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

1.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一)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二)内容:1.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3.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三)意义:1. 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2. 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推动革命思想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

  (一)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对旧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共同纲领。

  (二)内容: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一)时代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二)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三)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推动。

  (四)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一)前期: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

  (二)后期:6月3日后运动中心转到上海,运动主力转为工人:1.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形成一个以工人为主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2.6月10日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3.6月28日中国代表没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直接斗争目标实现。

  (一)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二)它是一场真正群众性革命运动:1.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2.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它为我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准备:1.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四)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1.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2.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

  3.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一、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一)主要内容:1.清算了*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2.选出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3.毛泽东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二)历史地位:1.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我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我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2.这是由*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二、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一)主要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1. 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 中错误,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2.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

  (二)历史地位:1. 遵义会议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会议。2. 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3.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4. 成为我党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标志着我党走向成熟。

  4.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一)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条件下,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

  (二)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党内合作),建立各民主阶级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党必须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二、******方面:

  (一)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民众转变。

  (二)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三)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为首、包括有共产党人张太雷等参加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

  (四)1923年10月孙中山聘苏联鲍罗廷为政治顾问。

  (五)1923年11月在广州召开******改组特别会议,发表《中国******改组宣言》。

  (六)1924年1月******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改组后******从原来资产阶级政党改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

  5.我党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一、1949年3月我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一)主要内容:1.消灭******残军采取天津、北平、绥远方式。2.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将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3.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4.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历史意义:1.完满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2. 使全党在革命转变关头,从政治、思想上作了准备。

  二、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主要内容:1.人民民主专政基础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盟,工农联盟是主要联盟。2.利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也不应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3.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二)历史意义:1.回答了新中国诞生前夕时局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奠定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是一个重大贡献。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后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三、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四、《共同纲领》:

  (一)内容:1.规定了新中国国体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2.规定了新中国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3.规定了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规定了新中国外交工作原则:“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二)意义:1. 它是全国人民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2. 《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内容是关于新中国国体和政体规定,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我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第二部分:二类复习重点

  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一、《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颁布的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一)内容:1. 确立了平分土地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原则,田地分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分,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2. 规定农副业产品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满足自家外,余则归国库,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3. 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二)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步。

  (三)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和交换以及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二、《资政新篇》:干王洪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天国田亩制度核心思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