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多动症和抽搐症是一回事吗的由来?

抽动症是大家对多发性抽动症的简称,它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在临床十分常见。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发育和行为问题。医学上的定义为: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以肌肉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这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多发性抽动症的首要危害是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大多数多发性抽动症起病于2~15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与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孩子内心恐惧、害怕、无助,怕社交活动,怕被老师、别的孩子发现。其次对家长的心理打击很大,家长常常认为我的孩子是不是神经病、精神病啊,会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婚姻、家庭。

中医认为抽动症可归属于中医学“慢惊风”“瘛瘲”“肝风”等范畴。《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说:“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木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很明确提出了“目连劄”的病机责之于肝风。

中医药治疗抽动症治法丰富、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并同时能调节患儿全身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全面改善患儿身体状况的独特优势而颇具发展潜质。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用中成药、免煎颗粒、中药饮片,也可以选用小儿推拿按摩、针灸、耳穴压豆等治疗,其优势在于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或者联合疗法,均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其疗效肯定。

抽动秽语综合征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目标症状,即对病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症状。抽动常常是治疗的目标症状,然而有时有些病人的目标症状是强迫观念和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等。迄今为止,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仍然强调心理行为治疗,并兼顾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对于本病的治疗在开始时主要是支持指导及对患儿家庭、学校等有关人员的教育,药物治疗绝不可代替这些工作。其中对于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只需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即可,而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主要是予以心理调适,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重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药,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α受体激动剂以及其他药物等。多发性抽动症属发育和行为障碍,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患儿智力一般不受影响,经积极治疗可临床痊愈。

1.过分关注孩子患病的症状,单纯在求医问药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患儿发病的可能的环境因素,比如:情绪因素、体质因素、躯体因素等。

2.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

3.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

1.应积极防治各种围生期异常,做好孕期保健,防止早产、过期产、出生时窒息等各种异常情况。

2.应积极防治感染性疾病,部分患儿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3.防止精神过度刺激、惊吓和慎用中枢兴奋剂等药物。

4.注意防止小儿脑外伤、中毒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保证儿童有规律性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6.注意早期发现小儿的异常表现,及时进行疏导和治疗。

如果患儿已出现抽动症,首先要关心体谅患儿,对其行为及学习进行耐心的帮助与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责骂不体罚,稍有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训练患儿有规律地生活,不要过于迁就;加强管理,及时疏导,防止攻击性、破坏性及危险性行为发生。再者,保证患儿营养,补充蛋白质、水果和新鲜蔬菜,避免食用有兴奋性和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对于的治疗,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试过很多方法,孩子的症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为什么抽动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除了家长对抽动症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外,还有抽动症容易被误诊误治,抽动症归属于儿童疑难杂症,很多临床的医生都没有接触过,当碰到抽动症病例的时候,就会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的现象。

预防患上抽动症用什么措施?

1.避免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如暴力、过度惊吓、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严重的,很可能让受到惊吓,影响孩子的分泌。

2.避免宝宝出生后的应激。如产伤、惊吓、、等因素均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推荐阅读: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抽动症患儿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不良的嗜好,避免、等,少接触猫、狗等;、预防疾病,慎用药物!

4、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减少观看和利用计算机的时间,注意预防。日常生活中,妈要注意陶冶性情,保持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同时也要适当,提高身体,也能让孩子的身体更好些。

5、选择合理的。不要盲目选择,避免、产伤及等问题的发生。

小贴士:面对多动症的患儿,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在平时多花时间来关心和关注,一旦发现有异常的,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的最佳的治疗期,孩子才能尽快的康复,抽动症自然也就不会有危害孩子的机会

怎么检查宝宝抽动症症状

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抽动症的诱因。因此,日常饮食中应用莲子对儿童抽动症的恢复是有一定作用的。无论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抽动症患儿,还是睡眠质量差的小儿抽动症患者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怀孕抽烟可致宝宝患抽动症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怀孕期间吸烟极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上多发性抽动症,并增加孩子患强迫症的风险。马修斯和他的小组假设,吸烟在母体子宫内造成缺氧环境,如果胎儿自身又带有致病基因,胎儿出生后罹患多发性抽动症的风险将增大。研究人员在对病症特征、性别因素和家族病史进行分析后发现,母亲孕期吸烟与病人抽动和不自主发声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关联。统计显示,母亲孕期吸烟对抽动症严重程度的影响率在42%左右。

孕期抽烟宝宝易患多发性抽动症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怀孕期间吸烟极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上多发性抽动症,并增加孩子患强迫症的风险。多发性抽动症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肢体或躯干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行为异常,病程在一年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多发性抽动症的原因多种多样,相应的,在临床上,多发性抽动症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通过哪些表现可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发性抽动症呢?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多发性抽动症在临床上的一些表现,以便更好的帮助患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多发性抽动症提供参考以便进行自我初步判断。

1、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的特点

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咧嘴、耸鼻、做怪相;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肌肉抽动表现为搓手、握拳、甩手、举手、扭胳膊;下肢肌肉抽动则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喉肌抽动则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声、吼叫声、吭吭声、随地吐痰、说话时语调重音不当或不分场合不自主骂人等。以上各组症状可同时出现,亦可交替出现。

2、多发性抽动症各部位的抽动情况

1)首先部位:面部占56.04%,头部占32.97%,四肢占8.79%,喉部占2.19%。多发性抽动症首先部位以头面部最多见。

2)多发性抽动症的运动抽动:眨眼占56.04%,努嘴和咧嘴占23.07%,点头或摇头占56.04%,耸肩占39.56%,躯干抽动占6.5%,腹部肌肉抽动占2.02%,腹部抽动主要表现为挺腹、吸气。多数患儿从眼、面部开始,逐渐向远端发展。

3)多发性抽动症的发声抽动:表现为清喉声占90.11%,吼叫占4.39%,秽语占5.49%,重复语言占4.38%,模仿语言占5.49%,以单纯发声抽动为主。

4)多发性抽动症还存在的共存症状:有强迫观念及行为占5.49%,注意障碍及多动占47.25%,脾气急躁占12.08%,学习困难或厌学占2.19%,出现神经软体征:包括直线行走,指鼻试验阳性占24.1%。

5)总结:患儿大多数以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尤以面部抽动较为多见,以眨眼发生率最高。

出现以上情况中的一部分,并不代表一定患有多发性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成因复杂,具体情况要经过科学的诊断后才能判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动症和抽搐症是一回事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