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白塞病诊断标准的必要条件的重要依据?

白塞氏病诊断标准,临床上最常用的是1989年的国际标准,主要标准加上两条次要标准即可确诊。主要标准是反复口腔溃疡,且一年当中发生超过三次。再加上下面四条里边的任意两条即可确诊:

1、皮肤症状,比如丘疹、脓疱、结节、红斑,或者毛囊炎反复发生;

3、针刺试验反应阳性;

3、反复发作的外阴溃疡,可以是前阴,也可以是后阴;

4、眼部病变,即前后色素膜炎,在裂隙灯下观察到到玻璃体中有白细胞的存在,视网膜血管炎,均为眼部病变。

4条中任意2条加上1条主要标准,就可以确诊为白塞氏病,敏感度是91%,特异度是96%,最为常用。

根据2014年的国际标准,10分只要够4分即可确诊,眼部病变算2分、反复口腔溃疡算2分、反复外阴溃疡算2分,皮肤损害1分、神经系统损害1分、血管损害1分、针刺试验1分,敏感度92%、特异度93%。目前的诊断可以选择1989年和2014年两个标准。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一、通过哪些检查才能确诊白塞氏病

  1、诊断白塞氏病时首先需要询问患者的以往病史:白塞氏病患者通常会有口腔、眼、生殖器、皮肤的不良症状,并且还累及胃肠消化道及神经系统。如过有以上症状中的两个或者以上症状同时出现,则可断定。但是症状不全面或者其他特殊症状现出现时,就不容易进行断定了,西药先仔细询问病史,看是否曾经出现过各器官的患病史。
  2、诊断白塞氏病时需要借用实验室检查:无特异血清学检查。其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均无异常,白塞氏病的病情活动期可有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α2球蛋白值增高,白细胞轻度升高,抗PPD抗体则有约40%增高。
  3、针刺反应可以准确判断白塞氏病:这是白塞氏病目前唯一的特异性较强的试验。具体做法如下:消毒皮肤,用无菌皮内针头在前臂屈面的中部刺入皮内,然后退出,48小时后观察针头刺人处的皮肤反应,局部若有红丘疹或红丘疹伴有白疱疹,则视为阳性结果。白塞氏病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的检查或肌内注射治疗时,也可出现针刺阳性反应,静脉穿刺的阳性率高于皮内穿刺。
  4、诊断白塞氏病时还需要进行血液化验:半数以上的白塞氏病患者的血液微循环出现障碍,并且经过化验可得,其血清中HLA-B5阳性。因此只能够算是白塞氏病断定的参考数据。毕竟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很多白塞氏病患者被诊断为口腔溃疡,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就会出现眼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不良症状。
  5、诊断白塞氏病时还需要借助以下检查:①胃肠道X线检查、内镜检查以证实消化道的基本病变。②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可增高,脑脊液检查约80%有轻度自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多核细胞各占一半,33%~65%有蛋白的升高,葡萄糖多在正常范围。③脑CT对白塞氏病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脑磁共振检查对小病灶就更为灵敏。④肺X线片、高分辨的CT或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⑤裂隙灯及眼底血管造影术可发现早期眼损害。
  另外,白塞氏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看以上的检查结果,针刺反应呈阳性,且出现微循环障碍,血清化验中HLA-B5呈阳性。只要这三种都符合标准,即为白塞氏病。

