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一把手调走对谁好

国企一把手调走,报告已经批了,在人事科,但是人事冻结,等人事开了报告还生效吗

:国企一把手调走,报告已经批了,在人事科,但是人事冻结,等人事开了报告还生效吗答:亲,不生效冻结期一般需要三个月以上,具体的时间还得等待改革完成结束会才知道,此项暂时对公务员系统运行没影响。一般人事冻结为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单位的行为,一般都要由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决定是否冻结或由本单位或董事会决定是否冻结,如果确定为冻结期,原则上不再招聘新工作人员,只能等解冻后再进。( 具体期限根据当地规定。)人事冻结的本意是两个防止:在特定情形下,防止单位进人、防止单位突击提拔干部。在单位里,最稀缺、最重要的是编制、是干部岗位。确定为冻结期,原则上不再招聘新工作人员,只能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扎实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1、严格程序,确保质量。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6月初启动了20xx年度招聘工作,全市共有476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平均录取比例为30:1,通过招考共录用了16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同时以考核的方式录用了3名参加"两项计划"活动期满志愿者。坚持选人标准,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确定的标准,好中选优,确定了42名大学生村官列入中组部选聘名单。

  2、注重培养,增强本领。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实现培训培养的制度化。举办了两期大学生村官知识更新培训班,课程设置上重点针对性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城乡一体化建设、新社区建设运行等新内容,全市416名大岗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培训。选派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上级培训,今年以来共选派5个批次38名大学生村官参加XX市、浙江省各类培训班,并筛选了10名大学生村官到我市市长公开电话挂职锻炼,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乡镇基层,许多地方专门为大学生村官举办业务培训班,并结合各类专项工作培训与帮带制度,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3、落实措施,加强管理。一是规范合同管理。指导、督促乡镇(街道)与新录用人员签订合同。聘用期内,大学生村官提前解除合同的,严格要求按照程序提出书面辞职报告,经乡镇(街道)同意后签订解除合同协议。据统计目前我市今年解除合同的有79人,其中48人考入公务员,15人考入事业单位,16人进入企业,目前在岗人数372人。二是实施大学生村官进社区。随着村级组织设置改革的推进,村级各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逐渐向新社区转移,我市因势利导,出台专项文件,统筹安排大学生村官进社区,为新社区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全市各个乡镇(街道)结合大学生村官进社区的实施,研究修订了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细则与考核办法,完善请销假、目标承诺等制度,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成绩与工资奖金相挂钩,并通过"QQ"群、工作例会等手段,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沟通交流,取得了较好效果。

  3、加强引导,创新机制。一是提高工资待遇水平。今年向财政争取到200多万资金,专门用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为他们每人增加了工资收入,并新增了住房公积金和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现我市已达到年人均3.1万元的工资待遇,预计今年财政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经费支出将达1100万。二是保障优惠政策的兑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符合有关单位招考优惠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审查。今年以来,共审查了7个批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考,共有506名符合条件村官报考。四是积极引导,扎根基层。今年上半年在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学习张广秀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大学生村官"活动,鼓励村官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组织全市各镇、街道开展浙江省首届"十佳百优大学生村官"和XX市第二届"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的宣传发动、组织推荐活动,经过层层筛选,目前姚佳已入选省"十佳大学生村官"。三是鼓励创业创新,带动群众致富。各部门和乡镇为大学生村官牵线搭桥,提供各种帮扶措施,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创新。许多镇、街道出现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结对成立合作社的事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加入基层创业行列中来。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及全体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各有关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校20xx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20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四个体系”的“一四四”辅导系统。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分别制定了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四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体系、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同时,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是自己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六),拓展就业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 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实施了拓宽就业渠道的“105工程”,即每年与50家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通过10年的努力与500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关系,最终每年为我校提供50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通过“105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人才的进入壁垒和流动性限制降到最低,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键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测评,实现了就业测评的唯一性、安全性;二是网上就业短信群发服务功能,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在我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业中心就会将最新的需求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及时发送到毕业生的手机上;三是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毕业生离校后其档案转递完结。

  2xxx 年,万州区遵照市人社局《关于做好2xxx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xxx ]106号)文件精神,本着“实名登记、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着力深化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积极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区网上实名登记离校大学生1801人,比去年1085人增加了716人增长了166%,其中其中网上实名登记应届离校大学生1562人。全年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3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6580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83个,现已助推就业1712人,比去年助推1024人就业增加了638人增长了162%,其中:应届生就业1486人,就业率95.1%(扣除升学、参军58人),比去年高0.7个百分点,创业引领538人,完成市级目标300人的179.3%。其主要工作措施是“十到位”:

  一、制定方案,工作布置到位

  出台了2xxx 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计划实施方案,下发了做好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等3个文件通知,明确了对街道、镇乡考核实施细则,提出了开好一次动员大会、搞好一场政策宣传、开展一次实名普查、实行一条龙就业服务、提供一批就业岗位、落实一批优惠政策、开展一次就业回访的“七个一”工作措施,并先后在三次全区就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项再布置再指导。

  二、强化宣传,就业引导到位

  全区确定8月为全区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宣传月,并印制了“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宣传画报2万张、政策宣传资料8万份,实名登记广告3万张,悬挂标语52幅,广为宣传,同时借助各地社保所、各村社LED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和信息3000多条,借助当地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展宣传23次,并组织11个街道和8个中心镇在人口流量较大的文化广场、车站码头设立了26个宣传站开展专项宣传活动,畅通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知晓优惠政策的渠道,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

  三、拓宽门路,渠道畅通到位

  针对高校毕业生擅长网上信息的特点,全区构建五条网上就业信息高速公路,以提高其就业帮扶的精准性。一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公众服务。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服务二维码印制在宣传画报和宣传资料单上,扩大其知晓面,快捷集成地提供就业创业政策与信息等资讯服务。二是大学生网上实名登记,以便于各地有针对性的逐一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三是大学生网上定制服务计划,便于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网上登记,在七天内有针对性的对每名大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就业服务。四是开辟了“万州区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公开”专区,方便高校毕业生集中查阅应聘。五是网上发布适合大学生就业信息。与辖区企业建立动态协作机制,收集就业信息,在就业网上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3000多个,供离校高校毕生分享。

  四、设立窗口,就业服务到位

  全区52个社保所均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窗口”,635个村居均通过宣传画报公布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热线电话”,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跟踪回访等“一条龙”的全程免费服务。放开户籍限制,加大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的帮扶力度,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定制就业援助服务,全区共为1595名大学生生提供了定制就业服务,据统计全区共提供就业服务3000多人次。对初步达成意向性的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各社保所通过电话回访或实地调查等方式跟踪其实际签约情况,并指导双方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对已就业,特别是创办微型企业、灵活就业的服务对象,跟踪掌握其项目经营、政策享受等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到位。

  五、实名登记,定制服务到位

  “五渠道”做实大学生实名登记工作:一是广泛宣传鼓励大学生主动上门或电话实名登记;二是依托基层社保平台开展拉网式摸底调查予以实名登记;三是主动与区教委、区人交流中心联合办公对前来报名、递交档案人员予以实名登记;四是落实“定制服务计划”联系网上登录大学生予以实名登记;五是比对上级部门传回大学生名单开展补充调查予以实名登记。特别是对市里传回大学生名单,我们采取了依据其籍贯、家庭住址、电话查找、会同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比对、村居干部辨认、亲朋好友确认等“六查找”办法加大联系力度,力争登记率达100%。目前全区已实名登记1801人,其中网上实名登记应届离校大学生1562人,占市里返回应届人数1131的138%。在网上录入应届离校大学生中,贫困生204人,市里返回应届贫困大学生人数185人的110%。全区网上定制服务登记1682人,比去年1345增加了337人增长了25%,其中网上定制服务登记应届毕业生1654人,网上实名登记应届大学生1562人多92人。截止11月底,已开展定制服务1673人,七天内定制服务率达99.5%。

  六、提供信息,岗位储备到位

  (一)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大学生招聘活动。全年共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6580个,20xx人名高校毕业生入场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540人。其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1次,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4次,网络招聘周线下活动专场招聘会4场, 309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2947个,1068名高校毕业生入场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284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计划专场招聘活动1次,88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633个,237名高校毕业生入场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106人;2次校企联合招聘会,96家单位到校招聘,提供岗位3000个,700多名高校生前来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150人。

  (二)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安置大学生就业。全区预留了公益性岗位300个兜底安置大学生就业,今年新安置大学生生就业118人,目前全区用公益岗位结存安置大学生就业361人;用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项目安置了52名大学生就业;同时配合区委组织部选派了313名大学生(含毕业两年以上者)到行政村任支书或主任助理。

  (三)开辟见习基地安置大学生就业见习。开辟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等13个单位为就业见习基地,并确定了大学生就业见习专业15个,落实就业见习岗位380个,安排大学生生380名参加就业见习。同时还组织300名大学生带薪实习。

