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珞璜工业园的水电气缴费清单哪里可以打印明细表在哪儿打印?

江津,夏商属梁州,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南北朝之前都是江州县属地。

南北朝时期,南齐武帝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建县,为江州县。西魏(553-557年)改为江阳县,兼置七门郡,县治在今江津顺江;北周孝文帝元年(557年)县治迁至现今几江。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七门郡。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县城地处长江之要津而改江阳县为江津县,隶属于渝州。

唐代,武德三年(620年),划江津县西部设定万春县。武德五年(622年),改名万寿县。

宋朝,乾德五年(967年),撤销万寿县併入江津县。

元代,至元16年(1279年),属四川行省重庆路总督府自辖的录事司。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设定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江津县仍属重庆。

清朝,江津县属四川省,康熙七年(1668年)改设川湖总督,康熙19年(1680年)又改为川陕甘总督治下川东分巡道重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重庆蜀军政府与四川军政府合併,设重庆抚府,后改为川东观察使,辖川东南54州、厅、县,后改川东观察使为川东道,辖36县,江津均在其中。

民国24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属四川璧山专区;1950年,璧山专区划归川东行署;

1951年1月,璧山专区由璧山县迁往江津县,改称为江津专区;

1960年,江津专区驻地迁往永川,仍称江津专区,1968年改为江津地区;

1976年1月,江津地区江北县归入重庆,将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辖江津县、璧山县、永川县、合川县、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大足县(称之为江八县)。

1981年,江津地区改为永川地区;1983年2月,撤销永川地区,其所辖八县併入重庆市,江津县属重庆市辖;

1992年,江津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四川省政府委託重庆市政府代管;

1997年,江津市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

1996年,江津下辖47镇19乡;2000年末,江津下辖49个镇14个乡;2001年,江津将63个乡镇街道调整为37个乡镇街道;2002年末,辖2个街道、35个镇,82个居委、380个村;2006年,江津辖3个街道、23个镇;2008年撤销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2011年设立四面山镇、鼎山街道;2012年撤销支坪街道,设立支坪镇,至此,下辖4个街道、24个镇;2014年设立四屏镇,共下辖4个街道、25个镇。

2017年,增设圣泉街道。截至2017年8月3日,江津区管辖5个街道、25个镇。江津区人民政府驻地圣泉街道圣泉路99号。

2019年2月,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机构改革方案》。新的江津区机构改革方案包括党委机构13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2个。政府工作部门30个,分别为: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教育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区商务委员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审计局、区体育局、区统计局、区医疗保障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区林业局、区信访办公室、区招商投资促进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在北纬28度28分-29度28分、东经105度49分-106度38分之间,地处重庆西南部,东邻重庆市九龙坡区和巴南区、南靠贵州省习水县,西接四川省合江县,北连重庆市永川区、璧山区。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幅员面积3218平方公里。

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跨盆东平行岭谷、盆南丘陵、盆周山地三个地貌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地形南高北低,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南部紧靠贵州以山区为主。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全区最高海拔1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

江津区属北半球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阴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8.4℃,年平均日照时数114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01.2毫米。年平均风速0.8米/秒,最多风向为NE风。年平均蒸发量为805.5毫米。年雷暴日数37天。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乾旱、低温阴雨、冰雹、大风、寒潮、雷暴。

江津区境内河流主要属长江水系,河流有长江、綦江河、笋溪河、塘河、璧南河、临江河等。

2017年,江津区户籍人口1496552人,其中城镇人口715385人。

2017年,江津区户籍人口中,男性为767598人,占总人口的51.29%;女性为728954人,占总人口的48.71%。

2017年,江津区户籍人口中,18岁以下的人口为251258人,占总人口的16.79%;18-35岁的人口为290223人,占总人口的19.39%;35-60岁的人口为595873人,占总人口的39.8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52491人,占总人口的24.00%;百岁以上核实健在的157人。

