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南京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多少钱还没有固定的工作怎么做核酸?

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南京建邺城管坚持“两在两同”建新功,展现出闻令而动、争当先锋的优良氛围,其中抽调到疫情防控指挥体系、隔离酒店等前线岗位的共有31人,其他同志也全员投身志愿防疫工作一线,加入到这场保居民安康的作战中。

为抗疫纷纷舍小家 遗憾不能见亲人最后一面

城管执法大队队员孙凯接到上级抽调通知,一直在隔离酒店支援防疫工作,3月15日开始,他在酒店进行14天的隔离,并准备开展下一轮隔离点防疫工作。3月23日上午,孙凯的外婆去世了,但因他在隔离酒店隔离,不能去送别最后一程,等他隔离期满,老人早已入土为安。他含着泪水给单位打电话,“主任,我跟家里人沟通过了,防疫期间一切以防疫工作为重,必须等隔离时间结束才能出来,家人都理解,叫我放心工作,也请单位放心,我会继续坚守在一线,完成好防疫工作!”

“我可以上,让我去吧。”3月19日晚,渣土中队执法队员黄立宏在中队工作群中再次请求参加核酸检测点的支援工作。原来,3月18日上午,当黄立宏在支援莺歌苑小区核酸检测点工作时,突然接到妻子的紧急来电,称驾车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经请示单位和核酸检测点负责人后,黄立宏匆匆赶去处理。19日晚,中队再次接到上级紧急通知,需抽调8名执法人员继续支援核酸检测点,信息刚发布到群中,黄立宏就第一时间报名了,中队负责人要求黄立宏处理好家事后再返回工作岗位,但黄立宏一再坚持,并表示,交通事故已处理结束,妻子无大碍,自己能够继续站在一线,助力防疫工作。

青年志愿者主动逆行走进隔离酒店

在建邺区城管系统内有这样一群80、90后,他们毅然选择逆行,主动报名参加隔离酒店的防控工作。9名青年骨干分别作为隔离酒店5个工作小组(防控消毒、人文关怀、后勤保障、信息联络、病例转运)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担负起隔离酒店110余人的生活服务。

郭伟是防控消毒组组长,该岗位也是最有风险的岗位之一,他要带领队员做好酒店的防控消毒工作,包括环境清洁消毒,医废垃圾收集、处置、交接,酒店污水井消毒处置等,同时作为监督检查人员,更要督促工作人员按流程做好每一个防控细节,保护好自身安全。他们驻守在酒店中,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从不对工作内容或工作强度有任何抱怨。

小组成员在隔离酒店开展消杀工作

“数据作战员”的一天:连续工作15小时,打了160多个电话

这几天,有些市民可能接到过有关疫情防控的核查电话,这些电话都来自“数据作战中心”。来自建邺区城管局的刘逸飞、江苗和其他几名同志都是驻点在作战中心的志愿者,他们承担了电话信息采集的环节,主要工作是对离宁、归宁及其他可能的风险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并通知相关人员按照防控要求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在2021年8月疫情期间,刘逸飞曾作为志愿者支援封闭封控小区防疫工作,因小区建设年代较远,没有电梯,志愿者们只能在炎热的夏季身穿防护服一步步爬楼梯为居民服务,他们的汗水换来了小区居民的无数点赞,刘逸飞也在志愿工作中快速成长,并在本轮疫情初期组织抽调人员时,第一时间成为一名“数据作战员”,夜以继日战斗在防疫工作岗位上。

“一天打了160多个电话,嗓子都要冒烟了。”回忆起第一天拨打电话的经历,江苗仍记忆犹新,从早晨9点到夜里12点多,他连午饭都没顾上吃。江苗说,一开始有些市民不理解,甚至会骂人,后来通过耐心解释,大家的配合程度明显越来越高,会在电话里对工作人员说辛苦了,这也让他们这些信息采集人员很感动。

党员突击队奔赴核酸样本转运一线

2020年疫情防控时,建邺城管执法大队莫愁湖中队就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员先锋队,由王峥、翟夏等7名执法队员组成的突击队伍在疫情时扛起了运送14万余份核酸检测样本的重任。

2022年,面对新的疫情挑战,这次中队全员再次加入了核酸检测样本转运战役。莫愁湖街道有52个核酸样本采集点,突击队负责对样本进行收集、登记并放入专用冷链车,按照要求,需在取样完成2小时内将样本送至检测机构完成交接、登记、检测工作。当核酸检测点试剂缺乏时,队员们赶紧配合街道前往医院调运核酸检测试剂,并分发到各个核酸检测点,确保每个测试点能顺利开展工作。截至目前,突击队已参与了四轮核酸检测样本运送工作,每天转运至凌晨,累计转运样本28万多例,有力保障了街道核酸检测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莫愁湖中队党员突击队在转运核酸样本中

