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1431288598该产品是否用转基因小麦粉及其制品制的?

转基因小麦神秘现身美国 引全球关注
中研普华报道:
相关研究报告
  一种被放弃9年之久的转基因小麦近日神秘现身美国农田,引起全球高度关注。日本和韩国随即宣布暂停进口美国的部分小麦,欧盟要求其成员国严格检测从美国进口的小麦。未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小麦怎会出现在美国农田中?它有什么健康风险?这次事件对转基因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谜团未解
  今年4月,俄勒冈州一农民给自家休耕田地喷洒“农达”除草剂后,却意外发现一些小麦顽强生长。小麦样本被送至俄勒冈州立大学检测后初步认定,它们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由于美国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小麦,美部5月初接获报告立即派人实地调查,最终确认这是美国孟山都公司10多年前研发的一种抗杀虫剂转基因小麦。
  美农业部5月29日对外公布了相关消息。然而,这些转基因小麦从何而来?事发一个月后,研究人员依然一头雾水。孟山都公司早在9年前就宣布放弃这种小麦的种植申请,在俄勒冈州对这种小麦的上一次田间试验是在2001年,时间上相差大,地点也相隔较远。当年农业部共批准美国16个州100多块农田试验种植该小麦,但没有一块试验田接近此次事发地点。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农业专家则表示,孟山都试验种植的是春小麦,而现在出现的是冬小麦。孟山都也认为这一事件“不正常”。它解释说,麦种在土壤里的存活时间也就是一两年,此外小麦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99%的授粉发生在10米范围内,因此遗留在土壤中的麦种或花粉均无法用来解释这一事件。
  美国农业部表示,已有多名专家在现场调查,他们将“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一事件,尽快查清来龙去脉。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如果被证实是某些人或机构擅自种植转基因小麦,那么他们可能面临高达100万美元的罚款和其他惩罚措施。
  多国防范
  美国农业部公布转基因小麦的消息后,日本取消了美国小麦的一笔订单,韩国暂停进口美国软白小麦。欧盟也要求成员国严查从美国进口的小麦。
  美国有关方面表示,十分清楚贸易伙伴对转基因小麦的担忧,保证彻查并及时通报调查进展。但美国也呼吁贸易伙伴不必担心,因为转基因小麦“对食品安全不构成威胁”,并给出了两个解释。
  首先,美国农业部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这种转基因小麦已进入商业供应链”。孟山都称,内部评估表明“有相当充分的理由说明,出现抗‘农达’特性的小麦数量非常有限”。美国小麦协会与全国小麦种植者协会则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这一发现是孤立的,一些国家暂停进口美国软白小麦没有科学依据。”
  其次,美国农业部和孟山都均提及美国食品和药物局对该小麦的安全性评估结论。美药管局于2004年完成的评估称:“该小麦植株的食品和种子用途与市场上非转基因小麦植株一样安全……其成分、安全性和其他相关参数与目前生长、销售和消费的小麦植株没有本质不同。”孟山都还表示,抗杀虫剂转基因小麦中使用的耐草甘膦基因“已有很长的安全使用历史”,“这种基因已在棉花、大豆和其他被全球数百万农民种植的作物中广泛使用”。
  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转基因棉花、大豆和玉米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94%、93%和88%。目前,全球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引起健康风险的确凿证据。
  影响几何
  从1997年到2004年,孟山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抗“农达”等除草剂的转基因小麦。孟山都称,这种小麦除能抵御除草剂外,其产量比普通小麦高出5%到15%。但在2004年,孟山都还是放弃了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的种植申请。
  原因很简单:反对声音太大。美国是全球小麦最大出口国,其中每年向亚洲出口的小麦超过4000万吨,占全球总贸易规模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于担心失去海外市场,加上一些组织反对,孟山都最终让步,称4到8年后再考虑转基因小麦的前途。
  但这不代表转基因小麦从此被束之高阁。现在尽管没有一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小麦,但据美国农业部透露:“过去10多年中,小麦行业代表、技术研发公司、美国及国外小麦主要用户之间一直在讨论转基因小麦何时能引入全球市场。”
  但这次事件无疑给转基因小麦泼了一盆冷水。巧合的是就在一周前,刚有50多个国家的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孟山都公司及转基因食品。
本文分享地址:
大庆市畜牧业生成“四大产业链”,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日前,记者从大庆 …
近期,针对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湖南省龙山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渔业高温季 …
青冈县位于北纬46°至47°之间,处于世界玉米和奶牛产业带上(年平均积温 …
8月的武汉,一片火热。如果你此时来到湖北,好客的湖北人一定会请1 …
2013/14全球棉花消费量继续提高美国农业部9月预估,2013/14年世1 …
