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画骗局为啥停2天?


案发房间一年后仍是门窗紧闭。李婧/摄


蔡云画作《麻姑献寿》(局部)。

  画家蔡云在自己的画室内被害,案件历时一年,三名凶手终于得到应有的惩罚——亲手勒死蔡云的26岁的李江涛被判处极刑;提议抢劫画家的21岁的张磊被判处死缓;从犯胡志强因为是未成年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昨天,法院首次披露了该案细节——罪犯张磊通过经营画室的父亲得到蔡云的联系方式,打算劫杀画家捞一笔。团伙首犯李江涛认为画家能画出劫犯相貌,因此决定灭口。

  以买画为名入室劫财

  邻居提供重要破案线索

  去年8月12日晚上,黑车司机李某在亦庄拉上三名青年男子后失踪了。第二天,他的银色捷达车出现在宣武区东南园小区内,画家蔡云的画室就在这里。邻居们看到,上午11点蔡云将开捷达车来的三名男子让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金属制防盗门。

  当晚,蔡云的爱人孙女士来到了东南园小区。因为蔡云已经一天没有与家里联络,而且一直不接听电话,孙女士只好来到这间画室找寻老伴儿。画室内的灯还亮着,可是防盗门却久叩不开。当孙女士打开大门时,却看见蔡云倒在卧室里的地上,已经遇害。

  蔡云的邻居张某向警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他告诉民警:“当天上午11时,蔡云教授站在自家的平台上,有两名男子已经进了教授家的大门,教授在门外和另一名男子说‘小区没法停车’,拍了该男子的肩膀就进去了。”这位邻居还清晰地记得三人两高一矮,而且都在20岁上下。

  作案前先杀了一名黑车司机

  案发两天后,三名凶手落网。原来蔡云与这伙人并不熟识,但凶手之一张磊有一个经营画廊的父亲,张磊与蔡云相见是以买画为由联络的。

  凶手落网后,黑车司机李某的尸体也被警方在亦庄的一口井里打捞了上来。张磊等人承认,为了第二天劫杀蔡云,三人在前一天夜里蓄意抢车而杀害了司机李某,弃尸荒井。

  “胡志强和我都说必须得把他弄死,因为他是画家,事后会画我们的像,张磊也同意了……”犯罪团伙的首要分子李江涛在亲笔证词中写道,抢劫蔡云是张磊提出的。21岁的张磊是画廊老板的儿子,他父亲的店就在琉璃厂。张磊听说,蔡云的画值点钱,于是策划入室抢劫。在进入蔡云的画室之前,他们三人就想好了要灭口。

  李江涛说:“到了蔡云家,在蔡云要拿样品时,张磊说动手吧,我和胡志强同时冲过去。”李江涛承认他捂住了蔡云的嘴,同伙胡志强将蔡云摁在地上,张磊负责翻东西。但是两人遭到了蔡云的强烈反抗。李江涛用绳子将蔡云勒死。他们翻走了画作、翡翠戒指、玉雕件等物,还有400元钱和两部手机。张磊事后将抢劫的印章、玉雕件等物交给其不知情的父亲处理。

  小区居民对陌生人仍警觉

  昨天,当记者再次来到案发的东南园小区7号楼案发地。大门仍然是久叩不开。记者发现,窗户上有厚厚的胶布粘住破碎的玻璃。

  住在周围的邻居们还保持着警惕性,当记者叩响蔡云画室的大门时,发觉有两位居民站在楼下,盯着记者这位陌生人,警觉地查问:“你找谁呀?”

  小区里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案发当天的一些细节,对当日呼啸的警笛和孙女士的哭喊声也记忆犹新。“听说蔡教授跟那些人打斗了一阵子呢……邻居们帮着报警,还向警察提供了线索……听说是琉璃厂一画廊老板的儿子专门来抢画的。”

  “蔡先生人不错的。”住在蔡云画室对面制衣店的人告诉记者,蔡教授平时很少与人接触,但是人很平和,和邻居们关系很好。与蔡教授住在一栋楼里的居民告诉记者,蔡教授常穿西服、背带裤,人很有气质。蔡云被害的血案轰动了整个小区。

  记者从东南园居民委员会得知,蔡云去世后,其家人很少到案发小区来,房子至今都空着,还有人打听想要租这间房子,但是至今没有外人租住这里。

  2006年8月13日,著名画家蔡云在琉璃厂东街东南园7号楼的家中遇害,现场丢失多幅画作。警方经过48小时侦破,抓获三名作案人员。

  记者了解到,蔡云,1943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从师著名画家许麟卢、黄均。受过李苦禅、王雪涛、黄胄、董寿平等先生亲自指教。系中华名人协会会员、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蔡云的作品被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收藏,美国前总统布什、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均珍藏有他的作品。其作品《天女散花》还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国际奥委会。遇害时,其作品的价格在每幅3000元以上。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

