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绵花啥意思

弹棉花 :最温暖的老手艺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本报记者黄玲玲李丽图/文身挎一个大木弓,腰间别着木棰,后背背着木质圆盘,一边走一边大声吆喝“弹—棉—花”……这是年纪稍大点的人都会有的“弹棉花”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弹棉花的弓弦曾消磨了我们不少童年时光,至今一想起来那场景还鲜活在眼前。而现在,这古老的工艺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然而时代的变化却散不尽我们心底的怀念。7月16日上午,雨淅沥沥地下着,外面的凉意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探寻这个古行当的热情。经过来回好几趟折腾,我们终于找到了位于冷水滩区伍家巷内一家毫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的手工棉絮加工店,跟随着主人周守志回到那个棉絮漫天飞舞的年代。弹棉花,重现棉絮成飞花的旧时光“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弹棉花工匠们对自己的手艺的一种诠释,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劳动最为形象的比喻。和新中国同岁的周老告诉记者,自己从事弹棉花已经三十年了,以前弹棉花需要背一个弹棉花的大弓,走家串巷找活干。直到96年的时候,他才在伍家巷租了两个门面,便再也没有离开。周师傅告诉记者,弹棉花工序主要有弹、压、上线,如果是旧絮翻新,还有一个撕絮的工序。弹棉花的关键是振动弓弦,用木槌有节奏地打击,弓弦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均匀地振动,使棉絮成飞花而重新组合。一套工序下来要好最少要三个小时,而其中最麻烦的就是弹棉花,占到了整个工序时间的一半。我们去的时候,周师傅已经忙完上午的工作。经不住我们一再要求,尽管嘴上说着是休息时间了,但还是拿出了他的宝贝——弹棉花的木弓和木棰。只见周师傅头戴一顶圆帽,系一腰带,后插一木棍,用绳系住,左手持弓,右手持木棰,一手拿着木棰有节奏地弹着弓上的弦。弓弦紧贴着棉花,伴随着那“嘭嘭嘭”?的弹棉花声,棉絮漫天飞舞,一片两片三四片,片片花飞,弦响如歌。周师傅告诉记者,弹好的棉花还要碾压成型,用一个厚木头做的圆盘,类似蒲团大小,一圈一圈来回扭着把棉花压实。最后再铺一层纱,恰似姜太公钓鱼,用一根长竹杆牵着棉纱,如此往复,随着竹杆在空中来回飞舞,棉纱均匀地铺在棉被上,一堆堆碎棉花和旧棉絮就这样最终压成一条平平整整的新被褥。而周师傅的顾客大多都是附近居民,也有慕名前来的,他们当中有的定做结婚新棉胎,有的翻新旧棉胎。传统工艺被替代,慢慢淡出人们视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家里盖的,已不仅仅是棉絮棉胎,取而代之的是品种繁多、色彩斑斓的各种各样腈纶被、九孔被等,弹棉花的手艺也慢慢被机械化操作所代替。“虽然现在市面上品牌棉被多种多样,但手工弹的棉被,比机器加工的棉被要暖和、牢固。因为机械加工的棉被一层层不粘连,盖得棉被就容易通风,手工就质量好一些。”周师傅这样说道,尽管如此,但这仍旧改变不了弹棉花这门手艺渐行渐远的事实。不仅仅是这样,周师傅的三个小孩也没有继承周师傅的手艺,纷纷南下打工,“弹棉花这个工作很辛苦,忙起来时,一天到晚都得站着,而且,长时间的弹花,需要很强的臂力,弹棉花的时候屋子里飞絮弥漫,即使炎热的天气也要上戴口罩,以阻挡空气中的飞舞的棉絮和灰尘”周师傅显得有些无奈,“弹棉花功夫全在一双手上,力度很难平衡,不学个半年是学不会的。”值得周师傅欣慰的是,这两年周师傅收了一个徒弟,跟着他学了一年,现在已经学成出师,也算是他的手艺后继有人了。“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而在当今的城市里,早已看不到弹花郎身背弹弓,走街串巷的身影。曾经,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弹棉花,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与之不变的是,有那些最原始工艺陪伴的旧时光,在人们的记忆中愈久弥香。背弓竹,手持棉花弓,用木棰敲弹棉花弓弦,将所有的棉花弹蓬松,轻触像棉花糖一样的柔软。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弹棉花攫线头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弹棉花攫线头是什么意思?
