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北约成员国受到北约的攻击一旦被确认, 其他非北约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应?

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北约东扩

而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中若某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联合进行反击。此前成立主要是与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

而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了苏维埃联盟的唯一继承国,但北约并没有解散。反倒是1994年在老鹰国的领导下,正式提出北约东扩战略。于是,在1949年最开始成立的时候由12个国家的北约,逐渐扩张到了30个国家。

而乌克兰以及格鲁吉亚(亚洲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一直在寻求加入北约。而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不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拿乌来说,乌克兰约50%的边境线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接壤,乌克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能够充当俄罗斯与中欧各国之间的缓冲区。

下图是一个简易的示意图。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乌克拉和格鲁吉亚加入了北约,那么北约即可自北向南对俄罗斯形成多面夹鸡芝士。对俄罗斯形成威胁并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因此,在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北约东扩预纳入格鲁吉亚等综合背景下,于是便有了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Z。

本次的俄乌冲突,虽然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但颇有相似之处。

俄乌突问题源于民族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而克里米亚地区的争议是双方矛盾的焦点。而关于克里米亚,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克里米亚半岛具有数个良好的天然港口,一是便于贸易,其次可以增加对黑海战略要地的控制权

2.克里米亚是前苏联宇宙空间研究中心之一

克里米亚原归俄罗斯管辖。而1954年,前苏联老大哥赫鲁晓夫提议将克里米亚移交乌克兰管理。但在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就成了俄乌纠纷的焦点。而乌克兰自苏联解体后,一直处于亲俄和亲欧之间摇摆,但实际更偏向于摆脱俄罗斯,寻求加入欧盟。

就在2014年,时任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亲俄派)在“颜色革命”中下台,亲西方政府在乌克兰掌权。同年3月18日,俄罗斯趁机“拿下”克里米亚。而同年5月,反俄最激烈的波罗申科登上乌克兰总统宝座。乌克兰政府更加积极寻求加入西方阵营,甚至在2019年将加入北约写入宪法。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后,更是不断倒向西方,俄乌关系愈发紧张。

这也为俄乌危机奠定了基础。而老鹰国,一直在利用双方的矛盾进行挑拨。此前,大约在2月5日,顶尖知名媒体彭博社就发表了捏造的假新闻说:俄罗斯入侵了乌克兰。而白灯在2月9日,说俄罗斯将在2月16日入侵乌克兰。剧本都写好了,就差演员就位了。很显然这是明摆的拱火煽动。

冬奥会结束后第二天(真给面),也就是2月21日,普鲸总统签署关于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GongHeGuo”的命令,并宣布俄罗斯与这两个“GongHeGuo”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他已决定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随后,乌克兰首都基辅等多地传出爆炸声。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开打。

2月26日,俄罗斯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战斗已经开始。乌克兰总统已提桶跑路,同时乌克兰方面宣称拒绝和谈。

2月26日,美欧宣布将部分俄银行排除出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支付系统。

PS.据笔者所知,如果被剔除SWIFT,那么俄罗斯的美元贸易将受到影响。届时肯定会对俄罗斯经济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当然,美欧宣布的是排除部分俄银行,不是全部排除,可能是排除了能源等重要资源并留了一条后路。虽然,俄罗斯GPD占比全球1.7%,体量较小(不到江苏省),但俄罗斯给欧盟提供了40%的天然气。一旦能源供给受限,通胀压力巨大,届时欧元区将或将带动全球陷入滞胀。所以,如果对俄罗斯能源贸易进行制裁的话无异于挥刀自宫。

2月27日,俄罗斯谈判代表团抵达白俄罗斯。同时,乌克兰方面同意在白俄罗斯进行会谈。

当然,俄乌冲突是表象。背后的有诸多关键变量和本质因素。

由于笔者认知有限,下期预计讨论浅析第三点。欢迎批评指正。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随之而来的暴行,自然在整个欧洲引起了深深的焦虑。北约的新战略公司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俄罗斯被称为“对盟国安全和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平与稳定最重要和直接的威胁”。

