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车的秘密团背后有什么秘密?

紧急插播一条消息:微信又又又改版了。
为防止你看不到Sir的文章,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把"Sir电影"设为星标。
我 是 正 文 分 割 线
一个消失了很久的词,最近又被人频繁提及起来了。
黑社会。
先是电视剧,《狂飙》。
剧中对地方黑恶势力的场景展现,让不少人大呼真实。
设计骗人贷款,然后利滚利,敲诈勒索,暴力逼债,逼人卖房、卖淫、卖血,直至卖无可卖,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当这些触目惊心的故事,摆上了台面让观众们看到。
大家才惊呼:
原来那些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聚啸一方的带头大哥们,背后可能都有着肮脏卑劣的另一面。
他们每一次驰骋江湖风光亮相,可能都伴随着平头百姓们的哀哭求饶。
后是电影,《风再起时》。
电影说的是当年四大探长的故事,但与此同时,也有他们与14K、新义安、义群等帮会的勾结往事。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
在警黑勾结多年后,两位探长回看这个社会环境,只见吸毒者遍地,人们贫困潦倒,简直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
是的。
这些事实,对于内地观众,可能还是新鲜,尤其是随着扫黑除恶常态化,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已经小很多。
但在香港。
早在几十年前,这种现实,就已经是某种常态。
所以还记得半年前,当打人事件震惊全国的时候,香港演艺界为什么冲在最前线?
像成龙,像徐克,都为此事发声、呐喊——
当时二人的发声刚出,就有人在后台问,为什么香港影人对待此事的态度会如此激烈。
Sir得说。
他们的愤怒,是切身之痛。
也是曾经受害者为今日受害者的摇旗呐喊。
所以今天这篇,Sir想说说,港片的B面——
香港黑社会。
01
"我害怕,我真的害怕"
1992年4月16日清晨,香港电影人蔡子明刚走出酒店电梯,准备返回公司的时候,被两名枪手,在近距离打了6枪(有说法是9枪),当场毙命。
震惊全港。
蔡子明,38岁,此时不仅是富艺电影公司的老板,还是李连杰的经纪人。
那时,李连杰刚拍完《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风头正盛,还获得了金马提名,正准备摆脱与嘉禾的长约,开创自己的电影事业。
而蔡子明,背景深,人脉宽,路子野,也准备在香港电影圈大展拳脚。
甚至,就在事发的前一晚,他们还在酒店商讨新片《新龙门客栈》的合作,准备让双方的电影事业再上一层楼。
对,如果不是这个意外, 这部徐克新武侠代表作,本会以另一个模样改变华语武侠电影史。
可几声枪响,烟消云散。
事后根据警方猜测(对,凶手至今未抓到),蔡子明可能死于他黑帮背景的仇杀。
也有消息称,他是被另一位制片人花了一百万买凶杀害。
但相比于外界猜测,业内是讳莫如深。
成龙前两年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此事,说:我们都知道是谁干的,但没有证据,我不能说。
但不论如何,蔡子明的死,是那个香港电影界受黑社会侵扰最顶峰的时代,被曝光的最恶劣的一次暴行。
为什么说"被曝光"?
因为,李连杰在回忆里说,当时还死了不少人。
让人不禁好奇,那个江湖到底是个什么样?
香港电影的阴暗面,究竟有多脏?
一些广为流传的段子,隐约可以勾勒出彼时香港电影的一幅幅侧写。
刘德华。
在拍摄《火烧岛》《轰天龙虎会》等影片时,被胁迫。
他多次被娱乐记者问及是否被人用枪指着头拍戏,或略带微笑地回应"这个要问警察,我不方便回应",或无奈地说自己有"阿Q精神",或坦诚地表示:
我害怕,我真的害怕
刘嘉玲。
90年因不肯拍黑帮指定的影片,被带走数小时并拍照。
周润发,因没交保护费被人从楼上丢玻璃瓶;
周星驰,《家有喜事》底片被人持枪抢走;
梅艳芳,不肯"赏脸"唱歌被黑帮掌掴;
梁家辉,在拍摄《情人》的前一天晚上,被黑帮抓去另外剧组;
谭咏麟,被勒索;陈百祥,被砍伤;王祖贤、郑裕玲、叶子楣……都有被逼接拍烂片的经历。
演员如此,业内其他人也不例外。
徐克工作室被扔燃烧弹、麦当雄被持枪恐吓、有编剧被软禁不写完剧本不让出门、有影评人被威胁不许批评某些电影。
……
那个年代,黑帮渗透进了香港电影的台前幕后。
有些黑帮,要求剧组开拍得付五万开工费,开工期间每天付五千保护费,拆景付三万人工费。
强制要求演员必须有档期,讲好的十万片酬只给一万,不参演就砸车、打人。
交了保护费还不一定受保护。
以及,直接干预创作。
王晶在作客《圆桌派》时提到过的"段子":
手上有10个字
整蛊专家 周星驰 刘德华
你要我下星期开机
甚至成龙在脱口秀里,还贡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当时不法分子)
拿着枪指着演员去拍戏
我们的演员很生气
演完之后跟自己说:
我发誓
以后再也不会让人家拿枪顶着我头拍戏了
那个坏人听见:
这句好,来,再说一遍
摆在戏里面
可见,在当年,黑帮势力在香港电影圈的猖獗,对于电影的干涉之深——
不仅干涉你拍不拍,还干涉你怎么拍。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香港电影怎么能不完?
也因此,92年年初,发生《家有喜事》的底片被抢一事发生后。
成龙、周星驰、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等六十多位香港演艺界人士,开展了反黑游行。
他们走上街头。
控诉黑帮对电影的渗透越来越严重,不按"规矩"办事。
获得了不小的媒体反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重视。
有用吗?
这么说吧。
在这个声势浩大的反黑大游行两个月后,蔡子明就被枪杀在酒店门口。
……
李连杰在采访中,对这个大环境的描述很准确——
你试图寻找任何这种生存的空间
在那个缝隙里头可以生存
缝隙,生存,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尤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
蔡子明曾对他有忠告,帮他明白了自己的位置:
要懂得自己是鸡,还要做一只能下金蛋的鸡。
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杀"。
彼时的香港电影圈,连李连杰这个级别的艺人,也只能学着把自己彻底的物化,工具化,当一个挣钱的工具。
换个角度想,如果李连杰不能保证挣钱,他会不会也成为那只鸡呢?
而谁又是猴子呢?
