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告知下,华佗172个药方如何运用中草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近日,西安一位医疗整形界的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一位同事的不幸遭遇。
小丽的好友婷婷称,“小丽是一家医疗美容医院的整形专家,她自己想做自体脂肪面颊填充术。”
没想到,手术中突发意外,送去医院抢救仍是无力回天,小丽的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显示:死亡原因麻醉意外。
只是简简单单的麻醉,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看完新闻,相信不少大众心里也很疑惑,毕竟人的一生,难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医院,每个人也都经历过自己、朋友、亲戚大大小小的手术过程。
而在很多手术前,为了让身体减少痛苦,更加顺利,我们都要经历至关重要的一步——麻醉。
那么,为什么麻醉会出现意外?麻醉是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麻醉药会让人智力下降,影响记忆力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
源远流长的麻醉历史!
说起麻醉,很多人以为这门学科和技术是外国人率先使用的。
实际上,在现代麻醉方法于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前,我们在临床上应用麻醉药与麻醉技术就有过辉煌的历史了。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原始医学:“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上古时代劳动人民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痛良药所进行的探索。
《列子·汤问篇》和《史记·扁鹊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实施外科手术的事例。
根据我国文献记载,最早施行全身麻醉术的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
他为两个患者治病,“令其饮药酒而昏迷3日。虽行剖腹、探心手,而患者无疼痛。”
公元2世纪,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
据《后汉书·华佗列传》和《三国志·华佗列传》中记载:“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四五日创(疮)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说明早在1800多年前,华佗就已经能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了,而麻沸散是华佗由多种中草药研制而成,比西方麻醉剂乙醚的发明早了约1300年,也早于中世纪欧洲的止痛或催眠药物。
三国演义中的华佗
而现代麻醉术的开端,应该是1846年10月16日在麻省综合医院圆顶大厅公开演示的一场手术,这场手术中使用的麻药叫做乙醚。
虽然这次手术并不是第一次使用麻醉药剂,但它是公开展示且成功的一场手术,从此改变了全世界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
Morton作为主刀医生,他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乙醚麻醉画《1846年的乙醚日》
这个实验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医学界传播开来。
第二天,麻省总医院的另一位医生乔治·海伍德也用乙醚帮助一位患者进行无痛手术,移除了病人肢体里的肿瘤几周后,他在使用乙醚麻醉的情况下又完成了腿部截肢手术。
于是,这种麻醉药剂纷纷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流传开来,到了1847年,更多麻醉吸剂被研制出来,比如一种叫氯仿的麻醉剂,它在维多利亚女皇第八个孩子出生时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自此以后,外科手术和麻醉学仿佛坐上了火箭一般,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并且造福了无数人。
二、
使用麻醉药物有风险吗?
“使用麻醉药物到底有没有风险呢?”、“我这个手术,不打麻药行不行?”……
因为现代有很多人宣称“用麻药不好“,于是在医院里,很多医生都会被患者这样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麻醉药物是如何产生效果的。
首先来说麻醉药,它是指能让人感觉消失,特别是痛觉消失以利于进行手术的药物。
一般来说,麻醉药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临床应用的全身麻醉药,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此类药物有麻醉乙醚、氟烷等。
类似的原理,大概就是直接让大脑昏迷过去,接受不到任何神经信号,但身体各个器官却依旧正常运转,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局部麻醉药,顾名思义就是使身体的一个部位或者局部区域失去感觉,但是患者还是有意识的。
这一类药物有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地卡因等,它们能阻断身体各个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效果非常不错。
就拿生活中常见的拔智齿来说,医生都会给牙齿周围打上麻药,这样拔牙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疼痛,但这不影响你手脚活动、胡思乱想。
因为麻药作用于神经系统,那么麻醉药物会不会影响人的健康、智力、神经发育、记忆力呢?
首先,因为麻药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确实会让身体有一些“恍惚”:比如醒来之后大脑迷迷糊糊,身体有一小段时间感受不到知觉等等。
但是,麻药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可调节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你吃了一颗苦瓜以后,只要不继续吃,只能感受到几分钟苦涩的味道。
而且,麻药这种药物代谢都很快,也不用担心药物会在体内永久存留并永久发挥作用。
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和《柳叶刀》都发表过多篇关于麻醉对小儿智力发育的研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接受过全麻和没接受过全麻的小儿相比,在8-15岁时记忆/学习、运动/处理速度、视觉空间功能、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或行为方面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别。
其实,现代麻醉学经过逾百年的发展,加上麻醉医生越来越系统、规范化的培训,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已得到极大地提高。
近几年,国内术中麻醉死亡率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在大型三甲医院里这一发生率甚至更低。
但是,3岁以下小孩存在“333原则”,即3岁以下儿童行过3次以上手术,每次手术时长大于3小时,可能会影响小儿的记忆及认知,所以如果不是急诊或限期手术,建议小儿3岁以上再进行手术治疗。
看完这些,你对麻醉有了解了吗?
三、
为何麻醉会出现意外?
开头新闻里,小丽手术的过程细节因为没有详细披露,我们暂时无法得知麻醉意外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就单独来讲讲,为什么对人体并无大碍的麻醉药,会导致如此严重的致命后果。
所谓“麻醉意外”,通常是指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及实施麻醉的情况下,由于药物、病人、仪器设备、周围人员、环境等因素,给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病人伤残、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现象。
比如说,病人的健康状况与麻醉意外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身体耐受能力差,对药物的敏感性高,在正常麻醉操作流程下就可能出现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意外。
还有,当病人面临复杂的大手术时,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较多,麻醉药物用量大,在手术中也极易发生意外。
病人对一些使用的麻醉药有着独特的过敏性,也是意外发生的原因之一。
就像有些人喝牛奶没事,但是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喝牛奶就会导致胃疼一样。
但这种情况,医生都会在术前做好测试,以防出现意外,所以不需要担心。
除了病人,负责麻醉的麻醉医生到底靠不靠谱,专业不专业也是决定因素。
平时,许多人只重视手术会不会成功,知道主刀医生很关键,殊不知,任何一位在手术室里的医生,他都是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
如果出现麻醉意外,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操作技巧、理论知识、责任意识、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均能明显影响对病情的判断以及处理措施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意外的发生,除了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操作这些因素外,还有医院的医疗环境也至关重要。
这些主要包括手术场所的仪器设备、救治和应急条件,这些常常成为麻醉意外的隐患。
不管是医生还是医院,只有具备了相关资质,才可以执行这些高专业的手术;如果是没有资质的医院或诊所,大家一定不要贸然去做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
最后总结一下,不管进行的手术是大是小,麻醉类别是全麻还是局麻,一定要找具备资质的医院。
而新闻里的小丽之所以发生意外,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家美容诊所只有局麻资质,并无全麻资质。
因此,大家不管就医还是美容,一定要事先查清楚医院相关的职业资格,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酿成严重的后果,最后遗憾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佗172个药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