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发烧是病毒引起?我每次发烧都故意去验血常规淋巴细胞高是病毒感染吗几乎都是淋巴增多,只有极少数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我爱人1989年生人,男,不抽烟不喝酒,我们两个都是高中教师,他是班主任非常劳累,他一个月之前开始发烧38.5左右,吃了感冒药一天后仍然不见好转,而且浑身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稍有腹泻,扁桃体以及淋巴结肿大,伴有白痰和咳嗽严重,去医院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支原体,均有异常(图123),但胸透和ct正常。后到诊所输液,主要是头孢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了十一天,病情稳定了,开始工作上班,每次只要累一点就会有反复低烧37.3左右的迹象,停止输液期间一直在交替吃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停止输液一周之后去做了,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支原体,均已正常(图45)但两天后我们与两个内科医生吃了饭,当天晚上我们两个人均有不适感,但我仅仅嗓子发炎,只吃了一天抗病毒片和罗红霉素就好了,我爱人却又开始,上午低烧,下午晚上就更严重,他吃了和我一样的药没有效果,然后又输液两天的头孢与阿奇霉素,效果大不如前,可能是产生了耐药性,第三天换了红霉素效果几乎没有,后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异常(6),但c反应蛋白正常(7),怀疑血液病,内出血,心肌炎,非严性病变或免疫系统等,请问我们具体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定病情对症治疗?

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

经常会有人问我,孩子发烧查了血常规和CRP(C-Reactive Protein,C-反应蛋白),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才是细菌感染?什么情况下才要给孩子吃抗生素呢?

这个问题常常让我语塞,因为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并不是只看这两个化验结果来判断的。恰好我最近遇到了两个案例,借此来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5岁男孩,半夜开始发热,体温39℃以上,伴有恶心、腹痛及轻微的咽部不适,没有呕吐和腹泻,没有咳嗽流涕,家长随即带孩子去急诊,检查血常规和CRP结果如下:

家长随后又带孩子找我看诊,到达诊所的时候孩子的腹痛已经减轻,能正常走入诊室,精神状态很好,没有痛苦的表情。

我检查孩子,发现他的咽部充血比较明显,没有皮疹,没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鼻腔、耳朵和心肺都没有异常,按压腹部没有明显的疼痛。

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后,我认为孩子目前的临床表现尚不足以支持细菌感染的诊断。虽然白细胞和CRP比较高,但是起病早期骤然的高热和腹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同样可能会造成这两项指标升高。孩子腹痛的症状已经自行缓解,一般状况也比较好,说明感染并不严重。因此,抗生素治疗完全可以更慎重一点,观察后续病情发展的方向再做决定。

最后,我建议家长暂时先不用药,密切观察。两天后,这个孩子退烧了,没有出现其他的不适。

15个月的女孩,反复发热39℃以上,口服退热药物之后精神状态好,没有咳嗽,在她发热24小时左右的时候曾经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和CRP,结果如下图:

当地医院给予克洛己新(一种抗生素)口服2天,体温没有好转,在发热接近72小时的时候来到我门诊,孩子进来的时候精神状态很好,自己拿小勺挖冰淇淋吃得很欢。

我检查孩子时发现她的咽部布满了大量疱疹,耳朵和心肺都没有异常,没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手足及身体其他部位都没有皮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考虑到孩子已经发烧3天,一般状况还比较好,没有重症感染的表现,服用抗生素2天之后体温也没有好转的趋势,因此我初步判断白细胞和CRP升高是疱疹性咽峡炎本身的缘故(这个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出现白细胞和CRP的升高)

不过,CRP高到这种程度的我也确实是第一次见到,因此谨慎起见我又给她复查了一下,复查的结果:白细胞降到了10.19×109/L,CRP降到了54mg/L。这个趋势完全可以用疱疹性咽峡炎自身的发展过程来解释,因此我建议家长停用抗生素回家观察,这个孩子又过了一天就开始逐渐退烧,之后经历了几天剧烈的咽痛,最终恢复正常。

