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物传感器的专业博士好找工作吗?

博士:8/07,山东大学,发酵工程

硕士:1/01,无锡轻工业大学,发酵工程

学士:8/07,山东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

2014/09-至今,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4/02,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分子生物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4/08,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8/09,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

3/09,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教

1.环境污染物生物修复及其资源化利用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及资源化利用,挖掘新型电活性微生物用于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现环境污染物降解与同步产生电能;并从电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探究电活性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2.基于纳米材料生物酶固定化和生物传感器构建

基于纳米材料和生物识别元件的协同作用开发医学诊断、环境污染物监测及食品安全检测中核酸、代谢物和蛋白质等不同水平标志物的传感检测技术。

1. 4.12,一株鞘氨醇杆菌的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3.12,近海沉积物中硫氧化主要菌群与关键通路的研究(子课题:硫化物检测传感器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

3. 4.12,生物反应器监控系统重构与工业生物过程优化(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

4. 0.12,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金修饰的微生物传感器对硫化物的灵敏性检测研究,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5.9.12,微网过滤生物反应器工艺特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山东大学交叉学科培育项目。

6.9.12,基于硫醌氧化还原酶表达的微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硫化物检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6.12,基于纳米多孔金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构建及其对废水中芳香族污染物检测技术开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8. 5.12,微生物与纳米材料组装复合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9. 3.10,纳米颗粒与微生物复合体降解六价铬的研究,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10. 0.12,谷氨酸棒杆菌的代谢工程与蛋白组学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

11. 8.12,发酵法生产结冷胶多糖结构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王霞,2017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

2.王霞,2017年山东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

3.王霞,2009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王霞,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论文

1.一种利用酶修饰电极检测尿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3

2.一种筛选幽门螺杆菌脲酶抑制剂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

3.一种基于溶血素O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与应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

4.一种基于检测核酸hly与乙偶姻的双功能传感器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

5.一种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改良生物电极构建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

6.一种利用纳米多孔金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快速检测废水中芳香族污染物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3

7.一株高产结冷胶的少动鞘氨醇单孢菌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5

8.一种结冷胶发酵液的脱蛋白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

姓  名:章竹君性别:男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西南大学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职称:教授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70302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分离科学、微量化学、分子发光光谱、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临床化学等是否兼职:否指

分离科学、微量化学、分子发光光谱、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临床化学等

)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无党派人士,现任西南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后在西北大学任教,197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1997年后在西南师范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还被聘为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第四和第五届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部材料和生命过程分析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并任《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实验室》、《冶金分析》及《岩矿测试》等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编委,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高级成员、欧洲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委员会常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章竹君教授长期从事分析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领域涉及分离科学、微量化学、分子发光光谱、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临床化学等。
  近年来他在抗癌红细胞毒细胞的细胞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人血清及药物抗自由基能力的综合评价、高活性和长寿命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究及快速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及仪器的研制、无机偶合反应化学发光分析及新发光体系等领域的研究,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从1982年开始还对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建立了各类传感器响应的理论模式,研究了多种传感膜基质如LB膜、聚合物膜和脂质膜的膜结构和传质动力学,实现了各种分子识别物质在这些膜基质上的固定化,阐明了传感膜的传感机制,并完成了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环境分析的46种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被国内外公认"对光纤化学传感器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化学学报》、《美国分析化学》、《国际分析化学学报》、《国际微量化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288篇:其中被SCI收录126篇,主撰《环炉技术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专著两部,合编《分析化学前沿》等专著六部。其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和欧洲获专利五项。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六项、重大项目一项、重点项目一项,国家教委重点项目三项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组织胚胎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

组织胚胎学:胚胎发育与表观遗传学

组织胚胎学:胚胎植入机制

干细胞分化,发育生物学,组织器官再生

抗体药物研究;T淋巴细胞个性化免疫治疗;疾病相关新抗原筛选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微环境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病理生理学:骨/关节病变、损伤与再生修复及相关药物的研发

病理生理学:炎症损伤及防治

病理生理学: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病理生理学:肿瘤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

