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是怎么引起的会不会影响视力?

已经成为眼科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有说是遗传引起的,也有说是视力减退等导致的。患者会表现出很多症状,只有及时就诊,才能对症治疗缓解。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眼球震颤有哪三个明显的症状呢?

1、视力减退:患者会表现出视力模糊,主要是指视力低于1.0。视力减退可以通过远方凝视、晶体操、推拿操等方法来恢复视力。远方凝视主要是全身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和树叶的轮廓。做操是用双手让眼球按照顺序来转动。

2、代偿头位:患者为了看清物体,才用偏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有时候还会伴有不由自主的摇头或者点头。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戴眼镜进行矫正。如果配戴矫正效果不明显的话,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3、物体晃动感:患者看外界物体会有动荡感、眩晕以及恶心、呕吐,经常把不动的物体感觉为不停的往返移动。一般需要做脑部磁共振,大多可能是引起的。尽量外界减少对物体的扰动,比如气流或者振动等。患者在水平方向,可以悬挂物体跟周边多拉几根线等。

眼球震颤大多是由眼部神经肌肉发育不良或者、全色盲等因素引起的。有些患者则是由眼源性眼震或者中枢性眼震、耳源性眼震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表现出上述的一些症状,除此之外,还能表现出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症状。

规则散光的眼睛,两个子午线(互相垂直的线)上屈光力不同。如果一个方向上有近视,那么平行光在这个方向上就会汇聚在视网膜之后。如果一个方向上有远视,平行光在这个方向上就会汇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就不会形成清晰的成像。图14中,水平方向上有远视,垂直方向上有近视,这是个混合散光。如果水平方向上正好汇聚在视网膜上,只有垂直方向上有近视,这就是单纯近视散光。如果垂直方向上有近视,而水平方向上近视度更大些,这就是复性近视散光。余此类推,还有复性远视散光。这些散光够可以用柱镜矫正。如图15:

柱镜象一个圆柱上劈下来的一部分,如图16。他能在一个方向上产生折射,而另一个方向上没有折射作用,柱镜与球镜组合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屈光不正。

还有一部分散光是不规则散光,无法用柱镜解决。有一种硬性隐形眼镜,可以通过泪液膜填充解决这些不规则散光。其实人的眼睛几乎不存在绝对的正视,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些屈光不正,其中包括了近视、远视、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柱镜只能矫正规则散光,而那些不规则散光就可能造成矫正视力下降或视觉质量下降。硬性隐形眼镜可以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它是是视觉质量最好的一种眼镜。

39.什么是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有哪些表现?会产生哪些并发症?

双眼的屈光度不用,性质不同称为屈光参差。一般双眼的度数相差不超过2.50D,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初次戴镜,这样的差异已经很难接受了,但逐步适应可以适应到更大的一点的度数。由于框架镜的镜片与角膜顶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造成视网膜上成像大小不同。同样的度数,距离越近成像大小的差异越小;同样的距离,度数差异越大成像大小的差异越大。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差异(直径)超过5%,双眼的成像就很难融合,可能造成一系列问题。

轻度屈光参差不会有任何症状,可能会有一个眼睛的视力差些,不戴眼镜可能会出现一个眼睛看远,一个眼睛看近,久而久之,会影响双眼同时视、单眼注视、放弃一侧的视力形成弱视;有些屈光参差只用一个偏近视一点的眼睛看近,这只眼睛的近视度就会不断增长。因此,发现一眼视力下降时,应及时戴镜。戴镜后轻微屈光参差不会影响看远或阅读,也不会有任何不适,即使有些不适,也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去解决。但屈光参差较重时,戴镜就难以适应了。

屈光参差较大时,戴镜后双眼成像不等,不能融合。强迫戴镜会出现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除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一般都不能戴框架镜矫正。

40.屈光参差怎样戴镜?戴什么样的眼镜?不能戴镜怎么办?

