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有个多动症的儿子,一辈子完了吗患儿怎样模仿别人?

什么是抽动症?生活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孩子频繁眨眼、缩鼻子、张嘴说话、耸肩、抖腿等。这些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抽动症患儿多为男性,年龄多在7-12岁。当发现孩子有抽动时,要进行评估,包括是否有链球菌感染史,是否有抽动家族史,家里是否有意外事件发生,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过高等等。在临床评估中,孩子虽然有抽动症状,但程度较轻,不影响学习、情绪、交流、生活,家长就不需要太着急,孩子可以不用治疗。但如果抽动已经给孩子造成不适,导致学习下降,情绪不稳定,自卑,影响同伴交往,就应该接受治疗。01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发病率高吗?抽动症的英文名叫tic,由法语tique演变而来,意思是“扁虱”。它将抽动症描述为牛和马被扁虱叮咬时不自觉和重复的肌肉收缩现象。抽动症主要分为三类:短暂性(持续时间> 4周)、慢性(持续时间> 1年)和多发性抽动症(TS)。抽动的表现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往往比发声性抽动早几年出现,但也有少数孩子先有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皱眉、咬唇、张口、撅嘴、抖动、耸肩、扭颈、举手、踢腿、收腹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以表现出更细微的动作,比如时不时做出怪异的手势。02抽动症会对孩子和家庭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抽动症不一定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功能损害,但是抽动的行为往往容易被别人注意到。如果不正确对待,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多数家长因为孩子的抽动感到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往往过分关注和提醒孩子的抽动行为,反而在无形中强化了抽动症状;或者训斥、责骂孩子,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长期或严重的抽动会对孩子造成各种功能性损害,如在社会交往中被孤立、自卑、退缩、被同伴欺负等,导致情绪焦虑、抑郁、自卑。此外,长时间剧烈抽动引起的重复性非生理性动作,可引起抽动部位的疼痛和损伤,抽动还可导致儿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03儿童抽动症的病因有哪些?说到抽动症的病因,就很复杂了。所以要想达到彻底根治抽动症,只有突破很多环节才有可能成功。总之,抽动症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社会心理和环境紧张因素,如不良生活事件,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加以挖掘,当这些因素一直存在时,儿童的抽动症往往在改善后复发,将很难得到根治。一旦抽动症的病程超过一年,变成慢性抽动,治疗就会比较困难。抽动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抽动症的共病率在同卵双胞胎中高达100%,在异卵双胞胎中高达23%。近年来,国际上大量研究发现,许多基因与多发性抽动症有关。近年来发现,多发性抽动症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组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约20-35%的抽动症与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有关,免疫反应损害神经精神系统。性格内向、敏感脆弱、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孩子容易患抽动症。压力、紧张、疲劳、焦虑、压力事件、精神创伤、看恐怖电影和漫画、父母过度管教、过度惩罚、忽视或虐待儿童都可能导致抽动症。04如何诊断抽动症?抽动症的诊断需要专业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检查,以及一系列的神经心理行为测试和脑电图检查。如近期疑似细菌、病毒感染,血常规、血沉、抗“O”、咽拭子培养等,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的最新标准,对抽动症作出诊断和分型。同时要鉴别和排除其他类似于抽动症的疾病,如风湿性舞蹈病、癫痫、肝豆状核变性、迟发性运动障碍等。05抽动症常见的疾病有哪些?经过研究发现,79%的抽动症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精神障碍。儿童抽动症和多动症是孪生兄弟,患病率高达50%,即半数抽动症患儿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时患有抽动症和强迫症的概率为33%,其他有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共病的存在使得抽动症的情况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功能损害更加严重。因此,从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应重视对抽动症共病的评估和发现,以主辅结合的方式综合解决问题。06治疗儿童抽动症有哪些误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孩子、家长、老师、医生的积极配合。医生要树立“从源头上寻找和解决致病因素”的正确观念,家长、老师甚至孩子自己都要科学地认识和认识抽动症,避免陷入误区,增加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进行对症治疗,暂时的放松可能会使抽动症状短时间好转。但学校和家庭环境的致病因素始终存在,很快孩子的抽动障碍依旧甚至加重。过分关注孩子的抽动表现,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抽动。采取责骂、殴打的方式,试图让孩子“听话”,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自卑。07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实现有效治疗?治疗儿童抽动症,必须从源头抓起。医生、儿童、家长、教师应多方面密切配合,积极、认真、细致地寻找和发现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心理致病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源头上去除致病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儿童抽动症,遏制共病的发展,避免造成更大的功能损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家庭咨询、生物反馈、行为治疗、团体治疗等手段,儿童抽动的治疗是多样化的。当我们发现某些紧张因素引起抽动时,首先要消除紧张源,让孩子放松,而不是急于吃药、针灸、按摩等,却又不去寻找诱发因素。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服药的同时受到环境的压力,有些治疗方法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就像雪上加霜,使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其次,要说服家长对孩子的抽动症状保持冷静,不要被自己的情绪紧张所影响,不要时不时的提醒孩子抽动,这对孩子主观控制抽动是非常不利的。再者医生用药要看具体病情而定。家长一定要遵医嘱,规范治疗。达到最佳治疗的关键是深入挖掘,找出环境压力的致病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循序渐进地训练孩子有效控制抽动症行为的能力。

pcbaby专家在线 汇集全国一流母婴专家护航孕育成长全过程
本期活动已结束
你可以选择提交你所感兴趣的育儿话题或者医生名字,方便我们安排活动。
本期专家观点
罗向阳
儿童抽动症的类型有1.短暂性抽动障碍: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病情最轻,表现为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之内。
2.慢性抽动障碍:指仅表现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二者不兼有),病程在1年以上。
