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是谁?

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企业带来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方面是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另一方面是,由于线上沟通和交易模式的增加,使得企业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由此也大大催生了云原生技术的快速爆发。

正如Forrester在《拥抱云原生优先战略——构建以“应用”为中心的企业现代化IT基础设施》白皮书中所说:“云原生不仅是中国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关键技术,更是企业全面增强自适应性的平台基础。”

但也要看到,由于上一代传统平台缺乏企业级特性,再加上云原生开源技术的复杂性与不成熟性带来自主研发的各种风险,使得企业在拥抱云原生技术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华为云在今年9月率先提出“云原生2.0”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云原生2.0全景图,推动企业云化从“On Cloud”走向“In Cloud”,让企业在智能升级中真正做到“立而不破、有机协同”,可以更快的成为“新云原生企业”。

在IDC刚刚发布的《PRC SDC Software Market Overview,2020H1》报告中,华为云容器软件市场份额稳居中国第一。可以说,华为云在云原生领域的强势表现,正是其在云原生领域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具体印证,相信这种源于华为云的技术前瞻性、产品丰富性以及基于最佳实践所沉淀出来的云原生2.0平台,一定可以加速企业智能升级新进程,成为不确定未来中的“确定”选择。

持续领跑容器软件市场的背后

今天,软件正在定义世界,那么容器却正在定义软件世界,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充分证明了容器在当今软件应用和云原生领域的重要性地位。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容器技术已经悄然发展成为一项通用技术。

作为最早一批投身云原生技术的厂商,华为云之所以持续领跑容器软件市场,背后的关键原因其实也正源于华为云多年持续在云原生领域的投入,最佳实践沉淀出来的经验,以及积极拥抱生态社区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让华为云在云原生2.0时代建立了“先人一步”的优势,具体来看:

一是,华为云在云原生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保证了它在技术上的领先性。目前,华为云原生基础设施已打造了云容器引擎、云容器实例、智能边缘平台、多云容器平台等8大核心容器产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云原生裸金属、云原生高性能计算、云原生混合云、云原生边缘计算四大解决方案,满足企业业务智能升级过程中,对高性能基础设施、分布式业务架构、完善的云原生应用生态的诉求。

在此基础上,华为云在今年又开创性的提出了“云原生IN基础设施”的理念,并围绕该理念打造了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开启了云原生2.0的时代,让每个企业都能够成为“新云原生企业”,并由此享受云原生带来的技术红利。

二是,华为云的优势不仅建立在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发上,源于自身云原生转型的最佳实践,也让华为云能够从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汲取各种“养分”,这又为华为云赋能“新云原生企业”提供了新的动能。

据华为云首席数字化转型官苏立清介绍:“华为云原生实践的核心是立而不破,坚持新增能力生于云、长于云。”例如,华为实现超大规模企业云原生研发应用,重构研发作业模式,大幅提升效率,资源复用率提升3倍,部署效率提升10倍。LAAS(Lab as a Service)实验室服务化,敏捷实现实验室作业的“数字孪生”。研发桌面云让全球研发人员的开发、构建、测试等全部云化,云下无代码,实现无感安全。

华为云首席数字化转型官苏立清

华为消费者云为全球200+国家和地区的6.7亿+用户和180亿+开发者提供强大资源获取和弹性能力,在华为云上实现可靠运营,成为超大规模云原生应用;华为商城VMALL,按照云原生架构构建企业垂直电商,极致弹性支持双11秒杀等高并发;华为云提供企业云原生应用与传统应用立而不破、平滑连接的能力,华为智慧门店通过云上标准化服务,支撑全球快速开店;基于云原生的云上展会,应对疫情,实现“客户关系不降温,业务不中断”;华为OWS全球运营商Web服务,承载在云上的智能运维平台;此外,华为云通过ROMA+ModelArts实现大量AI应用在云原生上的使用,如财务报销自动化、合同签章真伪识别、站点交付智能验收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源于自身的最佳实践,更为华为云赋能行业客户奠定了关键基础。数据显示,华为云目前已为10多个行业近万客户提供优质的云原生服务。在此过程中,华为云云原生技术不仅扎根于中国一汽、中国石油的这样的大型企业,同时也在蘑菇街这样的互联网行业得以广泛应用,不仅最大化的释放了云原生技术的红利,也让更多的企业都能加速成为“新云原生企业”。

