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呈易正老师奇门遁甲怎么样是不是一个不可信的人?

  说到八字合婚很多人就直皱眉头,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结婚一般就是看车子房子样子,不会去在意二人八字方面的东西,就算长辈劝告也是我行我素,结果也很明显,现在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的。有人说以前女性不工作为了生存没法离婚,难道真的就是因为女性现在自己能生存了不依赖婚姻了吗?谁不想有和睦的家庭呢,接下来就给您仔细说说八字合婚真的假的,八字合婚可信吗。  一、八字合婚是怎么回事  1.古时候习俗  老辈子结婚之前两个人要交换庚帖,庚帖顾名思义就是写着双方的生辰情况,用来占卜八字是不是相合的,八字能够呈现出一个人的五行,而且还涉及到大运如何、流年如何、各种冲克的关系,进而可以大概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个人的婚姻生活是不是和睦,有没有大凶之兆,防患于未然。  2.家庭幸福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观念都是劝和不劝分的,现在很多长辈家里哪怕双方吵得不可开交,都会选择为了孩子凑合一下,或者都一把年纪了就不折腾了,即使天天看对方不顺眼也会继续过日子。而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一时冲动会闪婚,再一冲动又离婚了,反复几次自己也很疲惫,说出去也很不好听。婚姻双方不和睦不只是两个人相处的事,对于孩子以及双方的原生家庭都是具有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家庭幸福很大程度上都在于八字相合的好的婚配。  二、怎么看八字合婚  1.基本要点:重视年柱  八字合婚在古代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指迷算命“,顾名思义有一种指点迷津的意思,婚前的两个人基本都是有迷茫期的,这时候不要为了所谓的负责任而盲目坚持己见,要仔细看看八字合婚的基本要点:原则上两个人的年龄不要差出6岁,这不但是防止两个人年龄差距过大产生一些代沟和其他的麻烦,另外也有防止两个属相子午相冲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今年子鼠年,午马的运气就不太好,属鼠和属马在一起也是不吉利的。  2.现在普遍更关注日柱  一本相关的著作是《六柱预测学》,里面说明了年柱和祖辈的关系很大,而日柱和夫妻才是关系最紧密的,年柱不合还是能相安无事,日柱相冲则非常不吉利很难走到最后。至于所谓的四柱命柱之类的,在万年历都写的很清楚,所以还是那句话多查老黄历,老人总结的东西不无道理。
对于畅销书我一直不感冒,但是对于瑞·达利欧的《原则》是个例外,如果按照《刻意练习》里的说法,瑞·达利欧就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兼导师。因此我选择阅读这本在管理学著作里一直排在首位的畅销书来读,希望能跟随大师的足迹,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翻开《原则》这本书的第一页,上面这样写道:瑞·达利欧在这本书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运用这些原则也都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分享自己的经历,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建立自己的原则,这是我能想到的。按照瑞·达利欧所说:人的成长分三个阶段,第一段接受他人帮助,第二阶段自我成长,第三阶段帮助他人,显然瑞·达利欧属于第三阶段,并且乐于帮助我们实现进化,顺利迈过第一阶段进化到第二阶段。只有实现我们个体的进化,才能实现组织的进步,进而实现世界的改变。世界的改变,依赖于我们每个人的进化。在第二页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让我感动得几乎要流泪的话:致芭芭拉,陪伴了我四十多年的另一半,是她使我的生命完整。感谢我的另一半,陪伴使我的生命完整,让我对于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拜托狭隘和自私,实现个人的进化,并让家族走上演进之路。关于作者瑞·达利欧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瑞·达利欧,这有助于我们对于本书的内容加深理解,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作者的人生经历带给他的人生感悟和我们这些人之间的不同。瑞·达利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被炒了鱿鱼,然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被称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丰富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不到的业绩和不同于常人的人生感悟,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渴望变得杰出的人最需要的导师,而今天他决定和我们分享他的原则,并向我们透露他的心路历程。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则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事情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独立思考并决定:(1)你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要保持谦逊和心胸开阔,以便你能动用自己的最佳思维。作者在本书中阐述了自己的原则,及如何建立这些原则的过程。阅读本书的目的不是要套用他的原则,而是要明确如何用恰当的方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则。作者在这本《原则》中,共分三个部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部分:我的历程,第二部分:生活原则,第三部分:工作原则。第一部分 我的历程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现实,需要决策,但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成长的历程。并指出良好的原则是应对现实的有效方法,为了总结出自己的原则,他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作者要和我们分享的是原则背后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告诉我们他的原则。考察影响我们的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它们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依据有效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照搬照抄作者的原则。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作者瑞·达利欧说出了撰写本书的目的:良好的原则是应对现实的有效方法。为了总结出自己的原则,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我将分享背后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你我的原则。