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老板杨惠妍图片国强是谁?

  《经济参考报》记者 杜跃进 陆敏/广东报道  杨国强,1955年出生,祖籍广东顺德北滘镇 ,皮肤黝黑身材偏瘦,自幼家贫,17岁前未穿过鞋,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  迎面走来的他,与传言中不修边福的“土豪”形成巨大反差:一身皮衣皮帽,衣着合体、走路带风,沉思时目光深邃辽远,大笑时如顽童般两眼眯成一条缝,跟你交流阅读卢梭《忏悔录》感想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的确,这个曾经赤贫到连几块钱学费都交不出的农村少年,有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辛酸过往。而今,已届耳顺之年的他,身价百亿却异常低调。他用大半生的奋斗和努力,对“土豪”二字做出了全新的诠释。    他是有成就的“豪”    亲历中国住宅商品化全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民营企业家,经过20年奋斗,带领一家镇办建筑企业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并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2013年,公司销售收入翻倍增长,高达1060亿元,闯入中国房企千亿军团,增速位列龙头房企中第一。    他是有情怀的“土”    出身草根,始终情系乡土,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立志盖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富裕之后,先后以母亲、兄长命名,建慈善基金,办免费学校,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历年来为教育、扶贫、医疗、赈灾等公益事业捐款逾19亿元。    他,就是被誉为“南中国房地产业航空母舰”、中国房地产十强企业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掌舵人——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12月初的一天,在设计独特、绿意盎然的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我们和杨国强面对面,他坚持不要采访,只是像朋友一样随意聊聊天,聊聊他对人生的感悟,聊聊他还没实现的梦想。    谈励志:十七八岁还没穿过鞋    世上每个励志故事都有个心酸的开始。杨国强也不例外。    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自己没有亲手花过两分钱”,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和香港亲戚穿旧寄来的。    念书后,为省7分钱饭钱,中午放学要走一个小时回家吃。尽管这样,到高中时,由于交不起每学期7块钱的学费,不得不提出退学。老师找到家里来,对杨父说,这孩子是念书的材料,应该让他继续念书。无奈杨家实在没钱,后来还是学校免了学费,并给了两块钱助学金,杨国强才又回到学堂。    如今,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回想起当年这辛酸的一幕,杨国强口气里充满了感恩之情,尽管在后来的日子里,他见过无数的钱,可他始终认为,“这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两块钱,我一分钱都不敢乱花”。    虽然家境贫穷,没有一分零花钱,但杨国强自小就酷爱读书。当年他有位同样爱书成癖的发小,两人都被免交学费,都领助学金。文革期间的新华书店没有几本书卖。他俩为了读书,就用手里的助学金,结伴跑到废品收购站买了一大堆废旧书,“那么高的一摞”,杨国强比画着,大约有半个人高。几十年前的事,他记忆犹新。“然后一人一本轮流挑,挑完了两人分头看,看完再换着看,剩下实在没用的再拿回去卖废品”。读书中,碰上什么是什么,天文、地理、自然、人文……少年杨国强如饥似渴,来者不拒。这样读书,涉猎广博,眼界见识随之开朗,“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那些书给了我重要的精神滋养。”他眯缝起双眼,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也许,正是这种爱学习和渴望知识的精神,让他走到了今天。  爱读书的习惯一直沿袭下来,“我什么书都爱看,管理的,人物的,哲学的,自然的”,不知怎么说到卢梭的《忏悔录》,“好书啊!”他兴奋起来,“越看越有感觉,看完书兴奋得一夜没睡,跟充了电似的,第二天上班也不困不乏。”    所以,跟现在的杨国强交谈起来,听他动不动就冒出个宇宙银河,时不时聊个历史趣事,甚至谈到生物化学分子构成,视角之开阔,思维之发散,你就不会奇怪了。“现在上厕所,坐在马桶上一定要看书的……”他哈哈大笑。      