屈光参差就没有办法了吗?办法还是有的。我们先看看为什么不能戴框架镜矫正。当框架镜的镜片距角膜顶点的距离(镜角距)12mm时,戴镜度数相差超过2.5D双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直径)差值就会超过5%(镜角距越大、屈光参差越大,成像大小的差值也会越大),这样的差值被传入视中枢,已经超出了可以融合的最大范围,强迫适应也很难接受。在过去,对大于3.00D的屈光参差,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放弃一侧视力。曾有一种设计,将镜片的弯度作大一些,也可以减少成像大小的差值,但这种眼镜不仅难做,更不好看,也不能完全解决屈光参差,几乎没有人能够接受。如果将镜片距角膜顶点的距离放近一些,成像大小的差值就会减小,戴镜后对屈光参差的耐受就可能增加。将镜片贴到角膜表面,会不会不表现出现成像大小变化呢?原则上讲还会有变化,只是可以耐受的程度要比12mm处大得多,20.00D的屈光参差都可能接受。这样,隐形眼镜就基本上解决了屈光参差的问题。当然,角膜屈光手术较隐形眼镜,会更方便、更安全、更容易接受。现在,许多专家在解决屈光参差问题上,已经大大放宽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年龄限制。

41.什么是老视?它与远视的区别在哪儿?

老视,俗称老花眼,是由于年龄因素造成的调节能力不足引起的视近困难。戴凸透镜可以帮助调节,看清近处的物体或图像。

同样都是戴凸透镜,它与远视眼的区别在哪儿?远视眼是睫状肌放松条件下,一束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汇聚在视网膜之后。通过调节,可以使汇聚点落在视网膜上,不仅能看清远处,调节够用的条件下,还可以看清近处。而老视则可以发生在任何一种屈光状态下,远视、近视、散光的基础上都可以出现老视。

42.老视为什么看近会不清楚?老视不戴眼镜会出现哪些问题?

无论在哪种屈光状态下,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出现调节不够用,不能使近处的发散光汇聚到视网膜上。如果没有屈光不正,看远时当然不用调节。无论哪种年龄状态,都能看清远处。但看近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这是因为人眼中负责调节后增加凸透镜的晶体中含水量减少,弹性变差。负责调节的睫状肌再使劲,晶体的变形能力也不够了。因为这种状态是逐渐出现的,我们只能感觉到看清近处的距离在逐渐拉远,视近不清的范围也在逐渐增大。这是因为

43.老视怎么能查出来?怎样矫正?

   老视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近。一般用近视力用标准近视力表, 或Jaeger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按一分为单位的视角的倒数计量。Jaeger视力表视标从J1~J7(J1最好,J7最差)。视力表置于距眼30cm处,正常近视力为1.0/30cm或J1/30cm。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则可能出现近视力下降。如果远视力正常(含矫正视力),近视力出现异常,则考虑老视。当然,有些远视眼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通过验光加以区别。

矫正老视的方法与矫正远视的方法一样,都是用凸透镜(正球镜)。戴正球镜的量与年龄及原本的屈光状态有关。正视眼只需要一个度数的近用镜,一般自45岁左右开始戴近用镜,起步从+1.00Ds~+1.50Ds开始,每5年增加+0.50Ds,对多+4.00Ds。如果原来就有远视,则需要再加上这些度数。如果有近视,当然需要配一副减去这些度数的近视镜作近用镜,平时还需要戴上原本该带的眼镜看远。

除了戴镜能够矫正之外,还有些手术的方法可以矫治老视。如准分子激光手术,将一个眼作成近视用于看近,另一只眼睛看远,或通过Q值调整,改变焦深。在作一只近视眼的同时调整Q值会使双眼的配合更为理想。这一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有些缺陷,会影响双眼同时视,对术后仍需要精细工作的人员不大适用。还有几种手术,如角膜热成型术(CK手术)、巩膜缩短术、飞秒激光环形切开术等,可以对老视有所帮助,正在尝试中,效果均不理想。

44.什么是视疲劳?为什么会出现视疲劳?视疲劳的表现有哪些?.怎样解决视疲劳?