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原则一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面对生活,我们只能选择直面现实,而不能选择逃避。因为无论你的选择如何,我们都必将在现实中生存,而不能生存在虚妄的世界之中。面对生活,直面现实的第一步是正视自己,只有真正和自己对话,才能真正活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他人的影子。1.1 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对于“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这句话,梦想是目标,现实是条件,学习是行动。1.2 真相(或者更精确的说,对现实的准确理解)是任何良好结果的根本依据不要因为真相与愿望不符就抗拒真相,好东西会自己照顾自己,理解和应对不好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所有不好的东西源于变化,我们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愿意主动去培养应对变化的能力。1.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对于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而言,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是价值无限的;不要担心其他人的看法,使之成为你的障碍;拥抱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将带来更有意义的工作和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让自己变得透明的好处是可以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让别人清楚的看到你的问题,并把它提出来,就像我在大学的时候,同学对我的评价:“清澈如水”,实际当时我达到了这一状态,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利用他实现自己的进化罢了。1.4 观察自然,学习现实规律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巨大的回报;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不进化就死亡。在表述自己观点时,不要用“应该”这种主观的词汇,而是要提出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支撑其理论的数据,这样更有说服力。1.5 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个体的激励机制必须符合群体的目标;现实为了整体而趋向最优化,而不是为了个体;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意识到你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并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子;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进化的关键是:试错获得适应现实的能力,个体发展符合组织的目标,发现对于个人来讲就是选对平台,并意识到一切都可以变,这才是实现个人成长的最佳视角。1.6 理解自然提供的现实教训把你的进化最大化;记住“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自然的一项根本法的是,为了赢得力量,人必须努力突破极限,而这是痛苦的。历尽艰辛之后,获得的是能力,所有的突破都会付出代价,而痛苦与之相生相随。1.7 痛苦+反思=进步迎接而非躲避痛苦;接受严厉的爱。想到了一本书《能力都是逼出来的》,严厉的领导带来的严厉的爱,尽管让我感到痛苦万分,经常加班加点到凌晨。“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些让我一年中的成长,超过了以前的十年。1.8 考虑后续与再后续的结果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要有远见,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看到远方的目标。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建立我们的原则,不是依据自己的情绪随性而为,是依据自己的原则去作出判断。1.9 接受结果对你所能控制的东西,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你无法控制的东西,不要去浪费自己的时间。这就是接受结果的真谛。准确理解自己的职责,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懂得说不是成长的一大标志。1.10 从更高的层次俯视机器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实现更好的结果。通过比较你实现的结果和你的目标,你就能确定如何改进你的机器。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懂得换位的关键不仅仅限于和其他人换位,还指让自己扮演多重的身份,从多个视角来观察同一件事情,以便形成自己的全局思维。大多数人犯下的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他人,这导致我们一次次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点上。成功的人能超越自身,客观看待事物,并管理事物以塑造改变。你想解决眼下的问题,就要具备俯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备全局观与从更高一个层级去审视的问题能力。在你不擅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其他人,这是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应该培养的出色技能,这将帮助你建立起安全护栏,避免自己做错事。因为客观看待自身很困难,所以你需要依赖其他人的意见,以及全部证据。如果你的头脑足够开放,足够有决心,你几乎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真正做到头脑开放,极度透明,接受能提供全部证据的建议,也就是基于理论和数据基础的客观建议,我们几乎可以实现任何愿望。大多数人缺乏勇气克服自身弱点,也缺乏勇气做出这一改变所要求的不容易做出的抉择,归根到底,这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种抉择:1、不要混淆你的愿望和事实;2、不要为自身形象担心,只需关心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3、不要过于重视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再后续的结果;4、不让痛苦妨碍进步;5、不要把不好的结果归咎于任何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说的简单点的话,按照下面这张图,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原则二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个人进化过程通过五个不同的步骤发生,如果能把这五个步骤做好,那么几乎肯定可以成功。