谈楼市:暴利时代已过去要拼耐力    20来岁时,杨国强进入顺德县北滘镇建筑公司,从最底层一步步做起,干过泥瓦匠,当过包工头,直至晋升为总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改制,他与几个同事合资将公司盘下,成为大股东。公司低价买下顺德碧江与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以“碧桂园”命名开始涉足房地产。不过出师不利,当年楼市泡沫破裂,差点变成烂尾楼。后面的故事众所周知,还请了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帮忙,历尽艰辛,最终走出困境。    如今,碧桂园开发的项目已遍布全国。问及成功秘诀是什么,杨国强老老实实回答,“我们比较笨,不会出歪招,坚持做自己就好了。”    杨国强“做自己”有做自己的套路。那就是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盖‘住得起的’房子”。    这一模式的经典之作,是2001年开发的碧桂园凤凰城。该项目圈地10000亩,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到装饰、物业管理,都是碧桂园自己负责。当时的“造城”场景蔚为可观:几千套楼房同时拔地而起,几百台吊车同时操作……最终,凤凰城以每平方米2800元的均价推出带装修的房子,“50万就买个独栋哦,还是精装修的房子。”杨国强回忆说,“价格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由此创下一分钟卖出十栋房子的惊人纪录,被业界笑称“像卖白菜一样卖房”。    多年来,碧桂园一直致力于“为大众建造买得起的好房子,提升大部分人的居住品质”。记者在全国多地参观过碧桂园项目,这些项目多在大城市周边。在大片荒地上盖房子、筑酒店、办学校、建社区——当一处处小城镇建设起来之时,也是当地农村落后面貌改观之日。    “对于中国的城镇化,碧桂园还是做了一点点贡献的。”涉及对自身的评价,杨国强谨慎地选择着措辞,但眉宇之间难掩自豪。确实,谁能说得清,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建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究竟是这位草根出身的企业家的为商之道,还是他的乡土情怀?    2007年4月,碧桂园在香港成功上市,集资百亿元,上市后总市值一度逾2000亿港元。在资本驱动下,杨国强把他的开发模式推向了全国。如今,碧桂园在全国已有230多个项目,杨国强感受更多的不是自得而是压力。“房子盖好了,看上去很美,但我总被投资者追着问,为什么不能增长更快。”说到这,他挠挠头,无奈地笑了。    相对于一线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带的房地产项目,二三线城市和郊区的房地产项目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要大得多,遇到市场和行业大调整时,甚至可能成为重灾区。这对于碧桂园模式无疑是个考验。    对此,杨国强坦承,“今年房地产市场波动,我们也不好做。”但是,“同样的市场环境,我们在河北涞水做得就很不错。所以说,大盘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品质、价格和市场需求,关键是能不能做出人家需要的产品。”    “我常常跟他们讲”,他指指身边的员工,“房地产跟高科技不同,高科技找对了方向,就会有风投,一旦成功就能一下子占领市场,赢得掌声。房地产不是飘在天上的,是落在地上的东西,跟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容不得一点马虎,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个细节。”    目前,碧桂园的全国均价是每平方米6000多元,在中国十大房企里,是销售均价最便宜的一家。“房地产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不会再有过去那么红火的日子了,这是行业的‘新常态’,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是比拼耐力的时候了。”杨国强目光炯炯。    “耐力。”他低声又说一遍,像对别人说,更像对自己说。  谈发展:全球招聘百余名博士    随着碧桂园成为公众公司,作为创始人的杨国强以及他的家族开始受到世人关注。2004年,杨国强年仅23岁的女儿、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及物流系的杨惠妍,加入碧桂园,出任杨国强的私人助理。2007年,杨国强将自己所持碧桂园70%的股权全部转给了女儿。当年,26岁的杨惠妍登上了“中国首富”宝座。    虽然在股权结构上,杨国强家族依然是碧桂园的绝对控股股东,但在公司治理上,碧桂园在营运、营销、土地、工程、财务等重要环节已经由职业经理人接班。事实上,上市7年来,碧桂园已逐步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蜕变,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有熟悉碧桂园的业界同行表示,杨国强在企业管理上风格开明,敢于放权,也愿意通过利益分享激发员工积极性。