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最舒适人最适应的湿度是多少度?

原标题:雾气腾腾的天气,湿度你值得关注最近这半月,小伙伴们是不是每天都经历腾云驾雾般的日子,淋着细细的小雨,身上黏糊糊,脑袋沉甸甸,工作效率慢的像蜗牛,弄得心情烦躁不安,呼吸也不这么畅快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湿度问题。“空气湿度”指的是空气的潮湿程度,它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水分蒸发越快,人的感觉越凉快。日常生活中,有时气温不到30℃、相对湿度达90%的环境下,我们仍会感觉气温远超30℃。这是因为湿度大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蒸发量少,人体排泄的大量汗液难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无法畅快地散发,因此,我们就会感到闷热。仅仅从相对湿度来讲,人体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50%,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最近报道相对湿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升高。室内比较舒适的气象条件是室温25℃左右时,相对湿度40%-50%;室温 18℃左右时,相对湿度30%-40%。虽说现在山东省各地市已处于高温现象,唯独咱们青岛仍处于25℃左右,貌似温度很适宜,但相对湿度达90%以上,也是给我们造成很多困扰,那如何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呢?下面疾控小编给大家支支招。 安装除湿机。比如,在南方回南天、梅雨天期间,一台除湿机一天能轻松从空气中抽出1-2升水! 合理利用空调。空调也能够有效除湿,空气经过空调室内机的时候冷却下来,空气中的水分变成冷凝水,通过排水管不断往外排出。 安装智能新风机。新风机具有通风换气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如果你因为外界污染、噪音,或者湿度过大原因无法开窗通风,你可以安装有智能功能的新风机。 巧妙利用油烟机。每次我们烹饪时,室内湿度就会上升!在厨房安装油烟机,可以把室内湿气和油烟味排出室外。【来源:青岛疾病控制】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人们对自身所居住的环境越来越讲究,从家居空间布局到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环境温度影响人体的舒适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室内的湿度,因为这也跟健康有很大关联。那么室内正常湿度多少合适?本文将为大家详细来介绍下。室内正常湿度多少合适室内正常湿度夏天在30%-60%合适,冬天则在30%-80%合适,主要冬天更为干燥,因为天气和暖气的影响,湿度要更高一些,在这些湿度范围内多数人都会感到舒适,湿度可以通过安装湿度计来检测,通过湿度计来调节室内湿度的话对人体非常好,夏天的湿度太大的话,就会感到心里烦躁不安,冬天湿度过大的话就有可能会抑郁。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湿度1、经常给室内通风冬季因为有采暖期室内温度过高的话,对自身体温度调节很不利,建议经常开窗通风。如果温度过低的话,人体的新陈代谢会下降,保持适当的湿度,对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会更好。2、放置释放水分的物品在供暖期的时候,长时间在暖气房间里,室内温度高、湿度低就会导致人体不舒服,容易造成口干、嗓子疼等,建议在暖气片上面搭一条湿毛巾,在房间角落放置几盆水或者养殖绿萝和吊篮。有条件的话购买加湿器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编辑小结:上文就是关于室内正常湿度多少合适的介绍了,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了室内湿度的控制。主要还是冬季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暖气对空气的湿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温度计能够更好的调节室内合适的温度,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身体。希望文章内容能够帮到您。
2019-02-19 14:11
来源: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病房楼建筑热环境的特点主要源于病房楼建筑功能要求以及使用者的特殊性两方面。
病房楼建筑热环境的特点
病房楼内人员复杂,热环境设计中需考虑多类人群的热环境要求
病房楼内的使用人群包括:医疗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其中患者是整个病房楼的主要服务对象。建筑内不同的使用者对于建筑热环境的要求不同,这就使得热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方面需要重点考虑患者对热环境的要求,同时也要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医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热感觉。
患者自身的身体特征使得病房楼热环境设计更为严格
患者的身体状态不同于常人,他们对热环境的适应性也不一样。疾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影响,其身体较难跟随热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同时,不同病种对热环境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有些疾病会直接受到热环境的影响,如支气管、眼部等部位疾病,创伤性伤口等,其患病部位和创口直接与热环境接触。
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会接受外部治疗以及服用药物,这些特殊性使得患者的新陈代谢率与常人不同,进而影响对热环境的适应能力。余健在《病人新陈代谢及病房人员热舒适研究》中得到:患者的新陈代谢率在冬季时约为42.63 W/㎡,在夏季时为42.56W/㎡,这比《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中提出的40.71W/㎡要大。
综上可以看出,患者对热环境的反应与常人不同,病房楼建筑在热环境的设计上比一般建筑更加严格,热环境相关指标与一般建筑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能力及时作出应对调整。
病房楼医疗安全卫生要求
病房楼热环境应保证房间内的卫生安全,避免病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姜彧在病房楼建筑医疗卫生标准研究中,对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可吸入颗粒、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各类有害物质在不同湿度值下的含量,得出在较低的室温下,湿度控制在30%~50%范围内时,室内的有害物质较少。由此可以得出,病房楼建筑的热环境需要重点在温湿度方面作出应对,尽量减少微生物等污染物的生长繁殖,同时通过室内外通风将污染物及时排出室外。