书画拍卖App突然崩盘,上千受害人资金无法取回

“网站停摆前一天,还放出大量书画作品,有不少受害人拍卖购入。网站负责人随即失踪。”

近日,安徽铜陵一家名为“鸿韵和拍”的拍卖App突然停摆,上千受害人资金无法取回,涉及资金数量巨大。

“鸿韵和拍”是个什么东西?

据受害者们介绍,“鸿韵和拍”是一个拍卖平台,鸿韵和拍是徽韵文化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艺术品交易APP,而铜陵徽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铜陵徽韵公司)是经过铜陵市义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1月4日登记的,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字画等。

但11月25日,“鸿韵和拍”平台突然无法运转了。

据了解,受害人在这家网站买下字画后可随即在该网站继续拍卖,并从中赚取差价。网站以此为噱头,吸引了众多受害人投入资金。网站停摆前一天,还放出大量书画作品,有不少受害人拍卖购入。网站负责人随即失踪。

目前,已登记了“鸿韵和拍”的参与者一千七八百名,涉案金额比较大,当地公安已立案侦查。

记者搜索发现,“书画竞拍”网站突然停摆的案例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这些网站的共同特点是以“转手就可赚取溢价”、“保证资金安全”等承诺诱使群众参与。今年四月,一款名为“翰墨千秋”的竞拍App停摆。

据媒体报道,有人曾一天内投入二十万元,最终损失惨重。类似情况今年六月再次发生。一家名为“紫气东来-心诺画苑”的网站突然“系统更新”,导致不少群众经济受损。

我们上面说的是参与者接触不到书画实物的情况,那么假设你手里有马上就能赚钱的字画为什么要拿来和外人分一杯羹呢?如此简单的道理还是蒙蔽了一些人的双眼,往往被骗人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交钱参与,组织者会往往告诉他可以采取发展下线的方式就能快速回本,被骗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展下线也能得到返利,那么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就成为了骨干,疯狂发展下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上当!

当然收藏品鱼龙混杂,一般人很难识别,上当的比比皆是!当然也有此前警方打击过有实物交易的书画骗局,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假拍卖 真诈骗 老友字画“大师”诈骗事主100多万

(图片源自网络,与正文无关)

俗话有说,不熟不吃。字画“大师”在前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情投入赢得信任后,带事主亲临拍卖行,举牌拍下自己送拍的赝品,随后转卖给事主,诈骗事主100多万元。

王总(化名)在广州从事服装生意,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闲暇时间喜欢鉴赏字画,并有收藏字画的爱好。为提高鉴赏水平,2013年7月,王总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自称为字画“大师”的吴某(化名)。在交往中,王总发现“大师”在字画鉴赏方面果真颇有造诣,对字画作品点评起来都是头头是道。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王总与“大师”的关系日渐深厚。而在交往中,“大师”也时常向王总灌输相关字画鉴赏常识。2013年秋天,“大师”游说王总一同前往北京参加某拍卖行字画竞拍活动,美其名曰一来可以开拓视野,二者可以借此机会拍下一些值得收藏的作品。没有参加过竞拍活动的王总欣然接受了“大师”的邀请。当次拍卖会上,“大师”以自己的名义成功举牌拍下5幅名师字画作品,拍卖价值100多万元。随后“大师”向王总鼓吹被拍下的字画作品价值连城,极具收藏价值,如果转手再卖,定能卖到更高的价钱,并怂恿王总买下这批字画。王总全程参与了整个拍卖过程,看不出当中任何猫腻,对被拍卖作品的真实性深信不疑,遂以100多万元购买了上述字画作品。

在收藏了这批字画作品后,王总并没有急于炫耀,而是将其束之高阁。直到今年,王总才邀请好友进行鉴赏。当中一些权威人士在鉴赏完上述作品后称,这些作品很可能是赝品。王总将上述字画作品送往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审核报告显示这些字画作品为近代仿品。事后,王总了解到,这些字画作品都是由“大师”事先送到拍卖行,随后“大师”在拍卖会上“自导自演”,再将这些“名作”自行拍下。此时王总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落入“大师”的诈骗陷阱。

今年6月初,王总向广州白云警方报案。目前,警方正对该案进行调查。

常见的名人假书画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临摹仿制的名人书画;第二种是假冒,就是干脆造假者自己写、自己画,然后署上名人名家的姓名;第三种就是非法复制印刷。随着大众收藏热的兴起,赝品盛行,一些高仿字画甚至能逃过专家的眼睛。针对此类诈骗手法,警方提醒广大字画收藏者:对名家字画,要提高鉴赏水平以及辨别能力;在购买时,尽可能通过正规渠道,并提前找具备相关资质专门机构进行鉴定。

陷入骗局 网上抢书画赚钱

拍卖骗局 “祖传古画”被估价400万?