三是,华为云还始终保持着对云原生坚定信念,一直致力于推动云原生社区和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据了解,华为云早在2015年就参与了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组建,是CNCF在亚洲唯一的初创成员。而过去五年来,华为云在云原生领域持续深耕,社区代码贡献和Maintainer席位数均位居亚洲第一,并贡献了首个云原生智能边缘项目KubeEdge和批量计算项目Volcano,持续引领云原生技术发展方向,今年,华为云又入选了国际顶尖开源社区Istio社区的指导委员会,是亚洲唯一入选该席位的企业。

如果说今年6月在IDC发布的《PRC SDC Software Market Overview, 9》报告中,华为云容器软件市场份额排名位居中国厂商第一,代表了业界对它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表现的认可,那么在IDC刚刚发布的《PRC SDC Software Market Overview,2020H1》报告中,华为云容器软件市场份额排名再次位居中国第一,不仅证明了华为云在容器技术和产品领域的实力得到业界的全面认可,更标志着华为云在云原生领域实现了向市场引领者的角色跃迁。

不确定未来中的确定选择

事实上,Forrester联合华为云发布的云原生思想领导力白皮书中也显示,目前云原生技术正在三大领域不断演进,包括部署与运行环境从单一云环境向混合云多云环境演进;能力覆盖范围从侧重基础架构层面向云原生应用层面延伸;使能重心从云计算技术本身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拓展,这就给企业使用云原生技术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新挑战。

首先,从技术维度看,传统云原生解决方案主要聚焦无状态容器应用的编排,重点是利用容器及编排技术提升应用交付效率,已无法满足应用的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调度的诉求;传统云原生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单一公有云或私有云环境,缺乏多云、云边的协同编排能力;此外,传统云原生解决方案主要提供通用的基础平台能力,缺乏对新兴技术的支持,及以应用为中心的资源调度能力。

其次,从研发维度看,云原生开源技术的复杂性与不成熟性也带来企业研发的各种风险,包括云原生主流框架在内的不同组件快速迭代,各个技术路线组件成熟度各有不同,为企业带来自主开发上的稳定性风险;此外,部分开源组件尚未经历过大规模企业级应用的验证,及缺乏对企业级特性的支持,为企业自主研发带来潜在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发展路线的云原生开源组件,也为企业平台开发人员带来了较高的学习成本及研发门槛。如果说大型互联网企业尚能应付这种挑战,那么对更多的传统企业而言这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最后,从应用维度看,企业在规划云原生转型路径时,不仅需要考虑在基础架构层面实现跨集群发布部署和跨云平台管控,而且需要具备面向异构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能力,包括虚机与容器集群的混合管控、经典多层架构与微服务架构的混合支持、传统开发框架与包括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在内的新兴技术框架混合使能力。除此以外,不同行业在数据及信息安全方面的监管政策及行业要求也是 规划云原生路径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华为云CTO张宇昕看来,华为云把云原生这个演进阶段称之为“云原生2.0”,它本质上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到一个“深水区”的一个重要体现。对更多企业而言,既需要让新生能力生于云、长于云,把AI、大数据、边缘计算、视频等新生能力用于企业,同时也需要继承和发展既有能力,并与新生能力“立而不破、有机协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成为“新云原生企业。”

张宇昕认为,在云原生1.0时代,主要是“云原生ON基础设施”架构,也就是在传统云基础设施上叠加了一层云原生技术。这样,虽然可以通过云原生技术对异构的云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纳管,但云原生技术并未深入到云基础设施的每一层;而在云原生2.0时代,则必须走向“云原生IN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在云基础设施的每一层都实现云原生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企业向云原生过度的“鸿沟”,实现条条大道通“云原生”,最终方案也是让传统IT与云原生并存的“立而不破”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原生等技术的“有机协同”。