当如今的影迷们,不断追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回想大明星们的绝代风华的时候。
想必那些功成名就的当事人,如果回想起当年,除了感慨,肯定也有一层唏嘘。
02
"叱咤风云 我任意闯万众仰望"
但这种窒息,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你可以说是古已有之。
梳理过香港电影历史甚至是香港历史就能发现,这种窒息,几乎是某种必然。
香港自开埠以来,便有了黑社会的历史,1841年香港开埠,1842年便有三合会堂口设立,1845年当局因黑社会发展形势严峻还立了香港第一条遏止黑社会的法例,后来英国人来了,又走了,百年变幻,但黑社会还是在那里。
所以你看《黑社会2》的片头,一副副早年的渔村照片,这是在提醒你不要看低这帮古惑仔,他们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香港历史的一部分,外国人不明就里,哪里会知道这也是信息?
但其实也有脉络。
香港开埠之初,那些黑社会组织,大抵是内地这边过去的"散兵游勇",为求生存,报团取暖,清末民初那些年,国内的社团林立,尤其是后来洪门助了孙文革命,更刺激了社团兴起,所谓上海滩大亨,名头上听起来风光,其实就是黑帮头子。
而这其中,有个叫"黑骨仁"的人大概可以算得上早年香港黑社会的代表人物。
黑骨仁本是内地的洪门中人,隶属"天宝山"的"碧血堂",职位是"红旗五哥",是大佬级的人物,后来来到香港,组织帮派,眼见各路乌合之众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于是在宣统元年提议: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召开一次"洪门大会"。
大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不详,具体流程也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有一件事对香港黑社会影响巨大,那就是会上黑骨仁提出的:我们来到此处无非是为了求财,不应动则斗殴,万事应以和为贵,建议各个堂口名称之上,都该加个"和"字。
甚至于他们还定了个招牌诗,把这样的宗旨流传下去:
和牌挂起路皆通,四海九州尽姓洪。
他日我皇登大宝,洪家哥弟受皇封。
于是,洪胜会改名和洪胜,勇义堂改名和勇义……早年鼎盛时期"和"字遍地,粗略地统计下来,至少有36个"和"字堂口。
没错,《黑社会》和《黑社会2》里有详细地重现了这一次"洪门大会"的场景。
其中的黑骨仁由尤勇饰演,据说杜琪峰拍完之后删删减减,这场大会依然还有足足二十分钟,怎么办?他只好把部分场景分别穿插到第一部的中段和第二部的开头部分,所以你看到第一部任达华九区结义时会有人身穿古装,第二部开头时尤勇说普通话,其实都是这次"洪门大会"的场景,若不了解这段历史,难免会看得一脸懵。
而更有甚者,杜琪峰还重现了帮会的入门仪式。
香主刀拍背,问"爱兄弟还是爱黄金";插棒枝,表示舍身入会;然后钻沙纸被、过乾坤圈、过火坑、饮三江水……
从暗语手势到洪门三十六誓词,全过了一遍。
△ 都说爱兄弟
但有意思的是,在杜琪峰极力重现百年前"和"字头风光的时候,当年其实有另一股势力在跃跃欲试,那就是后来一直只效忠于向氏家族的"新义安"。
而《黑社会》的出品公司,则是"中国星"旗下的"一百年",它的老板,叫向华强。
没错。
香港四大黑帮,和记、新义安、14K、义群,后三者都是"后起之秀"。
尤其是义群,要等到60年代才短暂崛起。
可以这么说。
在新义安和14K之前,香港黑社会基本上是"和"字头的天下。
和胜和、和安乐、和勇义,以及勉强可以与之对抗的福义兴,瓜分了大半个香港,尤其是战后,趁着百废待兴,他们也开始了野蛮扩张。
但两个国民党将领的到来让一切转变了方向。
就像《古惑仔》里唱的那样,他们当上了"乱世巨星"。
叱咤风云 我任意闯万众仰望
叱咤风云 我绝不需往后看
翻天覆地 我定我写自我的法律
一个是国民党军统少将向前。
△ 图源百度百科
向前是广东社团义安社的重要人物,1921年的时候,义安社独立,在香港创办了义安工商总会,便是以向前的名义,此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宣布效忠民国政府,获蒋介石赏识,任了国防部军事情报局主管,并封少将军衔。
而我们熟知的新义安,则是因为1947年义安工商总会被当局取消,于是改名为新安公司,俗称新义安。
新义安组织严密,是个潮州帮,以"一王""五虎""十杰"为权力架构,所谓"一王",就是向家老大,他们涉及的业务众多,除了开设赌档、色情场所之外,因为向家两兄弟向华强向华胜的关系,他们与电影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龙五"向华强
另一个国民党将领,则是向前的上司,国民党中将葛肇煌。
葛肇煌在1949年败逃香港时创立了著名的14K,14,是创立时的地址,西关宝华路14号,K,是国民党(KuoMinTang)的首字母,表明身份,咱是军队系统,非你们一帮散兵游勇所能及的,于是多年以来,与当地大小帮会火拼不断,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火拼中,逐渐壮大。
14K闹得最厉害的一次无疑是"双十暴动"。
1956年10月,为了庆祝"双十节",14K和亲近国民党的居民,张贴了许多青天白日旗、国民党党徽和蒋介石画像。
10日,卫生局觉得有碍观瞻,派人撕了不少标语、旗帜。葛志雄听说后,派出数百帮派成员围了卫生局办事处,后者一度以悬挂旗帜来平息事态。
14K觉得太轻,向当局提出三项要求:
1、燃放十万头鞭炮以示歉意。
2、在政府大厦外悬挂孙中山与蒋介石画像、民国国旗。
3、撕旗帜的职员必须下跪道歉。
协调失败后,14K与警方爆发激烈冲突,随后英军也加入战斗,镇压14K。
与此同时,和胜和、和胜义等黑帮浑水摸鱼,洗劫商店、工厂,累计造成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美元。
据统计,"双十暴动"至少造成近60死亡,400余人受伤,6000余人被捕,其中1000多人被判有罪。
这场暴动让港英政府深切认识到了黑社会的危害,港督颁布全港戒严的紧急命令,并进行严打。
次年,香港成立O记(即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
大力整治14K、新义安、和胜和等三合会组织。
但,在香港发展多年,也已根深蒂固的黑社会,能这么容易铲除吗?
03
"我当时收到的钱,警察也有拿"
《风再起时》是一部在真实故事基础上改编的电影,其中郭富城饰演磊乐,梁朝伟饰演南江,两位华人探长携手共进,作威作福,但他们的原型是谁?