暖心“大白”支援核酸固定采样点

自3月15日起,建邺城管就每天安排三个班次15名同志,从上午9:00到晚上22:00全天候无间隙为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采样点(黄码固定采样点)提供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全部化身暖心的“大白”,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宣传防疫知识、登记人员信息等任务,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现场井然有序。截至目前,建邺城管共派出130多人次,全力支援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采样点的工作。

从3月14日起,建邺区城管局的刘懿就开始担任志愿者,除了支援社区核酸检测外,也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黄码区担任过志愿者。前几天南京降温降雨,室外温度很低,刘懿因前期疲劳工作而产生的不适又有加重,她一边服药一边上岗工作,到目前依然在志愿者岗位坚守。

像她这样的志愿者,建邺城管队伍里还有很多。

建邺区城管局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点协助信息录入

党旗在街道、社区防疫工作一线高高飘扬

“城管局的志愿者来得特别及时,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社区核酸检测点负责人贾怡维不禁为城管志愿者点赞,“他们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工作,搭建点位、引导居民、登记扫码都能做,每个人都积极主动,让我亲眼见识了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在本轮疫情初期,建邺区城管局挂钩结对了南苑街道吉庆社区,出动了一支25人的志愿者小分队,承担起了社区“敲门行动”任务,挨家挨户上门摸排居民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有无往返宁等情况,3月14日到16日期间,就摸排 了3515 户,共4310人,帮助社区掌握第一手数据,为后期的防疫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那段时间南京气温回升,最高气温近30度,社区老旧小区比较多,没有电梯,全靠志愿者一次次上下爬楼梯往返。傅斌、端燕山、王昱衡、庞宇航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他们主动承担,抢着多做;赵勤贵已经51岁了,白天和大家一起“扫楼”,晚上还去社区流动核酸采样点支援,像陀螺般一直在旋转;张媛媛、周妍、冯问秋等女同志也不遑多让,张媛媛因为皮肤过敏,一直在内服过敏药,外用过敏药膏,仍头顶遮阳帽继续奋战;周妍还在哺乳期,当领导和同事主动关心,建议她早一点回家哺育孩子时,周妍总是说:“我没问题的,孩子我都安排好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也能为防疫多做一点工作,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在结束“敲门行动”后,她又投入到社区核酸检测点支援工作中,主动承担起夜班工作,和同事们在阴雨天气里坚守到深夜。作为党员,她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让党旗在防疫工作一线高高飘扬。

城管局志愿者支援社区和核酸检测点

城管局综合科的马昌军是一名老同志,曾做过心脏支架手术,要长期坚持口服抗凝药,但他依然开足马力日夜坚持在岗,是单位抗疫具体工作分配的“指挥长”,上传下达连轴转,保障全单位人员的支援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同科室的黄继武在重感冒(已做核酸)的情况下,依然带病坚持上岗,一边吃药一边工作,并且还变身“大白”,在大雨降温天气依然坚守在户外核酸检测点支援工作。同科室的周凌一边干着繁忙的业务工作,一边肩负核酸检测志愿任务。

从3月17日开始,建邺城管已出动志愿者1698人次,全程参与了区内几轮全员核酸检测。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建邺城管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

汗如雨下是不忘初心的坚守,披星戴月是牢记使命的自豪。相信在所有人的众志成城之下,南京一定能更快走出疫情阴霾。(吴星月 刘懿 王月莲 姚欣欣 浦华静)

931万,这是南京市的常住人口数,也是这次抗击新冠疫情时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的数据,而且要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时间分秒必争。

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多名保洁员工被曝新冠疫情核酸检测呈阳性。 次日,南京开始对全市常住人口、来宁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数千名南京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其中大批曾经驰援湖北的医护再上一线。截至22日中午,已采集超500万份核酸标本。

南师附小检测点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22日中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牌楼校区(以下简称南师附小)检测点,这里除了医护人员,卫健委、街道、社区等来自政府及基层工作人员,以及老师、大学生、老兵、居民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也在维持秩序。其中年纪最大的志愿者是一位72岁的退伍老兵,年纪最小的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自发加入的这场与新冠赛跑的战斗中。

其中,有人已经连续24小时在现场工作,没有休息过。还有工作人员之前腿骨折了,坚持坐在轮椅上驻守在现场调度;也有人累的跑不动了,直接盘腿席地而坐,短暂的低着头闭眼休息一会。

全员检测,一夜无眠,南京在和时间赛跑。

22日下午3点,栏杆线外隔着一波又一波的等待检测核酸的市民。这会是太阳光照正浓烈的时间,南师附小采集点大厅外,居民们依次在排队,安静有序,并未因为高温有明显烦躁的情绪。

