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能打两次疫苗吗能多打吗?

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变得越来越猖獗。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已经成为继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之后女性的第三大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中国。人乳头瘤病毒是一个大家庭。目前已经发现了200多种人乳头瘤病毒,很多人都被它们攻击过。皮肤病中常见的扁平疣、跖疣都是人乳头瘤病毒家族成员的幽灵。人乳头瘤病毒-3、10、28、41等。可引起扁平疣,多发生于面部、手背和前臂。人乳头瘤病毒-1、2、4、27、57等。会引起跖疣,通常出现在足部。

40以上成员会攻击生殖器部位,比如攻击力弱的6号、11号(低危亚型)会引起尖锐湿疣;全副武装(高危亚型)16号、18号、31号、33号都有可能引发宫颈癌,其中人乳头瘤病毒-16和人乳头瘤病毒-18是最重要的亚型。

然而,人体的免疫系统不是吃素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击败人乳头瘤病毒,不到10%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会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为了抵御人乳头瘤病毒家族的入侵,研究人员开发了三种疫苗,它们像盾牌一样保护身体,防备敌人:

铜盾(二价疫苗)可以抵御16号和18号的攻击,防御70%的宫颈癌;

银盾(四价疫苗)可以抵抗6号、11号、16号、18号的攻击,除了70%的宫颈癌,还可以抵抗尖锐湿疣的攻击;

虽然铜盾(二价疫苗)和银盾(四价疫苗)已经可以抵抗很多亚型,但是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发明了更强大的金盾(二价疫苗),可以抵抗五种亚型。金盾(九价疫苗)可以抵抗6号、11号、16号、18号、31号、33号、45号、52号、58号的攻击。

越抵抗敌人,疫苗就越贵。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年龄做出合理的选择。中国对不同疫苗适用的年龄段规定如下: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最佳年龄为9-14岁,15岁前两针即可达到理想效果,15岁后需打三针,完成接种4-6周后产生抗体。

接种过二价疫苗或四价疫苗的人群,也可以再次接种二价疫苗。一些科学研究发现,二价疫苗并不影响二价疫苗的再次接种。相反,人乳头瘤病毒-16,18抗体的滴度高于人乳头瘤病毒-31,33,52,58等抗体的滴度。原因是接种二价疫苗后,机体有了免疫力的记忆。虽然抗体的效价可能会降低,但是身体的记忆还在。一旦接种二价疫苗,会产生更高的抗体,保护率更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接种哪种疫苗。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间隔时间要在一年以上。

  导语:大家都知道,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是有第一针、第二针与加强针的,那么,大家清楚新冠加强针间隔8个月可以吗?新冠疫苗加强针间隔8个月能打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新冠加强针间隔8个月可以吗

  可以,新冠疫苗加强针需打完全程新冠疫苗后6个月打。加强针的疫苗与原来第一、二针的疫苗是一样的,疫苗的成分和剂量没有任何区别,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打的两针疫苗其抗体水平一般6个月左右会逐渐消退,此时机体对新冠病毒已经非常敏感,若再接种一针疫苗,便能快速地产生大量抗体,这就是加强针,能巩固加强对新冠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年满18周岁及以上人员,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程接种2针或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1针,满6个月后,可再加强一针。

  新冠疫苗加强针不到六个月可以打吗

  不满6个月不可以打加强针,因为目前多地发布的通知表示打加强针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全程免疫满6个月的人群,就是已接种灭活疫苗第二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第一剂次满6个月的人群。

  2、18岁以上的人群,当然有的地区规定是18-59岁的人群。

  3、已完成全程免疫,就是说已经完成了灭活疫苗第二针剂、腺病毒载体疫苗第一剂次的人群。

  1、为什么要开展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从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在预防重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但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疫苗对部分人员的保护效果可能会减弱,适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可以使已经逐步减少的中和抗体快速增长反弹,从而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

  2、现阶段,可用于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展和有关部门研究论证情况,当前可用于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3、目前,实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的人群年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全程接种上述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

  4、目前,加强免疫接种的目标人群有哪些?

  目前,优先在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人权和班长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及老年人群中开展加强免疫。对其他符合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5、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与全程免疫间隔多久?

  现阶段加强免疫接种在完成接种6个月后实施。即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2针接种后一般要求间隔6个月,才能再进行加强免疫剂次的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

  6、如何确定加强免疫接种新冠疫苗的类型?

  现阶段,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其中,使用同一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2剂次灭活疫苗想听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2剂次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1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加强免疫;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7、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是否收费?

  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仍按照居民免费接种政策实施。

  8、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怎么打?在哪里打?

