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退休和30号退休有区别吗工资15号开是当月的吗还是上个月的

总局最近回答24个与工资有关的个税问题!

1.什么是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为工资、薪金所得。

2.演员参与本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是否属于工资薪金?

对电影制片厂导演、演职人员参加本单位的影视拍摄所取得的报酬,属于工资薪金,应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个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取得的收入是否属于工资薪金?

个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且不在公司任职、受雇取得的董事费、监事费,属于劳务报酬,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在公司(包括关联公司)任职、受雇,同时兼任董事、监事的,属于工资薪金,应将董事费、监事费与个人工资收入合并,统一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4.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是否属于工资薪金?

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应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

5.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是否属于工资薪金?

按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除上述情形外,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属于工资薪金,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6.扣缴义务人申报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时,是否可以部分纳税人选择并入综合所得、部分纳税人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税计算?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第一条规定,关于全年一次性奖金、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的政策(一)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不同的纳税人来说,可以部分选择并入综合所得,部分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7.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佣金收入怎么计税?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两部分构成。考虑到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在开展业务时,承担一定的展业成本,对其佣金收入全额计税,不尽合理。税制改革前,为支持保险、证券行业健康发展,适当减轻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的税负,经商原保监会、证监会同意,将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的40%视为展业成本不予征税。

税制改革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的佣金收入应当依法纳入综合所得,新增加每年6万元的减除费用、“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等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发生一定变化,为此,调整了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的计税方法,保持税收政策连续稳定。

计税时,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再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其中,展业成本按照不含增值税的佣金收入减除20%费用后余额的25%计算。

日常预扣预缴时,综合考虑新旧税制衔接,为最大程度减轻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税收负担,依照税法规定,对其取得的佣金收入,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缴税款。具体计算时,以该纳税人截至当期在单位从业月份的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减除费用、累计其他扣除后的余额,比照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计算当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在预扣预缴环节暂不扣除,待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申报时办理。主要考虑是,一方面,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另一方面,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多为自己缴付“三险一金”,支付佣金单位较难掌握这些情况并为其办理扣除;同时,部分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还有任职受雇单位,由支付佣金单位办理可能出现重复扣除。

8.任职、受雇于报刊、杂志等单位的非专业人员,因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应如何计税?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吗?

任职、受雇于报刊、杂志等单位的非专业人员,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应按“稿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

9.出版社专业记者编写的作品,由本社以图书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费收入,应如何计税?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吗?

出版社的专业作者撰写、编写或翻译的作品,由本社以图书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费收入,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

10.单位以免费旅游方式对非本单位员工的营销人员进行奖励的,怎么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吗?

应作为当期劳务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

11.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期间取得的工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达到离休、退休年龄,但确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指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或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其在延长离休退休期间,从其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取得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向职工统一发放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视同离休、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取得其他各种名目的津补贴收入等,以及高级专家从其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之外的其他地方取得的培训费、讲课费、顾问费、稿酬等各种收入,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12.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给予技术人员的股权奖励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获得股权奖励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确定应纳税额。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2022年1月1日之后的股权激励政策另行明确。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股权激励收入×年度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两次以上(含两次)股权激励的,应合并按上述规定计算纳税。

13.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按50%计入工资薪金需要符合什么条件?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吗?

自2018年7月1日起,依法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包括国家设立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民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

14.领取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需要进行年度汇算吗?

个人按照规定领取的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保险机构代扣代缴后,在个人购买税延养老保险的机构所在地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不需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

15.个人领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需要进行年度汇算吗?

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按照规定领取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不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全额单独计算应纳税款。其中按月领取的,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纳税;按季领取的,平均分摊计入各月,按每月领取额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纳税;按年领取的,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16.居民个人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等股权激励,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否并入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等股权激励(以下简称股权激励),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两次以上(含两次)股权激励的,应按规定合并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股权激励收入×年度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7.离退休人员取得返聘工资和奖金补贴如何计税?需要进行年度汇算吗?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离退休人员除按规定领取离退休工资或养老金外,另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可以免税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应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需要办理年度汇算的,按照规定办理年度汇算。

18.提前退休一次性收入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需要进行年度汇算吗?