没错,就是吕乐和蓝刚。
电影基本上展现了他们的"发家史"。
吕乐和蓝刚我们都很熟悉,吕乐是"五亿探长",刘德华的《五亿探长雷洛传》,甄子丹的《追龙》,都是以他为原型。
蓝刚是"无头"探长,向华强在《雷洛传》和《蓝江传之反黑风云》里都饰演过他。
可以说,香港四大探长里,属这俩最为"风光"。
△ 刘德华饰演的五亿探长"雷洛"
吕乐的崛起和新义安有关。
Sir前面说过,新义安是世袭制。
向前走后,向华炎被迫辞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靠着几位叔父的帮助,从老爹向前那里顺利接了班。
但年轻人一上台,不止气盛,还不讲武德,联系有亲戚关系的吕乐对14K进行背刺。
这位小警察当过车夫、卖过报纸、擦过鞋,40年代加入警队,混了十几年也只是小喽啰,远没有后来五亿探长的名头。
但有了新义安的消息渠道,升职那叫一个快。
1955年,百余名14K成员在钻石山举办"群英大会",被吕乐一举抓获。
1956年双十暴动,吕乐反黑有功,坐上探长的位置。
两年后,吕乐又升任新界区总探长,成为四大华人探长之首。
△ 《追龙》里的"雷洛"
风头无两的吕乐,想把过去几十年没赚到的钱都赚回来,一手把警队打造成了饕餮,连消防队出警都要收钱。
其他黑帮也开始在警队培养自己人,要么送马仔去警队"进修",要么贿赂警察。
警队贪污这种事,黑白两道都不避讳。
比如14K前双花红棍陈惠敏,表示"我当时收到的钱,警察也有拿"。
某下台警司的供词,与其不谋而合——
贪污在香港警察队伍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刷牙一样自然。
白道,已经是吕乐说了算,黑道没有真正的自己人哪行?
60年代初,吴锡豪来到香港,拜在肥猫门下,带着潮州帮四处砍杀、开赌场、收保护费。
功高震主后,被肥猫追杀,侥幸没死,但断了一只腿,成了你们熟悉的"跛豪"。
△ 《跛豪》,吕良伟饰跛豪,郑则仕饰"肥波"
随后,跛豪上了吕乐的船,迅速做大做强,在十余年间贩卖毒品超过30吨。
他的帮派,就是与和胜和、新义安、14K并称四大黑帮的义群。
△ 《跛豪》开头向吴锡豪致歉
《追龙》以一敌百的癫狂。
我们出来混
是要讲义气的
雷洛在那帮英国混蛋佬面前救过我
《跛豪》平平无奇的讽刺。
我老实说
我们警察的责任
是保护白粉安全出手
都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1962年,港英政府重设总探长之位,四大探长里,吕乐、蓝刚实力不相上下,于是成了双总探长。
你贪我也贪,大哥不说二哥,两位合作得也算愉快。
直到当局看到警队贪腐行为愈演愈烈,决定打破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让吕乐、蓝刚互换辖区。
两人这次合作又相当默契,均选择"急流勇退",这才让韩森、颜雄有了被提拔的机会。
虽然并列四大探长,但闻道有先后,三年一代沟,后来的两位跟吕乐两人完全没法比。
在看完《雷洛传》后,吕乐对自己与颜雄平起平坐的情节颇有微词。
他之前都是跟在我身边的。不过他还是挺有能力的,因为全港只有颜雄一个人搞得定九龙城寨里面的人,他在潮州帮里面挺有脸面。
硬势力没法比,敛财的势力倒是旗鼓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总华探长都如此,更别说权力更大,只有英国人才能坐的总警司等职位。
节骨眼上,香港最牛逼的港督麦理浩来了。
外交官出身的他1971年上台,历经4次连任,任期长达10年之久。
推出过十年建屋计划、九年免费教育,大力兴建地铁,改革措施涉及方方面面,使得香港经济腾飞,名列"亚洲四小龙"。
刚刚50出头的香港九龙总警司葛柏,见势不妙,决定提前退休。
前脚刚提出要求,后脚就被人举报到警务署长那,说他涉嫌贪污巨款。
据查,葛柏20余年的警察生涯,总薪资为89万港币,可光是查出来的资产都有400万,葛柏随即被限制出港。
但没两天,葛柏就逃回了英国。
此举导致民怨四起,香港民众自发兴起反贪大游行,要求"反贪污捉葛柏"。
为平息民愤,麦理浩成立调查委员会,彻查葛柏逃脱原因。
次年2月,只对香港地区最高长官负责的廉政公署(ICAC)正式成立,"反贪风暴"出现,以警队为主的政府部门贪腐行为被严查。
古天乐主演的《反贪风暴》系列,古惑仔们见到O记、飞虎队、重案组都怕得要命。
唯独见了ICAC,那叫一个嚣张。
你什么时候见过古惑仔怕廉政公署
我杀人放火打劫也不关你事
滚开吧
原因出在ICAC的性质上。
他们权限极窄:
一,只负责打击贪腐,其余犯罪案件均不得插手。
二,在没有上级授权时,绝对不能使用暴力进行执法。
靠,被你吓死
我以为你们是警察
你有没有搞错,调(查)你老妈
权限窄,但权力极大。
一旦发现有人涉嫌贪腐,警务处长也能带走调查。
△ 《寒战》,警务副处长被ICAC带走
说回葛柏。
他逃到英国后,见势不妙的吕乐,也携家人移民加拿大,以躲避追捕。
没跑的跛豪,在ICAC成立当年就被抓捕,判了30年有期徒刑,91年因肝癌去世,义群也随之衰落。
同样有着潮州帮背景的新义安、14K,也被警队紧盯。
由和胜和分裂出来的和安乐(水房),接替义群,成为新四大黑帮。
和胜和则在1974-1981年的七年间,实现了一家独大。
次年,和胜和两大头目"大哥成"与"大佬原"为话事人之位,展开明争暗斗。
略逊一筹的大佬原不服气,率众转投新义安,才使和胜和有所衰落。
△《黑社会》任达华饰"和联胜"话事人阿乐
注意,上边都是真实的历史。
也别嫌Sir啰嗦。
因为只有知道这些,才能明白,为什么香港电影会孜孜不倦地去讲述黑帮故事、枭雄故事,会经常出现警匪、枪战、豪车、美女、游艇、毒品元素,甚至揶揄历史上的警匪一家亲,以及港人为何会把ICAC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因为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他们都曾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一部分。
每一个黑帮的崛起、混战、巅峰、消亡,都可以对应数十部港片。
甚至可以说,没有黑帮,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会大失颜色。
但这辉煌背后,是——
半点不饶人。
04
"我们老大点名要他拍片"
《旺角黑夜》里。
从大陆到香港打工的阿丹反复询问:香港为什么叫香港?
影片结尾给出答案:
昔日 香港制香 故名为香港
一般指,香港曾是重要的香料转运港口,因而得名。
这个地方的诞生,就是因为利益。
当传统的黑帮业务因为廉政公署的打击被迫转入地下之后,708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而崛起的电影产业,逐渐进入了黑帮的视野。
从贩毒涉黄,到拍摄制作电影。
看起来跨度有点大?