二、诱发白塞氏病的几大因素

  链球菌感染:由于一些患者常发扁桃体炎、咽炎及牙周炎等疾病,故认为发病与这些病灶中的细菌有关。
  结核菌感染:自1964年,在我国有认为发病与结核菌感染有关的病例报告,即在Behct病初发损害之前已患有结核病,如肺结核、淋巴结核等多种结核病灶。可以是陈旧性病灶,而以活动性病灶居多。
  病毒感染:早期认为病毒为其发病原因,后经流行病学,组织培养、血清学、动物接种,免疫荧光及电镜等检查均未能得到进一步证实。洗染报告认为发病可能与慢病毒感染引起的自体免疫异常有关。
  白塞病一般发病原因是什么呢?也表现在少数报告发现患者病变组织如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腓肠神经以及房水、血清和中性粒细胞内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增高,研究较多的是有机氯,有机磷和铜离子,其中以后者含量最高,这可能是由职业或环境因素所致。
  白塞病有地区性发病倾向,如多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有血缘性家族性发病病例,可见于2、3或4代,且发病以男性为多。HLA-B5(+)是免疫遗传性的标志,其阳性率可达67%~88%,表明发病与HLA-B5有关,而与HLA-D,特别是HLA-DR也有一定关系。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口腔粘膜抗体,抗动脉壁抗体;另外,血清中尚存在复合物,其阳性可达60%,并与病情活动有关;除IgG、IgT和IgM轻度升高外,有时IgE升高;DIF检查发现血管壁特别是细静脉壁内存在IgG、IgA、CIC和C3。
  当人过度劳累时,便会引起脾胃虚热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患者便会出现湿热交阻、外蒸肌肤、内攻外藏等情况,这是引发白塞氏病的病因。

三、白塞氏病如何通过中医进行治疗

  主证:体质消瘦气短懒言、食谷不化、纳少、便溏,口舌生疮或外阴溃疡,或眼部红肿、溃烂,溃烂处久不敛口,患处色淡而呈平塌凹陷状,伴有低热,倦怠乏力,头重头昏,脘腹满闷,不思饮食,神情恍惚迷乱,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沉濡或弦滑。
  辩证:脾虚湿盛,桑感毒邪。
  治法: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山药、茯苓、连翘、炙甘草。
  主证:口腔、外阴部长期溃疡,溃烂灼痛,局部色暗红,反复发作,双眼发红,畏光羞明,视力减退,下肢出现红斑结节,头晕目眩,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神情恍惚,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或光红无苔,脉弦细数。
  辩证:肝肾阳虚,湿热内蕴。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除湿。
  方药:解毒养阴场加减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山豆根、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连翘。
  主证:口腔溃疡及服部疾患已愈,唯阴部有数块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颜色暗淡,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疼痛,行走困难,咽干、口苦。常伴有低热心烦,或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或饥而不欲食,渴欲冷饮,干呕欲吐,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体胖、质微红,苔白,脉沉迟。
  辩证:湿热下蕴蒸,外感毒邪。
  治法: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泻黄散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石膏、生地、当归、甘草、板蓝根、蒲公英。或者清胃散加减。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土茯苓、黄芩、生石膏、薏苡仁、甘草。

四、预防白塞氏病注意10要点

  1、养成规律的生活,不要熬夜,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杜绝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劳累,这样可以使身体得到休息,时刻处于最佳免疫状态。
  2、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增强机体自体质,定时到医院检查,这样对于及时地发现病情有利。
  3、白塞氏病预防,病情发作期不食用辣椒、生葱、生蒜、油炸、烧烤、狗肉、羊肉、虾类、炒制花生瓜子、橘(桔)子、菠萝、桂圆、荔枝。
  4、白塞氏病患者在滴药前先用消毒棉签清除分泌物, 白塞氏病的护理可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眼药水滴眼,每天1 次,睡前涂眼膏。
  5、天气变化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护避免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加重病情或者引起病情反弹。
  6、白塞氏病患者应该保持眼部卫生,经常采用抗炎类眼药点眼,同时白塞氏病的预防应该每日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配合点1%的阿托品眼药水,防止虹膜后粘连。
  7、日常心态要平稳,凡事不要太较真,与不顺心之事要和人进行交流沟通不要闷在心中。
  8、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和会阴的清洁,选择衣服时尽量不要化纤类,而是应该选择棉质内衣,这样可以避免皮肤的损害。
  9、患者宜食用瘦猪肉、鸡肉、鸡蛋、豆制品、时令蔬菜、莲藕、苹果、西瓜、冬瓜、西红柿、红豆 薏苡仁粥(五谷杂粮粥)。
  10、注意生活习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杜绝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避免加班熬夜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塞病诊断标准的必要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