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未来运输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景,有大佬分析一下吗?

  继创造了快递快运物流企业批量采购国产车单一重卡3000台的大单后,又获得了安能物流抛来的橄榄枝,被企业连续购买了共计200余台。不断被快递快运大佬青睐,江淮格尔发凭的到底是什么?

  打铁自身硬 产品“高素质”发展

  “安能的货运量比较高,因此我们会要求车辆品质过关出勤率高,同时对于成本也非常重视,江淮格尔发的产品整体使用下来油耗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我们也在关注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包括维修保养、车辆管理等等。”

  正如常山众卡运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张飞先生所言,快递快运物流运输企业除了对产品品质的看重外,用户对物流装备在智能化、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全面满足企业需求的产品才能担当重任。对此,江淮格尔发是如何应对的呢?

  江淮汽车重型商用车公司总经理戚军告诉卡车网记者:“在产品品质方面,我们一方面选择康明斯、采埃孚、法士特等优秀的国际品牌零部件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实验车对车辆进行各种工况的模拟试验,每年也会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各种高寒、高原、高热和高湿试验,以高品质保障高出勤率。”

  不仅如此,在经济性和运营管理上,江淮格尔发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提升,通过对各种路况的油耗标定,并结合用户的实际运营路线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以江淮跨越K7为例,在平原标载的工况下,K7百公里油耗稳定在27L左右,实现高效运输的同时兼备经济性,并且用户采购车辆后,江淮格尔发重卡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司机进行职业培训,帮助司机更好的驾驶格尔发重卡,不但跑出经济效益,更跑出安全货运之路。

  此外,江淮格尔发针对快递快运行业对智能化、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和痛点,利用车联网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帮助快递快运行业做好转型升级。

  被安能物流采购的江淮格尔发A5和K7两款牵引车都搭载了卡嘉车联网系统,实现人-车-货-云的互联,不仅可以了解车辆的运行数据、行走轨迹、实时定位等,还能完成预约保养、故障预诊断等进阶功能,帮助物流管理者对车辆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管理,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省心的车队管理方案,促进快递快运行业良性发展。

  优化产品布局 为快递快运提供更多可能

  当然,为了满足各物流企业对车辆的不同需求,江淮格尔发也在不断的进行产品的优化布局,其天然气产品和自动挡产品在应对物流运输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据戚军介绍,格尔发天然气重卡具有低气耗、高通用性的特点,一方面选择康明斯等成熟的发动机产品,确保气耗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开发的侧置气瓶可以进行超大气瓶容积的设置,提升续航里程、减少加气次数,提升运输效率,并且气瓶后置的设计也有利于提升货物的装载量,全方位实现运输的经济高效和多拉多赚。

  对于目前受用户追捧的自动挡产品江淮格尔发也在不断的进行布局。江淮汽车重型商用车跨越营销公司总经理钱钧介绍说,这两年自动挡的趋势非常明显,2020年跨越产品的总体销量中,自动挡产品占到了一半,2021年1-4月份则增加到了80%。

  用户之所以青睐自动挡产品,主要缘于产品驾驶舒适可以降低驾驶疲劳度,同时在油耗上也有一个降低,而且江淮格尔发重卡匹配采埃孚变速箱,整体匹配效率更好。安能物流的郭张飞对此表示了肯定,在他看来,除了对运营的成本考虑外,基于驾驶员的招聘管理也是一大利好,这也是企业未来采购的产品方向。

  当然,江淮格尔发对产品的布局不止于此,风阻更低、油耗更低、安全性更好的江淮跨越V7长头卡车同样是企业的一个杀手锏,也为快递快运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

  服务多元化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高品质产品的背后,尤其是像中通快递、安能物流这样的运输企业,拥有众多的分拨中心涵盖了不同的物流路线,这就对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江淮格尔发在服务上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钱钧告诉卡车网记者,江淮格尔发一方面提前根据物流运输运营的线路选出核心的服务站,做好沿线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还会提供专门的管家服务,包括车辆的保养、维修都会有专人对接服务。同时,在售后服务、服务及时性等方面,企业也为客户量身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解决方案。”

  此外,江淮格尔发在全国还拥有600余家服务网点,覆盖全国各个角落,针对特殊工况或大客户还有驻场服务,为快递快运行业提供优秀的售后服务和最坚固的后盾。

  以“满足物流运输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和不断做好中国高端重卡为己任,江淮格尔发不仅仅在产品上不断优化升级,在智能化车辆管理和售后服务上更是不断加码,这样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无疑为发展迅速的快递快运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助力。

  诗云: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能够被快递快运大佬青睐,这不就是对江淮格尔发最好的写照吗?