  七、搭建平台,创业引导到位

  一是成立了由7名部门专家和11名企业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定期会诊,指导创业;二是组织进校宣传创业政策、创业流程、市场动态,解决其创业信心问题。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依托微企孵化园减免3年房租物业管理费和享受3万元财政补贴资金,解决创业场地问题。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注册登记“一站式”服务,简化登记程序,解决创业手续问题。五是提供融资支持,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0多万元,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全区共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177人1735元、创业引领538人,分别完成市级目标1500万元和300人的115.7%、179.3%。

  八、多管齐下,定向培训到位

  一是组织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定向培训报名、定向就业供需对接、定向就业培训等工作。二是创新定向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四方联动”就业培训,选择具有创业培训资职的5家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大学生SYB创业培训。三是加大对大学生开展SYB创业培训的检查督导力度,确保培训质量。

  全年在重庆信息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三峡职业学院、三峡医药专科学校、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三峡服装艺术学校等高校开展GYB创业意识培训,共培训大学生3046人(含外地户籍生),占市里任务1000人的304%;同时组织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SYB创业培训,共培训大学生20xx人(含毕业两年以上者),占市里下达任务1500人的137%。

  九、定向帮扶,贫困帮扶到位

  一是全区结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拉网式摸底普查,重点摸清贫困家庭(低保户家庭、零就业家庭、建卡贫困户、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二是各地社保所均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窗口,各社区(村)设立服务咨询电话,重点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跟踪回访等“一条龙”的全程免费服务。三是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帮扶力度,对其提供了“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优先为其安排就业见习、定向就业培训和公益性岗位,确保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四是落实好贫困大学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安排就业见习、实行定向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创业税费减免、创业金融扶持、鼓励自主求职、优化就业服务等四大类15项优惠扶持政策。全区实名登记了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204人,除升学的9人,其余均100%实现就业。

  十、鼓励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编印现行促进就业创业主要政策宣传手册,广泛宣传并积极落实大学生创业就业各类优惠政策,对毕业两年内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试行发放《就业创业证》,确保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全区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177人1735万元(预计贴息127万元),发放大学生培训补贴5093人(含外地户籍和毕业两年以上者)336万元,发放大学生求职补贴13人,享受社保补贴26人,享受大学生服务基层补贴52人,享受公益岗位补贴185人,已受理审核定向培养“全科教师”和“全科医生”11人审定享受4人,配合相关部门从贫困大学生中招聘事业干部15人。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创业还存在以下两大主要问题:一是首次就业障碍大。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近二十年寒窗苦读,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而教学与实践存在非同步性和错位性,加之初出茅庐缺乏工作经验,给首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带来求职创业的极大障碍。二是首次创业难度大。表现在创业的吃苦心理、社交心理、遭遇挫折等心理准备普遍不足。再就是创业的启动资金筹措困难。刚出校门资信不足,而创业担保贷款又限定只有兴办了经济实体的大学生才有资格。还有创业的项目难以把握,时常缺乏把握商机的本领。

  2xxx年,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全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实施提供信息选择就业、联系企业推荐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落实政策帮扶就业、引导创业自主就业、组织见习过渡就业、推荐培训促进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力争本辖区应届大学生人人就业。

  ,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现将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20xx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及构成

  ,学院共有毕业生506人。其中水利工程173人,土木工程171人,农业水利工程44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19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43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2人,农业水土工程硕士16人,农业工程硕士8人。

  截止8月25日,学院共组织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40余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685个(其中事业编制免除考试岗位71个),学院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9.72%。现已就业的同学中,到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109人,占就业人数21.54%;考取研究生14人,占就业人数2.77%;到国有企业、施工单位、设计院和其他企业就业317人,占就业人数62.65%;西部志愿者2人;应征入伍1人;出国留学2人;自主创业2人;省外企业就业6人。以上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形式多样,但主要集中在省内各企事业单位。

  二、就业形势影响分析

  在国内就业形式异常严峻的大环境下,水利土建类的就业需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体现下如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发生明显变化

  1.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过去,省内各水利土建类企业招聘对象基本为省内二本或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学院各届毕业生都可以找到合适岗位。但,省内中大型对口企业,更看中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像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在招聘要求上,将70%的用人计划放在了一本院校,30%的用人计划放在了省外的二本院校。大中型用人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让我们就业形势面临新的挑战。