9月10日上午,甘肃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食品与农林部林业合作“谅解2 …
为总结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进农业企业 …
运营公司: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层
邮编:518031 E-mail:
服务热线:(+86)6 06 96 56 29596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简称"") TM 旗下网站 传真:8
咨询QQ:918461《纽约时报》刊文:我们需要转基因小麦
关键字:&转基因小麦纽约时报玉米大豆美国农业孟山都观察者头条头条
转基因之争因为方舟子与崔永元的&嘴仗&而演变成大众话题,崔永元甚至专门赴美考察转基因食品在当地的状况。《纽约时报》2月2日刊发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Jayson Lusk与胡佛研究院研究员Henry I. Miller合写的文章,呼吁美国政府允许种植转基因小麦。
文章题为&我们需要转基因小麦&。两位作者指出,现在美国国内生产的玉米和大豆有90%都是转基因品种。观察者网全文译出,供读者参考:
我们需要转基因小麦
Jayson Lusk and Henry I. Miller
玉米、大豆和小麦,这三种作物占了美国农业产出的大头。但小麦有其特别之处。全美逾90%的玉米和大豆耕种面积撒上了转基因品种。这些转基因品种可以抗虫害或抗农药,或两者兼有。可是,美国却没有一块地用于转基因小麦的商业化种植。
种植小麦的农民由此遭受损失,购买面包和意大利面的消费者们也利益受损,他们支付的价格将越来越高,因为种植小麦的耕地正在逐渐减少。美国小麦产业若少了转基因分子技术的帮助,就得咬紧牙关与其他采用了生物学新科技的农业产品竞争,应对西方的干旱状况。而所有这一切的背景是,全球人口还在增加,而全球小麦需求量也水涨船高。
为什么小麦落后了?其中一个原因是,1990年代中期,玉米和大豆种植者热情地接受了新兴生命科技革命,使用新研制的转基因种子。但种小麦的农民群体则担忧新品种的种子未来可能涨价,担忧国外贸易商可能抵制转基因产品,因而在新科技面前逡巡不前。
如今,玉米和大豆种植者转向的理由已经显而易见。玉米产出增加了,农民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转而使用毒性较轻的除草剂。农民赚的钱也多了。同一时期,小麦种植面积下降约20%,虽然产出有提升,但生产率比使用分子技术的转基因作物低。
孟山都最近宣称,该公司在研制适合除草剂的小麦品种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这将帮助农民使用对环境更加温和的除草剂,为下一步商业化种植做铺垫。但美国联邦政府必须先通过这一新技术,而政府程序因对转基因技术的区别对待而管制特别严格、费用高昂、极不科学。
科学界的共识是,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的杂交作物一样安全,而后者已是我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政府应当鼓励、推广这些新技术。
小麦和其他商业化农作物有何不同,即使有所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美国国内生产的玉米和大豆主要用于喂养牲畜,或者制造乙醇;而大部分的小麦都做成了面包和意大利面由人类食用。这就是一些人担忧的理由,转基因小麦可能会影响出口。欧盟国家和日本每年向美国购买的小麦大约占美国小麦出口量的15%。但他们也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颇为反对。
因此,小麦种植者大概失去了转基因最大的好处:作物能够抵御干旱或者低水量。而这个好处将是小麦种植面积提升、受农民欢迎的很大一个原因。美国小麦种植地是在奥加拉拉蓄水层之上,美国中部平原。而该蓄水层正在迅速枯竭。按照目前的用水量,50年后奥加拉拉蓄水层就只剩30%的水了。以此为生的农民将面临严苛的用水条件。
过去几年该地区还发生了干旱,加重水资源枯竭状况。最近情况虽有所好转,但上一季的冬小麦仍旧遭遇严重干旱。
例如,在埃及,研究者们10年前发现,将大麦的某个基因转移到小麦上,可以帮助小麦抵御更严重的缺水。它只需要传统小麦八分之一的水量,而且少量雨水灌溉即可。这正是小麦种植者需要的。
转基因作物的领先者,孟山都公司,2004年砍掉了改良小麦的项目。原因之一是,北美的农作物贸易商和农民们担忧某些外国进口商会抵制。自那时起,许多种植者和加工商都转变了想法,希望获得抗虫害、抗病、抗霜、抗干旱的转基因品种。某些国家怀疑或抵触转基因,但中国、巴西、印尼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某些国家非常关心他们的食品安全,通过国内生产以提高产量的可能性较为有限。这些国家应当会接受转基因小麦。
鉴于小麦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供应紧缺、干旱、全球人口增加和农作物利润竞争,我们应当挽回颓势。我们需要采用更多的新技术突破,结束不科学的、过度的、歧视性的政府管制。
(Jayson Lusk is a professor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t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author of &Food Police: A Well-Fed Manifesto About the Politics of Your Plate.& Henry I. Miller, a physician and a fellow at the Hoover Institution, is co-author of &The Frankenfood Myth: How Protest and Politics Threaten the Biotech Revolution.&)
美国的大农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新伟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裕精制小麦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