指用眼工作时出现的一系列主观症状。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它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疲劳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人每次眨眼之后,都能修复一次泪膜,可以保持眼睛湿润和舒服,因此不易产生眼干、疲劳等症状。但如果长期盯着一个目标(如用电脑、看书),持续时间太长,眨眼反射比较少,不能及时修复泪膜,就会导致眼表面干燥,引起视疲劳。

其发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l)屈光因素,如: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2)眼肌因素,如隐斜视、麻痹性斜视等;(3)感染因素如结膜炎、炎、睑缘炎等分泌物增多;(4)配镜因素,如:眼镜度数不合适、瞳距不合适等、戴镜方法不合适等;(5)调节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阅读、阅读太小的文字、刻字、电脑操作时间过长;(6)全身因素,如:如神经衰弱、身体过劳、癔病或更年期的妇女;(7)环境因素,如:环境适度过小、光照不足或过强,光源分布不均匀或闪烁不定,不稳定等。(8)年龄因素,如:老年人由于调节力下降看近物不清,强迫阅读,也会出现视疲劳;(9)疾病因素,如:青光眼时眼压高、眶上神经痛以及副鼻窦炎都可引起视疲劳;(10)其他因素,如脑力劳动过度、写字时桌椅高低不合适等等。

常见的症状有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出现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严重者头痛、恶心、眩晕。可引起眼球胀痛、发干、视物模糊、眼睑沉重等视疲劳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头痛、眼眶痛,甚至恶心、呕吐。

专家认为, “视疲劳”人群的大量出现,也是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和社会进步的表现,除了阅读和接触视屏时间增加等原因外,也与人们对眼睛,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密切。其实,没有哪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原因引起的视疲劳。只有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策略,避免诱发因素出现,才有可能减少或减轻视疲劳。许多眼药水虽然能够暂时缓解疲劳症状,但不可能根治视疲劳,长期用药只会加重干眼症,导致视疲劳的进一步加重。

45. 低视力专指哪些情况?低视力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分类?

低视力指双眼中视力较好的一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的患者。

首先,不同的年龄段人群中,导致低视力的原因有很大不同。根据国外的资料,在29岁以下人群中,先天性眼病占了病因的绝大多数,按顺序排列分别是先天性眼部结构缺损及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黄斑部营养障碍、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白化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晶体后纤维增生等;在30~59岁人群中,按顺序排列分别是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营养障碍、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则是老年性黄斑损害占了绝大多数,达50%以上,其次是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如果不分年龄,根据我国的调查结果,占低视力病因第一位的是高度近视,第二位的是视神经萎缩,第三位的是先天性小角膜及小眼球,第四位的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第五位的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其次是黄斑变性、青光眼、先天性眼球震颤、老年性白内障及先天性白内障等。

一级低视力: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46. 发现低视力,应该怎样解决?

低视力患者大部分继发于许多慢变或已经宣布不可能在提高视力的疾病,医生已经宣布,治疗没有意义了。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选择了放弃。其实,这些残存的视力还可以利用起来,不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能力,还可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是远距离视角放大,即远距离助视器。如轻便的望远镜,能够帮助患者看见远处的目标。

二是近距离视角放大,即近距离助视器。如近距离阅读,用+10.00Ds~+30.00Ds的凸透镜,使患者能够在10cm~3cm的距离下阅读或辨认。还有些组合透镜或带照明的放大镜,既能够近距离放大视角,又不至于靠读物过近。

三是借助于电子设备,放大读物便于阅读,即各种电子助视器。

47.什么是斜视?斜视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发现斜视该怎样处理?

