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永登到兰州七里河月星家居的诚乡公交跑着没

2022年11月17日甘肃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文章摘要 (本文共计 598 字,有 7 个自然段)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及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那么,兰州市有多少人口?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末,兰州户籍人口为334万人,常住人口435.94万人,是甘肃省第一人口城市,其中,兰州市区常住人口318.67万人,而城关区常住人口148.4万人,是兰州人口最多的区,其次是七里河区、榆中县,皋兰县常住人口12.52万人,为兰州人口最少的区县,一起来看看吧。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兰州9个区县中,人口超过百万的区县有1个,即城关区,常住人口为148.4万人,是兰州市人口最多的区县;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区县有1个,即七里河区,常住人口为71.23万人;人口不超过50万的区县有7个,其中,皋兰县常住人口为12.52万人,是兰州市人口最少的区县。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城关区常住人口数为1484016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34.04%。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49%,15-59岁人口占70.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21%,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1.22%。

据《2020年城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末,城关全区户籍总人口9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6.49万人,农村人口0.86万人。男性人口47.63万人,女性人口49.72万人,男女性别比(女=100)为95.8。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七里河区常住人口数为712271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6.34%。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4.15%,15-59岁人口占68.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95%,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1.82%。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七里河区户籍总人口为47.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0.05万人。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榆中县常住人口数为473882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0.87%。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4.92%,15-59岁人口占68.22%,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2.48%。2019年末,榆中县全县共有户籍人口46.11万人,城镇人口10.92万人,占总人口的23.52%;乡村人口35.19万人,占总人口的76.31%。从性别看,男性23.44万人,增长0.52%;女性22.67万人,增长0.82%。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宁区常住人口数为439566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0.08%。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12%,15-59岁人口占73.6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25%,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9.42%。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安宁区户籍总人口为21.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1.72万人。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固区常住人口数为407010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9.34%。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9%,15-59岁人口占66.38%,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72%,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4%。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西固区户籍总人口为32.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9.23万人。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兰州新区常住人口数为288200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61%。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4.71%,15-59岁人口占76.45%,60岁及以上人口为8.84%,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5.94%。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登县常住人口数为28554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55%。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82%,15-59岁人口占60.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82%,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6.32%。

据《2020年永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末,永登县全县户籍人口为42.7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45万人,乡村人口29.32万人。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古区常住人口数为143795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3.3%。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33%,15-59岁人口占65.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28%,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3.42%。2019年末,红古区户籍总人口为14.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1.27万人,有汉、回、满、东乡、藏、蒙古等多个民族。

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皋兰县常住人口数为125157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2.87%。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5.04%,15-59岁人口占64.57%,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39%,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4.96%。2019年末,皋兰县全县户籍总人口1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5万人,非农业人口6.98万人。男性人口7.51万人,占50.6%;女性人口7.32万人,占49.4%。

1.兰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图)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昔日的肃王府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闢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

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

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设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武德八年(625年),置都督府。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金城郡。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兰州被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二年,沙州敦煌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占领。

北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朝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朮)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

明惠宗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余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

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裁卫归州。

清朝康熙二年(1662年)复设兰州卫。

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定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08月,兰州解放。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

1985年又将白银区及皋兰县之3个乡划归白银市后成今市区辖境。

2012年0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覆》,同意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

2012年12月,将榆中县的定远镇、连搭乡委託兰州高新区代管。2014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99号)批覆同意:皋兰县撤销水阜乡,设立水阜镇。同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55号)批覆同意:皋兰县撤销黑石川乡,设立黑石镇。2015年,红古区红古乡、西固区河口乡、永登县柳树乡3个乡撤乡改镇获批。

截至2018年,兰州市辖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5个区和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3个县和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政府驻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

兰州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市中心位于北纬36°03′、东经103°40′,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着名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乾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複杂多样。

兰州市域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337亿立方米,水量稳定,各季不封冻,含沙量也较小。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流经市区45公里。

兰州市域内水资源低于中国平均水平,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可满足城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兰州市每年地下水9.6亿立方米。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截至2014年,兰州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主要有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矿产等9大类、35个矿种,临近兰州的白银、金昌是中国镍、铅、锌、稀土和铂族贵金属的重要产地。非金属矿相对丰富,有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石英岩、硅铁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储量集中,运量储量达3亿吨,为硅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煤炭保有储量为9.05亿吨。

