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车祸什么时候做三期鉴定签定在哪个医院?

妻子方二女肩膀上挑着水桶,丈夫许龙卿跟在后面。

核心提示|洛阳市宜阳县盐镇乡上庄村65岁的许龙卿,25岁那年在一次外出捡煤中,意外发生事故导致右小腿被碾压截肢。

飞来横祸,一度压得许龙卿喘不过气来。为了不连累妻子,他下狠心欲把刚结婚不到一个月的妻子方二女撵回娘家。“我愿做丈夫的一条腿。”然而,善良的妻子不但没走,反而不离不弃,全身心照顾他40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4600多个日夜,他们没有被生活压垮。村民们对于方二女的坚守,也是称赞有加。两人相濡以沫的爱情,深深地打动着村民,被大家誉为“模范夫妻”。

田间地头,老人坐地上干活

5月10日,初夏的洛阳,天高云淡,牡丹花香。在宜阳县盐镇乡上庄村,金黄的油菜已经收割,小麦长势喜人,再有月把时间即将丰收。

到了农忙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碌,65岁的许龙卿也不例外,正在村东头地里和老伴方二女一起剔辣椒苗。

许龙卿家里有5口人,两个女儿已经先后出嫁,剩下一个儿子30多岁。平常老两口在家务农,儿子在郑州打工,有时农忙也会回家帮忙。

上午11点,太阳正烈。在一畦稠密的辣椒苗处,两人一人负责一半辣椒苗地。许龙卿个子不高,背有点驼,脸庞消瘦。他右小腿只有半截,膝盖以下裤子用绳子扎着,下面是一根木腿。由于身体残疾,剔苗时他会选择坐在地上,把木腿平放着,每剔一片辣椒苗就会往后挪一步。

由于事先刚浇过水,辣椒苗很好拔,剔出来的苗高10多厘米,大多根部带有泥土,够一把时他们就会用手揉捏几下,然后放到筐子里,上面再用布搭着,生怕晒着。不远处的地头,是许龙卿他们家的架子车,上面放着水桶,还有干活的工具。

“家里就剩下4亩多地了。”许龙卿手上沾满泥巴边剔苗边说,一亩地能有一千多元,农民全指望它们生活呢。

事故导致右小腿被碾锯断

25岁那年,许龙卿和邻村姑娘方二女结婚了,那时虽然家里比较贫穷,但生活还算过得去。谁料,就在他们婚后20多天,一场意外事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许龙卿回忆,那天去义马市一个露天煤矿拾煤,就在他准备返回时,一辆运煤的小货车在上坡时,突然来不及刹车,一下子从他的右小腿上碾压过去。“当时我就失去了知觉。”许龙卿说,当时腿流了很多血,等醒来时已躺在医院里了。

家人接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更让人难接受的是,医生建议把许龙卿右小腿锯断,否则会感染,还会危及生命。最终,许龙卿听从了医生建议,把腿锯了。

“我不能耽误妻子一辈子的幸福,她还很年轻。”许龙卿说,出车祸时他刚结婚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件事对妻子打击很大,思前想后,他决定把妻子撵回娘家,让她再找一个好的人家。

等见到妻子时,许龙卿恶狠狠地说:“你回娘家吧,我们离婚。”没想到方二女不但没生气,反过来还安慰丈夫,不管怎样,她都会陪伴丈夫。之后的日子,许龙卿多次撵妻子回娘家,方二女的亲戚和朋友都曾劝她离开丈夫,不要守着一个残疾人过一辈子,对她太不公平了,都被她拒绝。

“既然嫁了你,我们就要同甘苦。”方二女回忆起那个时候,满脸的幸福,丈夫说这话是证明对她好,她心里明白这个理。

“如果是碾压到身体其他部位,整个人就完了。”直到今天,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许龙卿仍心有余悸,有些后怕。

不离不弃,陪伴丈夫40年

“我愿意做你的一条腿。”住了50多天院,妻子一直在医院陪伴照顾丈夫。清洗、换药、洗衣服等琐碎的活儿,都是她一个人做。

许龙卿出院后,没有自暴自弃,在妻子方二女鼓励下,他安装了假肢,后来一般的农活和家务都能应付得了。家里重活,方二女从来不让丈夫干。

如今,一晃40年过去了,方二女不再年轻,已是满头银发62岁的老人了,但她对丈夫始终不离不弃。

其间,许龙卿仅假肢就用坏了3个。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制作了木腿,请人做了几个箍子。

两人的爱情也有了结晶。方二女为丈夫生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目前已经出嫁,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小儿子30多岁还没结婚,倒成了两位老人的心病。

闲暇时间,许龙卿就会到村子附近捡柴火,用来做饭和烧水。他透露,自从出事故以后,就再也没拾过煤,都是烧的木材。在两个女婿帮助下,前年他家还盖起了新房,搬进了新家。

午饭,方二女做的是凉面条,许龙卿帮着妻子做饭打下手,捣蒜汁,待饭做好后,方二女先盛一碗,用漏勺把水控干浇好汁,递到丈夫手里,眼神里面透着温馨。“赶紧吃,吃完再盛一碗。”

