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岁找了一份厨房学徒学会了为什么要跑明天第一天上班我要去吗?感觉这个年纪不应该学技术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因为无意间听到父母的聊天内容,她辍学了。
不是父母逼她,而是她主动提出的。
那一天放学,她照例蹦蹦跳跳着进了家门,马尾辫在头上俏皮得晃来晃去。
她是个懂事的姑娘,放学回家就先进厨房,给一家人准备晚饭。

可那天,爸爸妈妈正在厨房里窃窃私语。

要不就先供老大吧,供出一个是一个。那俩小的,就别上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让哪个上学我也心疼。

她脸上的笑突然凝固,刚到嘴边的“爸妈”又咽了回去。

她来不及喊,便冲进了厨房。

“不不,让弟弟妹妹上学吧,我已经小学毕业了,可以挣钱了,我挣钱供弟弟妹妹上学。”

那一年,她才14岁,就成了城市里的打工妹。

因此,她的人生履历上写着一句话:小学学历。

家里太穷,她过早地背负起养家的责任。

去湖北,到江苏,当服务员、做保姆,然后把微薄的工资攒起来,再寄回老家。

虽心有不甘,但她无力挣脱现实的捆绑。

她叫刘丽,那一年,是1994年。

16年之后,在“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现场,刘丽带着满脸灿烂的笑容站在了台前。

彼时,她的身份,是厦门“洗脚妹”。

虽然职业被人轻看,但她的心灵却高高在上。

从14岁到31岁,一个无依无靠,在城市的最底层讨生活的女子,如何把命运逆转?

从31岁到42岁,当她的身上已披上耀眼霞光,她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翻开刘丽的人生故事,我们去看看,现在的她过得怎么样?

80年代,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许多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条件,开始呈现向好之势。

当改革开放的飓风横扫神州大地,贫穷正被勤劳的人们一步步封存成记忆。

只是,这一切,都跟刘丽无关。

1980年,当她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时候,手里握着的,不是一副好牌。

农村家庭,家境贫穷,家中长女……

在任何年代,这都意味着,她的人生起点在最深的谷底。

农村家庭的大女儿,一般都是家里头的半个家长。

渐渐长大后,别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她却在洗衣做饭,操持家务。

虽然只比弟妹高出半个头,可她已经扮演“长姐如母”的角色。

刘丽的父亲身体不好,需要常年服药,无法正常劳动。

而母亲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没有什么赚钱的能力。

家里的顶梁柱都顶不起大梁,日子又能过成什么样。

贫穷就像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他们再渴望,再想翻越,但没有那个能力。

别人家都在为了生活奔波,而这个家,还在为生存挣扎

上小学的时候,刘丽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学校的老师常常鼓励她,坚持读下去,一定可以借此改变命运。

但是,就因为无意间听到父母的谈话,善良孝顺的她动摇了。

(年轻的刘丽开始做洗脚妹)

自己是长女,怎么能让弟弟妹妹辍学供她读书呢?

她决定辍学,自己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

她被卷挟进打工的浪潮,涌向城市那个花花世界。

城市里挣钱的工作很多,只不过,对于一个仅有14岁,初中都没毕业的女孩来说,却是踮起脚尖都不容易够着的存在。

她眼神胆怯地看着繁华城市,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落脚地。

学徒、帮工、服务员、保姆……

她在社会的最底层来回打转,赚取微薄的收入。

兜兜转转六年时间,刘丽已经20岁。

虽然赚钱不多,但她很知足。

最起码,还有地方收留她,还可以挤出一点余钱寄回家。

生活并没有给予过她惊喜,但她依然感谢生活接纳了她。

2000年,刘丽遇到一份高薪工作。

在厦门当洗脚妹,学徒期工资1800元。

那时候,一个普通人的月工资也就几百块,这样的待遇,对刘丽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只不过,在世人戴着有色眼镜的世界里,“洗脚妹”并不是一个善意的称呼。

她选择这份工作,也将遭遇偏见、诋毁。

但也将逆风起飞,迎来命运的转折。

虽然是许多人眼里低贱的工作,虽然总被人瞧不起。

但对刘丽来说,能学到一门技术,能挣到高工资,这就够了。

所谓“一技在手,吃喝不愁”,其他的,她不在意,也没底气去在意。

她鼓足勇气走进了这个行业,却发现,这份钱并不好挣。

别人躺着,她伺候着;别人悠闲地闭眼享受,她在盘算摸完一只脚又挣多少钱。

吃点苦不算什么,她一直都是苦过来的,能扛。

让她忍受不了的,是店里那些不规矩的客人。

言语侮辱、眼神歧视、轻浮动作……她都见识过。

想要挣份高工资,有一个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真就那么难吗?

