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口淡不渴,身体会缺水么?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精神压力大,再加上不注意饮食,导致胃部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就有胃寒。出现了胃寒情况,可以采取的方法,帮助调理。

胃寒是指胃受寒邪侵袭,或饮食生冷,导致胃中阳气虚损,阴寒偏盛的病理变化。

虚寒证即脾胃虚寒证,是由脾胃阳虚、消化功能衰退引起的疾病。老百姓口中的“胃寒”多属于这一类型,主要症状有腹部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吃饭不香、食后腹胀、四肢发冷、大便清稀、进食生冷症状加重等。

实寒证即寒邪侵犯了胃,是因受寒或过食生冷而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发凉、冷痛胀满甚至、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解为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治疗以散寒止痛为主,可用厚朴温中汤。

脾胃气虚证是由脾胃功能减弱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隐痛、吃饭不香、食后腹胀、想吐、打嗝、大便稀溏、为临床表现。这类比脾胃虚寒证的病情轻,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主,可用四君子汤。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等。

胃寒患者采用艾灸效果好

谈到因寒而导致的疾病,论是哪种寒导致的,都是非常适合艾灸的。因为艾灸驱寒不仅仅是表皮驱寒那么简单,艾灸的穿透性是其他热疗所不具备的功能。

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

但是前提是,艾灸需要坚持,如果觉得好很多,也一定要忌口。

脾虚的主症: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溏泄。

脾虚的次症:神疲懒言, 口淡不渴,腹痛绵绵,恶心、呕吐,脘闷,肠鸣,面色萎 黄,浮肿,排便无力,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整个消化系统中发挥消化食物的作用,脾具有把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传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即脾主管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在中医里如果有消化不良,就采用健脾胃的方法治疗。

有人会问:胃不是主消化的吗?其实胃不是主消化的,胃只是消化的第一步,其主要作用是暂时容纳食物。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做“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健脾和胃才是有助于的。

中医还认为“脾藏意,主思”。中医认为为“脾意”既能产生短 时记忆,并进行信息加工机制处理形成“肾志”即长时 记忆,也可以根据信息加工的需要从“肾志”提取相关 信息以供参考。 脾意一旦受损,就会出现功能失调,导致记忆力、注意力等多种认知成分下降。 在临床上 脾意初伤可见思维贫乏,思维松散,精神不集中,肢体 倦怠等症状;久伤可导致精神紧张,自言自语,独坐独 蹲,神思恍惚,多寐易惊,怔忡健忘,敏感多疑等精神症状。所以研究认为痴呆、精神分裂症等以记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疾病应用健运脾胃为治法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脾虚运化失职, 气血生化无源,营阴无以供养,则肌肉、筋骨、关节不 得濡养,不荣则痛,发为大偻;卫外不固,则邪气乘虚 而侵入,闭阻肢体经络关节,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不 通则痛,而致大偻发生。若脾胃虚弱, 脾失健运,无力运化水湿,聚湿为痰,流注筋骨、关节 等处,则可见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不通则痛,发为 大偻。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不足导 致机体功能紊乱,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 现代研究也有 报道, 患有四肢关节炎的年轻患者如果合并肠道炎 症,则中轴脊柱关节病变发病率增加。临床上患者就诊时出 现腹胀、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腻等症状体 征,均提示属脾虚湿盛,须从脾论治。

脾虚也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虚下陷证、脾不统血证等,不同的脾虚证,治疗有所差别。可选用草果四味汤散,四君子汤,肥儿散,健脾安神合剂等。还可以使用艾灸、拔罐、针灸、推拿的方法。

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营养,不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寒凉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勤锻炼,少熬夜,不酗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阳虚口淡不渴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