这五个步骤包括:目标、问题、诊断、方案、践行。1、有明确的目标排列优先顺序:尽管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不要混淆目标和欲望;调和你的目标和欲望,可以明确你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要把成功的装饰误认为成功本身;永远不要因为你觉得某个目标无法实现就否定他;切记伟大的期望才能创造伟大的能力;如果你有灵活性并自我负责,那么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你成功;知道如何对待挫折和知道如何前进是一样重要。目标导向要好过问题导向,问题只能解决现在的问题,目标导向才能成长成想要的自己。2、找出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把令人痛苦的问题看作是考验你的潜在进步的机会;不要逃避问题,因为问题根植于看起来并不美好的残酷现实;要精确的找到问题所在;不要把问题的某个原因误认为问题本身;区分大问题和小问题;找出一个问题之后,不要容忍问题。尽管问题会令我们痛苦,但我们不能回避,要发现问题的本身,并不容忍它继续存在。3、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先把问题是什么弄明白,再决定怎么做;区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认识到了解人(包括你自己)的特性,有助于对其形成合理预期。问题是关键看似是事,其实是人,因此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4、规划方案前进之前先回顾;把你的问题看作一部机器产生的一系列结果;谨记实现你的目标通常有许多途径;把你的方案设想为一个电影剧本,然后循序渐进地思考由谁来做什么事;把你的方案写下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并对照方案执行;要明白,规划一个好方案不一定需要很多时间。规划的目的在于先思考后行动,而不是依靠自己的直觉、本能和情绪来做判断,因为思考是基于逻辑的。5、坚定地从头到尾执行方案规划做得再好,不执行也无济于事;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常被大大低估;建立清晰的衡量标准来确保你在严格执行方案。重要的话重复三遍:行动、行动、行动!关于五步法的注意事项如果你找到了解决方案,弱点是不重要的。考察你犯错误的类型,并识别你通常在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上做得不好;每个人都有至少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阻碍其成功,找到你的这个弱点并处理它。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图”与谦逊性。原则三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接受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建议,只有吸纳才能产出,输入输出才能保证良性循环。3.1 认识你的两大障碍理解你的自我意识障碍;“两个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问题的关键在于平衡,找到自己的节奏,认识到人的局限性。3.2 奉行头脑极度开放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如何应对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先收集信息,然后思考行动,懂得换位思考,是我们做出客观合理决策的保障。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适。最好的答案往往看上去并不可信,那是因为它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3.3 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客观分析问题,理性对待分歧,那么我们会获得更多东西。3.4 和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的人一起审视你的观点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以尽量使其不那么糟糕。做好准备意味着提前演练,这是应用自如的基础和保障。3.5 识别你应当注意的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不同迹象不活在过去,要活在现在,并计划将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3.6 理解你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说你正在做错事,只有你不这么看,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冥想;重视证据,并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尽力帮助其他人保持头脑开放;使用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停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信任自己的决策程序。原则四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人与人的不同,让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变得多元化,更加客观和真实。4.1 明白你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能带来的力量我们拥有各种天生特质,既可能帮助自己也可能伤害自己,取决于如何应用。4.2 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我们做出的美好选择,而且是我们天生的生理需求把选择变成本能的需求,是用原则改造我们的关键一步。4.3 理解大脑里的主要斗争,以及如何控制这些斗争,以实现“你”的愿望要明白,意识与潜意识在不断斗争;要知道最常发生的斗争是情绪和思考的斗争;调和你的情绪和思考;善择你的习惯;坚持友善的训练“较低层次的你”,以养成好的习惯;理解右脑思维和左脑思维的差别;理解大脑可以改变的程度。4.4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特点内向与外向;直觉与感知;思考与感觉;计划与发觉;创作者、推进者、改进者、贯彻者与变通者;关注任务与关注目标;职场人格量表;塑造者是能从构想一路走到构想实现的人。4.5 无论你要实现什么目标,让合适的人各司其职以支持你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管理你自己,并协调其他人实现你的目标。原则五 学习如何有效决策摒弃情绪化,先了解,后分析,再决定。5.1 要认识到:(1)影响好决策的最大威胁是有害的情绪;(2)决策是一个两步流程(先了解后决定)。5.2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你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决定问谁;不要听到什么信什么;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不要过度分析细节。