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发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一、引起腰间盘突出的七大原因

  (1)在职业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高,这与工作中腰肌的紧张度有关。另外,与工作时的姿势也有很大关系,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长期弯腰工作或弯腰搬重物的人由于腰部局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受力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就较高。这就提示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应注意休息,注意腰肌与腹肌的协调性;脑力劳动者应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加强腰肌的协调性。

  (2)在年龄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左右。这是由于这个年龄段是人的体力最好时期,胆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已经开始,特别是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更早,而腰椎骨质的退行性改变相对迟一些,这种退行性改变的不同步加上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量较大,就容易导致椎间盘的突出。

  (3)在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病率男性比女性更多一些,这是由于男性体力劳动较多,较重,腰区的活动范围较大,腰椎受伤的机会比较多。女性因有不同的生理活动规律,像月经、怀孕、分娩等都可能影响到腰椎的功能。

  (4)在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的和过于瘦弱的人都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身体肥胖的人特别是腹部过于肥胖的人,除了本身脂肪组织较多、肌肉组织较少外,腹部重量的增加也加重了腰椎的负荷,从而增加了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身体过于瘦弱的人由于肌肉组织较少、肌肉力量较弱。从而对腰椎的保护、加固作用较弱,易发生腰肌劳损,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5)在工作环境上: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区肌肉的炎症、水肿,影响腰椎的功能,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在遗传上: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几倍。

  (7)在发育上:在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隐裂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区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三、预防腰间盘突出的措施

  一、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腰突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和积累劳损。因此通过锻炼,骨骼和腰背肌就会坚强有力,神经系统反应就会敏捷,于是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动作才会准确、协调,腰椎才不易发生损伤;同时运动有利于减轻腰椎负荷,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从而防止腰突症的发生。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做广播操、健美操、打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均可。

  二、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

  正确的姿势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劳损,延缓椎间盘退变,从而有效预防腰突症。

  下面是几种有助于保护腰椎的常用姿势:

  站立劳动者:髋、膝关节微屈,以15度左右为宜,自然收腹,双侧臀部肌肉向内收缩,使骨盆前倾,腰椎变直。

  坐位工作者:调整坐椅的高度恰好使双膝关节能自由屈伸,上腰椎与靠背椅贴近,保持脊柱伸直。椅子坐板不能太窄,应能托住双侧大腿为宜。

  因工作性质需要半弯腰的劳动者(如炊事员、理发师等):保持下腰部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平行,使重力落在双髋关节和双足上。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伸腰部,然后屈髋下蹲,再用力伸直髋、膝关节,挺腰将重物搬起;集体抬动重物时,要挺胸直腰,先屈髋下蹲,然后同时托起重物。

四、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

  (1)屈曲法:早期痛感剧烈、坐卧不宁,活动明显受限的患者可采用屈髋、屈膝、屈上身抱膝侧卧的体位,可减轻神经根的张力,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有效地缓解疼痛。也可采用跪俯头贴膝盖的姿势,或跪俯位,上身俯在叠起的被褥上,臀区朝上,可有效地减轻痛苦。

  (2)抚摩法:患者的疼痛在早期多为锐痛,对各种刺激特别敏感,尤其是按压刺激,患者无法接受。这时患者家属可采用非常轻柔的抚摩法,或隔着衣服,从腰背区到足跟,用手或手掌轻轻抚摩,以患者刚刚有感觉为度,往返来回。可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分散其注意力,缓解肌肉痉挛。

  (3)铁板弓法:适用于部分痛感稍轻的患者。患者仰卧位,腰下垫一叠起的被褥,高度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度,每次10分钟,1日数次,撤去被褥后可改为屈曲法。

  (4)单腿牵引法:患者俯卧位,抓住床头,家人在床尾,握住患者的踝区,向后持续牵引,牵引的力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5)热疗法:热疗法适用于因寒冷引发或外伤后数天,急性期已过的患者。取粗盐粒1000克,置铁锅内炒热,用布包裹数层,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进行热敷。也可用热水袋代替,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6)推拿治疗:在患者疼痛发作数日后,由于神经根的水肿、炎症已缓解,肌肉痉挛可产生疲劳、酸胀的感觉,这时患者家属可对病人腰区、下肢行简单的推拿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髓核突出症,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最早有记载的是Kocher在1886年解剖一个从30米高跌下的患者,看到了椎间盘突出。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有:

  (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①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②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小,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①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②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③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腹压与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