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能治心慌心悸焦虑不安吃什么中成药心烦,大家有什么建议?

麦冬甘草金莲花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是指人体精血津液等阴液不足,机体失于濡养,而形成的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体质状态。所以阴虚体质的人又可以叫做“缺水派”。

常见主要脏腑阴阳失调:肾阴虚、肝阴虚、肺阴虚、心阴虚

一、为什么现代人普遍“阴虚”,形成阴虚体质的原因有哪些呢?

●先天不足。如年长受孕、早产、孕期意外,先天五脏精气不足。

●饮食不节。喜食辛辣温燥的煎炸食品:偏爱助阳食品,易上火生热耗津,导致阴虚。

●起居不按四时,熬夜造成阴虚。

●外感暑、热、燥邪,热化伤津。

●饮酒抽烟、吸食兴奋剂、纵欲过度,引起阳亢阴虚。

●心急易躁,七情伤阴。

●劳损久病或素体热病灼津。

●外伤失血或月经过量,导致津液营阴不足,五脏精气失于濡养,阴阳失衡。

二、阴虚和阳虚的表现:怕冷多是阳虚,怕热多是阴虚。

阴虚者,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质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泣。

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阴虚者,腰酸绵绵;阳虚者,腰部冷痛,遇寒加剧。

阴虚者,两颧红赤,眼脸呈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那……有的小伙伴就说了,感觉自己阴虚的症状和阳虚的症状都有是怎么回事儿?

那你就麻烦了,你这是阴虚和阳虚的plus——阴阳两虚了!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补肾阴代表方,“千年补肾第一方”,三补三泻,补而不腻

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组方特点:肝脾肾三脏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补中有泻,以泻助补,使补而不腻

疗程:浓缩丸、蜜丸。三月为疗程

杞菊地黄丸---------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眩晕耳鸣、眼睛干涩、视物昏花、迎风流泪、羞明畏光

组方特点: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而成。

其中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枸杞子、菊花养肝明目。滋肾养肝,精血并治

疗程:浓缩丸、蜜丸。三月为疗程

明目地黄丸——滋肾养肝,平肝明目

肝火上炎,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组方特点:肝肾并治,精血同调,重在养肝。凡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老花远视干眼症等中医辨证属肝火上炎所致者,皆可选用

疗程:蜜丸。三月为疗程

知柏地黄丸----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者

组方特点:滋补肾阴治其本,降泄虚火治其标,标本兼顾,治本为主

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其中六味地黄丸滋补亏虚之肾阴,知母、黄柏降泄上炎之虚火

疗程:浓缩丸、蜜丸。2周为疗程

阿胶-------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组方特点——单纯一味,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为“补血圣药”

疗程:每天服用3-9克。三月为疗程

阴虚体质的人,可以通过食疗和穴位按摩来调理。具体请看下面的推荐:

(1)可以吃一些甘凉滋润的食品,比如蜂蜜银耳蒸百合

百合可以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银耳滋阴生津、益气补血;蜂蜜滋阴润燥、润肠通便;三者配伍在一起有很好的滋阴、调体的作用。

(2)北杏炖雪梨:北杏100g,雪梨一个,白砂糖30~50g,清水半碗,隔水炖1小时。清热生津,化痰止咳。

(3)莲子百合煲瘦肉:去芯莲子20g,百合20g,瘦肉适量,加水煲汤,肉熟烂后加盐调味。清心润肺,益气安神。

(4)熟地补阴汤配方:熟地30g陈皮6g当归6g花胶20g龟肉(连甲)200g粳米40g

功效:滋补肾阴、补益肾精。

(5)在肉食选择上,首选鸭肉,鸭肉性凉,可以缓和阴虚体热。除此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百合、黑芝麻、甲鱼、海参

(1)西洋参茶西洋参的药性与人参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人参提气助火,西洋参滋阴降火。相对于人参,西洋参的补气作用会温和许多,也不似人参温燥,因此,体质较弱的人,如老年人、身患重病的人,都可以服用西洋参作为日常保健。

凡是津液不足引起咽干口渴的症状或生活中感到虚烦燥火,喉疼失音食欲不振,西洋参都很对症。西洋参虽然适用人群很广,但如果药不对症,也会起到反作用。西洋参补气养阴属于凉药,如果身体有热症,比如口干烦躁、手心发热、脸色发红,此时使用西洋参调补可以达到很好的降火效果。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肿等症状时,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否则会加重病情。