是指正常头位下两眼不能一直保持同时注视一个目标的现象,属眼外肌疾病。

可分为共同性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的眼位偏斜较恒定,总是有一只眼不能注视目标,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视混淆等主角症状;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近期发生的麻痹性复视还可能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前,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

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可能会发生弱视,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待双眼视力平衡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手术治疗。斜视完全矫正后仍需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后逐步降低戴镜度数。

  对于显性外斜视者,排除明显的屈光不正后治疗原则也是早期手术。若视力不良也需充分散瞳验光,若外斜是经常不用调节引起的,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外斜有可能获得矫正。如果是远视合并弱视,应按矫最好的视力较低度数配镜,并作弱视训练,如仍存在外斜者,则需手术治疗。

儿童麻痹性斜视多由先天发育异常、产伤和出生后数月内患病引起,应首先寻找病因,并请耳鼻喉科、神经内科、脑外科、小儿科等会诊,排除眼周鼻窦、脑神经和颅内肿瘤等疾病,准确地诊断原发病,防止延误治疗时机。治疗近期出现的麻痹斜视除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可予口服和肌注维生素B1、B12、肌苷、辅酶A、ATP等。还可作针炙、理疗促进麻痹肌的恢复。治疗半年后不能恢复,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儿童麻痹性斜视多为先天性,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因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形成弱视机会不多,单视功能往往因为代偿头位而保持;即使双眼单视功能不健全或丧失,只要手术时间早,手术作的合适,眼位得以矫正,代偿头位很快全消失,双眼视功能也会很快恢复,达到功能性治愈目的。

 48. 怎样检查、诊断斜视?

交替遮盖法与遮盖打开法是检查斜视时常用的两种方法。前者主要用于证实隐斜视的方向及类型,配合三棱镜检查即可测定隐斜视的程度。后者用以检查显性斜视,主要用于共同性斜视的检查。可以确定共转性斜视的方向及类型,何眼为注视眼等。当然用交替遮盖法亦可检查共同性斜视,遮盖打开法亦可用于隐斜视的检查,只是其结果不如前述精确而已。

交替遮盖时,如果刚刚放开的眼球是朝外转的,可以肯定,患者存在内斜视,有可能是隐性内斜、调节性内斜或共同性内斜的一种。如果刚刚放开的眼球是朝内转的,就要根据其传动的量加以分析和判断。内转小于5°还有可能是隐内斜。内转等于5°,一般是正常眼位。内转大于5°就会是外隐斜、间歇性外斜或共同性外斜视。

用眼球跟踪的方法观察眼球运动受限,眼球运动受限可能是麻痹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一出现复视。发现复视,可以用红玻璃试验对眼肌进行逐一判别。

 常用的斜视检查方法还有:角膜映光法、马氏(Maddox)杆法、马氏杆加三棱镜法、Von Grafe方法等等。

49.近视与斜视有关吗?远视与斜视有关吗?戴眼镜能治疗斜视吗?

近视眼发上发展过程中,隐斜视可能是近视眼急剧发展的内因。长期不戴眼镜的近视眼,有可能因为远处不能融像、看近缺少调节性集合而导致隐性外斜视或间歇性外斜视。

远视眼由于调节性集合、双眼同时视不健全或视远视近均不清楚而导致调节性内斜视,这种斜视称为屈光调节性内斜。屈光调节性内斜还可以分无安全调节性内斜和不完全调节性内斜视。还有一种调节集合的匹配关系不正常(一般调节性集合过强),即使没有远视眼也会出现调节性内斜视。

这些与调节有关的斜视,都可以通过戴远视眼镜减少调节来缓解,有些还可以治愈。当然,不能完全矫正时还需要手术。隐性内斜视伴有近视时,戴近视镜可以增加调节性集合,阅读时间过久,可能破坏融像功能,导致中枢成像模糊。这种中枢成像模糊,有可能导致近视眼迅速加深的内因。可以通过近用时戴凸透镜减少调节来防止这部分近视迅速加深。

50.什么是弱视?弱视是怎么来的?哪些原因可以形成弱视?弱视是怎样分类的?

