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全球的新冠疫情持续下降2800%的话,那以后还用做核酸检测吗?

日前,武汉全市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十天大会战”。 今晚,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冯子健做客《新闻1+1》节目,介绍武汉全员核酸检测的相关情况,并回应聚集性疫情热点话题。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武汉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联络组对此有何评估?

冯子健:3月8日,武汉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后,医疗机构一直在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有呈阳性的检测者,他们是无症状感染者。 近期,武汉又发生了一起聚集性疫情,这表明武汉前期的病毒传播并没有被完全阻断。武汉市采取全员核酸检测的措施是积极的行动,对社会动员力度非常大。

2.全员核酸检测能否找出全部潜在患者?

冯子健:扩大检测一定会发现更多无症状感染者。需要看到的是,病毒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检测却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完成的。因此,想要通过一次性的、一个时点上的检测,把所有的感染者或者是传染源都发现,是不容易完全实现的。

△武汉市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3.据报道,武汉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费用约20亿。如果在全国范围推广,费用约2800亿。有分析认为,与疫情防控的巨大损失相比,2800亿的检测成本可以负担,全员检测是否可以在全国范围推广?全员检测会否带来全员安全?

冯子健:首先,不需要做全国范围的全员检测。目前,我国已部署了相关安排,覆盖范围非常广,对于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和感染者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其次,扩大检测有利于发现潜在的传染源,除了需考虑经济、效率等方面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到我们的检测能力。 即便开展全国范围的全员检测,也无法完全发现所有的传染源或感染者。

4.针对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是否有更优化的方案?

冯子健:目前,我们将检测范围更聚焦,并锁定优先检测的人群。老旧城区、外来租住人员比较密集的社区、城乡接合部、大型市场周围的居民区等可优先进行检测;在发现阳性检测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区域,也扩大了检测范围,这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9日以来,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出现6例本土病例,均出现在同一个小区。首位患者 89岁高龄,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和肝囊肿病史,春节后一直未出小区, 3月曾出现发热症状并且自行服药治愈,而在5月的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与之密切接触的5人相继感染。 详情见>>>

5.武汉聚集性疫情中89岁的患者是传染源吗?

冯子健: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6例是确诊病例,7例是无症状感染者。从目前的分析结果看,这位89岁的患者首发病例,他在3月份出现的疾病表现可能与新冠肺炎无关,可能是在4月份感染了新冠肺炎。

经过排查,首例病例是4月25日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他是居住在该小区一个平房里的租户,是外地来武汉人员,但其传染来源目前还不能确定。据分析,首例无症状感染者把病毒引入到平房区域,首先传染给这位89岁患者的妻子,老两口平日和这位租户接触较多,交往也比较活跃,进而引发了后续疫情。

6.日前,武汉东西湖区新增6例本土病例,与之相关约7万人要进行相关检测,结果如何?

冯子健:目前已经发现13例确诊患者和阳性检出者,主要集中在东西湖区的一个老旧社区。这个社区里有一栋平房,居住的是外地来武汉打工的租户,这10个阳性检测者都是平房的租户。此外,毗邻平房的两栋住宅楼又发现了3例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呈灶状的分布。 这起疫情进一步播散的可能性很低,不用过度解读和担心。

需要看到的是,检测范围的扩大是一个过程,这次武汉聚集性疫情的早期,主要针对这些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与之住得非常近的社区居民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检测范围又扩展到发生疫情平房地区所在的小区及其周边的相关人员,包括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建材市场。 总体看,检测总数非常大,大约6万至7万人,目前已完成2万至3万人的检测。目前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没有发现新的无症状感染者或阳性检出者。

7.武汉疫情防控力度空前,疫情为何还会反复?这反映了病毒怎样的特性?

冯子健:新冠病毒不断呈现出复杂性,最突出的特点是隐性感染者,他们都是轻型病例,但在传播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彻底阻断传播途径难度很大。

8.近来,国内出现了几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我们的防控目标是否需要适时调整?