5月29日,携程发布了2020年财报,第一季度净收入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2%,经营性亏损15亿元。

疫情之下,携程亏损也在意料之中。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交通运输和旅游行业堕入低谷,携程主要营收的交通票务和住宿预订两大业务受此影响订单锐减,陷入亏损境地。

面对困境,携程积极应对,始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受疫情影响用户退改订单,进行了补贴。在推出“同胞”计划的同时,携程还推出9项计划措施,以减小疫情对旅游行业造成的损失。此外,携程创始人梁建章还亲自下场,先后进行了11场直播带货,直接为携程带来了4亿销售额。

疫情之下,携程奋力求生。目前随着疫情逐渐缓解,旅游行业的消费也开始逐步恢复,携程也从低谷中逐渐恢复过来。不过,旅游业虽然在缓慢恢复,但这个周期却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长,这对携程而言,将会是又一重考验。

据携程财报显示,2020年Q1净收入47亿元,住宿预订净收入为12亿元,交通票务净收入为24亿元,打包旅游净收入为,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产业●科技●商业)

  有人说,过了2022年,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你能否跨过2022呢,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下行、衰退。尽管我国经济迎来了正增长,但是,中国经济仍然面对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家庭消费方面,恢复速度会比其他板块缓慢。

  作为影响农产品、食品的下游端——消费,一旦进入滞涨阶段,农产品、食品等民生行业必将会遭遇重大的危机。

  另外,农机设备、能源和化肥、饲料、玉米小麦等关联到农业的生产资料、基础设施应应声涨价,农业企业及农业产业链企业也纷纷遭受成本高和销售难的双重打击。

  未来的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或许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一、一份榜单 一张中国农业的晴雨表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资本的喜好与否就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

  讲真!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更离不开市场与产业。由于疫情发难、全球供应链受阻,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将会进入静默期。

  (《共谱乡村振兴·中国涉农企业品牌影响力榜单TOP50(第六期)》)

  最近,农业新媒体联盟、企查查、农业行业观察联合发布了《共谱乡村振兴·中国涉农企业品牌影响力榜单TOP50(第六期)》,在50多家涉农企业的品牌舆情监测、自媒体运营、搜索引擎数据及口碑影响力排名结果中,百果园、潍柴、好想你实业摘得榜单前三名,另外,前十名中均来自农业食品、农业电商、农业科技、生鲜等细分赛道,比如,蒙牛、鲜丰水果、阿里数农、每日优鲜、兴盛优鲜、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品牌纷纷入榜。

  从数据来看,与大消费、新零售等生鲜农产品、食品及电商、数字农业等企业发展非常强劲。根据观察,6月份某电商平台十大强势品类成绩亮眼,预制菜、身体乳等强势品类备受追捧,最高增长300%;高品质消费需求强劲,个护、酒类成绩亮眼,最高增长50倍;七大趋势引领消费升级,有机健康产品受追捧,成交额同比增长最高500倍。

  农业行业观察透视发现,消费级产品受宠有2个原因,也凸显出中国农业的晴雨表。

  1)后疫情时代,迎来消费爆炸式增长

  受3-5月份全国各地疫情影响,6月份全国迎来解禁,餐饮、商超等消费市场、零售市场等线下消费迎来复苏与爆发。

  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动“消费券”,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爆了销售与零售市场,农产品、生鲜、食品等消费刚需的产品也享受到了消费的红利。

  2)生鲜产品大量上市

  时下,正是西瓜、芒果、葡萄、荔枝等各类水果上市的旺季。生鲜电商、农业电商、农村电商、各类零售渠道都成为生鲜农产品、水果的销售的主要渠道。

  本次榜单中,百果园、鲜丰水果、阿里数农、每日优鲜、兴盛优鲜等生鲜电商及生鲜新零售平台纷纷加码品牌推广、营销推广,也顺势引爆了生鲜消费的新高潮。

  除了生鲜农产品之外,蒙牛、娃哈哈、农夫山泉等企业的产品持续获得市场的追捧。

  二、融资难、亏损、行业不景气

  上半年,中国农业及农业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布局受阻之外,核心的就是资本市场的忐忑不安。