  2.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发生变化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省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变化,使用人单位第一时间在省外院校就完成了招聘任务。以往,省外的毕业生都首选一、二线城市较光鲜的行业就业,极少会选择到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艰苦的施工企业或省外就业,各水利类施工企业的招聘人员基本靠我们学院输送。但今年,水利部下设各大工程局的招聘任务在省外各院校就基本能完成。像中水八局、九局、十四局乃至三峡工程局。这一变化又为我们的就业工作增加了新的难题。

  3.事业单位“用工制度”发生改变

  ,xx市水利土建类部分事业单位的用工制度由事业招聘变为了“劳务派遣”。,共有四家用人单位带来了31个劳务派遣岗位,但毕业生对这种用工形式还处于观望和认识的过程,亦或对用人单位这种可以“规避责任、随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能接受,没有人愿意签订协议。

  4.用人单位对违约行为的规避发生变化

  以往,用人单位对违约行为的处理基本处于一种软处理状态,形同虚设,毕业生有意向就可以签,基本不用承担风险。今年,几乎所有事业单位免试录用的岗位都写上了违约条件和违约金,并按情节轻重将违约金定在20xx―20000元。甚至有的用人单位为规避违约行为,直接把违约金调整为保证金,只要一签订协议就需要交纳20xx―5000元不等的保证金。毕业生在初期就业本来选择就多,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处于犹豫状态,把着若干个就业意向,就是迟迟不签订协议,最终导致就业岗位的流失。

  5.用人单位对人员资格要求发生变化

  之前,免试推荐进入事业单位的岗位只要有毕业证就可以推荐免试录用。但今年,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必须具备毕业证和学位证才具备推荐资格。招聘条件的严格化,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新的难度。

  (2)毕业生择业存在不利因素

  1.毕业生首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水利土建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到就业条件比较艰苦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就业,导致很多毕业生都把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为首先。每逢有事业单位来招聘,都会出现扎堆现象,而企业单位却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有些毕业生在毕业后都还在待业朝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努力。

  2.基层单位就业形势不乐观

  毕业生很少愿意去基层单位就业,甚至是事业编制的岗位都极少有人愿意去。一方面:基层单位地理位

  云南省宜良县纪委监委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专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责任部门整改不力、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实地察访问题整改情况。易盛芳 摄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李玉长

  纪检监察机关在“两个维护”上担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2021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监委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督促党员干部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推动全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更加自觉肩负起“两个维护”政治责任,以有力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结合政治机关、监督专责机关职责定位,既带头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又牢记“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

  2021年11月12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11月25日,中央纪委常委会围绕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把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要求作为第一议题;中央纪委常委会坚持集体学习、领学促学,带动全系统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事项自觉主动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请示报告,既报告结果也报告过程。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台账,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2021年1至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发现并纠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力问题24.7万个。

  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跟进监督、做实监督,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聚焦“国之大者”履职尽责。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把监督执纪问责做实做细,督促抓好反兴奋剂、疫情防控、廉洁办奥、运动员形象作风等工作。”2021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召开会议,对抓好冲刺阶段冬奥监督工作作出安排。近期,该组还聚焦“确保北京冬奥会精彩圆满”与总局党组开展专题会商,召开总局系统冬奥监督调度会,与部分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监督推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发挥表率作用,做实冬奥监督。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中央念兹在兹。

  一场雪后,木里矿区复填后的矿坑与周围融成一体,生态环境正在慢慢恢复。在调查处置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基础上,青海在全省开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省纪委监委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下发修复政治生态的意见。在做好木里矿区这个“点”上整治的同时,青海对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6.31万平方公里这个“片”拉网排查,对发现的798个“问题图斑”分类整治。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纪检监察机关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变化,通过一次次监督、一项项整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各项政策落实。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建成住房7.44万套,35.32万群众搬入新居。为督促做好搬迁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州纪委监委驻州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开展重点监督,督促州人社局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动态就业数据监测机制,抓实农村劳务输出,针对集中安置点设置公益性岗位,帮助6000余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1至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相关腐败和作风问题1.6万余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3万余人。

  一年来,纪检监察机关胸怀“国之大者”,围绕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围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部署要求,围绕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筹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任务,做实政治监督,着力解决推进落实中的责任问题、作风问题,推动党中央的擘画、部署落地生根。

  围绕“三新一高”强化监督检查,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长江入赣第一镇,江西省瑞昌市码头镇拥有江岸线19.5公里。然而,一个时期以来,非法砂场层出不穷,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焦点之一就是朱湖村。以村党支部原书记朱志模等人为首的涉黑组织,盘踞附近水域疯狂采砂,非法控制周边采砂行业。朱志模坐大成势,与九江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古小平等默许纵容关系密切。古小平被严肃查处后,朱湖村附近水域恢复平静。