5.3 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形势始终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不必过于精确;谨记“80/20法则”,并明白关键的“20%”是什么;不要做完美主义者。5.4 高效地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用“基线以上”和“基线以下”来确定谈话位于哪一层;谨记,决策需要在合理的层次做出,但也应在各层次之间保持一致。5.5 综合分析现实、理解如何行动的最好工具是逻辑、理性和常识5.6 根据预期价值计算做决策不管你押对的概率已经有多大,提高你的押对概率始终有价值;知道什么时候不要去押注,和知道什么值得押同样重要;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5.7 比较更多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不做决定造成的成本,决定优先顺序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将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不要把概率当成可能性。成为好决策者的捷径:思考—原则—算法—好决策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其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文化和人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人和很优秀的文化;优秀的人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的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严厉之爱有助于成就优异的工作业绩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成就伟大事业,对不应妥协的事情就必须坚持立场、寸步不让。基于可信度加权的创意择优是实现有效决策的最佳模式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让热情与工作合二为一,并与志同道合者倾力推进集体进步而非个体成长。打造良好的文化创意择优:(1)开诚布公的亮出你的观点;(2)针对分歧认真讨论;(3)遵循所形成的共识,消除过去的分歧。1、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1.1 不要惧怕了解事实1.2 为人要正直,也要求他人保持正直若不想当面议论别人,背地里也不要说,要批评别人就当面指出来;不要因忠诚于个人而阻碍追求事实和整个机构的利益。1.3 营造一种氛围,让每个人都有权了解合理之事,不可保持异议却缄默不语表达出来,并对你的观点负责,否则就走人;却切记要绝对开诚布公;切莫轻信不诚实之人。1.4 要保持极度透明通过透明实现正义;分享最难分享的事情;要把极度透明的例外事项减到最少;确保让因极度透明而获得信息的员工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妥善管理好信息,做出明智的权衡;要向善于管理信息的人透明,对那些不善管理信息的人,要么不透明,要么将其清除出公司队伍;不要向公司的敌人提供敏感信息。1.5 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有意义的工作相互促进,尤其是在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的环境下2、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2.1 忠于共同的使命,而非对此三心二意之人2.2 对相互交往要一清二楚确保员工要多体贴他人,少向别人索取;确保人人都理解公平合理与慷慨大方的区别;要清楚界限在哪里,并站在公平的另一端;酬劳与工作相适应。2.3 要认识到机构规模过大会对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构成威胁2.4 要记住很多人只是假为你工作,而实际上是在追求一己私利2.5 珍视诚实、能力强、表里如一的员工3、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每个人都会犯错,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普通人则不能。要营造一种环境,让人们敢于犯错,以便从错误中学习,这样就会快速进步,也不会再犯大错。3.1 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变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把失败变成好事;不要为自己和他人的错误而懊恼,要珍惜它。3.2 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成目标不要纠结于“埋怨”还是“赞美”,我要专注于“准确”还是“不准确”。3.3 观察错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引起3.4 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思要能够反思,并确保你的员工也能如此;要知道没有人能客观的看待自己;教导并强化“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3.5 知道哪些错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员工犯不可接受的错误痛苦+反思=进步4、求取共识并坚持记住要想让一个机构有效运作,其员工必须在很多层面保持一致,从享有共同的使命,如何对待彼此,到在追求成功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4.1 认识到冲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因为人们正是用冲突来检验各自的原则是否一致,以及能否解决彼此的分歧;求取共识而不吝时间与精力,因为这是你所能做出的最佳投资。4.2 知道怎样求取共识和掌握分歧把可能分歧摆到桌面上;区分苍白的抱怨和有助于改进工作的诉求;要记住每个故事都有另一面。4.3 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要坚定果断区别心态开放和心态封闭的人;远离心态封闭的人;提防那些耻于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的人;确保工作负责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问题和他人的意见;认识到求取共识是双向的责任;实质重于形式;自己要通情达理,也期待别人通情达理;提建议、提问题与批评是不一样的,所以别混淆。4.4 如果由你主持会议,应把握好对话明确会议的主持人和会议的服务对象;表述要清晰准确,以免造成困惑;根据目标优先次序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主持讨论时要果断、开明;在不同层面的讨论对话中穿梭对照;谨防“跑题”;坚持对话的逻辑性;注意不要因集体决策而丧失个人职责;运用两分钟法则避免持续被别人打断;当心讲起话来不容置疑的“快嘴王”;让对话善始善终;运用沟通手段。4.5 伟大的合作如同爵士乐演奏两人良好合作的效率是各自独立工作效率的三倍,因为两人能看到对方疏忽的地方。而且他们可以借助对方的能力,并相互问责达到更高的标准。三到五个精明强干且善于思考的人以开放心态讨论,通常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其效率高于二十人。