当脑子里产生动摇,她的内心矛盾起来。

继续让人瞧不起,挣着高工资;还是自尊更值钱,重新找工作?

因为当时,她最需要的是钱。

为了排除杂念,不被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影响,她开始转移注意力。

熟悉服务流程、精进按摩手法,即使只是个洗脚妹,她也想做个最有前途的洗脚妹。

她拿出自己攒下的生活费,去书店买了一本学习脚底穴位的书,一下班就在自己的脚上找穴位。

在洗脚店里,刘丽显得跟大家格格不入,身边的小姐妹都嘲笑这个新来的姑娘像一个呆子。

因为她不逛街,不闲聊,一直在跟工作和学习较劲。

苦熬一个月之后,她的技法终于有了进步,师傅不再说她笨了。

她也拿到了1800元的工资,对她来说,这是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

她随即就往家里寄回1500元,她想象着父母收到钱后那满脸的喜悦,好几天都很开心。

但她没想到的是,父母收到钱的第一刻,并不是开心,而是在疑惑。

女儿到底在做什么?怎么突然赚了这么多钱?

待父母问她在干什么的时候,她犹豫了。

虽然自己是靠双手赚钱,整日辛苦,但毕竟洗脚妹的职业,说出去很不光彩。

一辈子土里刨食的父母,内心的传统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于是,她骗父母说,在有钱人家做保姆。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刘丽出师了。

因为技艺精湛,她的工资也水涨船高。

她每个月的收入,依然是大部分寄回家,只给自己留基本的生活费。

她本来就是苦惯了的,从来没有因为比以前收入高,就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

她工作的时候都穿工作服,所以几乎不买衣服。

吃的是最便宜的馒头和咸菜,偶尔有点肉吃,就算改善伙食。

她租的房子,是一个10平米的小单间,屋里只能容纳一张床和一套桌椅。

那段日子里,最让刘丽开心的就是听到家人的情况。

弟妹都在学校安安稳稳地读书,成绩都还不错。

家里的房子翻了新,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听到这些,刘丽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刘丽对现状很满意时,一场人生中的暴风骤雨忽然降临,让她猝不及防。

刘丽的老乡得知她在洗脚店工作,之后,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变成了风言风语传回了老家。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对于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说闲话跟吃饭一样平常的闲人来说,他们的兴趣点根本不在真假。

他们在意的,是在如一潭死水的普通日子里,突然有块石头落进来,然后生活中激起了一片水花。

至于那块石头,到底是真石头,还是塑料做的假石头,他们不在意。

刘丽成了村里人眼中“不正经”的人,刘丽的家人也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有一年春节,刘丽带着很多礼物回家,家人即将团聚的喜悦让她步履匆匆。

可没想到,才进村,她就感受到一种不正常的气氛。

村路的两边,村民的大门口,相熟的人都在跟她互相打招呼。

她的身后,还听得见村民们的聊天。

是啊,那个在外边给人洗脚挣大钱的姑娘。

我可干不了那丢人现眼的活儿。

边缘职业,传统印象,整个社会上的人都有这样的偏见,村里人说个闲话还不是正常。

刘丽早就听这些听得耳朵起了茧。

等回到家里时,父母的反应竟然比村民还激烈。

他们都耷拉着一张脸,没有给她好脸色。

虽然是女儿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但一码归一码,她为什么非要做那种伤风败俗的职业呢?

他们像审问犯人一样,对刘丽问东问西,只怕她做出什么丢脸的事儿。

这一路开开心心回来,从进了村,就跟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似的,被怀疑,被笑话,刘丽内心万分委屈。

忍得下穷,忍得下苦,忍得下流言蜚语,但却忍不下自己家人的怀疑和不信任。

那个年过的,一点都不是滋味。

她很快逃离了家,回到工作岗位上寻求心理安慰。

那段时间,她的人生跌入谷底,每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好不容易积累下的工作经验,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从头开始的话,她又要两眼一抹黑。

继续干下去,就要继续被非议。

度过最初的焦躁期,刘丽渐渐冷静下来。

我没做错事,也不靠他们吃饭,凭什么要因为他们的看法改变自己?

不就是因为洗脚妹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吗?不就因为洗脚妹天天给人洗脚吗?

这样说来的话,哪一行不是做服务的,哪一行不是伺候人?

刘丽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让大家看看,勤劳所得到底有什么丢人?

