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社工北京社工一个月的工资多少?

2021年近七成城市通勤高峰拥堵缓解

百度地图发布《2021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我国主要城市的交通状况。

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的

交通拥堵状况整体改善,

通勤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下降。

公众市内出行热度全面回升。

江浙地带居民市内出行热度最高,

武汉居民出行热度涨幅最高,

大湾区跨城驾车出行需求最旺。

新一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继续完善,

成渝地区公交通勤幸福感较高。

交通拥堵状况整体缓解,

近七成城市拥堵指数同比下降

2021年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改善。

在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排名中,

近七成城市的通勤高峰拥堵指数

较2020年有所下降。

其中,北京、重庆、长春

各大城市交通效率的重要指标,

及城市空间和宜居水平的综合体现。

在百城通勤时耗排名中,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

成都、大连、武汉、杭州、南京。

北京的年度平均通勤时耗

分别为上海的1.11倍、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

早晨7时半,在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地铁站,李慧站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等待着踏上通往国贸的地铁。除了周末,李慧每天都要这样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而这几乎是多数大城市务工一族生活的写照——在城区繁华地段工作,在郊区居住,每天将精力消耗在“舟车劳顿”的通勤上。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以“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劳动者劳动时间配置”为主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城市人群在通勤上消耗了大量时间,其中,北京高达97分钟,上海、深圳、广州的通勤时间也都接近或超过90分钟。

通勤时间如此之长,固然与交通拥堵等因素相关,不过“长途奔袭”的背后,也与大城市“职住分离”的城市布局密切相关。

北京超70%就业者上下班“长途奔袭”

8年前,李慧从山东来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金融公司,成为一名都市白领。月薪1.1万元的她,每月房租要花掉3500元,“一年的房租大约4万多,占了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李慧说,她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女孩,觉得租房不是长久之计,考虑买房时,她将目光投向了距离工作地更远的燕郊。

“从燕郊到国贸的公交,单程大概1小时左右,而从梨园到国贸,也得40分钟。”李慧跟记者计算着时间,她为自己的“聪明”而庆幸,除去首付,房子的月供只比现在的房租贵500多元,“我只要再多花一点钱和时间,就能拥有一套房子了”。

李慧坦言,自己的想法是受了同事启发。“很多同事都这么做,到了新小区后发现,许多邻居也和我的情况相似。”但是,她也表示,“每天坐公交进京的人太多,挤公交比挤地铁更困难。”由于新房还在装修,李慧目前仍然住在梨园的出租房中,“不管在哪里,‘长途奔袭’的日子,都不会结束!”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教授郑思齐曾带领其团队对北京市“职住分离”情况进行量化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城六区范围内,只有16.03%的居民实现了本街道就业,只有26.61%的就业者实现了本街道居住,超过70%的就业者上下班需要“长途奔袭”。“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成为北京上班族的共同感慨。

“职住分离”导致钟摆式交通

在郑思齐的研究中,用“职住比”来衡量职住分离情况,“职住比”即用特定区域的就业和居住人数相除得出的数字。在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中,容易出现“职住失衡”,最典型的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职住比”过高,这通常是标准的工作区;第二种是“职住比”过低,这通常是标准的“睡城”。对李慧这样的白领而言,他们几乎跨越了“职住比”的高低两级。

在写字楼聚集的CBD区域,是大批白领奋斗的地方,然而高房价、高房租很难让他们实现在这一区域居住的愿望。记者查阅某互联网租赁平台提供的房屋出租价格,以一居室为例,在城市白领工作集中地国贸附近,租赁价格在4000元~5000元/月,而在城市白领居住集中地梨园附近,租赁价格在2000元~3000元/月,价格相差悬殊。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的趋势,即由二、三环向四环外辐射发展。其中,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北京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五环以外1098万人,占全市的51.1%。

资料表明,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睡城”,提供的工作岗位往往很少。有网友总结出北京及周边的四大“睡城”——天通苑、回龙观、望京和燕郊,这些地方都在四、五环之外。数据显示,北京天通苑和回龙观只有不到20%的居民就近就业,82%的居民在五环以内就业,70%的居民在四环内就业。而一些典型的城市工作区,为提高同行业公司的工作效率,往往具有聚集效应,客观上也造成了非城市工作区的工作机会较少,大量普通就业者只得向居住区域外“迁徙”。这就导致了“钟摆式”的城市交通,从而催生了大量白领的“长途奔袭”。