2017年,江津区户籍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95481人,占总人口的99.56%;少数民族人口6621人,占总人口的0.44%。

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毛平

2017年,江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7.1亿元,比2016年增长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7.1亿元,增长11.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2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分别为5.0%、71.0%、24.0%,其中工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为58.0%。三次产业比重为11.3:60.4:28.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522元(8534美元),比2016年增长8.2%。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亿元,比2016年同口径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44.7亿元,增长11.3%;非税收入25.3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7亿元,增长7.4%。其中,教育支出22.7亿元,增长1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5亿元,增长21.7%;医疗卫生与计画生育支出13.1亿元,增长3.5%;住房保障支出2.3亿元,下降17.0%。

2017年,江津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7亿元,比2016年增长4.1%。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8亿元,比2016年增长3.0 %。

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154.16万亩,比2016年增加0.3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4.33万亩,增加0.5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5.1万亩,增加0.8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0.85万亩,增加0.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7.1万吨,比2016年增加0.01万吨,增长0.02%。其中,夏粮产量2.7万吨,下降1.21%;秋粮产量64.43万吨,增长0.07%。全年穀物产量50.99万吨,其中,稻穀产量37.0万吨,下降0.3%;玉米产量13.4万吨,增长0.9%;红薯产量11.9万吨,增长0.6%。全年猪牛羊禽类总产量9.46万吨,比2016年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7万吨,比2016年下降1.3%。年末生猪存栏58.82万头,下降2.4%;生猪出栏94.36万头,下降1.5%。家禽出栏1200.3万只,增长1.2%。禽蛋产量2.74万吨,增长1.5%。水产品产量2.65万吨,增长2.5%。全年蔬菜总产量92.78万吨,比2016年增长4.6%。水果产量29.42万吨,增长7.0%。其中,柑橘产量19.42万吨,增长6.7%。花椒产量3.96万吨,增长7.0%。

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园区于2009年8月启动建设,面积120平方公里。有77家农业企业入驻,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80家,形成5万亩粮油、晚熟柑橘、蔬菜、花椒、特色养殖(畜禽、水产)等富硒产业基地和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培育富硒品牌20余个,建成了一批观光休闲农业基地。

2017年,江津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74.5亿元,比2016年增长11.0%,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9.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201年增长18.9%。其中,汽车机车及零部件业增长16.1%,装备製造业增长18.1%,新型材料製造业增长23.5%,电子信息业增长31.9%,食品加工业增长8.3%。

重庆江津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是重庆市政府首批批准的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由双福工业园、珞璜工业园、德感工业园、白沙工业园组成,基本形成装备製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工业五大产业集群。

江津最北端、重庆近郊西部

以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物联网、机器人、商贸物流、智慧型製造、城市建设、养老养生、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

装备製造、现代物流、新型材料

以打造国家级装备製造基地与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为定位,主要发展装备製造、粮油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以及生产性服务业

紧邻重庆绕城高速和四面山高速公路

农副产品(富硒食品)深加工、机械加工、新型材料

重庆主城南部、绕城高速以内

以保税加工为主导、保税物流为支撑,保税服务为链条,围绕智慧型终端、高端装备、大宗物资和跨境电商等开展招商

2017年,江津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2.6亿元,比2016年增长11.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0.9%。88户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276.1亿元,增长27.6%。

2017年,江津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比2016年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2亿元,比2016年增长13.0%。年末全区限额以上商贸单位623家,比2016年末增加75家。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326家,限额以上个体户277家。

2017年,江津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3亿元,比2016年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零售额252.4亿元,增长14.4%;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0.7%。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919.7亿元,增长26.0%。实现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77.2亿元,增长24.4%。

2017年,江津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8.8亿元,其中,出口32.6亿元,增长34.3%;进口26.1亿元,增长91.7%。按美元计算,实现货物进出口8.7亿美元。其中,出口4.8亿美元,增长30.0%;进口3.9亿美元,增长88.3%。