但在投入大量额外资源对抗俄罗斯之前,最好冷静地审视一下俄罗斯的军事资源,以及俄罗斯对北约的军事威胁的性质和程度。我们不应忘记,在苏联解体后,西方情报机构是如何得出结论,认为他们对苏联军事力量的冷战估计被大大夸大了(值得一提的是,西方预测俄罗斯今年会轻松战胜乌克兰)。毕竟,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资源不是无限的,把它们用于防御俄罗斯就意味着在其他地方限制它们。

在军事开支方面,美国和北约压倒性地优于俄罗斯。2021年,俄罗斯在军事上的支出约为660亿美元。仅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就花费了四倍多。美国的军费是这个数字的11倍多(8010亿美元),当然,美国在欧洲以外也有巨大的军事投入。此外,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政府已承诺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尽管具体细节仍远未明朗。

如果不考虑美国在地中海部署的第六舰队和在大西洋部署的第二舰队的庞大兵力,北约仅欧洲舰队的水面战舰数量就几乎是俄罗斯的四倍。北约《战略概念》中关于俄罗斯可以对北约在地中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的断言似乎无法令人信服。俄罗斯的地中海中队通常只有3艘护卫舰和6艘“瓦尔沙维扬卡”级常规潜艇。仅美国第六舰队通常就有大约40艘军舰,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巡洋舰,不仅有其他北约国家海军的支持,还有他们的空军。

俄罗斯庞大的潜艇舰队则是另一回事。这对北约构成了两种威胁,就像苏联潜艇曾经造成的威胁一样。首先是俄罗斯12艘弹道导弹潜艇和10艘巡航导弹潜艇的核威胁。其次,俄罗斯有15艘核攻击潜艇(至少在今年之前,其中5艘已经部署在太平洋)和20艘常规攻击潜艇(6艘部署在太平洋)。

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保护弹道导弹潜艇的部署,并攻击穿越大西洋的北约船只,以便在战争发生时阻止美国增援部队抵达欧洲。目前还不清楚它们的实际效果如何——美国、英国和法国加起来至少有35艘核潜艇部署在大西洋上保护护航队——但可以推测它们可能造成相当大的破坏。

但是,为了击败入侵北约的俄罗斯,美国有必要向欧洲增兵吗?为了占领顿巴斯相对较小的城市,俄罗斯军队已经战斗了几个月,看起来几乎没有能力占领华沙,更不用说柏林了。俄罗斯也无法阻止美国空军穿越大西洋帮助击退入侵。

就军队和武器的绝对数量而言,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加上目前驻扎在欧洲的美国军队有相当大的优势。2021年,北约五个主要欧洲成员国的现役地面部队(不包括预备队)人数超过50万,而俄罗斯的人数为28万;而后者的大部分人目前被困在乌克兰(或数万人死亡或受伤)。美国有六个战斗旅驻扎在欧洲;虽然规模远小于俄军的总兵力,但足以让欧洲的抵抗力量更加顽强。

名义上,俄罗斯拥有2.2万辆装甲车,而北约只有1.6万辆。然而,乌克兰战争的证据表明,储存在仓库中的许多俄罗斯车辆实际上已经恶化到无法有效部署的地步;俄罗斯对乌克兰剩余的装甲优势在乌克兰的勇气和北约反坦克武器的共同作用下基本上被抵消了。在面对美国防空导弹时,俄罗斯在空中的压倒性优势也同样如此。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军队的很大一部分将被困在乌克兰作战或防范乌克兰的反击。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估计,俄罗斯在乌克兰已经失去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有效作战力量。因此,今天俄罗斯地面部队对北约构成的威胁与当年驻扎在易北河和多瑙河上的苏联坦克部队无法相提并论。

至于北约的欧洲部队,悬在他们头上的问题是协调和意愿。欧洲国家希望保留自己的军事工业,这导致了武器系统的大量增加,有时不兼容,不同的军队有重叠和矛盾的指挥结构。北约承诺建立一支30万人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如果它真的实现了,应该有助于减少协调问题,当然也足以击败俄罗斯对北约整体的任何攻击。

至于欧洲北约成员国的作战意愿,由于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这是非常难以提前预测的。许多人认为,只有英国和法国军队真正愿意战斗——必须指出的是,大多数北约军队在阿富汗和巴尔干半岛的平庸表现,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这种看法。然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画面对欧洲公众舆论产生了激励作用,如果俄罗斯真的攻击北约成员国,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强烈。