一些北京近郊新建的新城已经在尽力避免“职住分离”,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业内人士分析,从根本上说是聚集效应抬高了居住成本。据媒体报道,北京亦庄新城最初按照“实现新的职住平衡格局”兴建,但建成后很多居民无力承受日益升高的住房价格,只得到偏远的农村寻找住房。

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房价居高不下,像李慧这样选择将居住地安置在离工作地较远区域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多。

“有时候,看见小区门口卖早餐的小贩,都会有些羡慕,我为什么不能在家门口就近上班呢?”李慧向记者吐槽。但是,她想了想,又对记者说:“拼事业,还是要有整体氛围,国贸虽然远,但是在那里才会更有发展!”很多的北京上班族像李慧一样,对“职住分离”的生活充满无奈。

“职住分离”的形成,是一种市场选择。但另一方面,又确实造成了劳动者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的提升。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应成为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同济大学社会学教授郭强此前表示,居住区和工作区连为一体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但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滞后性,现有情况下“职住分离”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他建议上班族调整心态,充分利用通勤时间,“了解与工作和社会相关的信息,观察社会的变化,寻找美感,学会享受。”

通勤者自述:从痛苦到适应

清晨,城市还未完全苏醒,泱泱人流已从四面八方汇向一个个公交站、地铁站、高铁站。

拥挤的人群中,你很难忽视那些极具辨识度的统一身影——他们步履匆匆,娴熟地穿过最近的路线;他们总是精准地换乘最快的下一班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称,在我国,有超千万人正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

数据显示,35分钟,是目前杭州通勤人口的单程平均时耗,有12%的人承受着60分钟以上的通勤时间;另据统计,杭州市区每天有约90万人次跨越钱塘江上班。

当都市化、城市群迅猛发展,跨江发展、产城融合,城市规模能级扩大,“在路上”对于每天经历着长时间通勤的打工人来说,究竟有着怎样的体验呢?记者进行了一些走访,来听听这些“通勤人”的自述——

工作时间四小时 上下班花五六小时

每个工作日,杭州到上海上班,两点一线。高铁,将这两座城市间166公里的距离压缩在73分钟内。但加上两头各有几公里耗费的摆渡时间,我的单程通勤时耗有2.5小时。

每天清晨5点50分,我自然醒来。十分钟后,我打车赶赴杭州东站。出门时,我的两只手上总是各拖着一个30寸的超大行李箱,装满了三四百本护照和相关材料。那时,我总是搭乘6点59分前往上海的G7558次高铁,会提前一次性购买一个月的高铁票。

站台上等待时,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熟悉的面孔,算起来起码有二三十个——他们都是像我一样,在这两座城市间奔波的“打工人”。

我们很少聊天,但彼此很容易识别。因为一快到站,大家总是默契地提前十分钟站到车厢门口。上班时间紧张,容不得耽误,你总会自然地想成为第一个下车的人。

8点12分抵达上海虹桥,我就急急拖着行李箱跑着去地铁站。如果不能坐上8点24分到站的地铁10号线,我就要再多等十分钟。早高峰的上海地铁,前胸贴后背,但我总会挤在八号和九号车厢间——那个位置出来就有升降梯。

通常,我会在8点40分到达。平时,只需要一上午的时间,我就能处理好三四百份材料。当12点半结束工作,吃完午饭,我就沿着相同路线返回杭州办事处。如果一切顺利,下午3点我就能回家补觉了。也就是说,我每天真正的工作时间只有四小时,却有五六小时花在上下班路上。

这可能是令人痛苦的通勤,但我已经逐渐适应。六年前,我在日本游学。当我在凌晨三四点晚归,日本电车常见站着睡觉的上班族。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也不算苦——毕竟,高铁上睡觉更舒适。