2010年,中建五局原总经理莫斌出任碧桂园执行董事兼总裁,随即填补公司在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等领域的短板。2013年,被誉为“清华神童”的原富力地产副总裁朱荣斌加盟碧桂园,出任联席总裁,成为公司土地拓展的指挥官。两位总裁已然成为杨国强的“左膀右臂”,并推动碧桂园进入房企千亿俱乐部。    作为企业创始人,杨国强对企业传承有着独到思考。“全世界都有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不能一概而论,家族企业也有成功的百年企业,非家族企业也有失败的。社会发展太快了,一点闪失都可能招致失败。关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什么,顺应什么,调整什么,想清楚这个很重要。”    当年的杨国强,在镇上的建筑公司当了十年经理,最终打败了镇上另一家老牌建筑公司。被人戏称是“一只老虎带着一群羊,打败了一只羊带着的一群老虎”。如今公司管理团队兵强马壮, “喏,这两个都是海外归来的博士”,他指指身旁两位帅小伙。“那您现在的感觉是不是一只老虎带着一群老虎?”记者开玩笑地问,“希望是啰”,他望着年轻人,像个开心的父亲一样笑了,“将来就靠他们了!”    今年,碧桂园引入很多跨国公司“管理培训生”的做法,在全球范围内启动高端校园招聘与人才发展项目“未来领袖计划”,一举招聘100多个博士。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人才引进,显示了这位创业者对公司未来的深谋远虑。难怪一些跟随杨国强多年、本乡本土成长起来的中层管理人员危机感油然而生,“老板这招厉害呀,我们再不快步前进就要被淘汰了!”    谈女儿:留学住地下室不舍得装空调    在顺德碧桂园旁边,有一所“国华纪念中学”,这是杨国强创办的全国第一家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正是上课的时间,校园里静悄悄的。在校内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杨国强的题字:“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石碑落款“创办者”,显示了他一贯的低调。    “国华纪念中学”建于2002年,用的是他大哥杨国华的名字。之前的1997年,杨国强在建立自己第一个慈善基金时,用了母亲的名字“仲明”。2007年12月,杨国强捐建的一所专门针对退伍军人的全免费慈善学校,命名为“国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的是纪念曾是退伍军人的兄长杨国良。杨国强用做公益、做慈善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对社会的感恩。“我过去的经历中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我每天都在感谢这个社会。我觉得,今天我所拥有的财富,只是社会财富交给我保管的一部分。现在,我的工作不是为了拥有这些财富,而是为了一份责任。”说到责任,杨国强的表情沉甸甸的。  其实,十多年前的杨国强已经很有钱了。“每年靠利息过日子都可以过得很好。我可以拿这个钱去周游世界,背个行囊到亚马孙河漂流,那是我最向往做的事情。”可是,就是这个有钱人,有一天在机场想喝水,看到一杯可乐要20块钱,犹豫再三还是没舍得买,“这可是我过去一个月的收入啊。”彼时,他已经花出去上亿资金做慈善了。    女儿杨惠妍在美国留学时住地下室,没有空调。有一年夏天很热,杨国强很是心疼,打电话问女儿,怎么不装空调,又不是没有钱,老爸给你的钱可以天天住五星级酒店啊。女儿不接话,只一个劲地追问他,国华学校办得怎么样了?“我说这可是你的钱啊,多拿出去一分就少留给你一分。可是她不理,反而催着我去办学校。”回忆往事,杨国强话里话外透着欣慰和赞赏。    “有钱是好事,能让你过上好生活。但它代表不了幸福。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从贫穷走来的杨国强曾经那么渴望金钱,但今天,这个亿万富翁却坦承自己“不算幸福”。“我不算幸福,压力大,责任大,希望这些孩子尽快成长起来”,他指指身边的年轻员工,“能让我获得自由,背起行囊逍遥走天下,那就幸福了。”    谈梦想:为全世界造又好又便宜房子  已届耳顺之年,偶有闲暇,杨国强会像老牛反刍一样,回顾和反思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有时也想让“家里的这些孩子(指公司员工)了解”,有他这么一个人,走过这么一段路,他的感悟,他怎么看待社会和人生。然而,回望来路,他首先感到的是自己并没什么了不起。对外界的赞誉,他总觉得羞愧难当,“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他常常这样问自己。“很多人看到自己的成就,洋洋自得,感觉了不起。我读过很多历史书,你数数,有历史记录以来,你记得哪个当官的?哪个有钱的?一个人做这么点事情,放在漫长历史长河里,只是很短的一个碎片而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什么了不起?”    小时候穷,少年杨国强每天躺在农村的石桥下面看天上的星星,感叹宇宙那么大,人这么渺小。