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开除党籍几年内不能重新为什么要认真严格履行入党手续

说起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侵略,同时也是中国在近代取得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只不过,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从未在战后做真正地反省,或者可以说他们只是在反省战败的原因,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日本在战后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似乎是在为二战战犯招魂。

对于靖国神社,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提起来就恨得牙痒痒,必欲唾骂而后快的存在。也因为这一点,公众对此表现地十分敏感,国家对其自然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然而,就在1985年的时候,却有一个中国人“不顾民众的感情”毅然踏进了靖国神社。随后,他也被开除了党籍。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十六年后,国家又为他平反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发生在1985年的十月份,此时身为对外文委副主任的周而复正在日本东京参加新制作座的成立三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所谓新制作座,是日本一个著名的剧团,也是一个对华友好的团体。

新制作座的前理事长真山美保在1957年曾带团访问过中国,并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真山美保当时向周总理介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说了剧团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山村、渔村、农村,为基层群众演出。

当周总理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表现地非常高兴,他对真山美保说:“你走的路是正确的,你的路一定能够成功!”

周总理的鼓励,让真山美保信心大增,在她的推动下,新制作座剧团也是在日本兴旺发展了五十多年的时间。

而因为当年的那一面之缘,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善之意,新制作座还在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的事件发生后主动向中国发来慰问函,并向美国表达了强烈抗议。

2008年的时候,新制作座剧团再次访问中国,并在人民大会堂用中文演唱了《三唱周总理》,一时间感动了所有人。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尽管中日之间在历史上存在恩怨纠葛,但这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并不针对那些友好的日本人民。

而正是因为在日本有着这样一支对华友善的团体,国家也才会在当年派出一支代表团去日本参加纪念活动。

除了参加新制作座的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在此期间还参与了泛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的访问活动。

泛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的理事长森住和弘夫妇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工作,参与过我国的解放战争,并在回国后写成了一部中国抗战小说。

周而复此次来日本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和森住和弘一晤,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作家,并在创作有关抗日战争的作品,他希望和森住和弘做深入地交流。

在活动期间,周而复还怀揣着一个思忖已久的想法,那就是参观一下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用来供奉战死军人及家属牌位的地方,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在各地设立了招魂社,用来给死在幕府战争中的将士“慰灵”。

在日本明治十二年,也就是1879年,东京招魂社被改名为靖国神社。

此后,在历次战争中死亡的日本军人都会被供奉进靖国神社中,其中就有包括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在内的十四名二战甲级战犯。

二战结束后,作为二战日本最大战犯的昭和天皇就曾无视被侵略国的民族感情,先后三次参观靖国神社,最后一次是在1975年,其行为招致周边国家的一致抗议,极大地破坏了国家间的友谊。

周而复去日本的时候,正是昭和天皇参拜靖国神社十年后,中国人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周而复此时做出这样的决定,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此次代表团访日,在行程里就确定了要参观靖国神社,时间是定在了10月21日。

而周而复在头一天的下午正好路过靖国神社,于是就萌发了要进去参观的想法。

当周而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日本向导后,那个向导很快就答应了下来,这让周而复十分兴奋。随后,周而复就在向导的指引下踏入了靖国神社的大门,并在神社内游走了很久。

当时,周而复边走边记笔记,还拍了一些照片。参观良久,周而复才在向导的指引下从另外一侧的大门出来,此时的他心满意足。

在这一过程中,周而复除了一直在记笔记和拍照之外,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举动,看起来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参观。

至此,我们也就明白了,周而复来靖国神社,可不是出于什么敬仰的心情,只是为他的作品找素材,他正在筹备一部名为《长城万里图》的文学作品,内容就是关于抗战的,而他知道日本军人不管是出国还是回国,都一定会来靖国神社,这些都可以作为他的书稿的内容。

只是此时的周而复,完全沉浸在创作的构想中,忽略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他犯了严重的纪律性错误。