我所有的梦想只有一个:搬进城

这是我工作的第七年,我现在所有的梦想只有一个:搬进城。

我是黑龙江人,大学毕业前一年,我在良渚文化村买了房。当时,我就一心想着在杭州安个家,哪怕离我的工作地点20公里。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远,可如果和早晚高峰叠加在一起,却容易让人崩溃。

我习惯早起。为了躲避早高峰,我会选择早上6点半就开车上路,7点多就能到单位,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提早一个多小时。

但晚高峰避无可避。每天5点半,我基本会准时下班。可城西方向已经开始拥堵,一个隧道口在导航地图上总是深红色,仅1公里长的路段往往要开近20分钟,我只能一米一米地挪动。

每天都面对这种路况,人不由自主变得焦躁。为了更快一点,我会选择插队;一旦有车想插队,我坚决不让……即使这样,我也要在下班路上耗费1个半小时的时间。一路上,我会听听手机上的各种课程,但可想而知,这种学习效率极低。

晚上7点多到家,我只能独自地吃家人为我留下的饭。

两个月前,我的女儿刚刚出生,我陪伴她的时间屈指可数。

我甚至牺牲了正常社交——如果不重要,工作日晚上的饭局我都会推掉。参加饭局,不仅意味着我要很晚才能回到家,还要花100多块钱叫代驾。对我来说,这种通勤模式已经影响到生活的幸福感。除了对抓不住时间的焦虑,更多的是疲惫的通勤之路带来的自我损耗。

我妻子的工作地点沈塘桥,平时公交转地铁上下班,也要一个小时。想着怀着孕的她还要挤公交地铁,我就决心要换房。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换工作可能比换房更切实际。我妻子盘算着换一份离家更近的工作,毕竟城西正迅猛发展,工作机会也很多。

通勤距离:22.5公里

通勤时间:1.5-2小时

换三趟公交才回家 我已被踢出社交圈

我的手机上,有三个闹钟,一个比一个响。最后一个在早上6点20分响起,足以将我震醒。

我家,住在浙江音乐学院附近,上班在三墩。

6点40分,我必须骑上电动车,确保7点前到达郑家畈公交站。7点,这里将发出通往城西方向的最后一班121特快公交。若赶上这趟公交,我的上班路只需要再换乘一次,就能在1个半小时后到达三墩。

可怕的是下班回家的路。这时候,已经没有121路。同样的路线,我需要转换三班公交:89路转180路再换乘314路或514路,足足26站,花2小时,我才能回到家。

拥堵的晚高峰,公交车摇摇晃晃地前进。哪怕有座位,我也不敢打盹——一旦错过站,我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我有过这样的教训,睁开眼时我都到了滨江。

我从小在转塘长大,朋友也大多集中。但因为回家时间太晚,我几乎没法参加朋友的饭局和约会。久而久之,我自然地被这些社交场合排除在外。

现在,我只能逼自己晚10点上床睡觉。我的夜生活变得很单一:吃个饭、散散步,再玩下手机就结束了。

最近,家门口的地铁开通了,通勤带给我的痛苦结束了。傍晚下班,我可以坐地铁6号线。尽管我依然要换乘2次、坐3条地铁、坐26个站、2次跨越钱塘江,但时间成本节约了不少——我傍晚5点20分上地铁,6点35分就回到家,比以前快了45分钟。我没想换房,也没想换工作,因为杭州的规划让我充满期待。杭州地铁四期规划中,转塘一带也将有直达城西的地铁,正在一步步解决困扰我的难题。

通勤时间多久国家有规定吗?

国家没有规定上下班时间。但规定了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企业应生产特点不能实行《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用人单位在法定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劳动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一般劳动者都是标准工时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8个小时,而每周工作的时间则不能超过44个小时。若单位有需要要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话,其实也是允许的,当然一般情况下员工对加班安排也是有拒绝的权利。

本期编辑:甘皙 程莉莉

医院开通了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微信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等多种形式,预约挂号范围适用于在河北燕达医院出诊的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所有预约方式最长可预约一个月内的号源,电网预约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从早7:00至晚22:00,全年365天不间断为患者提供预约咨询服务。医院门诊挂号处专门设置了预约患者专用取号窗口和自助挂号机取号。预约号源采取实名制,预约就诊患者需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基本信息,预约工作人员做好相关记录及预约登记工作。预约后如遇专家出现临时停改诊,门诊工作人员微信通知咨询预约工作人员,预约工作人员以电话、微信、短信能多种形式通知患者更换就诊医生或者改约就诊日期。