而今,经过了大半生的奋斗,读了那么多书,经历了那么多事,他回过头来看人类历史,看财富和权力,一切都更加通透。“从人类的进化、宇宙的演变、生物的发展,思考所有的事,包括思考我们自己,不同的人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存在这个地球上,然后到某一天,又分解成不同的分子散于无形。如此,就算一时获得所谓权力、财富、名利,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顿了顿,口气风轻云淡, “有些大师开窍了,想通了,我现在虽然人还在名利场里,但心已经离开了。”    “当然,从人的本性来说,追名逐利也很正常,某种意义上,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杨国强说,“这个社会总有些特别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说着说着,他又讲到卢梭,“拿卢梭来说,国家最后给了他一个杰出贡献的荣誉,每月可以去政府领钱,但他没要,最后在贫病交加中终老。他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对我而言,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要为社会进步而努力,能做多少做多少。”杨国强有十多年没见过当年帮他出主意的策划人王志纲了,前不久在一个场合遇到了王志纲,杨国强走上前打招呼,“王老师,不见了这么多年,我向你报告,我这些年还是一直在努力,为这个社会更加进步而努力,”久别重逢,他没说自己企业怎么样,生意怎么样,说的竟是促进社会进步这么“宏大”的话题,“我就当它是爬珠穆朗玛峰,用我余生的力气,爬到哪里算哪里,也没有想过要爬到哪里去接受人家的鼓掌”。    “事业做到这么大,你还有梦想吗?”记者问,“有啊!”杨国强说,“我十几年前就有一个梦想,到现在也没实现。我希望在大海旁边有座自己的房子,前面是沙滩,后面是森林,旁边有个很大的图书馆,再有条高速公路可以一小时通到现代化城市,没事的时候就待在家里看看书,晒晒太阳……”他又眯起眼睛,好像太阳晒到了脸上。    “你们看到我写的这几句话了吗?”他突然指指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我梦想中的碧桂园》,“……这里是为全世界建造又好又便宜的房子的公司,这里是被社会高度认可及赞誉的公司,这里是为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的公司”,对碧桂园,他“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身体力行地去做,争取更美好的明天”,“为社会建更多的好的房子,不贵的”,他补充道。    “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我对碧桂园的梦想。”他望向窗外。    窗外,天正好,云正轻,正是南国最美的深秋。本文由《经济参考报》发布,欢迎阅读与分享。欲了解更多新闻动态请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法人微博。阅读更多报道,请点击经济参考网http://www.jjckb.cn 。
出生于顺德北滘镇,自幼家贫,曾放牛种田,做水泥匠,上世纪80年代因做建筑承包商积累了第一桶金。从月收入180元到千亿身家,从耕田的农民到包工头再到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有人称其经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民营企业家的发家缩影。杨国强,现为广东省碧桂园集团创办人兼董事局主席,在建筑业务上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并拥有约16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于2005年获得“广州地产二十年杰出贡献名人”荣誉称号,亦为佛山市政协常委。杨国强一手缔造的“碧桂园王国”,以在大城市郊区和二、三线城市快速滚动开发大盘项目、走连锁经营路线而闻名广东。他的企业独家撑起了广东商品房销售量的十分之一。“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便宜过自己建房”……碧桂园在业界素有“房价杀手”之称。杨国强对碧桂园的定义是:“快速、大量生产社会需要的物美价廉住宅的工厂”。截至2007年1月31日,杨国强以“一年一个碧桂园”的速度在广东已经开发出22个碧桂园楼盘,开发住宅单位达37705个,可容纳人口预计达15万人。目前碧桂园业务已延伸至湖南长沙、内蒙古满洲里、江苏泰州、辽宁沈阳等城市。杨国强极为低调,几乎从未接受过媒体专访,捐款也不让宣传。他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他虽有“房价杀手”之称,但其股票的市盈率远远高于香港和内地同行;他十几年奋斗终成正果,但却在“首富”桂冠到来之前转给自己的女儿……从“泥水匠”到地产富翁24岁之前,杨国强的人生履历大致可以用5个字概括:农家穷小子。他出生时,家里已有2个姐姐和3个哥哥。17岁前杨国强从未穿过鞋,年轻时曾放牛种田、做过泥水匠,曾为省7分钱的饭钱,中午放学还要走一个小时回家吃饭。