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了解,张仲景脾胃虚弱怎样调理如何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内科疾病?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前后数易其稿,终成流芳百世的《伤寒杂病论》。从整本书对医理的阐述、病症的分析以及药物的运用来看,从头至尾,一以贯之的,都是以“胃气”为中心。在固本的基础下,遵循建中守中的原则,养血护气,调和营卫,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仲景先师在自序中,开宗明义,点明“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世间万物万事,微至小小的人类,大至整个社会、地球,乃至浩瀚无垠的宇宙,无一不是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组成一个又一个相互协调、又有所制约的整体。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仍然不脱离阴阳五行这则铁定律的约束,循着既定路线,不偏不倚,慢慢前行。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左肝、右肺、上心、下肾,是其中四脏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它们各自镇守一方,分别发挥着条达、收敛、发散、收藏的作用,其中,肝木与肺金,心火与肾水又各为一对性质相反的脏器。那么,当这四个脏器同时在身体内发挥作用时,如何把这些偏性大,极性又相反的能量完美地综合于一体,既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又能磨去棱角,不会因为身体在某个方向的过度用力而给其他脏器带来伤害?那就得靠脾土的力量了,脾土坐镇中央,起到灌溉四方的作用,让围绕在它周围的其余四种能量,透过它的包容、协调,达成整合,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对抗,中和运化为一个整体。这样当疾病来临时,五脏才可能团结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共同使力。通常我们谓脾胃为“后天之本”,仲景说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人类从出生开始,一切劳心劳力的活动,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通过胃的消化、脾的运化,分清别浊,各自送到该去的地方。再通过其他脏器的共同运作,将原始的外来食物分解、转化为身体自身的养分和能量,以源源不断地维持各种基本的生理活动。当胃气衰微时,必定没有食欲,吃不下;当脾气衰微时,必定无法化开,运不动。一方面吃不下,另一方面即使吃下了也化不开,源头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崩塌,后续怎么可能顺利地去做承上启下的运作?所以仲景才会说:“上焦受中焦之气,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上焦竭者,必善噫;下焦承中焦之气,中气未和,谷气不行,故下焦竭者,必遗溺失便。”短短数十个字,就说明了中焦脾胃和的重要地位。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了长达三章的篇幅,来重点介绍太阳病的脉证并治。这充分表明了,仲景认为人体的免疫力是来自于太阳经的强弱,把太阳病防治好了,也就把外邪阻挡在了人体的最外层,不会对后面的层阶带来进一步的伤害。我们知道,后三阴是以储藏物质为主的,外邪一旦突破三阳的防守,进入三阴,必定会严重消耗、损伤内存的津血,对身体造成重创,本都不保了,丢命还远吗?那么,太阳经的免疫力从何而来?让我们来看看太阳病篇里面,最重要、最常用的一个方子——桂枝汤,诸多其他的方子,都是以桂枝汤为基底,再根据病症加减而得出来的。桂枝汤方的组成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炙甘草、大枣给阳明胃提供足够的津液,一是为固本,二是为与外感持续作战的身体提供充足的能源;生姜加热胃,通过它的发散力道,把胃中津液燃烧生成能量,并推送至少阳经。此时此地,该派桂枝上场了,它强力打开少阳开关,帮助把生姜送来的能量全面推送到身体最外层的太阳经,让太阳经持续保持能量充盈的状态,利用正向的位能差,将外感推出体外。最后,再利用芍药,在中焦形成负压,回收身体表层的津液和能量,以免身体的能量只出不进,收不回来造成亡阳。从桂枝汤的结构所透露出来的医理,我们不难看出,正常的太阳经免疫力是遵循阳明——少阳——太阳这样子的走向的。而胃恰恰属于阳明,它又能最直接、最容易地从外界获取食物和药物,换句话说,这些食物和药物可以给胃提供驱除病邪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只要我们把胃照顾好了,基础打好了,胃气保足了,后面的提高免疫力之路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其实,除了提高免疫力需要以胃气为中心以外,身体几乎所有脏器的维护保养都要靠脾胃。脾与其他四脏的关系分别是: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让我们看一看回阳第一方:甘草干姜汤。这个方也是仲景的常用基底方,别看只有简单的两味药,从肺寒咳嗽到误治救逆,都有着神奇的功效。而我们常常碰到的四肢冰冷、鼻塞鼻涕,用此方更是药到病除。方中炙甘草固守中焦脾胃,作用在前面的桂枝汤中已经讲过了;而干姜却是在加热脾,而不是加热肺。为什么?不是肺寒吗?为何不直接加热肺呢?因为肺为娇脏,既怕热、又怕燥。遇到邪气了怎么治?往往是从脾胃入手。土能生金,所以胃到肺之间有能量通道;而脾又与肺同属太阴,有时候治脾就等于间接治肺。所以在这里,我们用加热脾的方法,温和地给肺提供热量,润物细无声,迅速而有效解决肺寒。再来说肝,仲景说,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当肝虚燥热严重时,仲景并未用大清热大苦寒之药来处理,反倒是鼓励多食用质量良好的天然甘味食材,诸如蜂蜜、麦芽糖、红糖之类,大补脾胃津液,充分利用五行中的木克土原理,通过补益脾土来达到治疗肝木的效果。鼎鼎大名的小建中汤,便是以桂枝汤为基底,加倍芍药回收津液入脾胃,同时加入了多达200毫升的麦芽糖,用甘温的药物及食材,帮助脾胃补充津液,活化机能,顺利推送入肝。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医理哲学思想,就是以脾胃的固本以及胃气的提升为中心,这是杂病论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它得以流传千年,后世弟子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仲景脾胃虚弱怎样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