  这是纪检监察机关严惩“沙霸”“矿霸”等黑恶势力背后腐败和“保护伞”的典型一例。“沙霸”“矿霸”侵占国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格格不入。纪检监察机关聚焦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完善机制等情况,加强对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纪检监察机关深刻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委监委职责科学地历史地具体地结合起来,因时因势、与时俱进,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我国发展在高质量水平上持续向前。

  大国发展,规划先行。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重大战略、重大行动、重点任务的实施情况,强化政治监督,健全督查问责机制,确保“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见效。针对粮食和能源安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综合运用参加会议、约谈提醒等方式跟进监督,探索实行“项目+单位制”监督,将碳达峰碳中和等17类监督项目分解到责任单位,定期了解项目进展及成效,确保“十四五”规划任务落细落实。

  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监督,必须突出重点,找准切口。

  聚焦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存在偏差等问题,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把握,增强贯彻的自觉性坚定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部门党组提高政治认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关于打造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决策部署以及“减污降碳”总要求,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挖落实不到位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集成电路行业投资“烂尾工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对集成电路投资过热等问题进行督导,赴5省对6个项目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地方产业投资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督促部党组切实采取措施、履行职责,提高投资效率,减少投资浪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以有效监督促有力落实,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一年来,纪检监察机关系统把握新理念新要求,将其转化为有效监督标尺,盯责任保落实,盯问题纠偏差,盯隐患防风险,盯短板促整改,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护航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严明纪律规矩、纠正政治偏差,确保全党步调一致、令行禁止

  2021年1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江西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毅,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原派驻国家烟草专卖局纪检组组长潘家华两名中管干部处分通报。通报显示,肖毅“背弃初心使命,破坏‘两个维护’政治原则,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出现严重偏差,违背新发展理念”;潘家华“丧失理想信念,弃守职责使命,执纪违纪”。

  严明纪律规矩、纠正政治偏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持续惩治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两面人、两面派,从严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党员干部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保障党中央令行禁止。

  一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持从政治上看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孙力军、傅政华、王富玉、史文清、宋亮、彭波等一批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翻开受处分中管干部通报,不管是彻查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清除两面人,还是严惩其他腐败分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始终注重发现其在践行“两个维护”、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消除政治隐患、维护政治安全。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政治纪律角度审视违纪违法问题,“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成为工作的重要遵循。

  “经查,昆明市政府,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昆明市发改委,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等单位(部门)和部分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到位,抓整改搞形式、走过场……”2021年5月19日,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铭真高尔夫球场整改不力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武斌等23名领导干部被问责。

  问责,问的是政治责任。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落实问责条例,围绕问责启动、调查取证等重点环节规范问责流程,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以强有力问责督促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紧扣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汛救灾等重大决策部署不力问题强化问责。2021年1至11月,全国共问责党组织4068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监察对象4.9万人,有效传导压力,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推动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走深走实

  党的委员会是党执政兴国的指挥部,“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担负着管党治党重要政治责任,必须以有力监督促使其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公开发布,从制度机制上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这是我们党针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制定的首个专门文件,是党对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的进一步集成完善。

  “上级‘一把手’必须抓好下级‘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发现‘一把手’存在重要问题的可直接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巡视巡察工作要紧盯“一把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意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实招,为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提供了重要指引。

  切实履行协助职责、监督责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过多种方式,对纪检监察机关贯彻《意见》作出部署安排,重点强化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促进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担好责任。

  近日,包括3名区领导在内的28名“一把手”在天津市河北区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现场接受询问质询。区纪委委员们紧扣日常监督、信访举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直指痛点要害,让“一把手”们红脸出汗。会后,区纪委监委根据述责述廉和民主测评情况,点对点反馈问题,督促整改落地落实。

  下级“一把手”向上级纪委全会述责述廉,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抓手之一。各地着力完善对各级“一把手”监督制度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综合运用谈话提醒、抽查核实、约谈函询等各项举措,在具体化常态化上下功夫,让监督常在、形成常态。2021年1至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约谈领导班子成员、重点岗位人员74.2万人次;立案审查调查县处级以上“一把手”5756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纪检监察机关要贯通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与正在做的事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围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实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完成新时代新阶段党的历史使命保驾护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为什么害怕强势的下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