冯子健: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基本阻断了病毒的本地传播,很少再发生新的疫情,特别是很少发生聚集性的疫情,这表明前期的传播已经阻断。 包括绥芬河、舒兰等地的聚集性疫情,主要是由输入的病毒引起的后续聚集性传播。

在对疫情严防死守的情况下, 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很像“打地鼠”的游戏,要做到发现一起,就精准处理一起。而对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况,我们的防控措施还需要通盘考量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等,进而确立和调整防控目标和战略。

9.如何判断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

冯子健:首先,目前主要的威胁来自境外输入,偶尔会引起小规模的聚集性疫情,我们已采取了非常有力的应对措施。 对大多数地区而言,公众感染和发病的风险非常低。

其次,疫情正在全球持续蔓延,未来可能还会面对全球疫情的防控压力,甚至是输入疫情冲击的压力。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前段时间养成的防护习惯要保持,包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少去人员聚集场所、老年人尽量减少外出、勤洗手、勤通风、咳嗽和打喷嚏要遮掩等,让这些卫生习惯要变成我们生活的新常态。

据世卫组织疫情统计数据,9月14日,全球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7万例,超过9月6日的30.6万例,创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纪录。

截至当天,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8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92万例。其中,欧洲区域近来新增病例显著增加,累计确诊超过484万例。许多卫生专家警告,在印度、美国、巴西新增病例持续增加的同时,欧洲也正迎来第二波疫情。

世卫组织疫情数据。/世卫组织官网截图

专访世卫组织发言人:新冠病毒卷土重来的风险一直存在

欧洲是否会迎来第二波疫情?是什么原因导致欧洲疫情反弹?目前全球疫苗研制状况如何?新京报记者就此邮件采访了世卫组织发言人。

欧洲疫情正卷土重来,放松管控措施是主因

新京报:近段时间以来,欧洲多国新冠病例激增,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目前欧洲整体疫情情况如何?是什么导致病例激增?

世卫组织发言人:目前整个欧洲区域确诊病例正在增加,部分原因是放松了公共卫生和社交管控举措。欧洲许多国家近来放松了一些疫情管控措施,民众也开始放松警惕。

世卫组织建议所有国家继续做好检测、追踪、治疗、隔离工作;监测新增病例增加的趋势;若有必要再次实施严格的防控举措,让所有社区都加入防控工作。

同时,我们再次强调,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对阻止新冠疫情扩散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有责任继续清洗手部、咳嗽时遮挡口鼻、和其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佩戴口罩。我们都知道该如何控制、压制病毒,我们也知道,这些简单的举措是有用的。

新京报:根据目前形势,你认为欧洲会暴发第二波疫情吗?欧洲是否做好准备应对第二波疫情?

世卫组织发言人:由于新冠病毒持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可以说,这种致命病毒卷土重来的风险一直存在。换言之,一波一波相继出现的疫情高峰是一直存在的。目前,整个欧洲地区疫情反弹的趋势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西欧、东南欧、东欧一些国家的局势正在不断变化,令人担忧。

此次疫情的演变取决于政府和民众为保护健康所采取的行动。我们认为,好消息是,欧洲可以应对这一挑战并扭转这种局面,因为现在我们都知道该如何应对、防控这种病毒。

我们想指出的是,没有一种尺码适合所有人。因此,世卫组织建议,一国的疫情应对策略既应该具有科学合理性,也应该具有文化适应性。如今,随着对新冠病毒知识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我们知道有些措施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施行,包括广泛的检测、对所有病例的隔离,以及密接者追踪、14天的自我隔离等。我们还看到一些国家会根据不同情况专门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我们还知道,通过透明且有理有据的沟通,民众会做出恰当的行为选择,以确保社区安全。

西班牙、法国、英国病例激增引发第二波疫情担忧。/NBC News报道截图

疫后开放需兼顾安全和经济,欧洲抗议活动必须确保安全

新京报:包括学校、商业活动在内,欧洲目前的重新开放状况如何?

世卫组织发言人:我们发现,许多国家逐渐学会以一种更加地区化、更加量身定制的方式制定防控举措,一方面保护公众健康,另一方面也逐步恢复经济。

譬如在重开学校这个问题上,其核心焦点不是是否应该重开学校,而是在考虑到公共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安全推进重开学校。在决定是否重新开放或再次关闭学校时,决策者应该参考当地的疫情形势、学校设置以及其是否有能力实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世卫组织公布了在不同场所控制疫情风险的指导意见,包括学校、餐饮行业以及其他工作场所。

新京报:近段时间以来,欧洲多国爆发了“反新冠”游行,反对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举措,甚至要求政府取消疫情限制。世卫组织如何看待这类游行?