4.6 珍惜志同道合者4.7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调和相互间的主要分歧,尤其是价值观层面的,要考虑是否值得维持这种关系。5、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在做决策时,看看你自己和你的团队,谁最有可能是对的。如果你这样做,你肯定比不这样做更容易作出上交角色。5.1 采用创意择优,需要你了解每个人观念的长处如果你自己无法成功完成某件事,就不要想着指导别人该如何完成;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通常不是什么好点子。5.2 关注可见度最高,与你观点不一致的人,尽量理解其推理过程有分析人们的可信度,以评价其观点正确的可能性;较可信的观点很可能出自以下两种人:(1)至少曾经三次成功解决过相关问题,(2)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的很有道理;若某人并无经验,但其所讲道理似乎符合逻辑且可经受压力测试,则一定要试一试;要更关注发言人的推理过程,而非其结论;没经验的人也不乏好点子,有时远远胜过有经验的人;每个人都应在表达观点时信心满满。5.3 考虑好你要扮演老师、学生、同事中的哪个角色你应该去说教、提问还是辩论;学生理解老师比老师理解学生更重要,尽管二者都重要;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责任尽力了解重要的事情,还必须保持谦逊和非常开放的心态。5.4 要了解人们提出意见的过程和逻辑无论你向谁提问,对方一般都会提供“答案”,所以要仔细考虑要向谁提问;让每个人都可肆意评论其他人的观点,此举低效且浪费时间;提防以“我以为……”为开头的发言;系统梳理员工的工作记录,评估其发言的可信度。5.5 处理分歧务必高效知道适时终结辩论,推动就下一步措施形成共识;可信度加权可以作为工具,但不能取代责任人的决策;如果你自己没有时间全面检视每个人的想法,则要明智选取具有可信度的观点;所由你负责做决策,要把可信度加权后得出的结论和你自己的想法作比较。5.6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设法了解重要的事情沟通是为了获得最佳回应,故应与最相关的人沟通;以教育或促成共识为目的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最佳答案,不应让更多的人参与;要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凡事都作出判断。5.7 要更关注决策机制是否公允,而非是如你自己所愿6、知道如何超越分歧6.1 要牢记:相互达成协议时不能忽视原则每个人都要遵守相同的行为原则。6.2 不要让大家把发牢骚、提建议,公开辩论的权利与决策权相混淆对决策本身以及决策者提不同意见时要有大局意识。6.3 不要对重大分歧不闻不问专心协商大事时,别被琐事烦扰;不要被分歧束缚住,要么提交上级裁定,要么投票表决。6.4 一旦作出决定,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即便这个人可能有不同意见着眼大局;不要让创意择优变成无法无天;不要容忍暴民手段。6.5 如果创意择优与机构的利益相冲突,就难免会造成危害只有在罕见和极端情况下才宣布“宵禁”,此时可暂不考虑遵守原则;当心可能有人会提出为了“机构的利益”而临时放弃创意择优。6.6 要知道一旦有权做决定的人不想依原则行事,规矩就会被破坏用对人7、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7.1 你最重要的决策是选好工作的负责人最重要的责任人是在最高层负责订立目标、规划成果和组织实施的人。7.2 负最终责任的人应是对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人确保每个人都有上级领导。7.3 要记住事情背后是人的力量8、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当你了解一个人时,就会知道可从他那里得到什么。8.1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考虑你寻找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能力和技艺(按此顺序);用系统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招聘人才;注意:人与职责要相匹配;要找出色的人,而不是“此类即可”;不要凭借你的影响力帮别人找工作。8.2 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明白如何进行个性评估,并清楚结果含义;人容易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因此安排面试官要确保其能发现你想招的人;选用那些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人;要记住人一般不会随岁月有太大变化。8.3 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8.4 关注人的过往经历核查情况;学习成绩不能充分证明这个人是否具备你想要的价值观和能力;概念思维能力强固然最佳,但经验丰富、业绩出众也很重要;警惕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不要假定在别处获得成功的人也同样能胜任你所要求的工作;确保你选用的人要品格好、能力强。8.5 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选那些会问很多好问题的人;让求职者知道这份工作的阴暗面;合作者必须是意趣相投之人,但也须是诤友。8.6 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让人看到机会依人发薪,而非依工作岗位发薪;薪酬至少要大体上与业绩测评结果挂钩;薪酬要高于一般水平;要更多想如何把蛋糕做大,而非怎样切蛋糕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一块。8.7 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对人要宽宏大量,也这样要求别人。8.8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9、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严厉的爱最难给,也最重要9.1 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认清优缺点后,个人会飞速成长。结果是职业路径并非当初所料;培训引导个人发展;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即便这意味着会使他们犯些错;经验会形成内化的学习,这是书本学习无法替代的。9.2 不断提供反馈9.3 准确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到最后,准确和善意是一回事;正确运用褒贬;考虑准确度,而非后果;作出准确评价;要像从成功中学习一样从失败中学习;多数人做过的事和他们正在做的事,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重要。9.4 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虽然多数人爱听好话,但准确的批评更加难得。9.5 对人的观察不要讳莫如深从具体细节中综合判断;从点数中发掘有用信息;对某个点数挖掘别太过度;采取业绩调查、绩效指标和正式考核等评价工具来记录一个人的所有表现。9.6 让学习过程变得开放,有成长性和不断重复绩效指标要清晰工整;鼓励员工客观反思自己的业绩;要有全局观;对业绩考核要从具体案例开始,找出规律,与被考核人一起探究证据以求取共识;评估人时,你可能犯的两个最大错误是:对自己的评估过度自信,无法取得共识;达成评估共识不能以等级论;通过针对错误及其根源的坦诚对话来了解你的员工,也让员工了解你;确保员工做好工作,不必事无巨细进行监督;改变是很难的;通过发现人的缺点来帮助人渡过难关。