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提供手机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检验报告、查询医院科室、查询医生停改诊信息等功能,官网公示专家出诊信息及预约挂号途径,院内各分诊台均放置预约卡片和预约二微码,院内多方位公示预约途径及流程,线上线下预约渠道结合,多方面为患者就诊提供预约服务帮助。

从2015年至今共为8万多名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预约占比从2015年的3.35%提高到12.82%。

燕达医院于2017年8月携手春雨医生共同打造了“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燕达医院优质医疗服务正式开启了线上时代。患者可借助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医患智能化匹配、咨询分诊、预约挂号、费用支付、报告查询、随访随诊等就医全部环节,与平台上优质的医生资源进行全天候、常态化的沟通,省时省力,切实降低就医成本。

随着平台的发展延伸,该平台已成为实现燕达医院医院与社区、医联体成员之间上下级网络门诊、远程多学科会诊服务的技术服务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可以观摩高水平的病历和医疗技术讨论,接受高质量教学和培训等等。

医院积极推进规范化诊疗,其中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临床路径的制度进行全员培训,2017年7月正式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增加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块,使临床路径管理逐步信息化、规范化。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推动,截至2017年12月全院临床路径的入径率达74.26%,完成率达55.24%,部分临床路径指标接近或超过国家标准,全院费用指标、平均住院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正性降低趋势。

目前共开展6个病种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脑梗死、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截止2017年12月,共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111例,2017年11月国家开通单病种网络直报系统,顺利完成由纸质表单的填写向电子化管理的过度。截止到2018年2月,2个月内共上报单病种154例,同比增长416%。费用指标、平均住院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正性降低趋势,费用指标总体下降幅度达19.95%;平均住院日指标总体下降幅度达11.67%。

2017年1月,京津冀三地正式实施了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工作。首批试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医疗机构共102家,其中河北省45家,燕达医院名列其中。

首批试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项目共17项,包括7项常规医用X射线摄影、5项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检查项目和5项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项目,均为医学影像学科最为常用、易于标准化、且有一定地方共享工作基础的检查项目。

2017年12,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天津市卫生计生委、河北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京卫医〔2018〕42号),在原开展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互认的检验项目和医疗机构数量,燕达医院医学检验科被纳入到第二批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范围。

为大力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医院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2018年5月份,燕达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站正式成立,为社会各界向患者奉献爱心搭建了平台。

目前,已逐步完善了医务社工及志愿者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了《河北燕达医院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医务社工及志愿者服务指南》、《志愿服务手册》等制度指导文件,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机制,开展了视频宣讲、实践培训、现场观摩等培训。

短短几个月时间,燕达医院的志愿者们就参与了五场大型义诊活动。在院内,他们为患者提供导医咨询、就诊引导、辅助检查、病房探访、人文关怀等服务;在院外,他们为人民群众提供应急救援、社区服务、健康教育、助医帮困等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燕达医院充分应用MDT管理理念和方式,最大限度整合各科室资源、发挥各专科技术优势。2017年9月,燕达医院成立了成立了多学科综合门诊,为患者提供全面、规范、最佳的治疗方案,并能有效节省患者就诊时间和检查费用。

对于疑难危重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实行多学科综合诊疗相关制度,截止目前,燕达医院已成立MDT多学科诊疗中心,三个亚中心:肺癌诊疗中心、消化肿瘤诊疗中心、骨肿瘤诊疗中心。

2017年以来,燕达医院收治了数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侵袭性纤维瘤患者,燕达医院运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发挥各专业技术特色,联合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营养科等多科室综合救治,这些患者在跑遍全国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以重大疾病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

燕达医院以急诊科为中心、依托急诊检验、急诊影像、急诊药房、急诊收费,建立了完善的7*24的急诊治疗体系服务体系,搭建多病种急诊绿色通道,满足周边急危重症患者的要求。

