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09.08旧历十字星是什么意思星坐?十字星是什么意思天干

农历日20点的天干地支是什么?_百度知道
农历日20点的天干地支是什么?
巳中藏有庚金。同类水三,大溪水命,八字,论命以癸水为中心,八字明字缺金 ,日主五行癸水,五行三水二木二火一土:甲寅 丙子 癸巳 壬戌,异类木火土五、戌中藏有辛金,农历冬月初五
其他类似问题
天干地支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历是什么意思`在日历上怎么看_百度知道
农历是什么意思`在日历上怎么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平年十二个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哪个月小,一般叫作阴历。也叫旧历中国的一种历法,所以又称为夏历,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小月二十九天。在日历上除了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日期,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六十年周而复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年年不同),大月三十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是阴阳历的一种。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
中国传统历法之一,由于它对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也称为农历,还有阴历、殷历、古历、旧历等叫法。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在日历上,一般是以汉字中的“初一。。。。。。初十。。。。。。三十”标明的既是农历。
你是中国人不、农历就是阴历、旧社会人就用农历看日期
其他类似问题
日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干支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干支历
干支历,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它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标记年月日时的。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1]由于60干支以为首,所以干支历又称为甲子历。外文名Sexagenary Cycle Calendar别&&&&称甲子历、中国阳历、节气历[1]历法类型(阳历)使用时间至今主要使用区域中国两岸三地,华人地区主要用途历法、、、、择日等
干支历是一种以60组各不相同的标记年、月、日、时的,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1]。日 、月、年和时是历法的基本要素。[2]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为一年之始,年长为一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无关[1],它比农历更稳定而准确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的和变化。
干支历示例:(公历日下午2点,农历八月初十日)
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天干地支,简《甲骨文合集》称“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古称十日,十二支古称十二辰。干支这个名称,在以前是没有的。关于干支的起源,成书于末年的史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容成作历,作甲子”。《》也记载有“(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大桡”,史籍记载是的史官,《·尊师》:“ 黄帝师大挠 。”近代学者对干支的起源做过一些研究和论证,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2]
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干,双数序列为阴干。十二地支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支,双数序列为阴支。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依次相配,组成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见图)。这版甲骨是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此为一牛胛骨。[3]在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2]节气反映了地球在绕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范畴。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公历日期对照从地球上看,太阳在天球上沿着轨道()作周年视运动,我国古代人们发现了太阳年位置的变化与农业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于是,在历法中,利用天文现象,反映气候的变化,便于农事的安排,编制了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黄道(360°)分成二十四等分点,以春分点0点为起点,太阳每运行15°称一节气,位于等分点的瞬间就是交节气时刻,每个节气都设有专用名,它们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等意义。[4]
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已确定)。[1]到西汉时,《》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5]
为方便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先有岁星纪年当代北京立春时的迎春习俗法,后有太岁纪年法,它们可以说是干支纪年法的前身。由于绕天一周,实际不是恰好为12年,而是11.86年。所以杷它当做12年一周天,顺次计箅,结果和实际的天象不合,每隔83年就会有一次误差。西汉末刘饮提倡超辰法,就是以144年间岁星运行的次数为14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按超辰法应该超辰而不超辰,从这年以后,纪年法完全和岁星的运行没有什么关系,只按六十干支的次序来纪年。[2]
干支历的纪年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年分界线,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以至无穷。纪年的该组干支可称为年柱。