2017年,江津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比2016年增长11.4%。公路里程累计650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3公里,二级公路531.2公里,三级公路104.5公里,四级公路4004.2公里,等外级公路1797.1公里。境内高速公路120.3公里。其中,绕城高速25.3公里,江合高速47.7公里,江永高速17公里,江綦高速26公里,九永高速4.3公里。全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8.6万辆。

2017年,江津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不含速递和广电网路)10.9亿元,比2016年增长9.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亿元,增长16.2%;电信、移动、联通业务总量8.5亿元,增长8.2%。

2017年,江津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60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20.1%。其中海外游客12.3万人次,增长3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7亿元,增长26.2%。全年公民申请出境人数4.2万人次,下降13.2%。

2017年,江津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8亿元,比2016年增长7.3%。年末有中资银行地区支行2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37.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33.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89.0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87.9亿元。

截至2017年底,江津区有高等教育学校7所,在津学生65220人,在津教师3485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44所,国小9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稚园361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757人,普通中学教职工4970人,普通国小教职工4449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20人,幼稚园教职工3810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77万人,在校生2.36万人,毕业生0.8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0.81万人,在校生2.32万人,毕业生0.76万人;普通国中招生1.41万人,在校生3.91万人,毕业生1.24万人;国小招生1.24万人,在校生8.54万人,毕业生1.2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1人,在校生93人,毕业生16人;秋季学期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63万人。

截至2017年底,江津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94家、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285个。申请专利409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373件;获得专利授权量222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0件。全年有18个产品获重庆市名牌产品称号,有3个产品获重庆知名产品称号。全区拥有国内注册商标8054件,涉外商标109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8件,地理标誌5件,重庆市着名商标60件,江津知名商标142件,农产品商标2304件。全年新增注册商标1083件,新增重庆市着名商标4件。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誌1件。注册富硒商标52件,微型企业注册商标814件。

截至2017年底,江津区共有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陈列馆2个,名人故(旧)居7个,艺术表演团体30个,电影放映队33个,镇街综合文化站29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电视差转台2座。出版各类报纸302期906万份,馆藏图书5.4万册。组织综合性文艺演出1380余场次,其中乡镇演出1100余场次。放映电影3.8万场。有线电视用户19.4万户,其中在册数位电视用户19.3万户。製作播发广播6387.5小时,电视节目播出6205小时。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5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4%。

2017年,江津区获国家级以上比赛奖牌171枚,重庆市级比赛奖牌465枚。更新维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举办各类较大规模体育赛事及活动150场(次),直接参与人数42万余人(次)。11月举办了江津区第三届运动会。

截至2017年底,江津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01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40人,注册护士237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755张,其中区级以上医院4579张,镇街卫生院2964张。全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例,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5473例,发病率406.62/10万,乙类传染病中死亡病例111例,乙类传染病死亡率8.25/10万。报告死亡传染病病例112例,传染病死亡率8.32/10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19 %,新法接生率100 %,住院分娩率99.97 %,婴儿死亡率4.49‰,孕产妇死亡率10.44人/10万人。

江津是“中国花椒之乡”,早在公元14世纪的元朝就开始种植花椒。境内花椒种植面积50万亩,位居全国三大花椒基地之首,鲜花椒年产量26万吨左右。

江津盛产高粱白酒,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土特产辞典》中,产自江津的“几江牌”白酒被列入中国97种名优白酒之中。

江津米花糖原为太和斋米花糖,始创于1910年,1979年被四川省商业局评定为优质产品。米花糖出名的有:“玫瑰”牌、“荷花”牌、“几江”牌、“芝麻官”牌。

江津柑橘种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熟有温州蜜柑,中熟有渝津橙、卡拉卡拉等,晚熟有清见、默科特、W·默科特、塔罗科血橙等。