多年后,他的三哥杨国光——家族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在《碧桂园报》上以连载方式,撰文记述家族百年史。在写到杨国强的出生时,用了这样的文字:弟弟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快乐,那意味着家里又多了一张要填的嘴。顺德——这是个后来让全国各地党政领导趋之若鹜、前来取经的地方。杨国强的财富就是从他出生的这片热土开始积累。1978年,在全国各地割资本主义尾巴之风仍然盛行时,时任顺德县北滘公社书记的冯润胜就偷偷地带领乡亲垒土烧砖,干得风风火火。就在这一年,在时任顺德县第二建筑公司负责人的大哥杨国华的帮助下,杨国强进了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到1989年,杨国强是镇政府旗下建筑公司——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在这11年中,杨国强实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角色跃进:由一个普通的农家穷小子,变成了一个专业能力和地位兼具的技术型干部。而他的人生角色也在此期间完成蜕变,他成为三个女儿的父亲,但也遭受了人生历程中最早的一次大困厄:作为一个月薪过百的施工员,当大女儿持续发烧时,他无钱医治,以至于影响了女儿的智力。熟悉杨国强的人说,大哥杨国华是杨国强这期间的引路人。杨国华不仅教他成本核算等技术活,更重要的是教他提升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帮他建立人脉。“没有杨国华就没有杨国强。”曾在北滘镇办报多年的李先生评介说。这也可以从2002年杨国强捐资兴办国华纪念中学一事看出这种联系。当时,杨国华已辞世数年。做了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的杨国强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也有史可证:在担任经理4年后,即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拍档出资3395万元,收购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正式开始了私营化运作。庙还是那座庙,方丈变成了老板——按当时的流行称谓,杨国强从此成了“Boss杨”。1992年,因原开发商放弃顺德的一地产项目并无力归还承建方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建筑款项,时任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经理的杨国强接手这个项目。随后,杨国强在遗留项目上建起了4000套别墅,命名为碧桂园,即现在的顺德碧桂园。在杨国强的领导下,碧桂园长期奉行大盘开发、单盘开发的原则,采取层层跟进的方式提高效率。华南碧桂园推出不久,碧桂园假日半岛立刻跟进,随后而来的还有南海、南沙两个大盘项目滚动推出。再加上资金回笼迅速,杨国强一直以资金周转宽裕而骄傲。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成功上市,当日即报收7.27港元,大涨35%,以160亿股总股本计,碧桂园资产总市值达1163.2亿港元,成为内地第一大地产股。从贵族学校到慈善学校1993年,宏观调控让碧桂园陷入困境,碧桂园4000套别墅仅卖出3套。杨国强面临资金及售房的双重压力。此间,杨国强从珠三角兴起的贵族学校受到启示,意欲通过在楼盘里开设贵族学校的方式拉动碧桂园销售。随后,杨国强看到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的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0周年纪念专题片,由此,杨国强诞生了在碧桂园办景山分校的想法。借此机会,杨国强与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崔孟明、广东省高教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秉权一拍即合,在顺德碧桂园创办景山学校在北京以外的全国第一所分校,并在当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同时,杨国强招入前新华社记者王志纲筹划景山学校成立的相关宣传,由此,将碧桂园景山学校和顺德碧桂园同时推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语,其核心内涵为:“五星级会所+社区学校+五星级社区生活+住宅”=“五星级的家”。在这一理念下,他通过开发超大楼盘,以低买低卖的策略快速回笼资金,并实施设计、建设、装修、物业管理一条龙开发,以降低成本,从而快速积累了巨额财富。然而,走出困境后的杨国强对办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个人创办了纯慈善、全免费、高水准的国华纪念中学,援助因贫困而失学的优秀高中学生。五年来,其个人捐资2.6亿元。