(2)石斛茶------石斛益气养阴、生津降火,适用于阴虚所致的各种津液不足口渴咽干之症。石斛也有多种,鲜石斛清热生津效果比较强,比较适用于正在发烧的、容易烦热的人。干石斛擅于滋阴清补,适用于热病后期,阴亏虚热的人。鼓槌石斛,滋阴清热的药力较强。而霍山石斛,尤其适合津液不足的老人。

(3)生津茶----麦冬+玉竹+甘草+金莲花

麦冬滋阴生津,而且本身还有润肺利咽的作用,缓解口渴、咽干,玉竹可生津止渴,缓解咽干口渴消除内热,润燥金莲花消炎止咳清肺利咽清热作用甘草可以祛热邪,回味甘甜,排毒生津,泡生津茶从根源解决问题。

(4)玄麦柑桔茶-------麦冬配元参,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两虚、虚火上炎、清热解毒、滋阴清肺、祛痰排脓,以养阴润肺利咽为法。(PS:不要嫌麻烦,更不要嫌这些中药名绕得慌,药店都可以抓到的)

1.兼风热表症者加薄荷、桑叶祛风解表;

2.热毒加银花、连翘、黄芩以加强清热解毒;

3.咽喉肿痛甚加山豆根、射干以增强清热解毒止痛之效;

4.兼气阴两虚加藏青果、沙参、生党参、鸡蛋清(冲服),以加强补气滋阴之力量。

不过,若是自行配药,煎药比较费时费力,可以泡水代茶:将这4~6味药材一起放入沸水中,泡上5分钟即可饮用。

麦冬、甘草、金银花和胖大海在一起泡水,有什么功效

在说这四味中药材混合在一起泡水有什么功效之前,我们先分别看一下每味药的功效以及主治病症,这样有利于大家更清楚的理解综合起来的功效。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明代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记载:“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此皆心肺肾脾元虚火郁之证也。然而味甘气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体润质补,能养肾髓,专治劳损虚热之功居多。如前古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等疾,则属劳损明矣。”可见其主要治疗肺燥干咳、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等阴虚有热的病症。

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味甘,性平和,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生用清热解毒力强,炙用补脾益气力强。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记载:“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可见甘草生用与炙用的区别。

金银花,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明代张介宾在《本草正》中记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可见金银花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热毒内蕴病症。

胖大海,别名大海、大海子、大洞果、大发,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清代赵学敏在《纲目拾遗》中记载胖大海:“治火闭痘,并治一切热症劳伤吐衄下血,消毒去暑,时行赤眼,风火牙疼,虫积下食,痔疮漏管,干咳无痰,骨蒸内热,三焦火症。”主要用于治疗热毒所致干咳无痰;咽喉肿痛;音哑;牙痛;热结便秘等病症。