不。
在黑帮眼中,拍片比贩毒安全系数高多了。
而且回本同样快,一部票房一千多万洒洒水。
更别说,当时的香港娱乐产业正值新任港督上任,邵氏淡出江湖,嘉禾新艺城德宝轮番上场,香港电影正处在一个群龙无首的时期。
从向氏兄弟的永盛到蔡子明的富艺,电影制作公司的背后多半都有黑帮色彩。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受《教父》的影响。
《英雄本色》爆火后,香港独树一帜的黑帮片,反而经常成为真黑帮洗白自身、提升社会形象的宣传口。
与此同时,这些真黑帮的加盟坐镇,当然也会减少拍摄困难,甚至提高影片的真实性。
吴镇宇说过他经常见黑社会,他最神经质的黑社会形象靓坤总是"火气很大",嗓音就是模仿黑社会老大。
求功名利禄,保证拍摄顺进行是黑帮的事。
而且他们还明白,赚钱,还要明星大咖。
刘德华便是黑帮眼里一块脂溢流油的肥肉。
他既不想和黑道有牵扯,所以一直没有大佬站台,好下手;而且性价比高,在80年代末,一部400万制作成本的电影,刘德华出演就能卖到800万。
当时黑社会威胁明星靠的是三板斧。
一,"收坨地"。
经常看港片的你对此情此景很熟,但这保护费收到了片场。
别说当时的刘德华,甚至到了2001年,好莱坞级别的《尖峰时刻2》开拍的时候,还有人向成龙勒索50万的片场费。
开拍当天先给五万‘陀地费’,之后每天再给五千‘日费’,最后快拆布景时要给三万‘布景费’,不然就烧布景。
——成龙采访
二,抢档期,转档期,赖片酬。
想象一下。
一行体格健硕,花臂加身的黑帮持枪到电影公司,放枪威胁:华仔人呢,叫他出来,我们老大点名要他拍片。
亦或是开车到片场,持枪威胁直接抢人,抢不到人就赖着不走。
你怕不怕?
前文提到的《轰天龙虎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
这当然是妥妥的"诈骗电影"。
宣传打着刘德华刘嘉玲的旗号,让两人在片子里"闪现"五分钟就狗带,而且没给两位任何片酬,白嫖明星流量,千万票房轻松入手。
(是不是有很熟悉的味道?)
拒绝有用吗?
拒绝可以,接下来的场面极度港片。
前脚刚拒绝,撂下电话;后脚被人拿着黑黢的枪抵着头,押到片场。
经纪人张国忠替他回绝了一部江湖片,结果就是,传说中刘德华被人用4支枪指着头。
有低价转卖明星的档期——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花低价买明星档期,明星敢不卖,随后黑社会就又按市场价转卖给电影公司,差价几百万。
更绝还有赖账。
当时的明星才算是真"打工人"。有传闻说刘德华在89到92年间上百万的片酬被赖掉了,香港著名编剧、制片人文隽更是在博客上直言,明星被赖片酬,拖欠工资的事情。
当红演员身不由己
连续十多天都没(什么)时间睡觉外
更是常常收不到片酬
三,威胁家人,以命相逼。
手段有且不只有恐吓电话。
上门威胁,泼女友硫酸。
刘德华当时拒绝与黑道人士扯上关系,但对方曾撂话恐吓:"我知道你女朋友住那里,你要会做人,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担心朱丽倩安危的华仔只有屈服。
刘德华24年来不认朱丽倩还发表单身宣言,今天回看除了粉丝效应,还有黑社会的威胁。
这种恐怖情绪延宕到后来的92年大游行,刘德华都没有站出来说话。
同样卑微的还有周星驰。
卷土重来的星爷在《食神》用这样一句金句收尾:
世界上根本没有食神
只要用心
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单听鸡汤,但却是电影中的史蒂芬周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那是一个恶人当道,权力为王,利益至上的社会。
从肆意妄为的"伪神",到被封号重新修炼,到再度封神。
背后浸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
1988年,跑了多年龙套的周星驰被李修贤看中,参演了电影《霹雳先锋》的拍摄成功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但后来两人闹翻,周星驰的片约合同被转手卖给向华强。
几千万的票房,周星驰还是拿70万港币的片酬,许多电影里的搞笑情节大部分都是周星驰自己发明的,全都不算数,还要忍受侮辱。
为了摆脱向华强,周星驰成立了彩星电影公司,自己当老板自己拍片。
第一部,当然想要扬名立万。
结果《大话西游》在当时票房扑街。
周星驰"票房金刚"的神话破灭不说,口碑从组里差到组外。
为《霸王别姬》《红高粱》《水浒传》等影视剧配乐的著名配乐人赵季平,都恳求别在片尾署他的名。
△ 表示丢不起这个人
拍戏不顺,彩星倒闭,周星驰考虑移民加拿大。
结果又曝出一份200多页指证他是黑帮的材料,止住了他的脚步。
加拿大移民局之所以认为周星驰涉黑,是收到了香港圈中人的匿名举报,说周星驰当演员是为了帮香港黑帮洗黑钱。
这个举报人是谁,没有证据也没法证实,但很多人怀疑是向华强一手导演的戏码,为了阻止周星驰离开。
没后台的明星惨兮兮,有后台的呢?