9.7 了解人们怎样处理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工作干得不怎么样,要考虑这是由于学习不够,还是能力不足;培训和测试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时,常见的错误在于,只看其是否掌握所需技能,而不是评估他们的能力。9.8 如果你跟某人真的就他们的缺点取得共识,这些缺点可能真的存在评判员工时,不必达到“没有一丝疑点”的境界;用不了一年时间,你就能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适合其岗位;在员工任职期间持续评估;要像评估应聘者一样严格评估员工。9.9 培训、保护或辞退员工,不要修复不要让员工尸位素餐;准备好“朝你爱的人开枪”;某个人“不适合某个岗位”时,要考虑是否有更适合他的空缺,还是你需要让他们离开公司;要慎重对待把不称职的员工换到新岗位。9.10 换岗是为了人尽其才,有利于整个团队换到新岗位前,要让员工“完成职责”。9.11 不要降低标准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10、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10.1 从高层面俯视你的机器和自己不断把结果和你的目标进行对照;出色的管理者就是一家机构的工程师;制定量化评价工具;要注意别把精力过多用于应付各种事务,而忽视你的机器;别被突发事件分散注意力。10.2 应对每个问题的手段都要服务于两种目的(1)让你与目标更为接近;(2)能够对机器(人和设计)进行培训和测试。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一个案例;如果出现问题,要在两个层面进行讨论:(1)机器层面(为什么)(2)案例层面(怎么办);制定规则时,要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则;你的政策应该是你的原则的自然延伸;尽管好的原则、政策几乎都会提供良好的指南,但要记住每一条规则都会有例外。10.3 了解管理,微观管理和不管理的区别管理者必须确保自己负责的领域运转有效;管理你的下属就好比是在“一起滑雪”;优秀的滑雪者当滑雪教练要比新手当教练强;你应当把具体工作授权给员工做。10.4 了解员工及其工作的动力,因为人是你最重要的资源经常了解那些对你和公司重要的人;对员工的信心应通过了解而来,而不是随意猜测;根据你的信心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了解。10.5 明确职责记住谁负什么责任;防止“角色错位”。10.6 深入探究你的机器以了解你能从他那里期许些什么或许足够程度的理解;不要保持太远的距离;利用“每日更新”来了解团队成员的行为和思想;问责以了解问题会不会突然发生;问责过程要触及你直接下属的下一级;允许你下属的下属随时越级向您汇报;别想当然的认为员工的答案都是正确的;要学会明察秋毫;让问责过程透明,而非私下问责;欢迎被问责;对事物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人,相互间的沟通通常不畅;不放过一个可疑线索;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10.7 像公司的拥有者那样思考,要求你的同事也这样做休假也不应忘记责任;强迫自己和员工做困难的事。10.8 承认并应对好关键人物风险10.9 不要对所有人等同视之,要合理对待、有所区别别轻易轻易让步;关心员工。10.10 优秀的领导一般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既要弱,又要强;不要担心你的员工是不是喜欢你,不要让他们告诉你要如何做事;不要发号施令让别人服从你,要努力被人所理解并理解他人,以达成共识。10.11 确保你和你的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欢迎别人监督你负起责任如果你已经与别人就某事的做法达成一致,要确保其按此操作,除非你们就改变做法已形成共识;区分两种不同的失败情况,一种是没有遵守约定,第二种是根本没立约定;避免下沉现象;当心那些混淆目标和任务的人,因为如果他们分不清楚,你就不能信任他们并给他们委派职责;当心缺乏重点,徒劳无益的“理论上应当”。10.12 清楚的传达计划,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对进展予以评估继续推进之前,要回顾计划执行情况。10.13 在无法充分完成职责时,将问题提交给上级解决让你的下属也积极主动这样做。11、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11.1 如果你不担心,你就要担心了;如果你担心你就不必担心11.2 对机器进行设计和监督,确保能发现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不够好,否则就自己动手做制定员工负责发现问题,给他们时间进行审查,确保他们有独立的报告路线能够反映问题,而不必担心打击报复;当心“温水煮青蛙综合症”;当心从众心理。即便没有人担心,也不表明没有问题存在;发现问题时,要把结果与目标相对照;尝尝汤的味道;尽量让更多双眼睛来寻找问题;打开瓶塞;最熟悉工作的人最有发言权。11.3 在分析问题时要非常具体,不要泛泛而谈不要用“我们”、“他们”这种不指名道姓的说法,以掩盖个人责任。11.4 不要害怕解决问题必须理解,那些有良好解决方案的问题不同于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以机器的方式来发现问题。12、诊断问题、探究根源12.1 为了做好诊断,要先问以下问题:1.结果是好是坏?2.谁对结果负责?3.如果结果不好,是因为责任人能力不够还是机器设计有问题?结果是好还是差?谁的结果负责?如果结果不好,是因为责任人能力不够还是机器设计有问题?机器应该如何运转?机器是在以理想状态运转吗?是或否如果答案为否,究竟是哪些地方运转不正常?出了什么故障?为什么事情没有朝预想的方向发展?问题的根源是否带有规律性?在此情况下,员工和机器如何改进?以下原则进一步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好诊断。问自己:“还有人能以别的方式完成这个工作吗?”找出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出了问题;找出哪些原则被违反了;避免“事后诸葛亮”,不要把某人所处环境的优劣与应对方法的优劣混为一谈;要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别人不知道怎么做,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知道怎么做;问题的根源不是一次行动而是一个原因;为了分清楚哪些是人手不足的问题,哪些是能力不够的问题,要考虑如何在特定岗位上人手充足会把工作做得如何;要记住管理者通常出于以下五种原因之一(或更多)而失败或未能达成目标。12.2 通过持续诊断来保持综合判断的与时俱进12.3 诊断应当有成果如果让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12.4 使用如下“深挖”技巧,对出现问题的部门或下级部门形成一个基于80/20法则的印象第一步:列举问题第二步:找出问题的根源第三步:制定计划第四步:执行计划12.5 整顿是实现进步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13、改进机器、解决问题13.1 建造你的机器13.2 把原则和落实原则的方法系统化认真思考你做决策依据的标准,据此建造优秀的决策机器。