综上所述,麦冬、甘草、金银花、胖大海一起泡水,主要治疗上焦热毒炽盛、阴液亏虚所致咽喉肿痛、喑哑、咳嗽、咳黄痰、咽干、扁桃体肿大、牙痛、便秘等病症。

由于大多数药物偏于寒凉,对于无明显热毒内蕴、脾胃气虚、肾阳不足者禁服。

文:广西国际壮医院男科岳增宝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王传航主任医师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黄连汤活用辨治心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论》173条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由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组成。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功。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下去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而为君。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兼以解表,二药共用,可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而为臣。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扶正驱邪之功而为佐,诸药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该方临证大多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辨治,而笔者抓住其病位的「胸」,其病机的阴阳升降失调,其症的心中烦闷等,将该方应用于心悸辨治,收效良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作用;干姜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桂枝有镇静、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党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炙甘草、半夏提取物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笔者体会,凡心悸等心系病症见阴阳不交,升降失调,上热下寒者,皆可圆通应用该方,现举验案二则。
案一、心悸(心血管神经症,频发室性早搏)
赵某,男,34岁。阵发性心慌、胸闷20余天,2010年2月23日初诊。因心情郁闷,常熬夜,疲惫过度感心慌、胸闷20天,逐渐加重,发作频繁,动辄尤甚,严重时伴恶心、上腹部满闷不舒,医院诊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服用西药和中成药治疗,效不明显而来求治。诊见:阵发性心慌、心跳有频发停顿感、胸闷,不时恶心伴上腹部满闷不舒,心烦,焦虑,口乾,自汗,无口苦,纳差,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厚中间黄腻,脉滑、促。心率88次/min,早搏20余次/min。四诊合参,辨证为厥阴病,寒热不调,阴阳失和,心神不宁。治宜清上温下,通阳益气,安神定悸,方予黄连汤加味:黄连、炙甘草、干姜各20g,桂枝、炒枣仁、茯神、生龙骨、生牡蛎、清半夏各30g,党参15g,灵磁石60g,红枣12枚(掰开),5剂。日1剂,水煎,昼3服,睡前1服。二诊:药后,心慌、胸闷、心烦、焦虑明显缓解,上腹部满闷不舒减轻,恶心消失,仍不时自汗,动辄有气短之感,上方加黄芪30g,五味子15g,继服10剂,诸症悉除。
按:该案患者心身过劳而致阳气耗损,气机郁滞,痰浊郁阻,阴阳不交,阳不得降而痰热扰于上,热留胸中,耗伤心气,上扰心神则发心悸胸闷气短,心烦焦虑不安;阴不得升而寒邪滞于中,则恶心、上腹部满闷不舒,总为上热下寒,阴阳升降失常之证。故治以黄连汤重在升降阴阳之气,方中黄连主清胸中之热,该药有良好的除烦热、消痞满功效,既治心中烦悸,又治心下痞满。干姜通心助阳,「主胸满……温中」(《本经》)。桂枝既可交通阴阳以助升降,又能温寒邪。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化痰降逆,和胃消痞。炙甘草、党参、红枣益心气,和中焦,复常气机畅达,以助阴升阳降。加茯神、炒枣仁在于宁心安神,近代著名中医临床家祝味菊谓其为强心治悸的对药,取其温阳和营,潜镇浮阳,养心安神之功。加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以潜阳纳气、镇心安神。二诊仍不时自汗,动辄气短乃心气不足较甚,加黄芪「补虚」,益心气,固表止汗;加五味子「主益气」,滋肾阴,生津敛汗。笔者临证辨治心悸时,常对证加以黄芪、五味子对药,二者既可补心气,升心阳,又能敛心阴,收心气,相得益彰。方证相应,故疗效彰显。
案二、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胡某某,男,67岁。阵发性心慌、气短伴头痛1月余,加重5天。2010年2月28日初诊,有冠心病史5年。1月前,因感冒高热后出现阵发性心慌气短,热退后症状未减,且逐渐加重并伴头痛,在医院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口服多种药物治疗,病情不稳定。5天前,诸症又因生气而加重,心慌、气短发作频繁,动辄加重,非常痛苦,求治。诊见:面色苍白,精神差,乏力,心慌、气短频发,阵发性头顶痛,动辄发怒,干呕,异常心烦、焦虑,无汗,无口苦,口乾,口渴;不欲饮,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暗,舌体胖大,苔白水滑,脉沉、缓。心率56次/min。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少阴、厥阴合病,寒热不调,阳虚寒盛,挟瘀饮,治宜清上温下,温经扶阳,祛瘀化饮,方予黄连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黄连、炙甘草、干姜、党参、炮附子(先煎1小时)各18g,麻黄、细辛各15g,桂枝、川芎、吴茱萸各20g,清半夏、茯苓各30g,红枣(掰开)12枚,5剂。日1剂,水煎,昼3服,睡前1服。二诊:心慌、气短明显减轻,心率62次/min。头痛基本消失,仍有心烦、焦虑、干呕,舌苔黄滑腻,脉滑,上方去麻黄、细辛、附子,加陈皮、枳实各15g,生姜30g,继服7剂,诸症消失。
按:患者久病阳气素虚,脉络瘀阻,又外感风寒之邪直中少阴,下焦阳虚寒盛,水饮内停,饮自下乘而心悸、头痛、干呕。又郁怒伤肝,气机失畅,郁而化火,扰及心神而心烦、焦虑异常。既有厥阴上热下寒,升降失调之证,又有少阴阳虚寒盛,饮瘀互阻之证,兼而治之。故一诊主以黄连汤辛开苦降甘益气,清上温下复升降,温中化水饮,通阳益心气。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化饮,鼓舞心阳,活血通脉,方中细辛还有开窍,「主头痛脑动……」(《本经》)之功。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主中风入脑、头痛……」,加之上行头巅以活血化瘀治头痛。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加之以治阴寒内盛,浊阴上逆巅顶头痛及干呕。加茯苓意在加强和中化饮,宁心安神之力。二诊仍有心烦、焦虑、干呕,苔黄滑腻,脉滑,有痰热扰心之象,故去麻黄细辛附子汤,加陈皮、枳实、生姜合黄连温胆汤意以化痰清心,除烦治呕。临床上,黄连温胆汤对心烦、焦虑、心神不宁属痰热者疗效甚好。经方与时方亦可据证相合,有是证则用是方,有是证则合是方,此亦经方的圆机活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慌心悸焦虑不安吃什么中成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