民国以前,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干支历岁首,叫春节();由于是春天的开始,我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是一个重大节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当受重视的。[6]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月、公历和太阳位置对照时代开始以十二支纪月,叫做月建。十二辰(即十二支)的意义在《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和《》都载其语源的说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都表示万物从发生,经过繁茂、成熟、衰减,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状态。《》的解说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大体上文字的构造和其意义是一脉相承的。其名称可以说是考虑阴阳的消长和五行的推栘而组成的。[2]以上古籍记载把十二辰都描述为物候的周年变化[7],这充分说明干支纪月的阳历性质。
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中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单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节”,双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气”或“中”,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由12“节”加12“气”组成)。又以交立春节气当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即寅月(有的书籍又同时标注为1月或正月,用以辅助理解,其余类推)的起始,于是每一个“节”加一个“气”就为一个月,每个“节”可代表上半月(约15天),每个“气”可代表下半月,这样每个月就包含了两个节气。不需设置闰月。
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月、公历和太阳位置对照见右图。
干支历月、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干支历月份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季节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节)
干支纪月除十二支固定外,十干是依次排列的。[2]于是,从甲子到癸亥,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循环更替,每5年一个周期。纪月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月柱。人们根据干支年、月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月的推导口诀:(知道了年干,就可算出当年的月干)
五虎遁年起月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8]
一般所谓是指十二支而言,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有人认为月建是指(农历)月的大小而言,所以有大建和小建的谬称。[2]从而又把“正月建寅”等,错误地解读为农历正月等同于“寅”或干支历的寅月。事实上,月建是等分的。按一年365.25日算,共历30.4375日,而1个只有29.530589日。这一辰就差了几乎1天。这十二辰合起来差了将近11天。[7]那相差出来的天数又怎么办?这就是阴阳历需要设置闰月的原因了。
《史记·历书》又有“夏正”、&殷正”、&周正&之分,这就是战国、秦、汉时代盛行的三正论。(建正意为阴阳历以哪个月建作为其一年中的第一月份的起始位置。)但有人认为三正交替不是历史事实。[2]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不断循环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
干支纪日在每一天的划分标准为晚上的零时,即子正。子正在《》中叫晨明,《集解》中叫夜半。[2]此外,晚上23至24点又称为晚子时,24点至1点称为早子时。(另有部分八字命理派别以子初划分日干支,即晚上23点起为新的一天。)
由于干支纪日以每一天来计算,对历法没有太多要求,且它的作用能很好的配合记事,所以它能直接附加在阴阳历上。
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历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所以历算家都以甲子为不变的尺度,考古家也借甲子以定古代月日的真正间隔,否则经过多次的改历,古代岁月将无法整理。干支纪日法不独为历家推算的工具。[7]《史记·历书》已以十二支纪时。古人把一昼日晷夜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为八刻,一昼夜为九十六刻。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因而一辰等于二小时。每辰两小时,遂有初正之分,每时等于四刻,每刻等于十五分钟。[2]
子时: 23点至1点;丑时: 1点至3点;寅时: 3点至5点;卯时: 5点至7点;辰时: 7点至9点;巳时: 9点至11点;午时: 11点至13点;未时: 13点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 19点至21点;亥时: 21点至23点。
在古代由于历书中都不标记干支纪时,于是人们根据干支日、时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时的推导口诀:(十二个时支为已知不变,就推排时干)
五鼠遁日起时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是。
戊癸何方觅,壬子是真途。[8]中国出现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年代各不相同。[2]在古代,人们采用干支纪日或纪月时,开头大概只是单一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干支表地使用干或支。以后就将干支配搭起来使用。[7]
干支纪日是现今历史上最长的纪日法,据考从伏羲氏就开始有创建,从中国古代的夏朝就已经开始使用。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但因材料的缺失,我们并不能完整串联到商代的干支纪日。后来延续的纪日干支是根据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所记载的日食时间,即从春秋时候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开始起算至今的。[2]
接着,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1]。在后来的《》、《》、《·时则训》等古籍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春建寅卯辰,夏建巳午未,秋建申酉戌,冬建亥子丑之月也。&[9]