13.3 好的计划应该像一部电影剧本让自己一段时间置身于“痛苦的位置”,更深入地理解你为了什么而设计;设想其他可能的备选机器及其运行的结果,然后做出选择;不仅要考虑第一轮的后果,更要考虑第二、第三轮的后果;定期召开会议,让公司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运行;一部好的机器要考虑人可能并不完美这一因素。13.4 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不满意的“现在”与美好的“未来”之间有一个“不断努力”的阶段懂得“清洗风暴”的力量。13.5 在设计组织结构时,要围绕目标而不是围绕任务自上而下的建设组织;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位具有可信度的、奉迎高标准的人来监督;金字塔塔尖上的人应当有管理直接下属的技能和专注力,并对下属的工作有深入理解;在设计组织时,用五步流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不同员工能在不同步骤发挥良好作用;不要让一个机构去适应员工;要考虑机构的规模多大为宜;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以最合乎逻辑的办法来划分业务部门及其下属部门;让各部门尽可能自给自足,以便控制所需的资源;为保证联络和沟通顺利,高级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比率、基层管理人员与直接下属的比例应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在设计中要考虑继任计划和培训安排;不要仅盯着自己的工作,还要关注如果你不在场,工作会如何开展;为确保正确完成关键任务,宁要“做两遍”而不要“二次确认”;使用顾问要明智,防止过度依赖顾问。13.6 描绘一幅金字塔形的组织架构图,任何两条由塔顶向下连接塔底的线不应产生交叉当遇到跨部门或跨附属部门的问题时,让金字塔交汇点上的人来处理。不要替别的部门的人完成工作,也不要从其他部门抽人来为你工作,除非你征得该部门管理者的同意。防止“部门错位”。13.7 必要时可以建立“护栏”,但最好不要有“护栏”不要指望人们能意识到并消除自己的盲点;考虑“三叶草”式的设计。13.8 保持战略规划不变,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战术微调不要让权宜之计超越战略目标;同时考虑大局和细节,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13.9 保持适当的监控,让谎言没有可乘之机进行调查并让员工知道你将开展调查;要知道如果没有警察(审计人员),法律就毫无意义;当心橡皮图章;按你的要求花钱的人在花钱上可能会大手大脚;通过“杀鸡儆猴”阻止不良行为。13.10 报告路线和职责描述要尽可能清晰不要根据头衔,而要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和人员的能力分配职责;要不断思考如何产生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雇用少数聪明人才并赋予他们最好的技术手段,要远胜于雇用大量普通人并配给一般的技术;使用助手来提高效率。13.11 要知道几乎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都比你预期的要多14、按既定计划行事14.1 朝着令你和你的机构振奋的目标去奋斗要考虑怎样把任务与哪些目标挂钩;协调一致,激励大家前行;别冲动,磨刀不误砍柴工;寻找有创意、聪颖的解决方案。14.2 要意识到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怎样尽可能做更多的事,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除了更努力、工作更长时间以外,还有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通过优先排序和直接拒绝来减少工作量;二、授权给合适的人去做;三、提高工作效率。不要灰心丧气。14.3 使用检查清单不要把检查清单和个人职责相混淆。14.4 要留出时间休整14.5 鸣钟庆祝15、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工作15.1 把系统化的原则嵌入工具对践行创意择优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为了促进真正的行为改变,必须内化学习和养成习惯;利用工具收集数据,经过处理形成结论和行动;把原则阐述清楚,运用各种工具和行为准则来推进实施,形成信任、公平的氛围,使任何结论都可以通过跟踪其背后的逻辑和数据来加以评估。16、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16.1 为了取得成功,所有机构都必须建立制衡机制其实在创业择优下,靠观点胜出也不是分派责任和权力的唯一决定因素;要确保公司里没有任何人比体系更强大,也没有任何人重要到不可替代;放心出现诸侯割据;设计一个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规则时,要确保制衡机制能发挥作用;确保报告路线清晰;决策权归属要清晰;要确保从事履职评估的人:有时间掌握被评估对象工作情况的全面信息、有能力实施评估、没有利害冲突阻碍其有效行使监督权;决策者能够接触做决策所需的信息,但必须守信用、妥善安全保管信息。16.2 在创意择优下,CEO单人决策没有集体决策好16.3 原则、规矩、制衡组成的治理体系不能取代出色的伙伴关系与他人合作可到三大益处:一、共同努力比单打独斗能更强、更好地完成既定使命;二,出色的人际关系会造就优秀的团队;三、积累财富以实现和满足我们及他人生活所需。由你自己决定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和给予什么。世界的进化有赖于组织的进化,组织的进化有赖于人的改变,改变的前提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做一个以原则为核心的人。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决定把科研中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借此逼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希望这些经验在经历千锤百炼之后成为研究生群体的积累,使后来人可以借鉴,少走弯路,直达问题的实质。是为序。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一)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2.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3.记录真实详尽。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4.不要为老板省钱。效率为先。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5.把握心理优势。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二)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3.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5.两手准备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三)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2.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3.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四)1.