沦为资本和黑帮碰撞中的玩物和马前卒。
1992年,梅艳芳和男友林国斌在九龙塘饮酒唱歌,偶遇电影公司东家兼14K堂主黄朗维,一邀梅拍戏被拒,二请梅唱歌又被拒。
喝醉了的黄朗维借着酒兴,掌抡梅艳芳。
20分钟后,香港三合会骨干、铜锣湾话事人陈耀兴杀到现场,一场混战在所难免。
次日,被砍伤住院的黄朗维再遭杀手枪杀,当场毙命。
1993年,在保释候审期间在澳门参加赛车比赛的陈耀兴在酒店外遭到枪手伏击,当场身亡。
随之而来的是梅艳芳的"江湖追杀令",和成立了"杀虎案"专案组警方的全面扫穴。随着对陈案件的调查,还搜到了台湾黑帮涉港娱乐圈的资料。
至此,香港台湾警方携手,共同打击扎根娱乐圈的黑帮势力。
而这火拼故事也反哺着电影。
1994年上映的《醉生梦死之湾仔之虎》,就是对这件事的真实事件改编。
制作、参演的人都是当时案件的"朋友圈"。
永高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罗杰承是陈耀兴的好友,出品人是罗杰承的女友陈加玲,女主是陈耀兴真实女友陈妙瑛。警方背景的任达华担演陈耀兴,梅艳芳前男友林国斌担任反派,其他男主则是和社团关系密切的张耀扬、尹扬明、刘青云。
情节高度相同,甚至穿的衣服都是一模一样。
△ 上:电影中陈耀兴遇害 下:报纸刊登陈耀兴遇害
当年的英雄枭雄片衰落,《湾仔之虎》标志着贼王悍匪片兴起。
这映照在现实里,就是一群比黑帮还狠的人在97回归前的历史舞台上闪现。
后人称之:香港三大贼王。
2016年的《树大招风》由寰亚投资、银河印象制作,狂揽当年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五项大奖,讲的就是90年代末期叶继欢、季炳雄、张子强三大贼王的故事。
贼王不像黑帮,他们单打独斗,更野更疯狂。
不过他们的时代来得太晚。
97回归后,扫黑的各种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先瓦解的当然是新义安、和胜和、14K等三合会的势力。
证人保护,卧底行动,专科调查,高层拘捕。
从社团小弟到新闻喉舌,从当地坐馆到大型集团,"无微不至"。
2000年4月,在深圳公安局的协助下,香港警方展开大规模行动,打击高利贷及收数活动,瓦解了一个涉及1000多宗刑事毁坏案件的犯罪集团,拘捕42人。
2001年10月,警方卧底在渗透联乐堂三合会达16个月后,控方根据他的证供,成功地检控包括"坐馆"在内的8名活跃于将军澳坑口的黑社会社团。
2002年6月,经过8个月的渗透,瓦解了一个活跃于元朗及天水围区的14K三合会黑帮,拘捕了26名成员,包括骨干分子。
从2001年至2002年7月期间,香港警方的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共展开了37项大型反犯罪行动,拘捕了超过1000名的嫌疑罪犯,其中瓦解了6个三合会犯罪集团,拘捕了280名高层主持人及成员。
更何况,黑帮内部也逐步早转型成功。
14K的陈惠敏表示:
在香港回归前夕,有很多的人金盆洗手或者隐退江湖。但回归之后,还有不少的黑帮组织。之前的赌场转至现在的茶楼、牌馆,都在寻求一个"财"。如今产生利益矛盾,是坐下来喝杯茶,吃个饭。
——《香港红与黑:黑帮、探长、大亨的百年风云》
早已过了用拳头说话的时代。
黑帮势力衰弱,寡头贼王焉存?
《树大招风》中,"难兄难弟"、投奔怒海的兄弟情成了电话彼此各怀心思的合作与较量。
三人合作的时间从真实事件的2001年推到了1997年,意味不言而喻。
现实中,1996年叶继欢中弹被擒,要在吃41年零3个月的牢饭;1997年买了800斤炸药的张子强要救叶继欢,在大陆被擒直接判死刑;2003年,季炳雄被抓住时在法庭上还登上了小号关德荣,最终被判24年。
回到电影片头,三个人在"风满楼"里各自为营,却各不相识,彼此错过。
这是历史对他们开的一个玩笑。
05
"我不做大哥好久了"
阴影里的黑帮与贼王势力,随着97回归和千禧年的整改逐渐削弱。
就像杜琪峰说他拍摄《黑社会》的原因,他说他肉眼可见存在了上百年的香港黑社会开始转变了,那些他自出生便已存在的环境也逐渐不存在了。
但阳光下。
从黑帮转型的巨富和明星依旧纷争不断。
1999年。
星二代谢霆锋演戏被当花瓶,被要求假唱怒砸吉他,尽皆过火到不可一世。
干爹曾志伟,邀请他出演电影《半支烟》。
那时候,谢霆锋的老板杨受成正在捧干女儿容祖儿,想让她出演《半支烟》的女主。
曾志伟果断拒绝,还在节目中公然调侃容祖儿丑。
事情闹到梅艳芳2000年的生日会上。
酒后的曾志伟口无遮拦,直讽杨受成的酒吧是"鸡窦"(妓院),两人大打出手,成龙拉架才使得场面不算太血腥。
一年后,曾志伟一次酒吧外落单被胖揍,缝了29针。
这是两个大佬的第一次交锋,一个暗地反击,一个嘴臭挨揍。
第二次来的很快。
2002年,杨受成的《东周刊》曝出了当年刘嘉玲被绑架的受虐裸照。
旧事重提,圈内一片哗然。
身为艺人协会副会长的曾志伟伺机而动,找来会长成龙,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香港艺人游行,讨伐《东周刊》。
和杨受成合伙搞影视的成龙大哥,准备将和事佬业务贯彻到底。
在《新警察故事》中诚邀曾志伟,想调和两人矛盾。
也没成。
但巨富与巨星之间,当然不只是纷争,也有合作。
只不过在港片低迷的当时,这种合作更多是靠良心电影人的牵桥搭线。
庄文强和麦兆辉写剧本,导演刘伟强亲自下场,四处拉投资。
没公司敢投。
直到2002年,刘伟强找到了寰亚的大股东林建岳。
慧眼独具的他,最终决定拿出2000万元拍摄《无间道》。
那一年的《无间道》风光无限。
5500万的票房赢得了香港票房冠军,续集依然畅销,横扫所有中国电影奖项,好莱坞翻拍的《无间道》拿了奥斯卡。
到目前为止,《无间道》仍然在香港电影中排名第一,豆瓣9.3。
△9.3、8.7、8.2,Sir愿称之为最强续集
却更像是香港电影的一次回光返照。
2003年,非典到来,时运不济,港星离世,港运倾颓。
廉政公署展开乐坛扫黑,揭露娱乐圈行贿、买奖丑闻。
英皇一度深入"贪腐风波"。
周星驰拍《功夫》时因为非典延期,再准备开拍时,老搭档吴孟达接了别的戏,时间错开。后因身体原因屡次拒绝片约,感情疏淡。
那年的4月1日。
张国荣纵身一跃,只留下风华绝代的背影。
那年的12月9日。
曾飞跃黄河,但"不做大哥很多年"的柯受良摆渡到了另一个江湖。
那年的12月30日。
罹癌的梅艳芳与世长辞,成为了永远的"香港的女儿"。
那年的香港金像奖颁奖礼差点取消,但最后还是如期而至。
一度想辞职的曾志伟,最后来了一番脱稿5分钟的致辞,悼念逝去的好友,致敬辛勤的医务工作者,感召香港演艺圈的信心。
最后一句"希望大家,快点回来做客"引爆全场。
当香港电影不能拯救香港时。
只能靠呼号,拯救"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港片最后的荣光。
接着。
香港导演,带着他们满满的技能点,一路向北。
香港黑帮改制,在资本的大船上扬帆起航。
可随着徐克、王晶、陈可辛等名导纷纷北上。
香港电影公司和好莱坞八大的逐步缩圈一样,香港娱乐公司的几大厂牌一直在明争暗斗。
曾经一度辉煌的德宝、拍出过《英雄本色》系列的新艺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嘉禾也在2007年转手橙天娱乐,曾志伟和陈百祥的东方魅力公司也垮了。
大浪淘沙后,留下寰亚、英皇、中国星三强争霸。
林建岳的寰亚,背靠曾经入主亚视,和无线的邵逸夫争做香港娱乐大王的林百欣;杨受成的英皇,横跨唱片、演艺、院线各个领域,还有《东周刊》等八卦杂志,娱乐版图完整(2002《东周刊》因为刘嘉玲事件停刊);向华强的永盛,在1992年改名中国星,做"高质素电影和电视剧作"的全球性的发行。
在成龙孜孜不倦地撮合下,曾志伟、陈百祥和杨受成达成联盟,共同对抗新崛起的寰亚。
而中国星则不在电影圈玩了,2010年前就转向了酒店、博彩业。
香港黑帮片,自此式微。
△ 林家栋前两年的《手卷烟》,谁看了?