1997年出资创立了“仲明助学金”,此后每年捐赠100万元,2006年始增为每年200万元;2006年捐赠2500万元给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用以扶贫事业,并建立“全国贫困地区退伍军人培训基地”,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系统培训10000名贫困地区的退伍士兵。一手缔造“碧桂园王国”的杨国强热心慈善,先后捐款数亿扶贫助学却不愿留名。杨国强创办慈善学校的初衷是:碧桂园人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树立光辉典范。不仅是要解决业主们的后顾之忧,更是碧桂园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由于碧桂园学校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它才经得起风风雨雨,茁壮成长。在1997年金融风暴来袭之时,很多“贵族学校”纷纷倒闭,杨国强为了坚守诚信,主动拿出钱来贴补缺额。前前后后,杨国强投入碧桂园学校的资金就达3亿多元。杨国强坚持:碧桂园学校所收的学费,一律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和改善老师、学生的生活条件,碧桂园公司不从学校拿一分钱。学校秉承育“人才”而不育“贵族”的教学理念。碧桂园学校开办以来的办学宗旨是:“要加强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种地,学会做工,要亲身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要亲身体验父辈的创业艰辛”。碧桂园学校坚信,不断努力求实创新,做中国教育的光辉典范,培育栋梁英才,这才是这所“贵族学校”的发展之路。推女儿成为首富2005年,当时年仅23岁、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及物流系的杨惠妍,加入碧桂园,出任杨国强的私人助理。同年,杨国强将其持有的所有股权转给女儿,培养杨惠妍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至2007年3月,杨惠妍持有碧桂园集团70%的股权,为最大股东,亦是董事局成员,在碧桂园香港上市当天,杨惠妍作为内地新首富诞生!这位年仅25岁的女首富,身价达到了666.4亿港元。2007年4月10日,碧桂园集团公告称,杨国强及其女儿杨惠妍已向董事会确认,杨惠妍是公司权益的最终实益拥有人,可全权决定如何管理个人资产。她于公司的权益,并不涉及她须对杨氏家族任何成员或其他个别人士负责的信托或安排。这位年轻的财富拥有者低调得异乎寻常。她至今未接受过任何采访,媒体甚至找不到一张有关她的合乎发表规格的照片。从履历上看,杨惠妍的个人经历异常简单。1981年出生于顺德的杨惠妍在老家度过了平静的童年。她的中学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父亲创办的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度过。在杨国强一位下属的眼中,杨惠妍是一个给人“淡淡的亲切感、稳重感”的“邻家女孩”。“她很单纯、很普通。”在杨惠妍去美国读书之前,为了强化她的英语听说能力,杨国强专门请了一位与她年纪相仿的外籍女学生同吃同住。“杨总对她们的教育和培养更多地是在品格方面。”杨国强的一位助理说。喜好研读李嘉诚传记的杨国强,似乎在培养子女的方式上也在效仿李嘉诚。当杨惠妍只有十三四岁时,父亲就将她们姐妹俩带到董事会会议列席旁听。会后,杨国强还会向她们解释为什么他在会议上这样说话以及如何批评下属等等。尽管杨国强早在2005年就将其名下全部权益转让给了杨惠妍,但他目前依然担任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负责制定发展策略、投资计划以及集团的整体项目计划。因此,他仍然是碧桂园这艘地产巨舰的实际掌舵人。历程评述:杨国强,是中国第一个实践复合地产开发的地产商。从碧桂园最初的“学校+地产”模式,到后来的“学校+会所+地产+酒店+度假”模式,复合地产成就了碧桂园业主们“五星级的家”。在房地产业中,他的权威,首先建立在对那块安身立命的土地的知根知底。十几年来,他的家乡见证了碧桂园成为市值最大的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历程,杨国强的碧桂园也成为了家乡的骄傲。然而,出身于贫困家庭的杨国强,把多年打拼的事业一并打包送给女儿,他尊重钱,但是并不贪恋财富带来的虚名。杨国强用自己的言行,引领女儿这所小船经历海风的洗礼、海浪的拍打,向灿烂夺目的彼岸前行。