截至2014年,兰州有林业用地182550公顷,占总面积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顷,天然草场面积为77万公顷。野生植物总数约20种,有明显经济利用价值的种类占总数的0.004%。

截至2014年,兰州境内的植物有甘草、当归、党参、麻黄、秦艽、鬼臼、祖师麻、玫瑰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187种,珍稀动物有:黑鹳、藏雪鸡、金钱豹、蓝马鸡等。

截至2014年,兰州土地面积为1399953公顷。其中,耕地210009公顷,林地7.6万公顷,牧草地76.5万公顷,未利用的荒草地,盐硷地,沙地等近23.5万公顷。土地资源可分3个类型,即:中低山林牧区,位于兰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区,位于各河流的河谷阶地;低山丘陵粮油区,分布于榆中北山,皋兰县西北部,永登县秦王川等地带。複杂多样的土地类型,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5业开发潜力较大。

截至2016年年末,兰州全市户籍人口324.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2.73万人,乡村人口101.50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0.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0.18万人,占81.01%,比重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乡村人口70.37万人,占18.99%。

全年出生人口3.7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11‰,比上年提高0.3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7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74‰,比上年提高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7‰,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截至2015年,兰州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朝鲜族、藏族、彝族、裕固族、侗族、布依族、土族、满族、哈尼族等36个民族,除回族外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占3.6% 。

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2264.2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36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790.0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78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7:34.89:62.44,与上年的2.68:37.34:59.98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回落0.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回落2.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2.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1207元,比上年增长7.7%。

非公经济增加值10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生产总值的44.9%。

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3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生产总值的13.5%。

文化产业增加值7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4%,占生产总值的3.12%。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

2015年,兰州粮食总产量45.9万吨,比2014年下降2.81%。其中,夏粮产量17.05万吨,下降5.24%;秋粮产量28.85万吨,下降0.1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4.19万亩,比2014年减少7.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0.42万亩,增加6.6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1.69万亩,增加0.6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9.46万亩,增加2.99万亩。

2016年,兰州粮食总产量45.07万吨,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夏粮产量16.15万吨,下降5.29%;秋粮产量28.92万吨,增长0.24%。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8.72万亩,比上年减少5.4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8.12万亩,增加7.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1.62万亩,减少0.0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1.21万亩,增加1.76万亩。

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311.99万吨,增长7.46%,其中设施蔬菜产量48.12万吨,增长1.49%;中药材产量3.61万吨,增长8.84%;园林水果产量17.23万吨,增长7.25%。

201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规模以上市属工业完成增加值1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2.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1亿元,下降1.0%;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3.0%;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2.7亿元,增长1.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42%。

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4.1亿元,下降1.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47.9亿元,增长4.7%。

全年发电量147.5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33%;原油加工量823.02万吨,下降14.91%;粗钢产量78.4万吨,下降63.1%;钢材135万吨,下降45.3%;水泥1130万吨,增长4.4%。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7.1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03.20亿元,增长9.3%。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1991年批准的首批2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为开发区之一,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有企业1097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80户,外商投资企业269户,技工贸总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国家级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3月,2002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甘肃省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甘肃省和兰州市重点开发建设的外向型经济区域,是以国际标準建设、按国际惯例管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3.35亿元,比上年增长9.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5.39亿元,增长9.6%,其中城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4亿元,增长13.1%;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96亿元,增长10%。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6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石油及製品类零售额111.9亿元,下降2.1%;汽车类零售额199.7亿元,增长12.4%;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62.7亿元,增长2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4.7亿元,下降2.5%;中西药类零售额31.6亿元,增长2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5.7亿元,下降3.9%;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3.3亿元,下降4.1%。

财政:全年全市地区性财政收入为606.7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15.48亿元,增长16.35%。其中,增值税45.21亿元,增长88.5%;营业税23.98亿元,下降44.47%;企业所得税13.84亿元,下降1.14%;个人所得税5.66亿元,增长11.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24.16亿元,增长23.3%。

金融: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707.76亿元,同比增长9.5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623.11亿元,同比增长10.5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663亿元,同比增长19.8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401.56亿元,同比增长21.90%。