她希望自己能为这个行业发声,改变很多人对洗脚工的歧视。

后来有记者采访刘丽,问她对这个行业有什么看法。

的确有很多顾客是来这里寻开心的,对洗脚工非常不尊重。

那时候我的内心非常受打击,对这个行业也很失望。

但后来,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不是这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个别无良顾客的问题。

其实这个行业是为很多身体不舒服的人解决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医师证,但是我们做的事情和中医理疗师是一样的。

从转变思想那一刻开始,她更加努力地苦练本领,她想让更多人知道,她到底在做什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界的非议并没有打垮刘丽反而让她更自信得挺直脊梁。

她报名参加了远程教育,攻读工商管理专业,提升自己的学识。

与此同时,她也产生一个新的想法,想做一件更大的事情。

之前,刘丽见到过很多像自己一样的贫困家庭儿童,因为家里经济不允许而被迫辍学。

这让她想到了自己悲苦的人生,产生了想要资助贫困学生复学的想法。

刘丽联系厦门妇联,开始对贫困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资助。

(刘丽与受资助的学生)

起初,她只有能力资助四五个学生,慢慢地,增加到三十多个。

做了公益事业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

她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于是,她又以个人名义建立3个爱心群,邀请有意向有能力的人抱团,以帮助到更多贫困学生。

在她的带头坚持下,有400多位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事业中,资助的学生也从厦门拓展到更多的地方,受助学生人数超过100人。

在工作的时候,刘丽还有针对性地向一些有爱心的顾客进行宣讲,邀请他们加入公益事业。

有一对夫妻,是洗脚店的常客,他们信任刘丽的为人,加入了她的爱心群,一次性就资助了30名失学儿童。

这些年,刘丽资助贫困生的钱,够在厦门买下一套房子。

她几乎全年无休地工作,即使休息一天,也是去农村看望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刘丽为什么会走上资助贫困生这条路呢?

有人觉得,她是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看破“红尘”。

崔永元在节目上问了刘丽同样的问题,刘丽却提起童年时的一段经历: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因此得到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

当时我的脚上,一只穿了姥姥的蓝色鞋,一只穿着隔壁姥姥的绿色鞋。

我害怕别人看见我的窘境,但后来我还是勇敢得站上去了,因为这样总比光着脚强。

当我能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时,我就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感谢那些能够给我鞋子和衣服穿的人。

我现在只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读不起书、穿不上鞋的孩子,能够有书读,有鞋穿。

刘丽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很多媒体开始报道这个善良的“洗脚妹”,称她为“最美洗脚妹”。

她因此换来了众人的尊敬。

(刘丽与受资助的学生)

这个时候,刘丽的父母才意识到,他们误会了女儿。

而为了改变许多人对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刘丽从未停止过努力。

2009年,刘丽被评为“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2011年,被评为“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人生怕什么起点低,怕什么被非议,情况再坏,只要内心有强大的正能量,终会反转成励志人生。

2013年,刘丽在家乡开了一家洗脚店,还建立了慈善基金会。

因为自身的光芒,她与道德模范王霖相互吸引,在2015年结为夫妻。

2019年,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了几家足浴店。

都说人红是非多,关于刘丽,又有了新的抨击。

“她就是想出名,最终还是为了钱。”

其中,不乏各种恶言恶语此起彼伏,诋毁刘丽的名声。

但如今,刘丽早已不是当初的青涩模样,面对外界的质疑之声,早已学会处乱不惊。

她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你的忧与乐,狂欢与孤独,坚强与懦弱,别人懂还是不懂,真那么重要吗

现在的她,早已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已能够活出自我,活出本心。

刘丽的光芒并不仅仅只在资助贫困生上面,她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去,很多人都存在行业歧视,做这类工作的人往往很难抬起头来。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勤劳、善良,不辜负自己的热爱,那么你就值得被尊重。

前段时间,一位211高校毕业的女硕士瞿落雪,蹲在地上给客人洗脚的视频引发热议。

她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后被保送本校研究生。

工作8年后,她转行足疗业,做了企业高管。

为了从基层开始了解这个行业,瞿落雪放下身份去基层学习和体验。

就这样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行为,却被网友说:“要去洗脚,干嘛要读书呢?”

其实,上学读书是为提升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而不是为了歧视某个行业,或者某种工作。

月入过万的快递小哥,总没有那些坐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却月入3000元的职场人受尊重。

这到底是快递小哥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而刘丽之所以能够活出自我,就是因为她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只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

她的心里有一方广袤的天地,辉映出的是一个与世俗完全不一样的高尚世界。

作者:朱小鹿&张益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徒学会了为什么要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