街坊四邻称他们为“模范夫妻”

许龙卿和方二女相互陪伴40年,感动了街坊四邻,被大家传为佳话,誉为“模范夫妻”。

和许龙卿仅一墙之隔的西侧邻居,今年71岁的楚苗子(音)老人,提起他们就很感慨。楚大娘说,许龙卿人好还爱帮助人。记得有一次,她锁大门外出干活,家里只剩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不知道怎么起了火,许龙卿得知情况后,翻墙头帮助扑灭火,如果没他后果不堪设想。

“出事后真可怜,两人也偶尔吵架。”楚大娘回忆,许龙卿残疾后干不了重活,为此,方二女有时也会责怪他,但嚷嚷几句之后,次日又能看到他们在一起说笑。

上庄村村民裴海平老人,提起方二女也是赞不绝口。她说,方二女家种了几亩烟叶,有一次她亲眼看到,在往坡下背成捆的烟叶时,可能是她身体太轻,烟叶太重的缘故吧,摔倒后,烟叶和人一起往下滚,她身上沾满了尘土,“方二女为了这个家,付出太多了”。

还有一回,方二女去10多公里外挖野药材卖钱,天黑还没回来,许龙卿很着急,那时没有手机,也联系不上,他就一瘸一拐地去找妻子,身上被荆棘划伤了很多口子,腿也磨出了血丝,等找到方二女时,才得知是因为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两人抱头痛哭。

“孩子都很孝顺。”对于目前的生活,许龙卿夫妇感到很满意,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说话间,许龙卿从上衣口袋掏出自己卷的烟,点着后深吸一口,烟圈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欣然乖,欣然不哭……”在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的康复治疗大厅内,52岁的张爱花熟练地安抚着正在做康复治疗的外孙女李欣然。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欣然的父母和奶奶的生命,也让欣然严重受伤,而欣然的妈妈是张爱花唯一的女儿。

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张爱花就带着外孙女欣然来回穿梭在康复大厅和病房,开始了一天的康复理疗。

一家四口遇车祸,只有两岁女儿生还

2018年7月21日,刚过完2岁生日三天的欣然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从郑州回灵宝老家,爸爸开着车,一家人一路上欢声笑语,没想到灾难不期而至。

当车子行驶到连霍高速公路观音堂路段附近,突然撞上前方行驶的大货车。三个大人不幸当场罹难,在妈妈怀里的小欣然躲过一劫,但头部受伤,严重昏迷。欣然被送往就近的义马市人民医院抢救,被医院诊断颅脑重度损伤、肺挫伤、多发软组织伤。

在义马市人民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后由于病情严重,欣然于7月22日凌晨3点被紧急转送至郑大一附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每天的费用都在五六千,无奈在8月15日又转到郑东院区的小儿重症室,7天后转到康复科,开始做针灸、高压氧、冲击波等一系列的康复治疗。慢慢地欣然的胳膊和手都会动了,一只眼睛也能睁开了,但还是没有一点意识,医生建议做促醒治疗,促醒治疗的一粒药物近600元,因为太贵只能每月吃上两三次。

医生告诉欣然的亲属,欣然年纪还小,头部也一直在生长,后期需要做好几次修补头盖骨的手术,每一次的费用在15万左右,再加上促醒治疗和高压氧,费用无法估算。

目前治疗已经花了近80万

脑电、直流电、针灸、中药、按摩以及站床训练等康复内容是欣然每天必做的康复项目,因为很多项目都是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张爱花常常一整天都是处在忙碌的状态。

回到病房以后,欣然还要输液,张爱花又得盯着。到半夜欣然好不容易睡着了,她还要洗完欣然白天换下来的脏衣服才能睡觉。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很大,从二楼的康复科到门诊负一楼的康复大厅有相当远的距离,就是这条路,从去年8月份开始,张爱花用轮椅推着欣然走了无数趟。

经交警部门查明,这起交通事故欣然父母方负七分责任,也就是货车方只承担欣然所有治疗费用的30%,昂贵的治疗费用对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张爱花说,目前欣然的治疗费用已经花了近80万,除了部分车险赔偿货车方的赔偿款,大多数钱都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经过一年的治疗,欣然的病情已经稳定,但是和她以前天真可爱的模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什么时候能治愈出院还是个未知数。

张爱花说,这一年来,她几乎没有回过家,欣然的妈妈是她和老伴唯一的女儿,老伴至今不知道女儿去世的消息。“一直没敢告诉他,他身体也不好,怕他承受不住。”

张爱花家住在周口扶沟县的农村,婚后,女儿住到了灵宝,不久就有了欣然,家庭倒也幸福美满,而张爱花在女儿远嫁后,一直在郑州打工。

“去年他们才决定来郑州发展,我也不打工了,就在他们租的房子里帮忙照顾欣然。那几天欣然奶奶来郑州了,我想着地方住不下,就先回老家了,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张爱花提起这事就泪如雨下。

“我就算要饭也会给欣然看好,我不可能放弃她,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曾有人劝她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她拒绝。

“我就算跪到别人面前求人帮助,我也不会放弃然然!”张爱花坚定地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做三期鉴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