证券:2016年年末全市共有境内股票上市公司17家。年末股票市价总值为1621亿元,同比下降21.38%。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231.92亿元,同比下降0.71%。

保险:2016年全年保费收入98.4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财产险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1.9%;寿险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23.5%;意外险保费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健康险保费收入11.47亿元,同比下降12.9%。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主体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近1200多家,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每年取得科研成果近500多项,人才密度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是中国着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和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西北师範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西北地区师资和少数民族教育培训中心。

2016年,兰州全市研究生教育招生1.06万人,比上年增长6.35%,在校研究生3.1万人,增长5.66%;普通高等教育招生8.78万人,增长3.56%,在校学生31.89万人,增长1.2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5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29万人;国中学校招生3.29万人,增长5.52%;普通国小招生3.76万人,增长4.61%;特殊教育招生33人,增长6.45%;幼稚园在园幼儿11.28万人,增长47.65%

文化事业坚持“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的思路,推出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龙源》、《读者》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杰作。

全市现拥有全民科研开发机构138个,科研人员10万人;研究专业有15门类。兰州是西北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以兰州大学为主体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近1200多家,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试验基地2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5万人。有相当数量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6名。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6年末,兰州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不含省级),公共图书馆8个(不含省级),博物馆(含纪念馆)30个(不含省级),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不含省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64%和99.70%,分别比上年提高0.01和0.0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46.43万户;有线数位电视用户41.65万户。

截至2016年末,兰州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7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5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2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9万人,注册护士0.95万人。

兰州的医疗卫生事业比较发达,医疗和科研单位较多,拥有多所各类三级大型医院以及科研机构,兰州生物製品研究所是我国重要的疫苗生产基地,拥有佛慈製药,奇正藏药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全省唯一的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落户兰州建成以后将为全省广大癌症肿瘤患者提供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兰州三爱堂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11家),(兰州华夏医院)

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兰空医院)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创办于2011年,是由中国田径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赛事。截至2014年3月,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该赛事是甘肃省、兰州市至2014年组织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国际体育赛事。

2016年,兰州全市共获得国家级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5枚,省级金牌23枚、银牌20枚、铜牌19枚,合计奖牌总数为76枚。

截至2016年末,兰州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49亿元,比上年增长55.3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5亿元;邮政业务总量8.49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4.81万户。其中:城市68.06万户;农村6.75万户。本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9.036万户。年末行动电话用户335.53万户,本年新增97万户。其中,4G行动电话用户319.19万户。年末固定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数达116.71万户,网际网路宽频接入连线埠345.5万个。

兰州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支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东中部地区联繫西部地区的桥樑和纽带,兰州具有“座中连四”的独特位置,辐射甘、宁、青等省区。

截至2012年,兰州至西宁、银川等周边城市的五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G6北京-拉萨、 G30连云港-霍尔果斯、G75兰州-海口、G22青岛-兰州、G3001南山北环兰州绕城、G109北京-拉萨、G212兰州-重庆、G213兰州-云南磨憨、G309山东荣成-兰州、G312上海-霍尔果斯、G316福州-兰州等多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过道干线使得兰州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节点。

兰州是中国重要的路网型铁路枢纽之一,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汇集于此,青藏铁路已建成通车,兰渝高铁、兰十高铁、兰成高铁、兰新高铁在建中,徐兰客运专线宝鸡至兰州段、兰合铁路、兰州经中川至张掖城际正在规划中。2012年兰州铁路枢纽旅客传送量近千万人次,交运输部七大区域铁路监管局之一的兰州铁路监管局设立在兰州。

兰州西站,特等站,为13台28线,年发旅客可达3500万人次,在原有铁路线的基础上,将引入宝兰客运专线、兰渝铁路、兰新高速铁路,兰州至天水、张掖、合作的这些动车组高速线路也将开通。

兰州火车站,一等站,2013年开始改建4、5站台,新建6、7站台,预留8站台和南站房及南广场与南山路对接。每日开行直快特等各类列车132车次,每日开行35趟始发车次,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南昌、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西宁、银川、拉萨等23个直辖市、省会和计画单列市。