设下“拍卖”骗局进行诈骗,男子最终被判刑

央视网打量视频旗下法治频道,您身边的法治媒体。设下“拍卖”骗局进行诈骗,男子最终被判刑|收藏品“拍卖”骗局5

“鉴宝专家”“竞拍人”都是群演?法官揭露收藏品诈骗案局中局

一直以来,字画、古玩、钱币、邮票等收藏品因具有升值空间和艺术价值而广受投资者追捧,但有关收藏品的刑事犯罪也随之而生。

北京三中院近日披露的案件显示,一些收藏品公司里所谓的“鉴宝专家”、“拍卖会”上频频举牌的竞拍买家,竟然全是“托儿”“群演”。

“鉴宝专家”“竞拍人”均为群演

以展览费等名义骗取400余万元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被告人郭某等二十多人通过多家收藏品公司,打电话联系客户,邀请他们带着自己的藏品参加展览会、拍卖会,声称可以“代为拍卖”。

北京三中院刑二庭法官刘泽介绍,被告人虚构能帮助被害人通过拍卖会出售邮票、钱币、字画、瓷器等收藏品,以展览费、拍卖预收费等各种名目骗取80余名被害人钱款400余万元

△2017年至2020年,北京三中院及辖区法院审结涉收藏品诈骗案66件

收藏品公司里不同的业务员虽然在约谈客户、鉴定藏品、组织拍卖等不同阶段介入,但互相配合、轮番上阵,有专门的话术,对于骗取被害人钱款或维持既有的诈骗“成果”可谓“缺一不可”。而他们最后的目的,并不是要帮被害人把收藏拍卖出去,而是保证“流拍”。

“本案中,被害人之所以相信被告人并支付拍卖费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公司所谓的‘鉴宝专家’,并参与了被告人组织的‘拍卖会’。”刘泽说,这些公司的“鉴宝专家”实际并无鉴定资质,举办的“拍卖会”常在大型酒店宴会厅,场面看似气氛热烈,实际上频频举牌的“买家”是由被告人出资招募的群众演员冒充,会托(群演)会根据被告人的安排,不断烘托气氛、抬高价格,但举牌的最终价格不会到达藏品保留价,以保证藏品流拍。

在进入拍卖会场的时候,涉案公司员工会刻意陪同被害人聊天,不让被害人和虚假买家有交流的机会,以免群演露馅儿。

刘泽表示,在被害人的藏品流拍后,为了防止被害人发现异常,涉案公司员工会在门口把守,并与被害人逐人单独私聊,继续吹嘘藏品价值和市场前景,劝说被害人将拍卖进场费转为私下洽谈费或缴纳高规格进场费升级拍卖场次。

虚构的大师身份、伪造的拍卖盛景、环环相扣的话术,都让被害人丧失判断,越陷越深。经法院审理,已认定被告人郭某等二十名被告人构成诈骗罪,分别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到十三年六个月不等刑罚,现该案已生效。

法官提示,注意这些收藏品诈骗套路:

“以低换高”,将廉价工艺品包装后换购被害人手中的高价收藏品;

“高价回购”,虚假承诺高价回收藏品,骗取被害人的购买款;

“定期返利”,以投资藏品、销售分成等名义,宣传保本高额返息,骗取被害人的投资款;

“代为拍卖”,即以召开拍卖会、展销会等名义骗取鉴定费、展览费、拍卖预收费(即标底费)、入场保证金、洽谈费等费用,实际不召开或召开虚假拍卖会,造成藏品流拍。

本想投资“名家画作”发财

却深陷收藏品诈骗局中局

老朱收藏有十多套“长城四连体”钱币,但没有出售渠道。某公司高管宁某称,有很多海外客户想买,但销售需要运作费用,老朱便支付了1.6万元,此后却毫无出售进展。宁某又向他推荐新的合作投资“机会”。