2011年,65岁的大佬邓光荣"光荣"了;
2014年,107岁的邵逸夫仙逝;
2016年,14K教父胡须勇在荃湾港安医院与世长辞;
2018年,91岁的"中国香港电影"邹文怀含笑九泉。
2022年,80岁的王羽因病去世。
香港黑帮的影响,只是偶然渗透在社会生活里。
2013年,陈惠敏以影星身份出席深圳某大佬婚宴,鱼翅刚端上来,350名特警持枪冲入宴会厅,因怀疑是黑社会组织的升职仪式。
陈慧敏跟深圳警方解释。
警察说,我知道你是14K的,不过请您配合检查。
2012年出狱的伊国驹,曾是14K中一代黑枭"崩牙驹",如今鲜少发声。
最近一次发声还是怒斥唐山打人者,还在视频最后承诺:
"往后洪协昆仲,见到如此不公的事,挺身而出,不要袖手旁观。"
说是真看不下去也好,蹭流量也罢。
的确曾经大红大紫,叱咤风云过的真黑帮,对于现今黑恶势力的喊话。
地理意义上的香港黑帮已经消亡,转型,洗白。
可是义薄云天、暴力夺权、好坏杂糅的黑帮精神,早已随着各种文化形式传承下来,扎根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一抹独特的色彩。
就像第37届金像奖颁奖时,尔冬升所说:
"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可怕的或许从来不止是黑帮。
而是每一个在黑帮面前无力反抗、无所适从,又无力回天的时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李寻欢不作乐、西贝偏北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8月份产销数据出炉,我国乘用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7%和7.7%,相比去年同期略有收窄,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日系车风景独好。本田8月销量同比增长5.9%。受制主力车型卡罗拉更新换代,丰田销量同比下滑3.8%,结束18个月连涨。然而,月销量冠军仍被日系品牌日产抢得。
你方唱罢我登场,日系车竟然无惧寒冬。
问为什么前,先回顾38年前的一幕
1981年3月,美国汽车工会的工人聚集起来,砸毁一辆丰田卡罗拉汽车,旁边立起的牌子上写着“美国卖的车,必须在美国生产”。
围观工人的叫好声,鼓舞着当时的美国民众,类似事件在民间蔓延,甚至出现在电视台直播中,“盛况”空前。
八十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一度突破500亿美元,美国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占汽车总进口量的80%,美国市场占有率突破20%。底特律等地失业率高涨,招来美国人砸毁日本车的疯狂局面。
民间争端只是一场大戏缩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美日就开始历经30年的贸易摩擦,汽车领域最为激烈。陆续出台的措施包括:美国给予本国汽车行业10亿美元补助;要求日本完全开放日本汽车市场;减少日本进口美国汽车关税。
同时,美国又设定了进口日本车上限,还要求日系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
1985年美日签署《广场协议》后,日本汽车产业在公认的“日本完败”下,似乎进入绝境。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所谓失去的二十年,日系车越走越强。
不止中国市场,过去的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首位由丰田卫冕,而全球销量前十的车型中,日系车占5个。美系车经典福克斯暴跌到了二十多名。品牌榜上同样是日系当家,美系福特就算排名第三,却是包括中国市场在内全球销量大滑坡的一年。
实际上即便《广场协议》签署之后,布什、克林顿等历任美国总统均对日本汽车施加过压力,甚至特朗普也抱怨日本车在美国卖的太多。但看似节节退让的日本汽车业,却从未在全球汽车市场输过。
日系车崛起的核心秘密,看穿贸易保护的“弱者逻辑”
今日中美之间也正在上演贸易攻守道,车企过的不容易。此时,在两场国家级的博弈中都幸存下来的日系车,带来的经验就更加宝贵。
外部环境上,中国车企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息息相关,但面对的压力实际上小于当年日本车企。
今日美国本土,由于多元价值观力量的成长,已不再有1981年那种砸日本车的极端土壤。民间的变化也会作用到华盛顿的决策中,偶有后退举措,也不会获得37年前的影响力。
此外相比日本汽车逼仄的本土市场,中国车企辗转腾挪的战略空间显然更大。但这些既是中国车企的发展优势,也容易由此导致误判。
日系车持续数十年的全球成功,并不建立在赢,恰恰因为“输”。
近年来伴随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日本汽车企业再掀赴美投资、建厂的热潮。和多年前的《广场协议》一样,表面看都是日本输了,但却让日系车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获得提升自己的良机。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都是在经济陷入困境时。试图用其他手段改变旧有的商业规则,完全是弱者为求生存的奋力一搏。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对容量已达极限的市场,纠缠过多并无意义。
救了日本汽车的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
日本车企已经察觉,日本和美国都不是日系车企业继续做大的未来,与美系车沾沾自喜保住国内份额不同,日系车赴美设厂的同时,也拉开国际化大幕,鸡蛋不再放进同一个篮子。
八十年代初丰田汽车还以“美国市场优先战略”为由,拒绝和中国进行汽车技术合作,导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开始之路不顺。但在经历美日争端之后终于意识到,中国市场才是未来。
贸易封锁也给日本汽车带来更强的创新动力。
《广场协议》签署仅仅五年,1990年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顺差,再度占到美国对日本总逆差的的四分之三,占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的二分之一。
于是1981年砸日本车的美国人,在1987年又滑稽的抡起大锤,砸烂日本东芝收音机。
非常时期,中国车企能向日系车学习什么?