个人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不需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

19.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该如何计税?

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从原任职单位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不需纳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计税时,按照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后的商数,先与当月工资合并查找税率、计算税额,再减除当月工资收入应缴的税额,即为该项补贴收入应纳税额。发放一次性补贴收入当月取得的工资收入,仍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缴税。在年终汇算时,正常按照税法规定扣除基本减除费用。

举例:李海2020年每月取得工资7000元。2020年5月李海办理了内部退养手续,从单位取得了一次性内部退养收入10万元。李海离正式退休时间还有20个月,假定李海2020年度没有其他综合所得,可享受12000元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如何计算李海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李海离正式退休时间还有20个月,平均分摊一次性收入=5000元;

2.5000元与当月工资7000元合并,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5000元,以其余额为基数确定使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应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

3.将当月工资7000元加上当月取得的一次性收入100000元,减去费用扣除标准5000元,计算税款(-5000)×10%-210=9990元。

模拟计算单月工资应计算的税款:()×3%=60元内部退养应缴纳的税款为0元

4.李海2020年度取得内部退养一次性收入不并入当月外,其他月份另行累计预扣预缴税款(0×12-12000)×3%=360元

5.李海2020年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90元。

20.单位向个人低价售房应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需要进行年度汇算吗

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符合规定的,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以差价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职工实际支付的购房价款低于该房屋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的差额×月度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1.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如何计税?要并入综合所得吗?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22.中央企业负责人取得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吗?

中央企业负责人取得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118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的,以该笔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月度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3.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自行申报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时,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否可以选择并入综合所得或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月度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举例:居民个人小刘2020年1月从单位取得2019年度全年绩效奖金48000元,2020年全年工资120000元,不考虑三险一金,无其他所得收入,专项附加扣除12000元。如何计缴个人所得税?

(1)如选择全年一次性奖48000元单独计税: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4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

全年一次性奖应纳个人所得税=40=4590(元)

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70(元)

(2)如选择全年一次性奖48000元并入2020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00-)×10%-(元)。

24.居民个人从境外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是否可以适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的计税方法?

答:经研究,纳税人在2020年度从境外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适用上述政策,单独计税。

纳税人在2020年度汇算时存在从境外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在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B表)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年度汇算(取得境外所得适用)功能中,根据《通知》计算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将其填入其他所得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第二,在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的抵免明细填写功能中,填报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并计算抵免限额和抵免额,确认本年抵免额后,得出最终的应补或应退税额,提交申报后缴纳补税或申请退税。

材来源:小陈税务08,国家税务总局

每年的九十月都是求职旺季,很多小伙伴目前已经离职,或者正准备跳槽。然而,扎心的问题是,不少朋友在换工作期间,忽略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交社保。

社保断缴了,后果可非常严重,不仅影响买房买车落户等,而且生病了,医保还没法报销,未来还可能影响我们领养老金!

所以说,即便辞职了,也一定要处理好社保,防患于未然。那离职后,要怎么处理社保才最稳妥?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社保断缴了,对你有啥影响?

换工作后,社保要如何处理?

自己交社保,具体怎么操作?

多地交社保,退休金怎么领?

一、五险一金断缴后,影响居然这么大?