说起碧桂园,房地产圈的小伙伴们,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甚至戏剧化的被人称为“宇宙第一地产”,体量之大、速度之快,让同行们“望园兴叹”,她的缔造者就是本文主人公-----杨国强。一、苦难的童年杨国强1955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那时还没有撤县划区,还叫顺德县,在那个年代,举国上下困难重重,物质上缺衣少粮、经济上自给不足。这一年,一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杨国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儿时的杨国强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穿上一双鞋,可就是这种简单的愿望在那个年代也很难得到满足。少时的杨国强主要在家以务农为生,耕田、放牛,什么样的脏活累活都做过。因为家里贫穷,杨国强读高中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在政府免了他7元学费,给予2元补贴的情况下,杨国强勉强上完了高中。此时的杨国强怎么也不会想到30年后他会成为“宇宙第一地产”的老板,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时也、运也、命也。1978年,这一年,杨国强23岁,在哥哥的介绍下,进入了北窑镇房管所下属施工队,做了一名施工员,其实就是一名泥瓦匠,杨国强做事情认真仔细,聪慧过人,2年后,自己做了施工队长,走上了管理岗位,此刻,在杨国强心中一定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生方向。杨国强为人实诚,带领自己的施工队精益求精,每接手一个项目都会尽职尽责,在当地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1984年1月29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完珠海返程广州的途中,在顺德短暂停留,听取了时任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关于生产情况的汇报。在汇报中,欧广源提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还专门提到了为统筹乡镇企业而成立的北滘经济发展公司。至今,在碧桂园总部四楼的历史文化展馆,还完好保存着当年那份《北滘经济发展公司关于成立建筑队和基础工程队招聘技术人的公告》。在此时代大背景下,北滘经济发展公司邀请杨国强加入并组建顺德县北滘区建筑施工队,杨国强看到了机会,欣然应允。得益于前些年的经验积累和社会资源,杨国强的施工队在工程质量及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极具竞争力的建筑队伍,并逐渐赶超当地规模最大的施工单位——顺德第二建筑公司第二工程队。1989年,顺德第二建筑公司第二工程队因管理不善而导致亏损,北滘经济发展公司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二建二队交由杨国强接手管理。而在杨国强的管理下,翌年二建二队便扭亏为盈。同年,也就是1990年,政府又将另一家亏损的顺捷装修公司交由杨国强先生管理。1990年,杨国强的施工队、二建二队合并组建为顺德市北滘建筑有限公司。1991年12月28日,北滘经济发展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合作成立顺德三和物业有限公司,开发一处位于顺德北滘碧江与三桂村之间的项目,项目定位为高端别墅群社区,即是日后的顺德碧桂园。1992年1月28日,杨国强作为经济发展总公司方面的代表,担任该项目开发公司总经理,主持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至此杨国强正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1992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整个中华大地改革的浪潮,房地产行业也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侠客君”整理了自1989年至1993年的全国房地产投资数据:1989-1992全国房地产投资数据1992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房地产行业投资额迅猛增长。也就是这一年,许家印从河南舞阳钢厂辞职南下深圳,万通六君子到海南炒地产,姚振华刚刚毕业短暂工作后直接从广州到深圳成立了蔬菜实业公司并转行做地产,万达的王老板也抓住了国企改革的机遇将万达改为股份制公司。此时的杨国强正在快马加鞭的建设着顺德碧桂园。房地产投资的过热引起了上面的重视,1993年,“国十六条”横空出世,给过热的房地产投资浇上了一盆冷水,政策的打击也让顺德碧桂园项目的销售陷入了沉寂。到1994年3月份,整个项目只售出了一套房子,销售的冷清让合伙人走到了终点,94年6月,另两大股东选择退出,股份全部转让给北滘经济发展公司。当镇领导找到杨国强问“能不能买下三和公司,继续开发碧桂园”时,他长远的眼光和格局凸显,杨国强坚定地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区人到郊区购买房子,顺理成章,杨国强接盘,并正式更名为“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真正完成了由农民到工人再到开发商的华丽转变,这一年,杨国强39岁。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二、创新营销模式、奠定发展根基地理位置这个因素对于房地产项目开发是首屈一指的要素,在此基础上再去谈业态(不同的房屋建筑类型统称为业态,高层、小高层、别墅)、户型、园林绿化。