回到中国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 在如今非常时期如何更好活下去,可以从日系车中学到这三点经验。
第一:企业不依赖政策惠顾。商业市场有自身规律,政策只能推一把扶上路,却绝不可能代替企业跑完马拉松。
企业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成拉达的生存方式,还是向日系车那样在全球遍地开花,仁者见仁,但无论如何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决策,利用优势找到企业自身发展创新之路。
围绕商业规律,最好还能增强全球视野,在商言商。不卷入与企业发展无关的纷争中,让企业在中立的位置下,创造更大的友好空间,谋求长期灵活的增长。
第二:提升技术能力。认识到所谓“工匠精神”绝非源自对道德的渲染,而是认清现实后,更聪明的生存策略。
日本制造业也曾有粗制滥造的黑历史。20世纪初,“Made in Japan”就是便宜货,出口商品的质量在全球都被嘲笑。山寨更比比皆是,比如日本DSK当年推出的摩托车,在像素级抄袭宝马后,还将BMW变成DMW试图蒙骗消费者。
1958年丰田汽车首次进入美国市场,两年才卖了几百台,直到6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美国人才开始购买低价、低质量但同时低油耗的日本车。
日本汽车的品质升级,乃至整个日本制造的升级换代,恰恰来自《广场协议》签署的八十年代。日本企业意识到,不把工作做到极致将无法生存,从此以后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才开始名扬天下。
如今在中国,经营者应该理智看到,野蛮增长的蜜月期已过,过往的原始积累应转化为创新升级的资本。现在所谓的市场寒冬,正是创新升级的最好时机,是一场不容懈怠的绝地求生之战。
第三:多领域共促中国汽车工业迈入新道路。
有媒体曾经总结,日本汽车二十年仍旧强大的原因在于,“新”能源、人车和谐、抱团取暖。实际上这些方式对中国车企同样有借鉴意义,如今我们面临更大的能源技术变革期,新机遇不容错过。
而在人车和谐、创新车型设计等方面,结合中国或其他新兴市场需求,也都大有可为。而在整合资源,如一些优势互补的企业重组共同做大这方面,中国车企的阻碍更少。
总的来看,日系车在中国的增长不是幸运,而是靠长期国际化布局、技术创新带来的高抗风险能力,企业聪明的经营策略使其更容易度过寒冬。同样,中国车企也不能一直依赖身处中国市场的幸运。
写在最后
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10日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经济界代表团并与之座谈。他表示,中方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愿继续扩大进口日本商品,加强双向投资合作。
显然,日本企业有望在一场国际变局中,成为渔翁得利者。是等待与进口的日本制造拼命一搏,还是主动进口日本制造升级的战略思维,在全球市场找到自己位置,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餐饮人,关于定价,你真的懂了吗?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是供需决定了价格。但在餐饮业中,供需和价格只是相对的关系。关于餐饮行业的定价,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举例:
小面馆,最便宜的小面只要6元,一个成年男人能够刚刚吃饱,如果胃口比较大,可以8元买大碗的,两个女生,分着吃还会吃撑,入股偶想要稍微加点营养,加个2元的简单,也很不错。……这个面馆,大多人都觉得,定价低,但实际上,面馆的利润很高,老板偷偷乐着赚钱;
再比如,有家烤肉店,一个最基础的套餐下来,也需要将近百元,顾客稍微胃口好点,根本没吃出什么味道,还好店里有免费的水果拼盘,但是,顾客一人觉得,这个烤肉店太贵了。但实际上,烤肉店的老板真的没装什么钱,菜品的定价实际上都相当实惠,毛利一般般。
为什么出现这种问题?因为,定价思维没对头。餐厅老板究竟赚不赚钱,定价的学问就一定越好学透彻。
01、价格波动,导致消费者认知的改变
定价,就是将商品的内在价值用数字显现出来。一份薯条应该卖多少钱,这背后有很多波动性的因素。
比如说品牌力、份量、消费理由、品牌口碑、品牌亲和度等,但如果过多对这些因素进行思考就会让定价陷入没有出口的死胡同。新餐见认为,影响定价决策的因素很多,但应该着重考虑四个要素,如企业的经营目标、成本、顾客、市场。
经营目标并不复杂,企业想走量就难以定高价,想获取利润就难以走性价比路线;考虑成本则是为了让价格可以带来利润上的正反馈,起码不会卖一份亏一份,让定价有个底气;考虑顾客和市场则需要将目光投向产品价值和竞争对手处……
也就是说,即使老板在定价时用的是对标法,还需要同时衡量自己目的、产品的成本等。
非常明显,定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确定某一串价格数字,而是用定价思维带来正向的销量和利润的增长。
被人们熟知的海底捞和西贝,疫情期间曾一度因为涨价的问题引来网友的吐槽,随后他们火速的道歉、降价。
蜜雪冰城是一款平价的茶饮,因为较低的定价和较好的口味被大众所追捧,疫情期间因为喜茶、奈雪、coco、一点点等众多知名品牌的茶饮开始涨价,喜茶旗下的5个产品,包括奶茶波波、芝芝苺莓、多肉葡萄等产品,价位从原来的25元、30元、28元的基础上,涨了2元。这一举动似乎宣告我国的奶茶品牌,全面进入了30元时代。
大众对于这一消息普遍反反映出不能接受,之前的喜茶就已经价格偏贵,而此次涨价,则是触碰了他们的底线。而蜜雪冰城却丝毫没有涨价的意思。对于这些茶饮品牌的涨价,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一条,“蜜雪冰城简直是一股清流”收获了7.4万的赞,得到了网友清一色的力挺。紧接着蜜雪冰城也在热评底下回复:宣布自己疫情期间绝不涨价。
同样的因为价格问题,海底捞、西贝由于涨价被大众抱怨,吐槽。
喜茶等新茶饮品牌因为涨价被网友们排斥,眼看着有不好的发展趋势。蜜雪冰城因为价格实惠,定价低被顾客追捧,的确很受欢迎......
