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四大症状来临,总是毫无症状?

在“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来临之际,帕金森病防治专家强调,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势必进一步攀升,估计再过十来年,每四个家庭中就会有一名帕金森患者!专家表示,如果不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其后果可能比老年痴呆更惨。

帕金森病患者易误诊漏诊

53岁陈先生,在3年前就有左手不灵活,不经意间手会颤抖的现象,腿脚也会不听指挥。但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却被认为是颈椎病。结果治了半年都不见效,反而继续恶化。陈先生这才转到广州治疗。

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专家们认为,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与此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在临床上,不少帕金森患者都被漏诊和误诊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刘中霖博士说,“例如脖子硬、腰发硬容易被误认为颈椎病或腰椎病;有些人腿脚不灵活,被误诊为中风;有认知问题被误诊为老年痴呆。”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主要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刘博士建议,老年人应该了解一点关于帕金森病症状的基本知识,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到神经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帕金森病四大“运动”症状

#p#副标题#e#刘中霖说,帕金森病有四大运动症状 :“抖”、“僵”、“慢”、“易跌倒”。

抖:许多人以为年纪大了,手有点抖不是毛病。其实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最初的表现就是手抖,首先一侧手或足抖动,在静止时抖动特别明显。随着病情加重,腿、下巴、唇、头部均可能发生抖动。

肌肉发僵: 感觉脖子硬、腰发硬、肌肉发僵,运动不灵活。这是由于大脑发出放松的信息传达不到肌肉组织。

动作慢:患者发病之后,走路越来越慢、不摆臂,就连讲话的速度也变得缓慢。

易跌倒:姿势平衡不好是疾病轻重的分水岭,进入疾病的三期,病人就会因为运动姿势不平衡而容易跌倒。

对帕金森治疗的几个误区

在临床中,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丽娟发现,不少患者对帕金森的治疗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一旦吃药,就要永远吃下去,我还是不吃药的好。

帕金森病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都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的确需要终身服药治疗。王丽娟表示,虽然此病不能治愈,但是通过对症治疗,可以增加神经递质传递功能,改善病人运动症状。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较为棘手。因此,在病程的早期,请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误区二:治疗帕金森的药物吃3-5年疗效就不好,还是延缓用药时间好。

王丽娟说,如果症状明显,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帕金森患者则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至于到底用哪一些药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来判断。一旦出现药物疗效不好时,需要不断调整药物剂量或药物组合来提高疗效。

误区三:药用多一点,运动症状就会改善多一点。

自己调药量是很多患者常犯的错误。由于服药后,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不少,很多人就以为多吃几片药,自己活动就更自如。其实,这类药物吃多了,常常会变得“手舞足蹈”,从动不了变成乱动一气,有时很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因此,切勿自行加量药量。

身心受损,患者多有抑郁

除了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病人还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邵明教授介绍,广州地区5家医院一项关于“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在随机抽查的108名帕金森病人中,近九成病人患有抑郁症,其中轻度抑郁占65%,中度抑郁占21%,而15%的患者有自杀倾向。因此,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邵明教授说,抑郁或焦虑可能是帕金森病一个固有的症状,不少帕金森病人因无法接受和适应疾病的各种症状,容易产生自卑、哀伤、烦躁等负面情绪,诱发抑郁症。由于帕金森的运动症状较为突出,精神心理的症状往往被忽视。实际上,精神心理问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更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四大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