病理生理学:复杂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

病理生理学:肿瘤生物学

病理生理学:神经精神疾病分子研究

病理生理学:细胞周期与表观遗传调控

病理生理学:组蛋白乙酰化基因调控

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

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

内分泌与代谢病:垂体/肾上腺疾病的研究

呼吸系病:呼吸介入诊疗技术;气管损伤与修复;结核基础与临床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神经疾病合并情感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癫痫流行病学和抗癫痫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神经感染疾病、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呼吸危重症相关感染的生物标志物与诊疗研究

骨科学:生物材料,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关节疾病的诊治研究

围产医学、母胎医学研究

晶状体、视网膜疾病研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头颈肿瘤颈淋巴转移的机理研究

物理因子在疾病康复中的机制研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肌肉减少症研究

代谢性疾病的药物研发研究

心血管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MDS发病机制的研究

消化系病: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等

内分泌与代谢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糖尿病的研究

肾病: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与防治

传染病:病毒性乙型肝炎与干细胞免疫;感染与炎症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传染病: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炎症机制和人工智能研究

神经疾病合并情感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癫痫流行病学和抗癫痫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脑血管疾病,干细胞移植

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

青少年情绪障碍与自杀自伤,危机干预

急危重症,脓毒症与ARDS研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免疫代谢机制与精准治疗

物理因子在疾病康复中的机制研究

胃肠疾病: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内分泌与乳腺外疾病:乳腺癌基础与临床

泌尿外: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病因及机制;泌尿系结石病因及机制

泌尿外:泌尿系肿瘤的诊治,膀胱癌的耐药及转移机制

神经系病:神经损伤及修复研究

胸心外:肺癌,食管癌及心脏大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泌尿外:泌尿系肿瘤及器官移植

泌尿外: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癌转移以及雄激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肝胆外:肿瘤微环境,肝癌,kupffer细胞

骨肉瘤干细胞研究;材料界面研究

骨肉瘤,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骨科生物材料研究

生物材料,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关节疾病的诊治

骨外:运动系统疾病基础研究

骨外: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生物材料与骨修复材料

围产医学、母胎医学研究

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宫腔粘连、微创生殖外科

妇产科学:妇科肿瘤治疗,尤其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眼科学: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

鼻科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

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与调控及机制研究;围术期智能化管理研究

呼吸危重症相关感染的生物标志物与诊疗研究

分子诊断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脑血管病影像、肺结节影像、子宫影像解剖与影像病理研究

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脱髓鞘疾病的研究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相关的影像解剖与影像病理研究。

心血管病:高血压器械治疗及原创仪器研发

风湿病:免疫病防治与发病机制

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转归与相关因素研究

传染病:乙型肝炎临床病毒学与分子病毒学研究

传染病: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代谢重塑与相关肝病的发生及干预策略

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超声分子影像学,肿瘤可视化精准诊疗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诊断试剂与新方法研发

普外:肝癌的发病机制,肝移植免疫耐受,脓毒症,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骨外:骨代谢与脊柱退变的机制研究与治疗

妇科肿瘤学、实验治疗学

呼吸系病:呼吸危重症基础与临床

消化系病:肝癌干细胞的调控及其在肝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消化系病: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内分泌与代谢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风湿病:免疫病防治与发病机制

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转归与相关因素研究

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心血管病:高血压器械治疗及原创仪器研发

血液病:Car-T细胞治疗肿瘤研究

消化系病:中晚期肝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机制研究

普外:肝癌的发病机制,肝移植免疫耐受,脓毒症,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普外:肝移植,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妇科肿瘤-多模态分子影像与靶向治疗

眼屈光、白内障、角膜病

面神经损伤与修复; 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理

围术期器官保护、麻醉与生物节律、神经病理性疼痛

腹部影像学、MR分子影像学、胸部影像学、多模态多功能分子影像学研究

超声分子影像与靶向精准治疗领域研究

儿内科学:儿童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儿内科学:小儿神经疾病基础与临床;惊厥性脑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儿内科学:儿科呼吸与临床免疫