  原则上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加强免疫接种由各相关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其他人群可到辖区指定的接种单位进行预约接种。各地具体接种信息见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中心发布的故那方信息。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再发文。老年人禁忌症、接种间隔时间等也有了新的参考标准。今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接受采访,就老人接种疫苗的现状及必要性、间隔期缩短的科学依据等进行了答疑。缩短接种间隔期不影响安全性及抗体水平问:近期,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老年人新冠疫苗加强接种与基础全程接种的间隔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调整到了3个月。这一调整用意何在?对于保护老年人群有什么作用?答:将加强免疫接种间隔时间从6个月调整为3个月,其主要目的是尽快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率,增加对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预防效果。究其原因,一是当前新冠疫情形势复杂严峻,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亟须提升,将间隔时间缩短,会进一步降低老年人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二是国内研发单位研究数据显示,在完成基础免疫3个月后或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大体相当;三是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第一剂加强免疫时间间隔调整为3-6个月;四是境内外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完成基础免疫3个月后或6个月后进行第一剂加强免疫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4月14日,北京天坛街道流动疫苗接种车内,医务人员为老人接种疫苗。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问:此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方案》中,重新归纳了四类国内新冠疫苗禁忌症,可否请您讲解一下?答:第一类为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还有对疫苗成分过敏的这些人不能接种。但要注意,不能说对食物、药物等过敏就不能接种疫苗,实际上对食物、花粉、青霉素、头孢或者其他药物过敏以及有湿疹,只要不在急性期,都可以接种疫苗。第二类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的暂缓接种。这是临时接种禁忌,只要这个疾病痊愈了就可以接种。第三类为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第四类为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此是接种禁忌,这种状态就不能接种。新疫苗可用于老年人加强免疫问:近期,北京先后启动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疫苗的接种工作。这些疫苗都适合老年人接种吗?答: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疫苗接种目前只是用于加强免疫接种。北京启动这两种疫苗接种工作,为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增加了疫苗的选择空间。目前所有已经获批的加强免疫接种疫苗均可用于老年人的加强免疫。如2剂灭活疫苗+1剂灭活疫苗(目前国内5款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灭活疫苗均可组合使用),2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或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2剂灭活疫苗+1剂重组蛋白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或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这些疫苗接种组合,老年人均可以在知情情况下自愿选择,均对预防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具有好的效果。高龄老年人接种覆盖比例较低问:到目前为止,全国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情况如何?答: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39亿人,完成全程接种的有2.28亿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2亿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743.2万,完成全程接种2356.8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2%、65.83%,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7.0万人。问:为什么还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答:新冠病毒全人群易感,老年人又是其中最脆弱的群体,感染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群而且,老年人中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又进一步增高。例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的数据显示,与18-29岁人群相比,65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后的住院风险可升高5-10倍,死亡风险升高65-300倍。国内一些地区的疫情调查数据也进一步证明,死亡人群中有75%-95%未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加强针后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效果超过90%。以香港为例,在今年疫情中,因感染新冠病毒出现的死亡病例有95%为老年人,接种3剂次及以上新冠病毒疫苗在预防老年人出现重症和死亡方面的保护效果超过95%,80岁以上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群的病死率为14.70%,而接种3剂次的人群病死率为1.58%。现阶段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很多省份传播,北京市近期疫情以变异株BF.7为主,其传播速度快,主要在一些社区传播,隐匿性也强,老年人感染风险很高,鉴于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很高,因此更需要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从国内外数据来看,3剂次新冠病毒疫苗对老年人预防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有较好的效果,欧美一些国家及日本等部分亚洲国家,老年人的接种率能达到95%以上,甚至8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率也能达到95%,相对来说,我国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国家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问:网上一些感染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患者自述症状很轻,甚至无症状,那么老年人群还有必要打疫苗吗?答:根据现有的数据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引起的轻症和无症状比例较大,但并不是说没有重症和死亡,老年人出现重症和死亡占一定比例,比如在香港今年的疫情中,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病死率为14.7%。老年人中有很大比例具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老年人群的机体免疫力下降,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弱,因而面临风险更高、症状更重、治疗更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很高;老年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而这些基础性疾病是导致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出现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如果感染了病毒,会导致原有慢性疾病的症状更严重或者更容易出现合并症。因此老年人更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可提供上门接种服务问:此次国家对于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要求中,重点强调了提升8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接种覆盖率。相比于其他年龄层,开展高龄老人接种工作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部分?答: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是新冠病毒疫苗重点人群,也是难点人群,主要是这些人群有很大比例具有慢性病,根据我们最近的调查,老年人未接种人群中有85%的担心自身疾病或由于慢性病而未接种,1/3的人担心接种疫苗会有不良反应。针对这些有顾虑的老年人群,我们也希望各地通过一些工作来消除他们的顾虑:一是科学评估接种禁忌症,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二是接种点按照“四有”(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设备药品保障、有120救护车转运患者、有转运和救治的绿色通道)要求做好医疗保障;三是接种点接种人员规范接种,做好老年人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四是在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对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组建“接种小分队”,提供上门接种服务。问:高龄老人大多患有基础疾病,且自己和家人都会觉得,平时不怎么出门就没有感染风险了,而且也担心接种疫苗会影响自身基础疾病。对于这样的顾虑,请您解答一下。答:大家都知道,此轮疫情目前还没有被控制住,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容易引起社区传播;我国疫情形势虽然趋稳,但一些地区仍有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国外仍时有病例或病毒输入我国,因此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风险还是很大的。老年人不出门,但其本身疾病可能较重,身体抵抗能力更弱,因此更需要重点防护;老年人虽然很少出门,但家人有感染病毒的机会,其探访人员和照顾人员也有感染病毒的机会,而在家里,人们往往容易放松警惕,也就存在将病毒感染给老年人的风险。所以,老年朋友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从目前的数据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于其他疫苗,且不良反应80%以上为一般反应,主要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以及一过性发热、乏力等症状。我们分析监测系统的数据,并没有发现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对老年人慢性病病情有影响。新京报记者 戴轩编辑 陈静 校对 张彦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月能打两次疫苗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