世卫组织发言人:在调整政策时,各国政府听取民众的意见、将其纳入考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社会,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但我们同时也希望这些抗议活动能够安全地举行。我们不希望这些抗议活动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对话、沟通来达到双方的互相妥协,确保公众安全。我们希望在整个社会建立联系,而不是制造更多的分裂。我们不应该限制他们表达反对的权利,但我们也应该让这些活动尽可能地确保安全,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对话的可能性。

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倾听。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寻找途径,尝试在社会各层面建立一个可以持续对话的渠道。但再次强调,这些抗议活动必须尽量保证安全。

世卫组织:欧洲新冠死亡病例或上升。/《每日邮报》报道截图

全球有9种疫苗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但疫苗无法立即结束疫情

新京报:目前有正在研制中的候选疫苗吗?您认为疫苗能否帮助控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世卫组织发言人:通过“ACT加速计划”(Access To COVID-19 Tools Accelerator),世卫组织正在和许多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新冠疫苗、检测设备、治疗方案的研发和公平分配。目前,大约有超过180种正在研发的候选新冠疫苗,其中35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评估阶段,9种疫苗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这是空前的努力和非常快速的进展。对于研制出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以加速全球控制此次大流行的努力,世卫组织持谨慎乐观态度。虽然目前具体的时间表还不能确定,但我们已经在和许多国家和合作伙伴一起努力,为今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入、公平分配疫苗做好准备。

不过,我们必须明白,第一支疫苗面世可能无法立即结束这场疫情大流行。我们的目标是,在有效疫苗出现后,可以将疫苗交付给每个国家最需要的那群人,并希望在2021年底之前让20亿人注射疫苗。对于每个国家的非优先群体,他们预计将在接下来的阶段获得疫苗。

在这整个过程中,继续维持基本的公共卫生举措、最小化传染几率非常关键,包括检测、追踪、隔离、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必要时佩戴口罩等。

防控疫情需要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

新京报:当前状况下,欧洲控制此次疫情最重要的是什么?

世卫组织发言人:为了控制此次疫情,世卫组织呼吁各国聚焦在4项优先事项上——防止聚集性疫情;赋权民众保护自己;关注公共卫生基本举措;保护脆弱群体,包括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

世卫组织还提出了一系列我们认为有效的公共卫生举措。对于政府而言,包括检测、社交距离管控、隔离确诊病例、提供有效的护理,以及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等。实施这些防控举措必须同时考虑多方因素,包括当地资源和容量,社区参与度和信任度等。

对于个人而言,包括保持手部卫生、咳嗽时遮挡口鼻、和其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佩戴口罩等。

欧洲多国单日新增病例创纪录,疫情反弹趋势明显

据法新社报道,欧洲新冠疫情反弹的趋势近来渐趋明显,许多此前已经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出现了疫情暴发以来的单日最高增幅,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

虽然欧洲多国新增确诊病例在不断上升,但死亡数基本保持稳定。然而,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14日对法新社表示,世卫组织预计欧洲10月、11月的新冠肺炎死亡数将会上升,“情况将变得越来越艰难”。

欧洲新冠病毒重返。/英国《独立报》报道截图

大部分欧洲国家在入夏后逐渐取消封锁,但随着疫情出现反弹趋势,一些国家重新采取了严格的限制举措。在英国,9月14日起,日常社交场合中的聚集人数不得超过6人,违者将面临罚款等处罚。在法国,巴黎所有室内外公共场所都需佩戴口罩,马赛、波尔多等地区再次限制聚集人数。

从世卫组织欧洲区疫情曲线图可以看到,欧洲3、4月迎来第一波疫情高峰,其后曲线逐渐下降。但从7月中下旬开始,疫情曲线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其中9月11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5.3万例,是疫情暴发以来的单日最大增幅。

欧洲区疫情曲线图。/世卫组织官网截图

编辑 白爽 校对 卢茜

美国新冠疫情最新消息(本轮疫情的N条传播链警示了什么) 7月10日,一架由俄罗斯入境的CA910航班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

10天后的一次例行核酸检测中,多名清扫机舱保洁人员检测结果呈阳性。而此时,传播链条已经悄然延伸至全国多地。正值暑期旅游旺季,除了南京禄口机场,张家界、扬州、郑州均成为暴发点。梳理本轮疫情的几条传播链,机场、医院、棋牌室等公共场所防控疏漏格外引人关注,而入境人员管理、外包工作人员、老年人也成为重点。 机场外包保洁人员 与上轮深圳疫情类似,本轮南京疫情最早出现在机场,但更明显地暴露出机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漏洞。 7月30日,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南京机场保洁员参加了7月10日由俄罗斯入境的国航CA910航班的保洁工作,工作结束后,由于防护洗脱不规范,可能造成个别保洁人员感染,进而在保洁员人群中扩散传播。 而保洁员同时负责了国内和国际航班的垃圾清运,机场的其他工作人员由于接触了保洁员,或由于接触被污染的工作环境而造成感染。 “南京禄口机场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防控制度落实不到位,长时间平稳运行使机场从业人员出现松懈麻痹心态,以及机场保洁业务外包没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等。”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韩光祖在8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由此,机场防控也迎来新升级。民航局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从严落实从事国际业务一线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进一步压实机场主体责任,加强对第三方外包单位的监管。针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的特点,机场需严格落实国际、国内航班服务保障人员不得混流的规定和要求。 棋牌室里的1号病例 与南京毗邻,扬州也成为本轮疫情重灾区。8月4日0-24时,扬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6例,成为全国最多。