上班族每月工资到账,总会心疼一下。说好的 1 万工资,到手变 8000,主要是被“五险一金”给扣费了。

其中,“五险”就是大家常说的社保,包括医保、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它们的具体作用如下:

可以看到,“五险一金”在我们人生的每件“大事”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病就医、买房落户、生孩子养老等,都离不开它。

然而,当我们要跳槽换工作时,由于暂时没有单位了,往往就会出现五险一金断缴的情况。一旦断缴,后果非常严重。

1、生病了没法用医保,百万医疗险少报近一半

医保断缴后,第二个月开始就不能再使用,假如刚好这个时候生病去医院,所有医疗费都得自己承担,一分钱都没得报。

有朋友说,医保不报也没事,我还有百万医疗险。真相却是,如果你买百万医疗险时有医保,看病时却没用医保报,百万医疗险报销比例会从 100% 降低到 60%。

比如原来能赔 5 万,现在只给赔 3 万,医疗费花的越多,自己的损失也就越大。

2、报不了生孩子的钱,也领不到几万块的生育津贴

生育险是公司给员工交的,自己不用出钱。如果因为没工作导致生育险断缴,像产检、生娃等花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也都报不了。

近几年,部分城市将生育险合并到医保中,部分生产费用,也能用医保报销。

此外,断缴生育险,还不能领生育津贴,更是损失大几万。比如在厦门,月平均工资大概是 9 千多,假如休 158 天产假,大概能领 5 万块,领不到的话,白白亏了一大笔。

3、买房买车、子女上学、落户贷款,统统受影响

社保断缴,除了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影响到一些基本的生活问题。

积分落户:想要通过“积分落户”拿到大城市的户口,社保必须要交,有些还要求必须交满一定年限,比如深圳,要求社保至少要交满 5 年。

买房买车:外地户口想要在大城市买房买车,首先得满足社保缴费年限要求,比如连续交满 5 年北京社保,才有资格在北京买车买房。

公积金贷款:买房想要申请公积金贷款,一般都要求有连续缴纳记录,比如广州,外地户口必须连续缴满两年公积金,哪怕中途断缴了 1 个月,也无法申请。

子女上学:比如外地小孩想在上海上学,父母需要连续交满 6 个月的上海社保。

像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一般累计缴费年限达到要求,就能得到相应的待遇。所以即便中途断缴了,后续接上或补缴也是可以的,影响相对没那么大。

比如养老保险中途断缴了,只要后续补上,累计交满 15 年,退休后也能领养老金。

整体来看,社保断缴了,影响到方方面面,甚至用“寸步难行”来形容都不夸张。所以,即便是辞职,也建议大家一定要处理好社保。

二、离职后,五险一金该怎么处理?

离职了,后续无非就是两种情况:重新找个工作、或者直接不工作。情况不同,五险一金的处理办法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分别来讲讲。

这里又分为在市内换工作、跨省市换工作两种情形。

在本地换工作,处理方式最简单,原单位停缴五险一金后,新公司会直接帮你继续缴。

不过要想五险一金无缝衔接,也有一个小技巧:大部分公司的社保缴费日是每月 15 号,为了避免出现断缴,最好在当月 15 号以后离开旧公司,并在下个月 15 号前入职新公司。

(注:不同公司缴费时间不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决定)

如果没法儿无缝衔接,大家还可以试着和旧公司协商,帮忙继续交社保和公积金,不过这时候,公司交的这部分和个人部分全都要自己出钱了。

一些朋友厌倦了在大城市连轴转的高压生活,想回到小城市发展,又该怎么处理社保呢?

这种情况,大部分地方会要求重新办张社保卡,方便后续享受当地的社保保障。办理方式也很简单,既可以通过当地社保官网或公众号线上办理,也可以去社保局或其合作银行线下办。

不少朋友担心有了新的社保卡,之前交的社保会不会就清零了?答案是不会的,只要咱们办理了社保转移,就能将之前交的钱或缴费年限转过来。

不过,五险一金中,目前只有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公积金可以转,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是公司自己交的,不能转移。

由于各地政策有差异,并非所有城市都支持转移医保和失业保险,不确定是否能转,大家也可以拨打当地社保局电话(区号+12333)了解。

具体的转移办法,我们也整理成了一张表格,供大家参考:

(注:在新的城市重新参保后,才能办理社保转移)

另外提醒下,换城市工作,不是非得马上转移社保,比如只是在新城市暂时落脚,也可以不着急转养老保险,等退休前再转一样可以累计缴费年限。

社保这么重要,那如果我辞职后不工作了,比如说做全职妈妈、自由职业、考研考博等,该怎么做,才能继续有五险一金的保障?