3.多发性抽动障碍(又称TS):是病情相对较重的一型,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又兼有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病情在1年以上。过去常称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病名欠妥,因为秽语的发生率不足三分之一。
罗向阳
抽动症发病率高的年龄段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女性发病率为0-1%,男性发病率为5-6%。但近期观察,发现一些3、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出现抽动症。所以年龄段有前移的倾向。可能是与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多了有点关系,容易使抽动症的症状显露出来。希望家长要注意。
紫竹星云
2014-08-09 12:40:02
罗向阳
小孩抽动症会有学习障碍的,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纷繁的都市
2014-08-07 15:40:02
罗向阳
1、首选药物:可乐定、硫必利、哌迷清、舒必利、阿立哌唑、胍法辛等。从最低剂量起始,逐渐缓慢加量(1~2周增加一次剂量)至目标治疗剂量。
2、强化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后,需继续治疗剂量至少1~3个月,予以强化治疗。
3、维持治疗:强化治疗阶段后病情控制良好,仍需维持治疗6~12个月。维持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2~2/3。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
4、停药:经过维持治疗阶段后,若病情完全控制,可考虑逐渐减停药物,减量期至少1~3个月。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剂量。
5、联合用药:当使用单一药物仅能使部分症状改善,或有共患病时,可考虑联合用药;难治性TD亦需要联合用药。
系咪山的宝
2014-08-07 15:09:02
罗向阳
抽动症的孩子大多数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患儿逐渐长大后在受教育、就业、恋爱等各种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一定的困难,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罗向阳
抽动症的治疗需要包括多动症的治疗,从医疗费用来说是很少的。在初期诊断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相关检查,排除脑发育、代谢疾病等损伤神经的疾病。如果排除后,单纯从治疗上来讲,一个月大概一两百块。
百日妈咪
2014-08-09 12:36:02
罗向阳
小孩抽动症发病率高,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女性发病率为0-1%,男性发病率为5-6%。但近期观察,发现一些3、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出现抽动症。所以年龄段有前移的倾向。可能是与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多了有点关系,容易使抽动症的症状显露出来。希望家长要注意。
焦点妈妈
2014-08-09 13:39:01
罗向阳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从医疗费用来说是很少的。在初期诊断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相关检查,排除脑发育、代谢疾病等损伤神经的疾病。如果排除后,单纯从治疗上来讲,一个月大概一两百块。
楚天小儿
2014-08-09 13:22:01
罗向阳
儿童抽动症大多可缓解,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多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其中多发性抽动是慢性过程,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缺陷,需特别注意加强教育和心理指导。
宝爸厨师
2014-08-09 13:07:01
罗向阳
抽动症要全面治疗的原因是有些抽动症的孩子症状并不严重,但同时存在心理社交和学习障碍,如果仅仅控制抽动的治疗是不行的,所以抽动症的治疗要全方面,治疗要治人而不是光治病。
猪年小宝
2014-08-09 14:51:02
罗向阳
大部分的儿童抽动症能够完全治愈的,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多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其中多发性抽动是慢性过程,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缺陷,需特别注意加强教育和心理指导。
苑紫
2014-08-09 14:30:02
罗向阳
儿童抽动症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短暂性抽动障碍: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病情最轻,表现为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之内。
2.慢性抽动障碍:指仅表现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二者不兼有),病程在1年以上。
3.多发性抽动障碍(又称TS):是病情相对较重的一型,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又兼有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病情在1年以上。过去常称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病名欠妥,因为秽语的发生率不足三分之一。
再说想你
2014-08-09 12:18:02
罗向阳
小孩抽动症建议首选可乐定、硫必利、哌迷清、舒必利、阿立哌唑、胍法辛等。从最低剂量起始,逐渐缓慢加量(1~2周增加一次剂量)至目标治疗剂量。病情基本控制后,需继续治疗剂量至少1~3个月,予以强化治疗。强化治疗阶段后病情控制良好,仍需维持治疗6~12个月。维持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2~2/3。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经过维持治疗阶段后,若病情完全控制,可考虑逐渐减停药物,减量期至少1~3个月。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剂量。当使用单一药物仅能使部分症状改善,或有共患病时,可考虑联合用药;难治性TD亦需要联合用药。
ppvboi
2014-08-09 13:33:01
罗向阳
心理治疗抽动症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很重要的,很多家长会疑惑,孩子在发生抽动,到底应不应该提醒?如果孩子心理承受力比较好可以提醒,但心理承受力差的话不要提醒会更好,尝试换个角度去说服孩子。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就不能责怪,只能鼓励他,但是故意犯错就一定要教育孩子,特别是明显伤害别人的行为,要严厉教育。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抽动的情况得到改善,就需要鼓励他,哪怕这种简单的支持,也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和控制力,孩子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当中,要让孩子感觉到抽动症是可以通过强大的意志力控制住的。
罗向阳
有些抽动症的治疗效果好,大概1~3个月就可以了,但是有些较严重的孩子,治疗一两年也控制不好,可能就需要多个方面的结合治疗,再严格地执行教育方法的改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才行。
1
2
3
下一页
联系我们
如果您是医生或是医疗机构,希望参与“专家在线”,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曾静波
电话:020-38178288-4257
邮箱:zengjingbo#pcbaby.com.cn(#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个多动症的儿子,一辈子完了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