当天晚上,中国驻日大使馆接到国内的通知:“不允许参观靖国神社,如果必须要去,要得到大使馆的批准。”

国内在得知代表团要集体参观靖国神社后,发出了一个临时通知,而这成为了周而复冤屈的发端。

周而复在出发前,是有给大使馆说明自己的行程的,但当时并没有这个规定,大使馆也没有阻止。

等到周而复回来,大使馆方面告知了他这一临时决定,这可把周而复吓出一身冷汗。

大使馆的官员是知道周而复的想法的,自然也不想为难他,于是就告诫他:“已经发生的事情就算了,但切记不要告诉任何人!”

听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这么说,周而复总算松了一口气,于是便安心的准备下一阶段的访问工作。

等到11月12日,访日工作结束,周而复不久就和代表团一起返回了国内。本来此时的周而复已经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但没想到过了没多久,这件事还是曝光了。

一个和周而复有矛盾的代表团成员因为与日方关系密切,每每为日方辩解,受到周而复的批评,因而在国后“恶人先告状”。

于是,在1986年的3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中国人民对外协会副会长周而复在访问日本期间严重违反组织纪律,丧失了人格,经决定开除党籍。”

当周而复得知自己的党籍被开除的时候,可以说如同遭遇晴天霹雳,而更让他气愤地是,该报道中还说:“周而复作为入党多年的党员,无视他人劝阻,无视我国政府的立场,擅自参观了靖国神社,丢失了民族气节,甚至身为党员生活作风极差,影响非常恶劣!”

也就是说,组织上之所以这么处理他,不仅是因为他参观了靖国神社,还因为发现了他的生活作风有问题。

至于这里提到的周而复的生活作风问题,是指有人揭发在日本期间周而复收看淫秽视频,并要求女翻译为他翻译,以及在日本购买药品。

对此,周而复更是满腹的委屈,作为一个患有膀胱癌的人,他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摊上这样的恶名。

他在核实会议上为自己辩解,在与女翻译当庭对质后,对方也否认了这回事。

至于购买药品,不要说他没买过,就算是买了也谈不上犯法,更不违反外事纪律。所以,对于自己的指控,周而复从来都是不承认的。

所以自从处分结果出来后,周而复就一直在申诉,向组织上说明了自己参观靖国神社的动机,且已经事先向大使馆提交了行程计划,大使馆并没有异议。

周而复承认自己确实有错误,那就是不该提前一天参观靖国神社,但这不是不听劝告,因为劝告发生在参观之后。

不过,由于这件事的影响太过恶劣,周而复想要自证也比较困难,组织上重新审视并调查取证也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事情,这件事短期内也就没有了下文。

在此期间,周而复的人生可以说跌落到了谷底,他的声誉一落千丈,面临着群众的口诛笔伐,他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汉奸”、“卖国贼”。

在舆论的压力下,满腹委屈的周而复郁闷到了极点,本来他就有膀胱癌,在1978年的时候由著名泌尿专家吴阶平大夫做了电灼手术才得以缓解,多年未曾复发,如今这样的局面让他的家人不得不担忧他的身体。

不过,好在周而复的心态调整地还算不错,他只是在一遍遍地申诉。同时,周而复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事业,他依然在坚持写他的《长城万里图》,并认为只要自己活着就要一直写作。

在周而复申诉的过程中,有两位老战友陈沂和汪道涵一直支持着他,并亲自为他审阅和递交材料。

同时,也有人给他建议说可以重新申请入党,但周而复拒绝了,他说:“我是一个三十年代的老党员,我写抗战小说,只是为了看看靖国神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没有丧失国格和人格,为什么还要重新申请入党?”