儿内科学:儿童免疫病防治与发病机制

儿内科学:认知障碍脑疾病发病机制

儿外科学:男性生殖器发育、尿道下裂发病机制研究

儿外科学: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分子机制

儿内科学:儿童呼吸道感染与免疫

分子及功能影像学、儿童神经影像学

医学信息学专业循证儿科学方向

大数据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儿内科学:儿童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儿内科学:儿童血液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内科学: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

儿内科学:小儿神经疾病基础与临床;惊厥性脑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儿内科学:儿童感染及肝病

儿内科学:哮喘,过敏,呼吸道感染

儿内科学: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和修复

儿内科学:儿童哮喘和难治性肺疾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儿内科学:新生儿感染及胆红素神经毒性

儿内科学:小儿临床肾脏疾病

儿内科学:儿科呼吸与临床免疫

儿内科学:儿童免疫病防治与发病机制

儿内科学: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儿内科学:新生儿危重病

过敏与免疫性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

儿外科学:泌尿生殖畸形发病机制;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临床应用研究

儿外科学:小儿神外,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出血的损伤机制

儿外科学:难治性癫痫基础与临床,脑出血后的免疫损害与神经修复

儿外科学:肿瘤发生,再生医学

儿外科学:儿童恶性实体肿瘤防治机制;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因素研究

儿外科学:男性生殖器发育、尿道下裂发病机制研究

分子及功能影像学、儿童神经影像学

口腔种植相关研究与头颈肿瘤相关研究

口腔组织工程及相关研究

口腔种植学相关研究、口腔生物学及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研究

口腔临床技能培养与相关研究

口腔正畸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口腔临床技能培养与相关研究

口腔临床技能培养与相关研究

白血病诊疗靶点的筛选与研究

全科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

慢性病管理与药物治疗研究

生物传感器,数字疗法,医学物联网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侵袭迁移

代谢新分子靶标发现及机制研究

白血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检验

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诊断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

肿瘤发生、发展及微环境机制

患者报告结局(PRO)的临床应用方法学

脂代谢与肿瘤病因及流行病学

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生机理

流行病传播建模与防控,网络医学

环境因素与生殖损害机制研究

环境污染物的预警和毒性效应研究

环境新型污染物与生殖损伤及肿瘤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影响女性生殖相关疾病发病的环境与基因因素

超分子纳米药物的构建与评价

临床生化分析与纳米生物医学

非编码RNA作为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免疫调节剂与大分子药物研发

天然药物靶向抗癌药理学研究;蛋白质纳米技术的临床转化

老年常见病多重用药风险管控及药物精准治疗;中药药效物质快速发现与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

微无创医学临床研究与大数据

微无创医学临床研究与大数据

微无创医学临床研究与大数据

组织胚胎学:代谢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肾病

五官科疾病的中医临床机理研究

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肾疾病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及临床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乙型肝炎临床病毒学与分子病毒学研究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脂糖代谢紊乱与器官损害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型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的药物开发及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脂糖代谢紊乱与器官损害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HBV药物筛选模型的设计、构建与应用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靶向病毒的检测体系和药物筛选研究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糖脂代谢紊乱与糖脂代谢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表观遗传学与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肿瘤药物基因组与精准治疗

肥胖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分子药理:活性小分子结合的靶标和分子作用机制

干细胞与骨发育、3D打印与再生医学

HPV复制及相关癌症研究

代谢组学与生命分析化学

肿瘤细胞代谢与死亡调控

蛋白泛素化修饰的调控和功能

胶质瘤的形成与肿瘤微环境

恶性肿瘤精准诊疗相关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标研究

干细胞分化的转录后调控研究

青少年情绪障碍与自杀自伤,危机干预

心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营养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脊柱外科、组织再生修复及组织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

骨外:骨科生物材料与应用研究

神外: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的研究

肝胆胰肿瘤的转化医学研究

耳科学研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分子诊断与生物信息的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的研究

神经发育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病理生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的研究

病理生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的研究

病理生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的研究

病理生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的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电晶体传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