实验课学不会实验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那时候我们还天真地问老师:我们可以走了吗?什么时候交实验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4.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5.SCI 是个陷阱。运气!有人没费力气发了一篇SCI 文章。你不要羡慕他。因为据我所知课题是别人设计的,实验是别人手把手带他做的,文章是导师帮他找了国外的人改写的,而他并不擅长做科研。但是他因为一篇SCI 文章已经自认为可以在科研的天地里一展身手了。于是要出国,要做实验,要继续发SCI,要挣美元。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属于他的道路。(也许有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看看自己,真的适合搞科研吗?真的不适合搞科研吗?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五)我不知道科研对造假能够容忍到什么程度,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对双胞胎。但台上的人都在说-决不造假。1.适当造假:无关痛痒,偏差不大。论文中做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人DNA 对照,实际用脐血DNA 做对照;论文中正常对照做了200 例,实际做了150 例;论文中有显著性差异,实际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值的差别没有论文中那么大;论文中随机分组,实际上随意分组;论文中给动物行无菌手术操作,实际是只把部分器械在消毒剂里泡了泡。2.被动造假:忍辱负重,有苦难言。师兄的论文发表了,导师让伊接着做,伊没有重复出来,但伊不能说师兄的论文有问题,伊在隐瞒事实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导师想要什么结果,伊就能做出什么结果;毕业前的几个月很多人的实验变得异常顺利,该出来的都出来了。3.客观造假:无意而为,缺乏常识。论文中报道一个新的缺失突变,据说伊只挑了一个克隆测序;一个本该重复数次的实验没有重复就拿去发文章了。4.主动造假:急功近利,风雨无阻。论文中的一张电泳照片来不及重做,借别人的一张差不多的照片顶替;酶切的时候,有一条带应当完全切掉,但总切不干净,伊用PHOTOSHOP 把它涂掉了;论文中的PCR 工作量很大,但PCR 仪使用登记本上只有一次记录;论文中p=0.041,实际p=0.055,把对照组中的一例阳性观察去掉就得到0.041 了。5.积极造假:追逐名利,几近疯狂伊在一年中发表第一署名的论文50 篇;先有论文后有实验记录。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六)英文文章写作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七)文献管理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以及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八)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1.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2.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3.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4.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5.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九)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1.审稿人知识陈旧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2.选错审稿人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3.关系文章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4.不承认阴性结果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5.造假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动态的科研1.科研靠积累。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2.文献要追踪。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3.记录要复习。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4.材料要变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PCR 是个魔鬼!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5.老板要看清。老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一)我曾经向一些比我有经验的人请教“什么是科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给我打了五个比方。1.科研是流行歌曲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2.科研是移花接木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D 的意义。3.科研是傻瓜相机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4.科研是照葫芦画瓢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5.科研是垃圾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晕!倒!挣扎!再倒!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二)写毕业论文1.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2.平时多写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4.打印修改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5.让别人指出错误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三)怎样读文献1.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2.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3.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4.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5.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同呈教育正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