最重要的是,在几乎任何可以想象的情况下,与俄罗斯的地面战争中,波兰都将处于前线——而波兰人对抗俄罗斯的意愿几乎是毫无疑问的。波兰有111000名现役军人,以及32000名可立即动员的预备役军人。六个月前,这支军队与俄罗斯军队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但乌克兰人已经证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动机良好的少量士兵,可以让规模大得多的军队陷入停顿。而且,如果俄罗斯攻击波兰,北约的其他成员国将无法按兵不动。

如果波罗的海国家受到攻击,波兰无疑也会提供援助。波罗的海——即使在瑞典和芬兰加入后——仍然是北约最脆弱的地区。即使考虑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承诺,俄罗斯也可以集中非常优势的部队打击波罗的海国家,同时,由于地理原因,北约的增援将是一个挑战。在边境的战斗中,波罗的海会被打败。

但是,波罗的海人不会在边境作战。他们几乎可以肯定会撤退到塔林、里加、维尔纽斯和考纳斯等城市,并像乌克兰人那样,在街头巷尾战斗,从而在更大的北约部队介入之前,阻止俄罗斯取得快速胜利。

无论如何,俄罗斯对波罗的海的入侵,纯粹从军事角度来说,都是极不理性的行为;尽管普京入侵乌克兰是彻头彻尾的犯罪行为,但这并不是疯狂的行为——毕竟,正如前面提到的,莫斯科对短期内轻松获胜的假设被西方情报机构分享了。如果立陶宛封锁了通往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通道,俄罗斯可能会觉得有必要入侵立陶宛;这就是为什么欧盟效仿德国免除加里宁格勒的欧盟制裁是明智的。

俄罗斯攻击北约的威胁似乎依然存在。面对在乌克兰的实际军事失败的前景,莫斯科可能会向波兰的交通线发射常规导弹(尽管在乌克兰消耗了很多,但它仍然拥有大量的常规导弹),这些导弹被用来为乌克兰提供西方武器。这样做的目的很可能不是要严重破坏这些供应,而是恐吓欧洲人,让他们支持俄罗斯可以接受的乌克兰和平妥协方案。产生这种恐惧的不是这些攻击本身,而是相信它们将导致相互升级的循环,从而大大增加意外发生核战争的风险;在核武器方面,俄罗斯仍然是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步骤,因为这将有很大的可能,不仅不会威胁到北约,实际上还会导致美国空军介入乌克兰一方,进而导致莫斯科的失败或真正升级到核末日,俄罗斯也将被摧毁。尽管如此,这——不是俄罗斯入侵或对北约的海上封锁——似乎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在未来几个月或几年里将面临的直接冲突的真正危险。

阿廷Dersimo年有限公司对本文的研究有贡献。

假如北约成员国遭受袭击:公约第五条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令北约有了新的目标意识,也带来一种全新威

北约的军事分析师们在针对各种危机情况制定

细的、粒状的”秘密计划。

首要的假设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

普京因成功吞并克里米亚并

撬走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兴奋不已,野心愈发膨胀。他的目标是,将自身精

心磨练的混合战战术,在与俄罗斯陆地相邻的两个波罗的海国家――拉脱

维亚和爱沙尼亚――身上小试牛刀,从而削弱北约和欧盟。

混合型战争是综合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扰乱目标国家。与乌克兰不

同的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是欧盟以及军事同盟北约的成员国。根据

年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对北约任一缔约国的攻击,将被

视为对北约所有缔约国的袭击,

北约承诺保障集体安全。

一国是否遭受军事袭击是显而易见的事。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否适合用

世纪的俄罗斯战术,后者利用模棱两可和推诿搪塞,使得衡量

一国是否正遭受袭击变得十分困难。北约成立

了《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那是在

动用北约最强硬的惩罚措施是否合适,当时也存在争议。

普京先生可能这样进行试探:按照既定计划,俄罗斯开始挑起生活在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俄罗斯族人的怨恨(有推算认为,两国均有约四分

之一的人口是俄罗斯族人)

,大肆宣扬他们遭到了歧视。俄罗斯还将利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约和华约有哪些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