“侠客君”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顺德碧桂园项目:顺德碧桂园地理位置现在的顺德地区已经非常发达,很难想象20多年前的样子,不过当年的顺德碧桂园项目确实地处偏远,距离顺德城中心直线距离17.3公里。在地产行业遭遇严冬的至暗时刻,如何销售出去,盘活资金成为摆在杨国强面前的当务之急。生死存亡之际,一位记者朋友的一席话让杨国强看到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位朋友说:“在严峻的寒冬,可能只有一缕阳光,100个人当中99个人都会冻死,只有抢到最后一缕阳光的人才能活下去;光做地产不行,卖掉房子需要流量,只有退两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才能拿到流量,争取冬天里最后一缕阳光。顺德碧桂园地处郊外,靠碧桂园物业精心营造的“五星级的家”,足以留住用户,而一个令潜在业主动心不已的贵族学校,就是流量。”1994年,顺德碧桂园国际学校应运而生,“五星级的家 + 贵族学校”成为了顺德碧桂园项目对外营销的噱头,学校的创办带来了人气,也让碧桂园的知名度声名远扬,杨国强通过办理学校筹集到了2.1亿元 的教育储备金,这笔资金缓解了项目的资金紧张情况,得以让让项目顺利开发,“地产+教育”的模式让顺德碧桂园项目一炮而红,在行业的寒冬期可谓是一股清流,从此碧桂园开启了全国性的攻城拔寨模式。三、“高周转”走向巅峰顺德碧桂园的成功,让碧桂园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作为老板的杨国强也充分意识到了“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后续的发展中“高周转”成为了碧桂园的标签。在这里“侠客君”和小伙伴们普及一下关于“高周转”的知识,对于一家企业来讲,最终追求的是企业的成长、反映到财务指标上就是净资产收益率(ROE):杜邦公式根据杜邦公式,逐次分解,要想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必须提高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小伙伴们都很清楚,同品质的产品,销售利润率基本都是不相上下的,那么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就是主要的矛盾点,如何提高呢?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就是加快开发速度。在杨老板的统筹下,碧桂园制定了“高速度、精品质、低成本”的核心竞争策略。将“营销策划、建筑设计、报批报建”等工作前置到拿地之前,全面提升开发速度。在拿地策略上,为满足高周转的要求,碧桂园采取“二三线城市的城郊地区、四五线城市的城区”的拿地策略。我们很难在一线城市看到碧桂园的楼盘,“高周转”的模式本身涉及对于现行报批报建规则以及质量监督规则的挑战,四五线城市政策性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碧桂园”模式的生存与发展,这也符合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并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公司。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让其快速扩张,不断地攻城拔寨。“侠客君”在碧桂园官网查看了自上市以来的年报,将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统计了一下:碧桂园2001-2019销售收入情况碧桂园2007-2019净利润情况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让其在2015年迈进千亿俱乐部,2017年销售总额超过2000亿,2018年接近4000亿、2019年更是接近5000亿元大关,销售总额自2017年以来以近乎每年1000亿的速度增长,利润增幅也呈现高速增长,2015年以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1.4%。杨国强带领碧桂园打造的“高周转”模式,让曾经的“烫手山芋”彻底登上了房地产的最高峰,书写了一个个不可能的神话。现在的杨国强已经带领碧桂园走向了了多元化发展,旗下涉及地产开发、农业、物业、酒店管理、智慧餐饮、建筑工程等产业,并呈现了全球化布局。2020年,杨国强65岁,廉颇未老,这位一直以农民自称的企业家一直充满危机意识,不断地思考着碧桂园的未来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杨老板的带领下,碧桂园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是否还能再造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碧桂园老板杨惠妍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