7月20日至今,扬州市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62例。 据扬州市公安局通报,警方于7月29日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毛某宁(64岁)立案侦查。而毛某宁正是此次扬州“1号病例”。居住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的毛某宁于7月21日上午乘坐大巴前往扬州,住在其姐姐家,并连续4天前往棋牌室打牌。 据媒体报道,其中,毛某宁前往的秋南苑棋牌室面积约100平方米,而其姐姐毛某亚(70岁)所前往的宏远棋牌室则有1000平方米左右,且牌友多为中老年人。如7月29日扬州的4名感染者,都曾前往棋牌室打牌,年龄均在70岁以上。 8月3日召开的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扬州本次疫情暴发于棋牌室,参与打麻将的人同时在不同的麻将馆之间流动,3日以前已发现至少三家麻将馆,导致短期内出现多个暴发源头,疫情迅速扩散。”

目前,江苏省45371家棋牌室、麻将馆已全部暂停营业,文娱场所、线下培训机构已采取暂停营业等措施。 根据警方通报,毛某宁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未按防控措施要求向所在社区报告,隐瞒行程。在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对其调查时,其拒绝说出来扬之后的行程,引发严重后果。 虽然据通报显示,毛某宁是在警方调查时仍不配合,涉嫌触犯法律。但这也为社区防控了一个醒,即在信息主要依靠互联网传播的当下,缺乏信息快速接收能力的老年人,如何在第一时间了解防控举措,或许还需要社区防控力量在线下加强宣传。 魅力湘西与影剧院消杀 与南京机场形成传播链条,并成为疫情另一暴发中心的是旅游城市张家界。张家界首次出现在近期流调通报中是在7月26日。辽宁大连在排查南京相关人群时,核酸检测出3名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这3人曾于7月17日由大连飞往张家界,在南京禄口机场转机,停留约2小时,7月22日,3人在张家界观看“魅力湘西”剧场演出。 “魅力湘西”是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内的大型演出。据其官网信息,剧场内有座位2800个,每晚连演三场,每场时长75分钟。第一场19:00、第二场20:15、第三场21:30,具体根据客流情况做出调整。可见场次之间几乎无打扫、消杀时间。 8月3日,湖南省张家界市纪委发布《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公职人员追责问责情况的通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的18名公职人员追责问责。通报中到,“魅力湘西观演期间游客未全程佩戴口罩,演出场次之间的消杀不够彻底”。 与“魅力湘西”类似的还有湖南常德市桃花源景区的《湘遇·桃花源》演出。确诊病例张某某系《湘遇·桃花源》节目编导,在7月25日、26日、27日下午及晚上共计9场演出中,均在现场工作,28日乘坐飞机返回宁夏银川。经评估,观看这9场演出的777名观众属于高风险人群。 一次“非偶然”的院感 除了南京疫情及其外溢,近期国内疫情暴发点还有郑州。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8月5日介绍,郑州本轮疫情是因医院感染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对确诊病例基因测序分析显示,与定点医院收治的一位境外输入的病例基因测序高度同源,也是德尔塔变异毒株。这起感染与南京的感染没有关联。 截至8月5日10时,河南郑州本轮疫情已报告新冠肺炎感染者110人。郑州疫情最初感染者与缅甸入境治疗患者毒株同源。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境外输入定点收治医院。

 郑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松强8月4日通报,此次疫情主要发生在医院内部,涉及人群包括保洁人员、医务人员,呈现局部散播状态。此次疫情发生,既有暴雨给院感控制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暴露出少数医院在落实院感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各地各单位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郑州第六医院位于二七区京广南路,西侧即为京广南路隧道,所在区域在“7·20”暴雨中受灾严重。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院内感染与暴雨是否有关。 郭燕红在8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郑州六院疫情与南京疫情没有关联,这是一起院感事件,确诊感染患者的毒株与定点医院收治的境外输入感染患者毒株基因测序高度同源,也是德尔塔变异毒株。 这起院感暴露出三个问题: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对疫情防控形势认识不到位、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医疗机构在相关院感防控规章制度上落实不到位,导致聚集性疫情。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冠发病后核酸检测才能出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