目前,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根据重点病种流程登记表要求30min内进行血管在通方案选取包括急诊溶栓(门药时间要求在30min内)急诊介入(门球时间要求90min内),急性卒中患者要求45min进行溶栓治疗,其他疾病患者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进行相应检查收入相应科室。

燕达医院急诊科目前具备独立接诊治疗心肌梗死、肺栓塞、脑梗死、脑出血、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主动脉夹层等急危重症疾病的能力,开展的溶栓项目处于京东地区领先地位,先后开展了40余例心梗溶栓、22余例脑梗溶栓、10余例肺梗溶栓等治疗,达到了快速确诊、快速治疗的急诊诊疗目的。同时,妇产科、儿科、眼科 、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也以急会诊的形式承担着本专业的急诊工作。

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2018年7月,以河北燕达医院为主体,由三河市中医医院、燕郊冶金医院、三河市东杉医院、燕顺医院、三河德亨仁厚医院、惠康疼痛医院、燕郊镇卫生院等多家基层医院所组成的河北燕达医院医联体正式签约启航。燕达医院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专科扶持、人员进修、远程医疗、技术提升、双向转诊等方面对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并不断拓展着医联体服务范围、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医联体的搭建,燕达医院运用信息化工具将自身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大型社区。燕达医院通过与若干大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接,初步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并在患者、与医生间建立了稳定的随访关系,为他们提供了健康教育、护理康复等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诊

改善医疗最根本还是要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为此燕达医院联合医联体成员单位及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日间手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简单来说就是社区居民有需求做日间手术的,到所属社区就诊,社区医生对居民进行初步评估,如符合日间手术中心要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双向转诊单。患者拿着双向转诊单到燕达医院相应科室就诊、入院,科室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优先安排其手术时间,术后患者转回社区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

燕达医院所建立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日间手术的形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及家属带来便利的同时,又有效地调节了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燕达医院在院内实现充分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用“互联网+”的手段,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效率。2017年8月份上线的“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实现看病全流程互联网的医院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线以来,燕达医院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化程度越来越高,院内服务的满意度也屡创新高,已基本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走路”的智慧医疗服务。通过该平台,燕达医院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诊前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报告查询、诊后医嘱随访等就医全流程的在线服务,患者只需要简单点点手机,就能实现相应的医疗数据的查询、推送等服务,整个看病过程都变得可控和人性。

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燕达医院医院信息系统共计42套,用于临床的就有29套,如HIS、LIS、PACS、RIS、手麻、重症、院感、移动护理、合理用药等等,这42套系统全部完成了信息集成接口,病历、检查、检验都能通过平台进行调阅,辅助医护人员分析并支持各种临床活动。

临床路径和预约挂号系统齐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客服电话及网站可以为患者提供各项咨询服务并且能够实现预约、挂号等功能,到院患者还可以到自助机办理各项服务,缴费可通过手机端利用微信、支付宝或网银完成。燕达医院较早实现了院内就诊一卡通的目标。

目前,域内不同医疗机构间还未能实现实名就医一卡通用及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016年,燕达医院在全院各病区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目前全院病房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17年10月,护理移动终端(PDA)正式上线试运行。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及实施方案,各科室依据患者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

在做好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燕达医院还将优质护理延伸至患者家中,为患者送去相关疾病的生活、饮食指导、常规护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积极开展一系列出院患者家庭延伸护理和一社区为基础的延伸服务,探索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医院――社区――家庭延伸护理服务模式。

延续护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静脉治疗、伤口造口护理、管道护理、慢病宣教、母乳喂养咨询等,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病人及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实现送医送护到家,构建全程无缝护理服务链。

已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

积极转变药学工作模式,现有5个临床科室(肿瘤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药学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召开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会议,运用PDCA开展药事质量管理改进工作,将所监测的药事指标反馈给临床科室,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学部能够为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老人单独请购药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药上门,定期到养护中心开展一次用药咨询活动,体现燕达医养结合特色服务。