餐饮人都知道营销有4个基石,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在这四项中,价格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能否正确的运用定价策略,会直接影响着品牌的成败。
品牌的定价策略,跟品牌在市场与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定价通常也被品牌自身的价值与市场的定位所决定。通过定价的高低,人们就能看出市场上消费者对于这一品牌的认知和定位。
举个例子,大型商超里的销售团队和供应链团队会根据消费者体验反馈和欢迎程度、产品销售情况、质量状况、售后服务水平以及各大体验感受怎么样?总的来讲,体验感受还不错,小编之前有去过一次,觉得性价比高,里面的人服务很到位,很nice,推荐给感兴趣的朋友们!。
另外,定价也是消费者感知产品质量的信号。一分钱一分货,价格就是一把量尺。消费者习惯用它来丈量商品的品质。
02、定价需要产品价值和顾客认知共同构建
比如薯条定价的问题,在消费者关系中,顾客对薯条的需求大多为套餐搭配,需要清楚的是,这不是真实的顾客行为,而是被商家引导出来的:定价其实是一种消费引导与销量分配。
1)、提供消费指引:
捆绑类产品的单独毛利率要高于餐厅拟定的整体毛利率
惯用做法如汉堡15元、可乐5元、薯条6元,一个包含了薯条、可乐的汉堡套餐价格为22元。
由此,薯条、可乐、汉堡等产品单独标价的作用是让更多的顾客去点套餐,从而将消费力提上去。
我们发现,捆绑产品的单独标价总是要高于餐厅的平均毛利率。这类产品的作用也是在告诉顾客“别点我,点套餐”。
2)、建立价格基准:
用高价产品打破定价的天花板
薯条一份卖6元,顾客觉得贵,但通过汉堡套餐,又将贵这个标签去掉了。这时候,在顾客心智中,该餐厅可能会和“廉价”划上等号,一旦构建了这个下沉认知,该餐厅可能就失去了品质感。
品质感从哪儿来?高价产品。打个比方,对于一个没有品牌效应的沙拉店,顾客对它的认知是人均不超过40元,高于这个价格,顾客就会觉得不值。
但问题是,如果不高于这个价格,顾客就会觉得这家沙拉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而要高于这个价格准线,一定不能靠量堆积。
靠量堆积指的是顾客点很多东西累计起来的高价。餐饮与便利店不同,在餐厅中,靠量累计起来的高价,顾客可能会觉得不值。
大多沙拉店在食材方面提升人均客单价一般有两个办法:一是加入一些顾客不认识、没吃过的食材;二是加入一些顾客认识且认为高价值的食材。
有些沙拉店通过加入鱼子、虾子、三文鱼、龙虾肉等食材来构建品质感,从而实现了让顾客放心付高价。
再比如说一杯常规奶茶,一杯叫招牌奶绿,一杯叫龙井奶茶,后者顾客更愿意付高价。对于一家奶茶店,只要菜单上出现一款有品质感的高价产品,即使顾客不点,也会在顾客心中无形中拉高了门店的“逼格”,有了“逼格”,这家门店才不会被标上“廉价”的标签,在品质感面前,高价自然好说(仅适用于餐饮业)。
3)、快速获客:
低价产品必须要有,这是打消顾客不点餐的秘密武器
顾客去不认识的品牌消费,拿起菜单的时候,如果觉得价格贵,这个顾客可能会扭头就走,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低价产品来留客。
作为引流的秘密武器,低价产品基本是顾客的必点菜。这个产品需要有这样的标签:量小、价格透明、精致、品质感、必点、好吃。
比如说苹果花园将新鲜出炉的蛋挞定价为1元,某西餐厅将鸡蛋布丁定价为2元,某快餐店将可乐定价为1元……
新鲜出炉的蛋挞在顾客心中的价值绝对不止1元,但顾客又可以从玻璃橱窗看到蛋挞的制作过程,一般来说,一元的品质产品不需要考虑,只需要买单就行。这样做既去除了顾客的拒绝理由,又构建了供需双方的强连接。
4)、品质消费既视感:
招牌菜的定价决定了消费的准入门槛
在选招牌菜之前,首先得明白招牌二字的份量,它意味着品质、价值、最好、必点……
在顾客思维中,如果招牌菜做得不好,那其它菜就不用点了,这也意味着在招牌菜上,顾客愿意多付一点钱。
如果一个品牌的综合毛利率是70%,那么招牌菜的毛利率尽量得达到90%或者以上。
品牌方要清楚,顾客多付出的钱是要换取回报的,要么食材更好(无添加)、要么工艺更佳(现炒或者主厨炒等)、要么出品有质感……而无论品牌方招牌菜的切入点是什么,顾客一定要能感知得到,如菜单有写、菜品可见、服务员有提示等。
为什么海底捞以往价格都比其他火锅贵反而能成为火锅界的大佬,被业界所学习。就是因为在海底捞,顾客感受到的价值超过了原本的定价,在海底捞吃饭,顾客不会因为自己一个人而影响心情,会看形势的服务员立马会拿一只玩具熊放在顾客的对面,让他不再孤单。当有长头发的女士就餐不方便,服务员会递上皮筋和发夹。如果顾客带了孩子,服务员会帮忙喂饭、和孩子做游戏......这些服务远远超过了顾客们的心理预期,因为任何一家餐饮店都无法做到这么面面俱到。海底捞用他们的诚心诚意和绝佳的口味赢得了消费者的心,那么定价高一点又有什么呢?
西贝莜面村也不便宜,但是顾客却能吃到家的感觉。这都是为价值买单。
03、定价的常用策略(毛利定价法)
1. 在定价时以毛利来确定。
菜品定价一般是根据餐饮店内部要求的毛利率,这个毛利率来自经营者的目标和经营中统计的平均水平。然后利用下列公式,依照菜品成本计算出来。一般餐饮店的毛利率在50%左右(低的在40%,高的达60%以上)。
菜品价格=成本÷(1 - 毛利率)
菜品的成本为:可变成本(食材、调料、水费、电费、燃料费)和固定成本(工资+商店房租+生活费+员工住宿费)
例如:一份菜成本是12元,取定毛利率为40% ,则菜品价格=12元÷(1-40%)=20元,其中毛利是20-12=8元,或20×40%=8元。
用毛利定价法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操作法。还是用火锅店的实例来说明:
顺算:
一家火锅店的土豆售价是5元/份。土豆进价每斤1.50元,估计每份菜调料价为0.5元,燃料费为0.2元,合计成本为1.50+0.5+0.2==2.20元。
若规定毛利率为50%,则这一斤土豆的售价为2.20÷(1-50%)=4.40元,(若收了底锅费,即调料费,那么还应将调料费减去)但事实上5元一份的土豆只有3两重,原材成本为1.50×0.3=0.45元/份,加上调料和燃料费的内部计价仅为4.40×0.3=1.32元/份,现在定价为5元/份,明显是高了,达到(5-1.32)÷5=73.60%。
由此可见,火锅店的蔬菜毛利是很高的。
倒算:
即先确定毛利率为50%,若定一份带鱼价为10元,则客人只能吃5元的东西(包括菜、调料和燃烧费),若调料和燃烧费共计为0.7元,则客人只吃到4.3元的带鱼。
假如带鱼市场价是15元/斤,则顾客只能吃到0.3斤都不到,那么这个0.3斤带鱼装盘后显得太少,就应该加量,所以有可能晕菜类会出现一些品种的毛利不足50%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由此可见,火锅店的荤菜毛利并不是很高。
所以对整个店来说,只能考察综合毛利。
2. 要充分了解当地同行的毛利情况。
需注意的是只有同品种、同档次的店才有可比性。若无可比的,在参考其他类同店情况后,自己的定价也不要相差过大。
系数定价法:
这种定价法要了解同地区、同档次、同类型的餐厅菜品价格和成本。
菜品价格=成本×定价系数
定价系数=菜品价格÷成本
比如:某菜品售价38元,经计算它的成本为15元,那么定价系数是2.5。有了定价系数,其它的同类菜品均可以相应定出。
附加定价常数法:
就是在系数定价法基础上加上附加定价常数,这个常数是根据菜品的销售份数来获得的。
菜品价格=原材料成本×定价系数+附加定价常数
附加定价常数是生产和销售每份菜品所发生的固定费用(如能源、工资、租金)。
附加定价常数=(能源+工资+租金)÷当期销售份数
例如:某店一个月销售菜品份数为30000份,当月的能源费50000元、工资25000元,租金75000元。那么附加定价常数是(50000+75000+25000)÷30000=5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英二团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