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体验(如遮盖、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等)导致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孩子的正常视力。

形觉剥夺是导致弱视的常见原因,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成排的倒睫、单眼的感染变、外伤后包扎等等,都可能导致双眼的视觉形成出现异常。

斜视常常与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同时存在,有些斜视可以导致双眼屈光度不等,有些远视可以导致调节性斜视。无论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均可导致双眼的成像在中枢系统出现竞争性抑制。通俗的讲,就是互相再关对方的开关。如果关掉得多,打开得少,双眼或单眼的视力就会越来越差,而且戴眼镜也不能矫正,这就形成了弱视。有些先天性原因如眼球震颤等也可导致弱视。

依成因可分:斜视性弱视、屈光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其他类型的弱视。

依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种。最佳矫正高于0.6为轻度弱视,低于0.3为重度弱视。0.3~0.6之间为中度弱视。

51. 弱视检查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弱视检查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视力。影响视力检查的几个因素:光线因素、距离因素、时间因素、视标因素等等。一般要求在照明情况较好的环境下测量,最好用标准的视力表灯箱,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在室外环境下贴一张视力表测量。距离按标准视力表距离5m或按视力表规定的距离测量。有些过近的视力表,需要注意调节因素。视力检查的时间以9秒钟内看到的为准,时间过短可能视力减低,时间过长,可能多看几行。在弱视检查中有一种视觉拥挤现象,整张视力表查出的视力,比单行视力要差,单行视力比单个视标查出的视力要差一些,有些整面视力表比单个视标查出的结果要差上3~4行。

不能单以视力来评价弱视,而应以视知觉及运动功能来综合评价。视知觉功能异常的表现在空间辨识能力下降,包括视野的压缩或扩张、辨认物体的时间延长、空间扭曲不确定等;对比敏感度(CSF)下降,主要表现在高频区CSF下降明显,治疗中CSF改善比视力改善更敏感;还有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如:立体视功能下降或立体视形成障碍、视动性眼震(OKN)能力减弱及对视能力下降。弱视的运动功能改变主要表现在偏心注视(不能持续使用黄斑部中心凹视力,常出现中心旁注视、旁黄斑注视以及固定的周边注视等)、持续注视功能下降(不稳定注视及调节功能缺陷,调节力随视力下降而下降)、扫视运动潜伏期延长、跟随运动不平稳等等。

弱视的诊断标准目前仍以最佳矫正视力为准。但每个年龄段的视力标准不同。见表1:

表1  每个年龄段的视力标准

从弱视的定义看,每个年龄组达不到视力低限,就可以诊断弱视。

每个年龄段的视力检查,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见表2:

表2  每个年龄段的视力检查

OKN检查为条栅轮鼓眼震检查法。如图16:

VEP为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53.弱视治疗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弱视治疗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的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不同类型弱视的敏感期结束时间可能各不相同。形觉剥夺性弱视敏感期为出生到6岁,斜视性弱视为出生到9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为出生到10或12岁。如果超出敏感期,治疗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需要及时采取延长敏感期的办法。

二是注意调整戴镜。屈光不正、斜视,都可以用戴镜矫正,而且这些值随时都在变化,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一般6岁前3个月调整一次,半年就需要一次阿托品散瞳验光;6岁后半年调整一次,一年一次散瞳验光,建议阿托品散瞳,也可以用环喷托酯散瞳,依全身反应和内斜的调节性成分而定。

三是要注意区分注视性质。区别对待不同注视性质的弱视患者。对于黄斑部中心注视的患者,直接采取兴奋措施;需要遮盖时,只遮盖优势眼。对于旁中心注视的患者,需要纠正注视点,先使用光刷等设备,再采取中央兴奋的措施。对于顽固的周边注视,则不能只遮盖优势眼,否则周边注视会更顽固。一般采取抑制的方法,如:后像、先弱势眼遮盖等方法。

四是注意视力检查。视力检查不仅是观察疗效的手段,还是选择治疗、遮盖、训练必须的指征。一般要求每两周查一次视力,实时记录。视力达到1.0,维持3年不降才可以放弃治疗。视力达到1.0只是基本治愈,维持3年后才能痊愈。

五是治疗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起着关键作用。只注重某一个环节,而忽略一些看上去不是很起眼的环节,最终还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在弱视治疗中,戴镜、遮盖、训练、用药,每一个措施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那个方法可以包揽所有的功能。

54.什么是眼球震颤?发现眼球震颤怎么办?