2018年8月,兰州中川国际机场(LHW)是西北省会城市飞行区干线机场,有1条4500米跑道,2010年改扩建将向南延伸400米,改扩建新的T2航站楼建成后,海南航空将独自使用T1航站楼。开通有到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线五十多条,为海南航空公司基地机场,为东方航空公司西北基地。2012年1月-8月,兰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达到299万人次,同比增长18.6%;8月份,兰州中川机场通航的国内、地区、国际城市达43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南宁、拉萨、石家庄、绵阳、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张掖、台北、韩国首尔10个通航点。共18家航空公司执行51条航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华夏航空、西部航空、西藏航空3家航空公司。

截至2012年,兰州内有公交线路120余条,其中兰州公交集团直属94条,以3XX开头的为八公司的下属车辆,8XX为城乡公交,大多数为一元一票制线路,102路、103路、76路、20路等个别线路较长的实行多种票价制,现已经开通BRT快速公交1条,BRT1路,线路覆盖兰州主城四区绝大部分区域,红古区开通三条公交线路,一路,南区——北区,二路,海石路一圈,三路。

截至2016年,兰州轨道交通中捷运1号线和捷运2号线正在建设中,捷运1号线预计于2017年开通运营,捷运2号线预计于2020年开通运营。

兰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示意图

根据规划,兰州轨道交通网路体系由5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07公里,线网中,1、2、3号线为中心城区线,总长约90公里。4、5,总长约117公里,作为市域网线,加强着中心城区同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繫。

兰州刻葫芦是中国的民间技艺,主要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

软儿梨的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在125克左右,立冬后成熟,其色黄中带绿,青中泛红,果皮较厚,果肉硬,味道酸涩。

兰州冬果梨有大小之分:大冬果梨,果实呈倒卵圆形,果大,平均重320~500克,熟后果实呈金黄色,皮较厚而粗,果肉白嫩,汁多而脆,味浓,酸甜适度,含糖量约9%,小冬果梨由大冬果梨的芽条变异而来,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果重平均157.5克,果汁不及大冬果梨多,贮期不如大冬果梨长,但果皮薄,果肉细,果味甜,因其味夺冠,成为甘肃省地方最佳品种之一。

兰州黑瓜子被誉为“兰州大片”,是兰州着名的特产,黑瓜子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D等营养物质,常吃能延年益寿。

白兰瓜性喜高温乾燥、温差大、日照长的气候。兰州黄河北岸的青白石乡是最负盛名的“白兰瓜之乡”,白兰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酶、钙、磷、铁等,富有营养,具有清暑解热,利尿解渴,开胃进食的功能。

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

清乾隆《甘肃通志》就载:“玫瑰花出兰州”,而以永登县苦水镇所产质量最优,名冠天下。 兰州苦水玫瑰花和精油产量均居中国首位,是兰州市的市花。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有许多名胜古蹟,并曾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截至2015年,兰州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蹟,还有兰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

八盘峡旅游度假区位于兰州市黄河上游最西端的八盘峡水库,水面广阔,黄河与湟水河汇合口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于开展水上体育运动及娱乐。

吐鲁沟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西北160公里处的永登县连城林内,属祁连山脉的东麓, 是一以奇山秀水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旅游区,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吐鲁沟1984年8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标兵。

兴隆山公园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达70多处,景点24处,是佛、道胜地,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于1963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在互助巷2号的旧址筹建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并于1981年1月正式开放。共有革命文物150余件,照片170余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五泉山公园占地26万平方米,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史有鞭响泉涌传说。蒙、惠东、西二泉,在五泉山两侧,有水从缝中流出,形成瀑布,俗称东、西"龙口"。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的甘肃科学教育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

徐家山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盐场堡,是兰州市徐家山公园,经营面积2566亩,森林覆盖率达80%,有树种76种,约30多万株,是一处极具特色的人工森林景观。

黄河母亲雕塑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

西固公园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南山脚下,是兰州市“十大公园”之一,占地面积为183亩。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誌性建筑之一。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

东方红广场总面积92172平方米,是1968年改建并被正式命名的,后又经过三次大的改建扩建,慢慢形成集游览观光。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东方红广场包括三个部分:休闲广场、兰州体育馆以及国芳百货大楼。

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範城市

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

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5年荣获巴黎气候大会“今日变革进步奖”

中国物流业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

2018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30

注:本表资料来源兰州市政府官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里河月星家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