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过度焦虑压抑怎么办会加重焦虑,抑郁情绪嘛?

当“广州暴雨”没有如约而至,

面对停课的孩子,阳光的天空,

你是否郁闷?抓狂?愤怒?

当傍晚大雨终于如倾而注时,

你是否还是郁闷?抓狂?愤怒?

天气预报尴不尴尬不知道

你需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三个夏天,学会调节缓解心理问题相当重要。“疫情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有的甚至很难愈合。”广东祈福医院神志病科(心理科)主任林勇强表示,整个社会秩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规律遭到破坏,各类人群的心理疾病随之爆发。


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严重

43岁的张女士经过多年打拼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刚稳定的时候却遇上疫情大爆发,做好的订单无法送达,海外新订单又接收不了。公司房租、员工工资,自己的房贷车贷几乎掏空了积蓄。2021年几个高管相继跳槽,员工波动不定,张女士将其他的股份基金挪出补救,勉强走过了2021年的寒冬。但公司已经是风雨飘摇,自己也一朝回到“解放前”......于是,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障碍找上门来......

“死了死了,我得新冠了,林主任快救救我!”刘奶奶已经是神志病科的常客。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她有点小咳嗽就会跑到祈福医院采集核酸,还去拍胸片,结果都显示正常。一来二去家里人拗不过,医生也实在忍不住,建议她去神志病科看看。“非常的焦虑,经常失眠,一点点小问题都会自觉跟新冠病毒扯上关系,需要心理和药物上的共同协助。”林主任表示。

“他们割腕自杀......”学校领导带着林主任匆匆赶到医院,只见小杨沮丧地躺在病床上。他是高三的学生,平时成绩还可以。疫情爆发后教学改成线上教育,生活、学习习惯的改变让他很难适应。加之管不住心,追剧、游戏、玩耍,导致周考、月考成绩一落千丈。父母的谩骂、老师的批评,都让他很叛逆、自卑、压抑,最终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爆发——割腕自杀。同一所学校他已经是第三个不堪压抑而自杀的案例,幸好发现及时,都抢救过来了。学校找林主任给予身心上的疏导、治疗。

疫情下心理疾病如何调节?

“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林主任表示。根据调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抑郁症患者超7000万,新增焦虑症患者超9000万,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后疫情时代应更要注重心理健康问题,国家早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很重视人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方案。”林主任说,但因影响是后发性的,当它真的影响到人们深层面东西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失去支柱和依靠,进展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了。

面对疫情下的各种心理问题,林主任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出以下各种情绪状态下的应对调节措施:

建议:深呼吸,稍安勿怒,积极讨论,换位思考。

建议:积极去了解真相,不要偏听偏信。

建议:改变认知,事物发展总是有规律的,打乱的秩序也会重新建立起来,无助会变得有助。

建议:寻求关心关爱,适当休假,充足睡眠,逐渐放松。

建议:睡眠认知、作息规律、适当药物辅助。

此外,林主任认为,还要尽一切努力做好以下事情:
1、寻求和提供社会支持,多与家人交流;
2、增加休闲活动、放松练习和锻炼身体;
3、为假期或逐渐融入正常生活列出时间表;
5、重启已经中断的人际关系;
6、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同时,林主任提醒大家,出现心理问题不可怕,如果上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要学会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心理医生可以为您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


主任医师、神志病科主任

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专家、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专家、国家和广东省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专家、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原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类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学习、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各类人群的家庭矛盾、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情感等问题的心理治疗;各类精神障碍的综合治疗和社会功能康复。曾获得省厅级科研课题10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编《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等。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11日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杨曾爽)面对疫情,一些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怎么办?对此,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为大家释疑和支招。

  海南省安宁医院中级心理治疗师李赛兰表示,当人处于应激的状态会使人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焦虑、抑郁、恐慌、无助,或者产生头晕、心慌、胸闷等,这些都是人们面对应激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不必太过于担心。李赛兰说,如果抑郁情绪持续,或伴有严重的焦虑和失眠症状,并通过自我调节不见好转,可拨打海南省心理援助热线96363。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看着增长数据以及新闻不断报道,疫情区和其他城市的人内心情绪不免恐惧、忐忑和,要了解其正常的心理反应,做好应对工作。

疫情期间易出现哪些心理反应?

长时间窝在家里,势必会让人们感觉到心神不安,因为小事而暴躁,不能控制住脾气。担心病毒随时降临自己和熟悉人身上。

当出现时,因担心去医院被隔离而不敢就医。看到各种新媒体报道都会非常害怕且。本来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人会因为此疫情而加重病情。也有一部分人怀疑自己是否患有,而多次去医院就诊。

隔离时间已经超过了40多天,这让人感觉到悲观,而且没有精神容易哭泣,心情抑郁,没有兴趣、或。睡眠时间缩短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睡眠规律紊乱。

反复不停的洗手,经常性的消毒。有强迫性的思维,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新型肺炎的严重后果。

精神压力过大时,不良的情绪会引起身体上的症状如,身体某部位,口干舌燥,低热,,腹部有不适感,没有任何食欲,全身无力及头晕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长时间情绪压力过大的话,会诱发多个系统问题。呼吸系统的主要表现是哮喘发作,胸口闷痛,干咳,总感觉气道有异物,加重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内分泌和代谢系统表现为代谢发生紊乱、血糖不稳定,甲状腺功能异常。尤其是对心血管带来严重损伤,可能会升高血压,导致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该怎么办?

调节好心态,能减轻身体上的症状,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免疫力,防止病毒入侵。保持规律作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适当的做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期间可以读读书或做仰卧起坐、做伸展运动等。也可以陪着家人一起聊天或下象棋。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微信或视频的方式联络亲朋好友以及同事,保持和社会的沟通,这样能获取支持和鼓励。保持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抗击病毒能力。

在疫情期间要学会限制信息获取,不能阅读来源不明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心理反应与应对方法》,新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期间过度焦虑压抑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