南师附小检测点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这会人已经少多了。”56岁的新街口街道的工作人员蒋书余显得略微放松了些,他带着口罩,两鬓灰白的头发。从前一天(21日)南京市宣布全市全员采样开始,蒋书余就一直在筹备检测点的工作。21日晚上18点,他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南师附小检测点现场,直到22日晚上22点仍未离开。

在采集点现场,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各司其职,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蒋书余像是全场最活跃的那个。哪里需要,就自动“补位”帮忙。有群众送爱心物资过来,人手不够了,上前帮忙搬运物资;亲自核点工作人员人数,“中午定了173份盒饭,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有30多人,但也有很多志愿者自发赶来了,也要保证他们有口饭吃。”

有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此次核酸混合检测而无法出具书面报告而在现场闹脾气,蒋书余看见了,赶忙上去协调,做出详细的解释:“在社区检查都是没有书面检测报告的,如果需要书面的检查报告,需要麻烦您去医院进行单独检测.......”平时负责街道的政法综治工作,经常处理居民之间的矛盾,蒋书余和老百姓沟通,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琐碎之外,蒋书余一直在现场琢磨,怎么能让流程更优化一点。其实,比起21日晚上,现场采集的速度已经提升了几倍。比如,在居民行走的线路上做了调整,最开始大批的居民从学校正门排队进入,采集结束后,还是从正门再出去,“进来的人撞上出去的人,这样容易造成混乱,效率也低。”蒋书余说。

随后,蒋书余和学校商量,将采集点大厅后面的学校侧门也打开,标好提示牌,志愿者引导所有采集结束的居民从学校西门出去,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单向的流动线路,整体采集的速度也提升上去了。

南师附小的老师志愿者名单。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此外,原本志愿者将市民10人分成一组,满额以后依次放人进入检测位点。现在采取流水式,来一个放一个进去,“这样加快速度,就不用硬等着满10个人,节省了时间。”蒋书余说。截止22日15点,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牌楼校区的检测点已经采集了近1.3万份标本。

在来到新街口街道工作之前,蒋书余是一名警察,最累的时候,有超过3天没有合眼。“现在年纪大了,不过还是能坚持的住。”蒋书余说。

像蒋书余一样,现场还有多位从21日晚上就一直没有合眼休息过的工作人员。其中,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带队人员王灵聪,穿着一双拖鞋,方便在全场走动,额前掉落的两缕头发已经被汗水浸湿。

记者注意到,王灵聪几乎每隔5分钟就有电话进来,安排工作人员换班,统计检测数据,检查试剂存量,安排标本的输送.......整个核酸检测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她几乎都在跟。“这里有快乐水(可乐),你们随便喝”。看见有医护人员换班休息,停下手里记录的笔,王灵聪还不忘记叮嘱一句。

一位街道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她平时是妆容很精致的人,今天看着憔悴多了。”

南师附小监测点医护人员正在休息。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驰援过武汉的护士:“这都是小场面”

南师附小将一个小型会议中心作为工作人员的休息点,22日17点,有零星的几位医护人员在这里休息调整。

刚拿下的防护罩上蒙了一层雾水,口罩勒出的印子像是刻在脸上,头发上粘湿了汗水。脱掉防护服,穿在里面的绿色手术衣被汗水浸湿,紧贴着皮肤。

38岁的杨文芬刚被同事换下休息,她这次有空拿了一瓶冰镇可乐,这是她今天第二次喝水。闷热的防护服,穿上身20分钟后,全身就已经浸湿了,就像穿了泳衣一样,防护服里层的手术衣就是湿了干,干了再湿,几乎就是泡湿闷在汗水里。

当记者问及,要上厕所怎么办?“忙的时候没有上厕所的需求,体内的水分都随着身体的汗流掉了。”杨文芬说。

其实,22日早上8点多的时候,杨文芬和同事们还在病房工作。南京鼓楼医院临时从各个科室抽调人员,组队到基层一线检测点担任检测人员。此次从鼓楼医院来南师附小检测点支援的有18名医护人员。

在此之前,南师附小检测点只有3组医护人员负责检测。22日早上11点,鼓楼医院18名医护人员到场后,现场已经有11组人员可以进行常态的采集工作。

32岁的徐鹏飞是鼓楼医院此次带队的队长,也是现场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早上还没有从大巴车下来的时候,隔着窗户就看到南师附小校门口的排队有300多米长。“人很多,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轮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

澎湃新闻了解到,在南师附小的检测点现场,有不少医护人员去年都曾支援过武汉。

“现在只是做检测,就是天气热了点,和去年武汉支援相比就是小场面。”杨文芬说。2020年2月9日,杨文芬作为鼓楼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出发去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支援。“在武汉一共待了52天,去的时候穿着棉袄,回来的时候只穿着长袖衬衫”。