在这里,作为老革命战士的周而复展现出了他一如既往地坚毅精神,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周而复的前半生的话,会对老同志有更多的敬佩之情。

周而复的祖籍是安徽旌德,而他出生在南京,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丝绸商人,因此有着不错的家底。但生逢乱世,平民百姓哪有安稳日子?周而复家的店铺被乱兵给抢了,自此家道中落。

后来的周而复一家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甚至到了需要典当衣服才能维持生存的地步,但他的父亲还是坚持送他去读书。

十五岁那年,周而复在父亲的朋友帮助下,进入了南京青年会学校,从来没有上过小学的他直接进入了中学。

因为文化科基础太差,周而复的理科科目成绩都不如人意,但他对文科十分感兴趣,无论是国文、历史、英文,成绩都很好,尤其对美术情有独钟,甚至一度梦想成为一个画家。

上了高中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周而复冒用哥哥的高中文凭报考了河南大学的中文系,并成功被录取,由此提前离开了高中。

但这件事后来还是被发现了,周而复也就被学校开除,不得已回到了南京的家中。

1933年的时候,在建国中学校长的帮助下,周而复顶替了一名辍学的高三学生继续入学学习,并在随后考取了光华大学国文学系。

如果大家不知道这个学校的话,那可以看一下这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吕思勉、蒋维乔、章乃器、钱基博等等名家大师,就可想而知这所学校的名气。

正是在光华大学,周而复认识了一批革命文学青年,由此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就时局写了一篇名为《“匪”何必“剿”》的文章发表在学校的壁报上,以此反对国民党的反共政策。

结果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周而复吸引了国民党特务的关注,并在不久后连同一百多个学生还有教授都被抓到了大牢中。

这件事震动了上海,光华大学的校长张寿镛亲自出面为师生求情未果,周而复受到了当局的审判。而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日本人占领了整个东三省,我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何罪之有?”

但当局根本不理会他,还是判了周而复两年半有期徒刑,最后还是在张寿镛的努力下,周而复才被保释出狱,并得到了张寿镛允许他欠费注册继续入学的承诺,得以继续学业。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人进攻上海,周而复在危局之下以半工半读的形式留了下来,并由此结识了著名历史学家王佩诤的女儿王颖婉,周而复对毛主席的理论深信不疑,而王颖婉心向延安,有着共同理想追求的他们情定终身。

次年毕业后,周而复奔赴了圣地延安,就此成为一名革命战士,追随聂荣臻将军一起喋血疆场,在战火弥漫的前线历练了整整三年。

正是这三年的时间,让周而复见识到来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他认识到了侵略者的面目可憎,这也是他后来立志创作的原因。

而在1941年,因病来到北平的周而复与王颖婉重逢,并一起拜见了王佩诤夫妇,看重年轻人学问的王佩诤欣然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周而复当证婚人的就是钱基博的儿子钱钟书。

婚后的周而复带着妻子一起重返延安,他本人从事创作工作,而王颖婉则来到延安中央医院儿科工作。

在此期间,周而复夫妇与周总理夫妇有着不错的友谊,当他们夫妻因工作分别的时候,周总理还特意嘱咐工作人员:“他的夫人如有信,也望交来,可代转,并望代我问候她的健康。”

抗战胜利后,周而复以《新华日报》特派员身份跟随周总理、马歇尔、张治中巡视华北,而王颖婉去了解放区救济委员会上海办事处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周而复去了香港开展工作,而王颖婉来到了胶东公立医院。直到新中国成立,几经辗转的周而复来到华东统战局工作,而他的妻子则被调到上海卫生局。

只是可惜的是,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没能履行曾经的誓约,他们在1958年离婚了。

至于周而复此后的人生,他有过风光,曾官至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78年出任文化部副部长。

半生风波的周而复到了人生的后半程,可能是出于对往事的怀念,也可能是出于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追忆,他决心要用文字把中国人艰辛磋磨的那八年苦难记录下来,由此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

他在1958年就曾创作过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虽因此遭遇打击,但热爱创作的心却从未改变,又写出了著名小说《白求恩大夫》,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影。