江津芝麻桿 以芝麻为主要材料,经过多道工序製成。芝麻桿从原辅材料取料到整个製作过程,按传统、严格的工艺流程和管理程式生产。

石蟆镇橄榄是重庆江津的特产。石蟆镇是重庆市仅有的规模种植橄榄之地,是重庆市命名的“橄榄之乡”。

江津区地跨长江两岸,紧临渝黔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渝蓉铁路、渝黔铁路,是川东南、黔北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

截至2017年底,江津区普通公路里程累计650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3公里,二级公路531公里,三级公路105公里,四级公路3875公里,等外级公路1926公里。境内高速公路191公里,主要有绕城高速、渝泸(江合)高速、四面山高速公路(重庆江津至贵州习水)、江永高速等。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客运覆盖率100%。

截至2017年底,通过江津区的主要交通线路和枢纽有:江津公路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鼎山长江大桥、观音岩长江大桥、白沙沱长江大桥、新白沙长江大桥、地维长江大桥、210国道、渝昆高速、渝黔高速、重庆绕城高速、渝泸高速等。

成渝、渝黔、渝贵铁路交汇江津,铁路总里程达161.5公里,火车站16个,其中三级站4个。渝贵铁路在境内设有珞璜南站,实现了江津至贵阳2小时,江津至广州6小时。

在江津区内规划有5号、17号、19号等重庆轨道交通线。其中,轨道交通5号线延伸线江津段已开工建设,在江津境内设双福站、享堂站、江津高铁站、圣泉寺站4个站,计画2020年建成投入营运。规划中的轨道交通5号线江津段二期工程(江津至鱼洞段),将从滨江新城跨江延伸至江津几江半岛,往东经支坪组团、珞璜组团至巴南区鱼洞。

江津历史上是长江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至2017年底,江津区内建成生产性泊位53个。珞璜港正在建设。境内港口可通过208公里高速公路,连线云贵川黔周边省市;港口铁路专线连线渝新欧可直达德国杜伊斯堡,南向铁路可达昆明、贵阳、南宁、北海。向东是江海联运,2450公里直达上海港。

江渊(1400—1473),字时用,号定庵、可潜,别号竹溪退叟。明朝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江津县九龙铺(今江津区双福街道享堂社区)人,官至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钟云舫(1847.8—1911.1),名祖棻,自称铁汉、铮铮居士,清四川东道重庆府江津县青草背(今江津区鼎山街道)人,被尊称为“联圣”,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卞小吾(1872—1908.6),清四川东道重庆府江津县稿子乡(今江津区石蟆镇)人,清《重庆日报》的创办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爱国实业家、辛亥革命烈士,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漆南薰(1892.9—1927.3),字树棻,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李市(今江津区李市镇)人,经济学家、四川国民党左派活动家、革命烈士,2003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吴芳吉(1896.5—1932.5),号碧柳,自署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祖籍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德感坝(今江津区德感街道),出生于重庆杨柳街碧柳院,是现代杰出的诗人、教育家,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冉钧(1899.5—1927.4),原名高镒,化名浩然,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双福黑林村(今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人,重庆和四川地区共产主义先行者,革命烈士,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聂荣臻(1899.12—1992.5),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吴滩场(今江津区吴滩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2003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李初梨(1900.4—1994.5),原名李祚利,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高占(今江津区白沙镇)人,曾任新华社社长、中联部副部长、党委书记,是文物收藏和保护的先行者,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周泽昭(1901.12—1990.4),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今江津区)人,医学家、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着作有《救护手册》、《战争毒气病的病理治疗》、《战争外科学》、《儿哺育法》等。

谭祖尧(1902—1927.4),字述尼,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高占(今江津区白沙镇)人,李大钊秘书,革命烈士,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李先闻(1902.10—1976.7),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长沖乡(今江津区长沖)人,中国植物细胞遗传学奠基人。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第11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主席。

