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吃什么饲料多少天进一次食物野生白鱼吃什么饲料多少天进一次食?

西苕溪(图片来源于网络)

“禁渔期一结束,我就捕到了太湖白鱼,个头还挺大!”最近,安吉西苕溪沿岸的多个村庄,传出这样的喜讯。

白鱼和白虾、银鱼,被称为“太湖三白”。据了解,白鱼对水质要求特别高,没有好水一般活不长,更不会从太湖来到上游产卵。安吉县农业局水产站副站长李万祈说:“白鱼的出现,说明西苕溪水质提升,是渔业资源恢复的好兆头。”

“梅影载舟书有据,附身自照未窥余。如何展出乡村美,苕水桥头笑数鱼。”5年前,梅溪镇紫梅社区的何白老人有感于西苕溪的污染问题,写下了这首诗。“味道鲜美的太湖白鱼,居然看不到了。”何白说。

白鱼肉质细腻,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的一种名贵鱼类。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老百姓夸为“无锡第一鱼”,在我省也多有发现。据南宋《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可见,当时白鱼已成为贡品。

近年来,安吉人对母亲河西苕溪进行综合治理,极大地改善了水质。适宜越来越多水生物繁殖生长,许多消失已久的珍稀鱼类纷纷回归。

梅溪渔民张有根在西苕溪捕获一条野生大白鱼,近一米长,重达15斤。“10多年没有捕到了,还以为西苕溪已没有白鱼了。”张有根捕鱼超过30多年。

此后,随着西苕溪安吉段渔业资源逐渐恢复,关于白鱼的消息越来越多。据了解,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殖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捕捞产量最高。一般为野生,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目前,正是白鱼最多的季节,渔民捕捞到白鱼的喜讯,也从各个村庄传出。

据统计,去年安吉共捕捞10吨白鱼。李万祈说:“太湖白鱼,又回到西苕溪安家了!”

西苕溪是南太湖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百米多宽的水面碧波荡漾。”住在溪边的陈纯志回忆起儿时的场景,一脸陶醉,“孩子把稻草拧成绳子,用绳把溪水划到岸上,满地的小鱼活蹦乱跳……”

上世纪70年代后,西苕溪美景不再:两岸布满了造纸、化工、印染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排污管不停涌出黑水,溪水成了泛着泡沫的酱油汤,水质下滑为劣Ⅴ类。鱼虾绝迹,溪水无法饮用……更严重的是,大量采砂船进入西苕溪,造成河床流失,有些河道淤积到只有一半大小。

为还一江清流,从2010年起,安吉放弃每年2000多万元的砂石资源费收入,全面下达禁采令。

如今,陈志纯的另一个身份,是县矿产资源管委会办公室党组书记。这个整合了国土、林业、公安、环保等部分职能的综合部门,从污染源头入手,通过关停违规采矿企业、规范运砂码头等一系列工作,守护着西苕溪。

为维护渔业水域生态平衡,从2014年起,安吉在西苕溪设立禁渔制度,每年从3月1日持续至5月31日,从梅溪镇小溪口(与长兴交接河断面)至递铺街道六庄村长潭,全长46公里的河段,一律禁止捕鱼。

“鱼类资源恢复了,收入也增加了。”当地渔民说。据了解,按照目前禁渔河段鱼类资源恢复的情况统计,禁渔制度实行后,每年约为西苕溪两岸渔民增收300万元以上。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溪水才能长清。”安吉民间“环保达人”沈利群说。

从2012年起,由沈利群等18人组成的“西苕溪巡查队”,日日骑车巡查在西苕溪两岸。沈利群说,全溪流经工业园区30多公里,哪个厂有排污口,队员都掌握。他们在溪沿岸分段定人,每天巡查,防止盗采砂石。至今,他们每人骑车都超过12000公里,拍下了2000多张照片,举报的90多家企业被查处。

2013年,安吉成立环保公益协会,秘书长舒国平不但巡河、管排污,还经常去学校演讲环保理念。看着水清了,鱼多了,老舒乐在其中,“绝迹20多年的毛竹丁也回来了!这种鱼长着胡须,全身滚圆,又肥又嫩,对水质要求特别高……”

在安吉,这些由民间环保组织组成的“瞭望哨”,正在帮当地政府一起,维护着西苕溪的生态环境。“生态县,人人建,爱环境,洁家园”,安吉推出《生态安吉县民守则》,路上的孩子几乎都会背。

在全民环保的号召下,曾经脏、臭、差的西苕溪又恢复为碧水清波。目前,西苕溪常年保持三类水出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鱼吃什么饲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