这类人知道只有通过工作目标的达成才能实现自己生活中的诸多目标。

职场中的主人翁意识正在慢慢影响你的不可替代性。抛弃打工者心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来做更能做出成绩。不要再抱怨公司哪里不好,不要再嫌弃公司组织的那些活动,不要再怨恨周边的同事。

如果我们还把自己当外人,公司同样也会和我们划清界限。

你提离职,领导从来都不会挽留的扎心真相,说到底是因为:你做的事换成谁都能做,别人态度好、执行力强、学习能力好、专业知识深,最重要的是他们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公司的事就是他的事。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我离职了有点难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