客观的说,云原生已是企业智能升级中的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企业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平滑,敏捷甚至润物细无声的转变和升级,而不是颠覆或者打破重建,而华为云率先提出“云原生2.0”,以及为之打造的“云原生IN基础设施”,不仅引领整个容器技术和云原生市场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更让华为云持续领跑了容器技术和云原生市场,成为了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最为“确定”的选择。

那么,从“云原生ON基础设施”到“云原生IN基础设施”,华为云又构建了哪些与众不同的优势呢?华为云产品副总裁方国伟表示,过去业界提到“云原生”的概念,可能会很自然的想到互联网企业,因为很多互联网企业从诞生之初就是“On Cloud”,但是到了云原生2.0时代,一家真正的“新云原生企业”,不仅需要“On Cloud”,更需要“In Cloud”。因此,这也是华为云对外发布云原生2.0全景图的初衷所在。

华为云产品副总裁方国伟

据介绍,华为云围绕“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四个方面,对“云原生IN基础设施”进行了重大升级,推动了云原生“以资源为中心”向“以应用为中心”的全面进化,由此让云原生真正成为企业应用内生的能力。

第一,在资源高效方面,华为云原生基础设施基于华为云擎天架构的深度软硬协同能力,为应用提供极致性能的多元算力,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个性化算力需求。同时,基于云原生集群联邦、边云协同等技术,打造高效、可靠的分布式泛在计算平台,并构建以容器为核心,包括容器、裸机、虚机、函数多种资源的统一计算平台,让传统企业应用与云原生应用更好的协同。

与此同时,华为云“以应用为中心”打造标准、开放的企业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支持传统微服务应用以及AI、大数据、边缘等新兴业务应用的管理,并提供的一键式部署和全方位治理,结合云原生批量调度Volcano的应用特征感知以及瑶光智慧云脑的资源智能调度,确保云原生应用管理、运维、运行更高效,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云原生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体验。 

第二,在应用敏捷方面,华为云DevCloud支持全流程DevSecOps,3种开发模式覆盖7大开发场景,实现10倍效率提升,让应用开发更敏捷;华为云微服务解决方案具备双栈和全场景两大特点,业界最强,让应用治理更灵活;华为云能实现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并存、协同,让应用集成更高效。

第三,在业务智能方面,华为云融入FusionInsight及数据使能服务DAYU,GaussDB数据库,实现云原生的数据使能,帮助企业把数据资源加工为数据资产,并且把AI能力贯穿数据处理流程,实现数据智能化治理;在此基础上,云原生加持的知识计算解决方案和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从知识高效、模型高效、算力高效、数据高效四个维度出发,加速行业AI落地。

最后,在安全可信方面,云原生2.0时代,确保核心业务的数据主权与安全同样至关重要,而华为在企业安全方面拥有近30年的技术积累,能为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安全合规能力和经验,以及安全治理体系等全方位的安全服务,为新云原生企业“保驾护航”。

由此可见,华为云云原生2.0的独特之处是其软硬件协同优势所打造的云原生平台具备“一纵一横”能力,其中“一纵”是全栈的技术优化,也就是把云原生的技术拓展到全栈的软硬件协同,而且在每一层都是“立而不破”兼顾传统IT与云原生技术;“一横”就是支持各种企业、各种新业态的发展需求,提供公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的统一架构,可以实现端、边、网、云一致相同的全场景云原生。

对此,张宇昕最后说:“我们在云原生领域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企业,特别是那些传统企业也都通过演进、升级和变革,成为新云原生企业,同时今后也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和进化。”为此,围绕“联合创新、产业促进、社区贡献、全面赋能”等内容,华为云也正式宣布启动“云原生2.0行动计划”。按照计划,华为云将重点打造“创原会”等云原生交流平台,持续对开源社区进行贡献,并通过云原生2.0产业峰会等多种方式全面实现技术赋能,以促进云原生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总的来看,华为云率先将云原生推进到了2.0时代,关键在于其在技术上能够保持着不断的投入与创新,源自最佳实践沉淀出的强大经验和能力,以及对推动社区生态和云原生产业繁荣的高度重视,而这不仅会让企业从On Cloud到In Cloud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地踏上云原生转型之旅,更是华为云领跑云原生2.0新时代的关键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云原生2.0!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8年企业级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厂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