定期来到医联体成员单位,对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处方点评指导,制度法规宣讲,加强社区处方管理,落实处相关制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举办年度京津冀药学峰会,邀请国家级专家开坛授课,进一步提升京津冀三地药学专业协同程度,提高域内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以人为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人文医学服务理念就是医务人员要懂得病人的心理和需要,从实际出发为病人服务,换位思考多为病人着想,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

改善就医环境、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改善就诊体验。在门诊大厅,提供空调、饮水机、wifi、增设候诊椅等便民设施,舒适的候诊环境及一对一的服务大大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在走廊、电梯、转角、地面、墙面等醒目位置增加就诊提示,方便患者快速找到目标科室;保持住院病房干净清洁,避免就医期间感染病毒。

增设夜间门诊,方便上班族。2017年底,为方便白天无暇看诊的上班族和部分特殊群体就医,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燕达医院在“无假日医院”与“周末专家门诊”的基础上,特增开“夜间门诊”,开设科室包括儿科、心内二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妇科、产科。

开设社区免费班车,就医更便捷。为方便社区群众来院就医,去年年底燕达医院开通往来燕顺路、迎宾路双线路的免费接送就诊班车。两条线线路共计覆盖小区30余个,每日上下午往返一次,切实方便了广大患者就医。

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

优化医院后勤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获得感”对改善后勤管理至关重要。影响医院后勤服务主要问题有停车位短缺、厕所不干净、电梯拥堵、空调“不给力”、伙食差等。

有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医院膳食服务。完善了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食堂有齐全的餐饮执照及餐饮服务许可证,以及技术人员职称证书、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定期对食堂食品留样、冰箱温度、餐前检查等工作进行抽查,定期对其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及考核;完善了食品原料采购、仓储、加工的卫生管理相关制度、食品留样制度。河北省食药监督局2016年8月、2017年7月对食堂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均达到检查标准要求。

医院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及改进环境卫生工作计划并有效落实,保证医院环境干净、整洁、舒适。设立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每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定绿化工作计划,按照不同季节对医院苗木进行养护管理。外请专业的消杀公司,定期进行除四害工作。医院加强禁烟管理,并于2017年获得了无烟医院称号。

深入临床一线科室征求意见,开展不同形式问题调研,如食堂的患者、职工用餐满意度调查、各班组的维修情况满意度调查及后勤管理部综合性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后勤服务工作。在后勤管理持续改进下,2016年出院患者后勤满意度99.14%,2017年出院患者后勤满意度99.41%。(河北燕达医院供稿)

报名前希望能认真确认对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有足够的信心。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份承诺,而不是一次友情参观娱乐。

爱,行动——护理脑瘫孤儿:/event//

午餐:AA (一般20—30元不定) 其他费用:如矿泉水等,自理

活动时间:上午8:00至下午6:00,中午儿童午睡,期间我们有三个小时休息时间(12:00—3:00)。 活动地点: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

1、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孩子们午睡休息,帮助孩子们起床、穿衣,照顾孩子们的一日三餐。

2、保证孩子们的环境卫生,帮助打扫室内清洁,帮助孩子们上厕所,给孩子换尿布,给孩子洗澡换衣服。

3、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陪孩子们看电视,给孩子们读童话书,陪孩子们做游戏,帮助孩子们恢复身体机能。

4、一切都为了孩子,用你的智慧和热情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用你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们幸福美好。

5、让世界充满爱,让感动常在。

1、请不要迟到,孩子们会因为您一个人的迟到而挨饿,因为他们还等着我们喂早饭。

2、请不要早退,报名前希望能认真确认对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有足够的信心。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份承诺,而不是一次友情参观娱乐。

3、孤儿院专职社工会根据需求和志愿者人员情况对志愿者们进行人员分工,请服从相关安排。

4、要注意孩子安全,照顾孩子时,有不懂的问题请及时请教专职社工或资深志愿者。

5、本次活动为自愿集结参与公益活动,请各位对自己的人身及财物安全负责。

6、午餐自行解决,不为孤儿院增加负担,通常我们AA聚餐。

7、请不要私自给孩子照相。(如为了宣传,请自重)

大家分别于活动当天早上7:10之前到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B口集合,领队点名确认后集体乘坐930公交车前往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社工一个月的工资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