杨文芬回忆,在武汉医院支援的时候,防护服穿戴更麻烦,里外穿了好几层,口罩都是带双层的,“看不清大家的脸,只能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来辨认”。

武汉对于杨文芬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这是她老公的家乡。如今,作为南京人的杨文芬,又在为自己的家乡南京奋斗,“希望南京早点痊愈”。

杨雯也是去年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刚换班休息,就收到孩子发来的信息,“妈妈出去打病毒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这时候,有工作人员过来突然通知,“检测最迟可能要到明天(23日)早上6点才结束。”整个休息室里,显得很平静,并没有人对此抱有怨言,甚至有的医护人员在23日还有一整天的排班,这意味着他们结束检测后还要立刻投入医院的正常工作。

一旁的杨雯已经将新的防护服放在了桌子上,“就拿出干饭精神,干就行了,早做完早结束”。

截止到22日18点,南师附小四牌楼校区核酸检测点已经采样1.6万人。

时针指向傍晚19点,天色缓缓暗了下来,南师附小的校园里又排起新的长队,许多居民下班赶过来做核酸检测。与下午相比,又迎来了新一波的检测高峰。

记者注意到,在检测大厅前面的蓝色棚子下面,志愿者将居民分成了两列排队进行引导。其中一队是针对老人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码登记的群体,由志愿者引导进行人工登记。在帐篷下面,还增设了两排简易的蓝色板凳,有零散的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等待登记。“这是怕老人排队时间长站不住,方便他们休息。”南师附小的志愿者老师陈静对澎湃新闻说。

紧挨着的一列长队,以年轻的居民群体为主,每隔3米左右,就有1到2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帮忙引导,扫码登记身份信息。

记者注意到,在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中还有几名学生。14岁的刘奕天是玄武外国语学校初二的学生。扫码、帮助居民填写信息,引导排队.......刘奕天上手很快,他也是当天现场年纪最小的一位志愿者。

“他知道我晚上要来做检测点的志愿者,自己主动申请跟着我一起来。”陈静说。作为妈妈,尽管存有担心,看着孩子在服务群众的时候找到成就感,陈静还是很开心。

像刘奕天一样,从昨天晚上开始,南师附小检测点就来了多位学生志愿者,他们几乎都是南师附小老师们的孩子,南师附小的校长余颖称呼他们为“附二代”。

其实,按照原来的计划,南师附小只需要提供检测场地。不过,作为新街口街道最大的社区检测点,从21日晚上7点开门检测后,居民的队伍最远从学校门口排到了南京市政府附近,队伍有数百米长。此外,最初21日晚上时,现场还无法扫码登记信息,所有的记录全部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记录。

南师附小的校长余颖也是21日晚上第一批到达学校的工作人员, 开始帮忙布置现场。“仅靠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引导是不够的”。

22日刚过零点,余颖就开始在学校的微信群里呼吁住在附近的老师当志愿者。半个小时后,已经有7位老师连夜赶到现场支援,有已经退休的老师,还有“大带小”,老师带上自己的孩子一起过来当志愿者。

一位志愿者老师说,夜里(22日凌晨)刚到现场的时候,居民排着长队在准备核酸检测,所有工作人员都忙得停不下脚,没有人过来对接安排志愿者的任务。“老师们在学校里经常组织大型活动,比较有经验,观察了几分钟以后,自觉就找了任务,投入工作中。”校长余颖说。

比如,医护人员背后墙上贴着的红纸黑字的数字标牌,“1、2、3、4....11”,就是教师志愿者们制作的,方便引导群众到相应的队列里进行检测。

“我们今天夜里(23日凌晨)的志愿者也已经开始报名了,随时都可以来现场支援。”南师附小一名姚姓负责人正在核对志愿者名单,这已是南师附小招聘的第七批教师志愿者。

昏黄的灯光下,现场的检测还在继续,又是预料中的一夜无眠。在南京,像这样的核酸检测点还有1451个,参与采样的首批医护人员超1万人。22日晚上近22点,蒋书余给记者发来了信息,“今晚又是通宵”。

虽说我国早已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但新增零星确诊病例属于正常现象。这不,继云南瑞丽新增疫情以来,南京日前也出现了9名阳性人员。疫情防控原因,不少人疑惑问,现在去南京要核酸检测吗?来看最新进入南京须知。

根据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疫规定来看,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出南京不受限制,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南京,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采取集中医学隔离或居家隔离措施。

疫情防控,倡导广大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宁,确需离宁的,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48小时内阴性证明要求自7月21日0时起实施)。目前,南京四地从低风险地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禄口街道为全面封控区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