北京三中院刑二庭法官刘泽介绍:“(宁某)谎称有新加坡商人出价1400万元购买某名家画作,而这幅画在北京400万元就可以收到,其间有1000多万元的利润,宁某反复劝说朱某与其一同收购该画并出售牟利,并冒充新加坡商人电话联系朱某,表示愿意加高出价,逐步骗取朱某信任。在高利润诱惑下,朱某终于心动。”

老朱不仅将自己收藏的十多套“长城四连体”钱币、生肖邮票等藏品提供给宁某做所谓的“抵押”,掏空自己的积蓄,甚至向亲友借钱购买所谓的“名家”画作。

事实上,这些画作是宁某在北京潘家园收购,经鉴定价值仅有6800元。更荒唐的是,期间宁某还骗老朱出价33万买回他让宁某办抵押的“长城四连体”钱币,后被另一家收藏品公司骗走,最终灭失。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 图源/视觉中国

经法院审理,以宁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现该案已生效。

法院审理的另一起案件中,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间,某文化公司通过发小广告、拨打电话、赠送小礼品等形式吸引中老年客户,以高出实际价值几倍的价格向他们推销中乌整版钞、美元八连体等收藏品,诱骗客户投资1000万多元。实际上,这些所谓“藏品”,是从马甸邮币市场批发而来。最后多名被告人被以集资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至十二年不等刑罚。

擦亮双眼不要轻信“鉴宝专家”

北京三中院副院长辛尚民介绍,涉收藏品刑事案件中,约八成案件被害人群体为55岁以上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群多持有粮票、邮票、字画等收藏品,具有收藏品变现的需求或收集藏品留给后人的意图,同时又缺乏对收藏品价值的客观判断和对收藏品拍卖行业的深入了解,所以中老年群体常成为该类犯罪的目标对象。”辛尚民说。

北京三中院刑二庭庭长余诤提示,要理性评估收藏品价值,不要轻信收藏品公司业务员的推销、所谓“鉴宝师”“专家”的鉴定以及所谓“拍卖现场”的繁荣景象。

“要谨慎核实公司资质,确保收藏品的来源与去向正当、合法。应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处处可能是陷阱’。”余诤提示,当遇到公司以“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手段诱导投资的情况,发现公司存在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线索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法院还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可联合公安部门对收藏品公司的经营资质、经营情况、涉诉情况开展联合治理行动,不定期开展巡查调研,畅通举报渠道,加强藏品行业整顿,完善拍卖行业监管。

来源:防骗研究工作室(fpyjgzs)综合北京日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

潮阳人郑女士对字画一窍不通,但今年初,她听同乡郑某说,在网上“抢画”,就可以轻松赚到钱,于是就加入一个“画群”。然而,郑女士花了好几万元去“抢画”后,不单钱没赚到,连郑某也联系不上了,郑女士就怀疑,自己上当了。

郑女士说,今年2月,她听同乡郑某说,只要加入“画群”,在群里花钱“抢画”,等抢到的画升值了再转手卖出去,就可以轻松赚到差价。至于如何转手,由郑某操作就可以了。

郑女士告诉记者: “就是她叫我去‘抢画’,可以钱生钱,是一些虚拟画,她就给我一个链接,然后我们转钱给她,就去抢。她说一万元的话,每天固定可以赚150元,然后不要的话,可以让别人再来买。”

就这样,郑女士按郑某的指导注册了账号,前后花了8万多元,在郑某提供的链接中“抢画”。一开始,看着自己抢来的画一天天升值,郑女士十分欣喜,然而,当她开始要叫郑某将这些画转手卖出去的时候,郑某却表示,需要郑女士自己找买家。

“抢了几天后,价格越来越高,我就跟她说让人来买去,她说要我们自己去找人来买,说我店里这么多会员,可以拉人来买。我就说要是人人跟我一样卖不出去怎么办?她说你管你自己赚钱就好,你管别人干嘛。”郑女士说。

事情到了这一步,郑女士怀疑自己上了当。而这时,郑女士之前用来“抢画”的账号已经打不开,她想找郑某也很难。 “平台打得开,但是我们的账号就登录不上去,她都不联系我们,另一个微信也把我们拉黑了,打电话不回,微信也不回,一直都找不到人。”

郑女士了解到,和她有同样情况的人还有不少,她就怀疑,自己是遭遇了“抢画”骗局。 “有24人,有的十万元,有的十七万元,还有二十几万元的,加起来大概有一百万元。”

目前,郑女士等人已报了警,他们希望,警方能尽快查明情况,帮他们挽回损失,也提醒其他人,不要轻信此类轻松赚钱的骗人把戏。

图文/汕头融媒记者 陈熙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融媒编发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抢画平台骗局有破的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