眼球震颤(nystagmus),简称眼震。是一种不自主的、节律性的、往返摆动、钟摆样或跳动样摆动的眼球运动。可表现为显性、隐性、显-隐性状态。显性眼球震颤:不论是否遮盖一眼还是同时睁开双眼均存在眼球震颤,双眼眼震的幅度和频率通常是一样的。隐性眼球震颤:遮盖一眼时出现眼球震颤,而双眼同时注视时眼震减轻甚或肉眼难以分辨的眼球震颤。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眼源性眼球震颤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黄斑中心注视反射不能形成而形成的眼球震颤,最常见原因为白化病、白内障、全色盲、先天性无虹膜、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等,多呈水平型震颤。

(2)前庭性眼球震颤 是由于前庭核或其与小脑或脑干的联系通路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眼球震颤。

(3)中枢性眼球震颤 为炎症、肿瘤、变性、外伤、血管性疾病引起前庭或其与小脑干的联系通路发生所致的眼球震颤,多为冲动或水平性眼球震颤,一般无眩晕症状,但有时出现震颤性复视。 

(4)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而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

眼球震颤从发病原因分类,又可分为知觉缺陷型和运动缺陷型眼震。

知觉缺陷型眼震:由于黄斑区没有足够的图像刺激(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无虹膜症、先天性上睑下垂等重度弱视);黄斑、视网膜或视神经器质变引起的中心凹注视丧失(白化病的中心凹发育不全、黄斑缺损、Leber先天性黑朦、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和全色盲等)。知觉缺陷型眼震通常双眼性的水平钟摆样震颤,即眼球摆动在两个方向速率一样。

运动缺陷型眼震:由于传出通道受损,可能包括中枢或控制眼球运动的联合通路,眼部没有异常。眼震为冲动型,有快慢相之分,震颤方向包括水平型、垂直型、旋转型和混合型,在某一注视眼位,眼震的幅度和频率可能减轻甚或完全消失,代偿头位视力较正前方视力提高1~4行。这使得病人采取一种异常的头位,这种头位为眼震最轻的位置(称中间带)以增加视力。

临床表现:1)眼球跳动或摆动;2)视力下降、弱视;;3)代偿头位; 4)斜视;5)无晃视感(自觉周围物体向某方向移动或称视动性眼震);6)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改善,眼震可以减轻甚至消失。

发现眼球震颤,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些病例眼震是由于眼部存在异常而引起的,因此早发现和早诊断尤为重要。发现眼球震颤,尽早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及小儿遗传性眼底病等可治疗疾病。在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期(2岁之前)恢复清晰视觉,促进正常发育。

及早治疗原发疾病,积极治疗弱视,提高视力。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目的主要包括改善代偿头位和/或提高双眼视觉质量(减少眼震幅度)两个方面。视觉质量的提高对眼震患者而言主要包括双眼及单眼视力的提高和注视野范围的扩大两个方面。

1)病因治疗:对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和眼底病等应尽早手术。

2)增进视力:防治导致弱视的原发病变,有屈光不正的需配戴眼镜,防止重度弱视形成。

3)非手术治疗:负球镜过矫可刺激调节性集合,抑制视远时的眼震提高视力;使用棱镜可以消除代偿头位,提高视力。

4)手术治疗:运动缺陷型眼震,可以进行手术。眼球震颤手术是复杂性手术,应根据不同患者设计不同的手术方法,能找到中间带的患者手术效果较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球震颤是怎么引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