李亚农(1906.6—1962.4),名旦秋,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高占乡(今江津区白沙镇)人,历史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并筹建上海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钟惦棐(1919.10—1987.3),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几江镇(今江津区几江街道)人,电影评论家,曾任中国电影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夏培肃(1923.7—2014.8),女,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今江津区)人,计算机专家。1960年,设计试製了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开达(1933.4—2013.7),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先锋乡(今江津区先锋镇)人,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邓若曾(1936.6—),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白沙镇 (今江津区白沙镇) 人,曾任国家青年排球队教练,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总教练。

蹇锡高(1946.1一),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今江津区)人,高分子化工专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範区、重庆市首批十大旅游度假区)

四面山风景区位于重庆西南部,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翼余脉。景区面积213.37平方公里,主要有望乡台、土地岩、龙潭湖、洪海、珍珠湖等八大核心景区、128个景点。

爱情天梯位于江津区中山镇常乐村。2006年,“爱情天梯”获评“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12年,“爱情天梯”获评“重庆新地标”。2015年,“爱情天梯”获评人文胜地类“新重庆·巴渝十二景”。

四面山少林寺位于江津区中山镇白鹤村,由原双峰寺扩建而成。双峰寺原名景德寺,又名双景寺,始建于宋景德年间。寺庙旁边有古墓群,有保存完好的历代主持墓5座,明代和尚墓155座。

四面山少林寺包括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殿、地藏殿、观音殿、钟楼、鼓楼、佛学院宿舍、佛学院教室等建筑,传承禅宗佛法及南少林武术。其中的石刻、壁画、楹联合称寺内三绝。

清溪湖位于江津区蔡家镇,是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始建于1977年。清溪湖水库坝高45米,坝顶长188米。

(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市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黑石山风景区位于江津区西南部,是江津聚奎中学所在地。有中国五十大书院之一的聚奎书院,“川东第一大礼堂”鹤年堂以及抗战遗址石刻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大佛寺位于石门镇境内,1956年8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直辖以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正殿为七重飞檐歇山式顶,琉璃瓦盖,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寺内有中国现存最大的脚踏莲花观音造像,通高13.5米,属深浮雕近圆雕石刻,该造像是中国第九大佛,是世界最大的观音菩萨石刻造像。

重庆影视城位于江津区白沙镇,先后有《重庆谍战》、《雾都》、《母亲母亲》等近90部电影、电视剧在此拍摄。2018年7月2日,白沙影业正式挂牌,重庆市文化委授予白沙影业为“重庆影视摄製一站式服务平台”。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等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範区

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範基地

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工业园B区位于重庆市江津区,,面积约940.42亩。 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工业园B区部分企业

  •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工业园发展中心 李天刚

认真细读报告,“人民”再次成为高频词,“人民”二字格外醒目鲜明、力重千钧。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序列中,让人民占据“C位”,始终排在第一位,充分彰显我们党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出席大会的代表们代表9600多万名共产党员和14亿多人民发自内心鼓起的雷鸣般掌声,是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和期盼,是对更美好未来的致敬。

以百姓心为心,找到共振频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会把谁放在心上。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反贫困之战,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我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兜紧兜牢14亿多中华儿女的幸福网。十年的非凡成就,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里。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兑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郑重承诺。

以群众忧为忧,把准共情脉搏。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全体共产党员应带着初心出发,过村涉河,翻山越岭,楼宇穿行。要有掀锅盖、查米缸的认真劲,必须身入、心入基层。在鲜活的生活场景中,倾听百姓的诉求,感受百姓的疾苦,了解百姓的关切点。在观察、体会、分析中找出找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做到路在心中、更在脚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以复兴梦为梦,掌握共鸣密钥。党心连着民心,领航决定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回应了百姓期待,说出了群众心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张全新的人民考卷全新铺开。找准人民坐标,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础上,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将让更多人特别是普通劳动者觉得有盼头、有奔头。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电气缴费清单哪里可以打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