这种情况,咱们还可以自己交社保,不过一般都只能交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没有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具体怎么交,有 3 种选择:

以灵活就业的身份交职工社保:包括职工医保和职工养老,除了交自己出的那部分,还要承担公司出的那部分,但享受的待遇和上班族是一样的,医疗和养老保障都不错。

交居民社保:包括居民医保和居民养老两种,一般只能在户籍地交,一年交一次,比起自己交职工社保,费用便宜很多,但看病报销、领养老金的待遇也相对差一些。

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混搭交:比如更看重职工医保的报销待遇,同时又不想交太多养老保险,那就可以选择交职工医保和居民养老,不过并非所有城市都支持分开交费。

我们整理出了一些可以单独交养老或医保的城市,供大家参考:

那么,这 3 种交社保的方法,到底选哪种更好?直接说结论:

如果手头宽裕,首选职工社保;如果手头比较紧,那就交居民社保,或者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混搭交,起码看病养老有个兜底的。

另外,像个体户、自由职业等灵活就业人员,如果后续有买房贷款等需要,不想让公积金断缴,还可以自己交公积金,这样贷款利率会低很多。

商业贷款利息一般在 4%~5% 左右,而公积金贷款利率只有 3.25%,这么算下来,买房多则能省好几十万。

不过,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支持自己交公积金,我们打了不少电话,将支持的城市汇总在一起,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注:部分城市有户籍要求,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三、自己交社保,具体怎么操作?

目前很多地方都开通了线上办理服务,不管是以灵活就业身份交职工社保,还是交居民社保,一般都可以直接在社保局官网或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办理。

这里以深圳为例,给大家看看灵活就业人员如何交社保:

1、个人首次申请以灵活就业人员交社保

2、登记成功后,每月可在支付宝上交社保

各地办理流程大同小异,如果没有列举到你所在的城市,大家也可以去社保局官网或者拨打 12333 了解具体政策。

最后,我们来解答下与五险一金相关的几个热门问题,供大家参考。

1、多地交社保,养老金领哪个城市的?

无论在多少个城市交过社保,养老金都只能在一个城市领。至于具体领哪个地方的养老金,主要根据各个地方的缴费年限、户籍所在地综合考虑。

简单来说,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你退休前交社保的地方是户口所在地,就在户籍地办养老金领取手续。

如果你的最后参保地不是户口所在地,则以缴纳养老保险满 10 年的地方,来确定社保领取地。

有朋友就问了,如果我在多个城市都缴满 10 年,又怎么算?那就按照最后一个缴满 10 年的地方来确定;另外,要是你在每个城市都没缴满 10 年,那就要回户籍地领养老金了。

养老金水平和各地的平均工资挂钩,因此大城市的养老待遇比小城市更好。

2、换城市工作,公积金可以异地提取吗?

离职后,原单位只是不再继续缴纳公积金,但你的公积金账户和余额都会保留。

这时咱们可以直接在公积金中心 APP 或微信公众号上办理销户全额提取(非本地户籍)。

如果不想销户的话,也可以选择线上转移,之后按新城市的规则来提取公积金。

很多人对社保不了解,觉得断了就断了,不要紧。等到社保断缴之后,发现不能用医保、生育险报销,甚至影响到买房、买车等人生大事,才后悔没有早点知道这些影响。

人生没有后悔药,千金难买早知道!如果你也面临换工作的问题,不妨按照文中的办法做好过渡安排。这样才不至于在需要时,临时抱佛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要是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每天的文章更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号退休和30号退休有区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