上面这两个案例,如果单看化验单的话,这样的结果确实很多时候会出现在细菌感染的病人身上,甚至有可能是严重感染,但是具体到这两个小患者仍然会有例外的情况,这就充分说明判断是否细菌感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并不是只看化验结果的。
实际上,详细的病史和查体已经能够为医生提供很多的信息,而化验检查的作用只是在临床做出初步判断之后帮助医生进一步的确认或者排除某些情况,而不能一开始就舍本逐末,只依靠化验单来判断病情。
不看化验结果,看什么呢?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感染部位,常见的病原都是不一样的。同时,免疫接种史、接触史不同,需要考虑的方向也有差别。另外,某些临床表现也能一定程度上提示可能的病原,甚至采血化验的时机不同,要考虑的情况也不一样。

  • 在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是病毒,而一旦出现中耳炎则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 6个月到5岁的孩子得肺炎,虽然病毒仍然是最主要的病原,但细菌感染的比例相比上呼吸道感染也要增加不少,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则比较少见,而对于5岁以上的肺炎来说,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的比例则要高很多;
  • 病毒性肺炎比细菌性肺炎更容易出现哮鸣音;
  • 秋冬季节2岁以下的毛细支气管炎多数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 秋冬季节家中多人同时高热,流感的可能性非常大;
  • 已经完成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免疫接种的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时候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等等。
所有这些信息需要医生综合起来分析,去伪存真,最后才能得出一个最可能的判断。
但即使如此,这也只是一个可能性,除非某些特殊的感染(比如流感)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测来确诊,否则大多数时候我们得出的都只是一个最可能的推测,而不是百分之百的确认,因此后续的观察和随访同样很重要。

再回来说这两位小患者,我向他们的家长叮嘱了观察要点,并且每天随访直到退烧,以防出现病情变化时能够及时应对,所幸两个孩子最终都如我所预计的那样康复了。

此外,同样是这两个孩子,也同样是这两份结果:

如果第一个孩子来就诊的时候一般状况不太好,或者腹部发现了异常的体征,我都会建议他做更详细的检查寻找更确切的细菌感染的依据,甚至可能转诊外科以排除急腹症。

而第二个孩子,如果是第一次就诊就来我这里,并且精神状态不好,那么我会建议她住院,一方面继续查找细菌感染的依据,另一方面还要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反之,如果这个孩子第一次就诊的时候精神状态就很好,咽部疱疹也很明确,那么,在临床表现足够判断病情的前提下,我就不会给她查血。

这就是不同临床表现下的决策差异。

对于普通家长来说,要自己去做判断,这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至少要知道,发烧的时候验血并不是最重要的,对化验结果的解读也不是只看升高或者降低这么简单。因此,不要只看到某一项化验指标的异常就主动给孩子用药,交给专业的医生看诊和处理才是正确选择。

宝宝发烧c反应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宝宝发热C反应蛋白增高首先提示炎症感染,如果C反应蛋白很高,同时又伴有发热、血象增高,一般考虑还是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越高的话,提示细菌感染越严重。这种情况下要给予抗感染治疗,常用的一些抗生素有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的。

如果反复发热,C反应蛋白很高,最好还是要静脉注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要注意监测体温情况,还有精神反应等等,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疗效。

(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宝宝发烧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发热白细胞增高,往往提示炎症感染,白细胞增高若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是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如果发热白细胞增高是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比如常见的发热,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的,如病毒感染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就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血象也可以明显增高,治疗主要就是抗病毒,更昔洛伟抗病毒治疗。

(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宝宝发烧查血常规主要看什么

宝宝发热查血常规,首先主要看白细胞,其次看分类。

如果发热时血常规白细胞很高,同时又是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这个情况就考虑是细菌感染,这种情况下,就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可以口服抗生素。如果感染很严重,持续高热,那就要静脉给予抗生素输液治疗。

如果血象低,白细胞低,这种情况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那就是抗病毒治疗为主。

如果血象高是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也考虑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

宝宝发烧盖被子薄的还是厚点的呢

宝宝发热的情况下,要帮助他散热,所以被子不能盖太厚了,尽量要薄一点盖。特别是外界气温很高的情况下,要松解衣服,被子要盖很薄的。

再一个在发热的过程中,不能够捂,捂起来的方式是不对的,有很多小朋友的家长,宝宝发热了又把他捂出一身汗出来,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有些感冒发热越捂,体温烧得越高,甚至可以出现超高热,很容易出惊厥、脑损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常规淋巴细胞高是病毒感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