患者热舒适性影响因素
患者热舒适性研究以健康人群热舒适性研究为基础,同时作为特殊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患者对温湿度的反应不同,其活动状况、新陈代谢率以及服装热阻也具有特殊性。
温度
患者受到自身机体特征影响,其对温度的需求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中规定,当普通病房设置普通空调时,冬季温度宜在20℃以上,夏季温度不宜高于27℃;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系统规模不宜过大。
刘祥等人在重庆市医院进行调查研究后,针对内分泌科、消化科、心内科、肿瘤科四个科室提出相应的适宜温度区间,即冬夏两季分别控制在22.8~24.2℃和23.7~25.5℃间;而普外科以及呼吸科适宜的温度区间为,冬夏两季分别控制在23.6~25.3℃和24.5~26.6℃间,略高于前四个科室。
余健在考虑了患者新陈代谢率情况下得出:患者冬季可接受温度为18.1~25.5℃,夏季为21.9~28.4℃;患者陪床家属冬季可接受温度为20.4~22.4℃,夏季为24.6~26.5℃。求取两者温度区间的交集为:冬季20.4~22.4℃,夏季24.6~26.5℃。
湿度
湿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患者对温度的感觉,是反映病房楼建筑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刘祥在《病房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研究》中提出,人体在空气湿度为 40%~50%时感觉最为舒适。姜彧在病房楼建筑热舒适度标准研究中也认为,病房楼湿度的适宜取值应保持在40%~50%,但上下可以浮动10%,这对患者热感觉影响较小。
辐射温度
辐射温度的热源比较稳定,这很容易造成室内产生温度跨度区间,人体在较大温度差时会感到不舒服,所以,要注意温差的限值和集中温度。Fanger在热环境研究中提出,对称热辐射限值应小于4℃(不舒适人数不超过5%)。同时较低的辐射温度有利于病房内的卫生安全。因此,病房内对称热辐射限值应保证小于4℃。
空气流速
病房楼内应考虑自然通风,一方面可以保证患者的热舒适性,同时适当的空气流速和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出,保证病房内卫生安全。夏季病房内的空气流速宜控制在0.2~0.5m/s,最高不超过2m/s;冬季房间内的空气流速最好控制在0.15~0.3m/s。
新陈代谢率
新陈代谢率是影响患者热舒适的关键因素。
多数患者在病房内以卧床修养为主,而Fanger主要以处于坐姿状态的常人为对象进行研究,这与患者状态不同,静卧和静坐状态下的新陈代谢率不同。
除受到活动状态影响外,患者的新陈代谢率还会受到患病种类、治疗方式以及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手术、创伤和感染等应激反应会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陈代谢率,并且其升高幅度与应激程度有关。研究显示,患者在发热状态时,增加1℃的体温会导致能量消耗加大12%,经历较大手术时增加10%~30%,骨折或身体有损伤时会增加30%,有较为严重的感染时会增加10%~30%的能量消耗。
余健在《病人新陈代谢及病房人员热舒适研究》中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冬季患者平均新陈代谢率为42.63W/㎡,夏季则为42.56W/㎡,这两者都比《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中静卧状态时的40.71 W/㎡要高。所以患者热舒适研究需要着重考虑新陈代谢率的影响。
服装热阻
患者服装热阻与常人不同。住院期间,患者卧床休养,大多数会盖被子,导致患者有较大的被服热阻,这在热阻计算中需要考虑到。
冯鹤华在研究中得出,冬、夏季静卧患者的床褥系统总热阻范围分别为1.33~4.46clo,1.12~3.51clo;冬、夏季节病人在处于静坐状态时的服装热阻范围分别为0.65~1.45clo、0.41~0.96clo。冬季普通病房病人热阻平均值为2.19clo,夏季为1.55clo,比健康人群的平均热阻要大。
其他因素
除以上所阐述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涉及患者的性别、心理状态、年龄阶段等因素,特别是疾病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
病房楼建筑热环境评价指标
根据病房楼热环境特点和患者热舒适度影响因素可总结出病房楼热环境相关评价指标。该指标以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指标为基础,在此之上从患者身体特征和病房楼建筑的使用特性两方面进行修正,总结出关于病房楼这一特殊建筑类型的热环境评价指标。
病房楼室内热环境主要涉及室内的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空气流速。
温度
根据冯鹤华、龚旎等人对患者热舒适性的研究,总结出冬季舒适温度区间在20~23℃,夏季在24~26℃。在污染物控制方面,微生物可在较大跨度温度范围内存在,包含人体温度范围,所以采用湿度控制比温度控制效果更好。
综合以上研究,病房内冬季温度区间在20~23℃,夏季在24~26℃时,病房热环境较为理想。
湿度
根据对刘祥、余健等人的研究进行总结,人体在空气湿度为40%~50%时最为舒适。患者康复方面,ASHRAE handbook针对一部分疾病给出了适宜的热环境范围,建议室内湿度保持在适中范围内,大概在30%~60%间较为合适。在控制污染物方面,姜彧指出湿度在30%~50%的较低范围内时,室内卫生状况最好。
综上所述,病房楼室内湿度在30%~60%为患者可接受湿度区间,40%~50%为较为适宜湿度。
辐射温度
辐射温度需要注意温差的限值和集中温度,Fanger提出对称热辐射限值应小于4℃(不舒适人数不超过5%)。同时较低的辐射温度有利于病房内的卫生安全。因此,病房内对称热辐射限值应保证小于4℃。
空气流速
夏季病房内的空气流速以0.2~0.5m/s为宜,以自然通风为主的房间可增大风速,但不宜超过2m/s;冬季空气流速以0.15~0.3m/s为宜。同时,适当的空气流速和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出,有利于保证病房内的卫生安全。因此室内空气流速可控制在0.15~0.5m/s之间。
病房楼热环境指标数值
热环境因素
温度
湿度
平均辐射温度
空气流速
指标范围
冬季温度舒适区间在20~23℃,夏季在24~26℃
30%~60%为患者可接受湿度区间,40%~50%为较为适宜湿度
对称热辐射限值不超过4℃
0.15~0.5m/s
原文作者:
周培强 北京建筑大学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吴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名星 北京大学小汤山医院
资料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2019年2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最适应的湿度是多少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