在周而复的心中,最想要创作的还是一部关于抗战史的鸿篇巨著,也就是《长城万里图》。

尽管因为参观靖国神社而受到处分和非议,但周而复并没有因此沉沦,他一直笔耕不辍,并于1997年出版了《长城万里图》系列的第一部《南京的陷落》,这部小说随后还被翻译为日文在日本发布。

此时,距离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十一年了,但似乎社会舆论还没有要放过他的意思,一个地方杂志就发文将他定义为一个贪官,并说他在日本期间对友好组织态度傲慢,损害了两国关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周而复忍无可忍,他在2000年的三月份向法院起诉了该单位。

在法庭上,周而复再次为自己当年的莽撞举动做了辩解,并解释说所谓的态度傲慢其实是新制作团的时任团长对中方代表团刻意冷落,周而复对此很不高兴便打算在宴会结束后提前离场,但事实上他考虑到外交礼仪还是坚持看完了演出,但这件事被拿出来借题发挥了。

由于双方都做了极力地辩解,法院最后是驳回了周而复的诉讼。但尽管此次诉讼失败了,周而复持续十六年的向组织的申诉却有了转机。

2002年的9月18日,在事情已经过去十六年后,经过漫长的取证调查,组织上终于下发了文件:“当年周而复的处分是由于参观了靖国神社,而参观的目的是为了撰写《长城万里图》,除此之外其他的问题不能作为处分的依据。同时,周而复再没有经过大使馆的批准就擅自参观靖国神社,这种行为违反了纪律,因此将原定‘开除党籍’的处分变为‘留党察看一年’。”

也就是说,时隔十六年,周而复终于为了洗刷了冤屈,扣在他头上的“汉奸”的帽子终于可以摘掉了。

令人感动的是,周而复在恢复党籍后第一时间上交了五千元的党费,这些钱都是他十六年中自己按时放在抽屉里的,只等恢复党籍的那一天上交。

如今,他终于恢复党籍了,就将原本四千多元的党费凑足五千元上交了上去。

公正终于来临,只是这个时候的周而复已经是耄耋老人了,他的人生即将迎来终章。

2004年的1月1日,周而复的《长城万里图》六部曲全部发行完毕,其作为一部小说作品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同时,作为一部反映抗战历史的文学作品,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一手史料和实证,因而具备很高的文献价值,成为我国文学界的一大瑰宝。而就在作品完全出版后的7月8日,周而复九十年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二战的发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造就的一场蔓延整个西太平洋的人道主义灾难,仅中国就有三千多万人死于日本军人之手,这都是侵略者欠我们的血债。

而日本政府在战后一直执着于“拜鬼”,这显然是对历史的粉饰,对他国人民的不尊重。因此,靖国神社成为了如今的东亚人民共同的一根敏感神经,坚决不允许被触碰。

周而复因为参观靖国神社被处分,固然是有被冤枉的成分,但他擅自行动这一点也是事实,组织上给予他处分也是应该的,只是因为情况的不明了,周而复一时间遭遇了本不该有的争议和过重的处罚。

尽管过了十六年,周而复的名誉才得以恢复,但好在这份昭雪还是及时到来了,让老人家能在风烛残年得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这是与他的作品完工同等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也不得不感慨,作为一个老革命战士,周而复向我们展现出来的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与坚韧,他总是坚持自己所想所愿,总是能在重压之下坚强屹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1985“周而复参观靖国神社”风波始末》——王周生

《周而复——舟行一任逆风吹》——参考网

《周而复“靖国神社事件”续志》;《世纪》;2013.01

《周而复家信中的“靖国神社事件”》;《文化周末》;2012.12

《晚年周而复:憾事与恨事》;《南风窗》;2007.11

《父亲周而复家信中的“靖国神社事件”》——史海沉钩

《周而复“靖国神社事件”续志》——陈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立党的基层组织需要几名党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