这都是弹棉花的工序,就是抓线头的意思。比喻工作琐碎、艰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弹棉花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网络里弹棉花是什么意思
15-01-26 &匿名提问 发布09:23:00&&&来源:&&&评论: 点击:
溪畔听水&&& 弹棉花是古老的手艺,历史悠久。我国手工弹棉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不大好考证。但据记载在元代时期就有此业。元代王桢所写的《农书》中记载:“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 弹棉花,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也指弹棉褥。一弯弹弓、一张磨盘,手提一个弹花槌和一条牵纱篾,这就是弹棉花的所有的家当。&&& 据一些资料记载,弹棉花的在京津一带居多,但仔细观察,艺人也分南北两地,而这通过他们所用的工具便可区分。北方弹棉花的弓子大多采用自然生长的弯曲树木,南方弹棉花的弓子基本采用竹片。当然也有讲究的,是用木料制作的。而弓弦都一样,均用牛筋。&&& 弹棉花的店铺比较简易,但多是上门服务,因为一般家里不够大。往往就在院子里,空地上,用条凳支上门板,搭个床即可以开工。两人搭档,一般都是师徒、父子、夫妻、兄弟等。&&& 弹棉花人在工作时,系一腰带,后插一木棍,用绳系住,左手持弓,右手持槌。弹棉花工序其实有很多。主要的是弹、压、上线。如果是旧絮翻新,还有一个撕絮的工序。弹棉花的关键是振动弓弦,用木槌有节奏地打击,弓弦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均匀地振动,使棉絮成飞花而重新组合。弹花的主要工具是一个杉木弓,檀木锤。弹花者腰系板儿带,竹条系在身后,高出头顶两三尺。竹条超出肩膀的部分向前弯曲,用来悬挂弹花弓。为了稳妥,有的弹花者也会把自己五花大绑以固定身后的竹条。木弓有一人来长,形状大约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太大的变化,称为背弓弹花。&&& 在弹棉花的时候,弹花者用木锤敲击弓弦。以弓弦的振动拉动棉纤维,以达到棉花纤维重组的目的。当弓弦埋入棉花,声音低沉,没有余音;弓弦浮出棉花,声音高亢,余音较长。&&& 记得上中学时,离学校不远的乡里(那时叫公社)就有一家弹棉花的铺子。有时放学路过棉花铺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看一会儿弹棉花。在木锤的击打下,棉弓上弓弦激烈地抖动,棉絮一缕缕地被撕扯着,向四处飞溅,犹如一群群受惊的洁白小鸟,迅即飞起,又慢慢地落下。棉弓指向哪里,哪里就是一阵喧腾,此起彼伏,看着看着,案板上就堆积起了厚厚一层松软的棉絮。&&& 最喜欢看弹棉花的师傅包棉胎。在置放棉胎的案板四周,插有许多的小圆柱子,一根细细的竹杆顶部勾着纱线在这些小木柱间穿梭着,纤纤竹枝,颤颤点点,似蜻蜓在雪地中点水。纵横往来,又似蜘蛛在白絮中织网罗云。将弹好的棉花按规定尺寸摆放好,然后用纱线把它包裹起来,网住这些棉絮不让它散开。最后用工具将它压平整,一床棉胎才算弹好。&&&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代的弹棉花劳作,就像一幅乡村的写意油画,它的画面与儿时的快乐一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城市里早已看不到弹花郎身背弹弓,走街串巷的身影。就是在偏僻的农村,这种手艺也逐渐被时代进步无情地挤出了历史的舞台。&&
《今日高淳》在线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绵延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