  就上半年来看,农业科技领域的融资已经成为“难人可贵”的事实,尽管,智慧农业、生物农业等前沿的赛道依然受到资本的青睐,但是“好的标的”已经不多了。

  更令人咋舌的,一度被媒体看好的“极飞科技”竟然宣布科创板终止IPO。

  其实,早在极飞科技寻求上市之前,被媒体爆出“持续亏损”。财报也显示,极飞科技在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5983.23万元、3960.55万元、689.4万元。另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极飞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为2.24亿元。

  除了农业科技之外,养猪赛道也是“哀声一片”。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75%上市猪企亏损,其中,统计了20家上市猪企发现,牧原、新希望、正邦科技等上市猪企亏损数就超170亿元。

  在亏损的企业中,作为去年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上市猪企牧原今年上半年预亏金额最高,为63亿元~69亿元,同比下降166.13%~172.43%,其预亏的上限逼近70亿元。

  除了牧原股份之外,正邦科技也被爆出“正邦科技资金流断了”,年初以来,正邦科技风波不断,从商票逾期、大股东被迫平仓减持,到此次代养断粮,均指向了公司长期资金链危机。截至一季度末,正邦科技的未分配利润亏损高达149.2亿元,资产负债率97.03%,为公司上市以来最高,也是上市猪企之最。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29日联合发布《年农业展望》报告指出,全球农产品行业未来十年面临根本挑战,需要以可持续方式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应对气候危机影响等带来的食品供应中断等冲击。同时,疫情后需求复苏、主要供应国天气恶劣、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已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谷物主要供应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不确定性上升又令形势进一步恶化。

  对此,中国农业产业分析师李剑认为,面对农业成本的上升,农业科技将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与向好的加速器。尤其,在技术、基础设施和培训方面增加投资提高生产力,是农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未来农业一定会呈现以科技为先导,供应链为基础、产业链为后盾的发展格局,传统企业唯有借助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才有机会应对行业发展难题。

  三、如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何为“第二增长曲线”?简单来说,所有行业都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一些企业正发展得好好的,而行业可能随时面临消失,这时怎么办?就需要在“第一增长曲线”的“极限点”出现之前,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破局点”。

  透视发现,企业想要达到“破局点”至少有2条路径:一条是颠覆型创新;另一条是开辟新赛道。

  其实,每一个企业想要做到颠覆型创新,这是非常困难的。当前,90%以上的企业都在某个点进行突破,尤其是加入新元素。比如,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

  相比于其他企业,农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新路子,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财报显示,2021年蒙牛收入达881.415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支撑蒙牛业绩高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其在全产业链的数智化转型应用,特别是在新品研发、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数智牧场、消费者沟通等领域,凭借业界领先的数智化战略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蒙牛形成了“一把手”挂帅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达成了“一片天、一张图、N场仗”的共识,规划了应用场景化、能力服务化、数据融合化、技术组件化、资源共享化的数字化转型原则,形成了蒙牛全链路数字化升级之路。

  转型是痛苦的,但是不转型,日子更难过。

  目前,中国农业转型均是围绕产业链方向转型。比如,种植转型成为种养一体化;销售企业转型成产加销一体化、加工企业转型成为三产融合等方向。

  近些年,随着消费升级的发展,中国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食品企业纷纷向预制菜行业转型。此举的目的就是破解企业销售难题、供应链成本、企业效率等难题。

  在本次榜单里,国联水产、恒兴集团、圣农发展、三全食品等企业都布局了预制菜赛道。

  年初,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对外表示,今年,恒兴集团要投入10亿元布局预制菜,同时还要布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要建设食品园区,第二是要建设研发平台,包括技术工程中心、研究院创新中心,恒兴在广州、上海搞研发基地,恒兴在南沙、高要、湛江都有布局建设预制菜园区。目前,目前,恒兴和叮叮懒人菜、美菜网、半天妖、西贝、鱼你在一起、外婆家、海底捞都有合作,正进入大型商超渠道,全面布局餐饮、商超。

  除了传统的农业企业纷纷发力数字化和预制菜之外,农业科技公司也正全身心下沉业务“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他们跳出卖单出卖设备、系统,而是协助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布局智慧农场、无人农场等新业态。

  近些年,政策利好中国农业,中国农业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中国农业的供销端、利润端、组织端、供应链端、产业融合端等环节还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资本也纷纷入局,除了破解供销难题之外,还在供应链创新、农业产业融合等方面不断发力。尤其在数字化普及之后,中国农业正在加速实现无人化、智能化、标准化,数商兴农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一鲸落万物生!中国农业遭遇阵痛、转型是必然,但是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运输行业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