而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至今,一直用干支来纪年。唐代以后,五代历书(即)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干支历日趋完整。[1]
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岁具注历日》(伯3403)为例,各月起始点的定义,并非历法中的,而指的是各月节气,此故,二月就定义成从惊蛰(二月节)至清明(三月节)前一日,余类推。敦煌具注历以节气为各月之始的规矩,或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此因我们从现存各汉简残历中,即可见到不以朔日作为各月铺注起点的情形。[10]
明朝万历时期的《》第二十九回:神仙道:“请先观贵造,然后观相尊容。 ”西门庆便说与八字:“属虎的,二十九岁了,七月二十八日子时生。”这神仙暗暗掐指寻纹,良久说道:“官人贵造:丙寅年,辛酉月,壬午日,丙子时。七月二十三白露,已交八月算命......又命宫驲马临申,不过七月必见矣。”可见干支历在当时民间和著书上的使用。
另见清代乾隆时期,曹雪芹所著的《》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癫”中写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干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是清代历朝的编年体史料汇编。书中都有采用干支历,且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 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清实录》之第廿八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一册,第1044页,嘉庆五年十二月廿一日(己巳)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己巳。是日辛酉年立春。”《清实录》之第三十一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四册,第408页,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廿三日(丁卯)立春,《实录》的记载是:丁卯。是日壬申年立春。[11-12]例子太多不再列举。
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日多与历法纪时配合,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实际上中历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历法体系。2000年来中国干支纪时与历法数序纪时(如现在的农历)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统。[1]应该充分提起注意的是,干支历与月亮的圆缺规律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干支历与季节直接对应,这方面内容对学术界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因为自周朝以来一直行用太阴历,学术界对十二支纪十二月历法中每个月的月初与月中,很少有十分明确的论述。尽管学者们都相当清楚,但还是出现过忽略十二支纪月与现行太阴历之间的本质区别的情况。[9]
1989年,由(现总部)编写的《公历 农历 干支历 日历对照表》出版,该书中清楚显示出、、干支历这三套历法。它以公历作为主线,干支历作为第二着重点,并以农历与其一一对应。[13]从对照表中看到,干支历是这样表示的:(以公元1893年/光绪十九年为例)正月甲寅、二月乙卯、三月丙辰……注意!这里的“正月、二月、三月”绝不是指农历的月份,只是作为数序。农历的月份也在表中这样标注,但是,农历的特征是具有,而干支历是绝对没有的。所以翻看全书的每一年,干支历的月份都是那样表示,只有12个月,没有重复。对照表的第二个特点是,干支历和公历的对应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二者都属于的缘故。(但该书对干支历的定义并不严谨,容易引起误解。)
2008年,“十一五《阴阳干支万年历》”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该书在前言部分对干支历的定义和发展史有较明确的表述,并因我国最终使用了同属阳历性质的格列历(),表露出深深的惋惜。
是我国时间上的权威。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国家的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14]而正是国家授时中心供给全网免费使用的万年历。日梭万年历上有显示干支历,它以立春为一年的分界线。
在当代,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历法的计算和普及已经不成问题。紫金山天文台亦不是国内唯一能编写历书的机构,一些少数民族也能编写自己的特有历书。因此,大部分网上在线万年历均提供完整标准的干支历。如“万年历”即有显示,PC平台软件如、,手机应用如等等(有的能准确显示出时辰)。然而有部分万年历书、黄历却没有严格标记干支历,如纪年、纪月只是笼统或错误标注(标在农历月的初一),极容易引起误导。而大部分农历只是简单标注纪日、笼统标注纪年(在封面或版头),是极不严格的干支历纪法,只能找办法推断纪月、纪时,相当麻烦。这为干支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障碍。
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等领域上,并为历朝官方历书(即)所记载。干支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合理保护。十二支纪十二月的办法其实就是《》在《阴阳别论》中所说的与人体十二正经直接对应的十二个月,即“春季划分寅卯辰,夏季划分巳午未,秋季划分申酉戌,冬季划分亥子丑,总共十二个月。十二脉,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之脉。十二脉与气数直接对应,所以与天地之气相互感应。”
十二支与十二正经直接对应表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经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阴阳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经脉盛衰年周期表经脉之气对脏腑组织的输注,同样受到时令节气的影响,如《灵枢·五
乱》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经脉盛衰与四时阴阳消长同步的周期特点见右表“经脉盛衰年周期表”。
《素问·脏气法时论》强调:&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这种经脉主时节律,更符合《》的脏象理论。金元四大家张从正十分注意疾病发生与天时变化的关系。他最推崇&春宜吐&、&春夏宜汗、&秋宜下&的治则,同时又提出&四时有急吐者,不必直待春时也&,&设若秋冬得春夏之病,当不发汗乎。但春夏宜汗而秋冬难耳&,&设若春夏有可下之疾,当不下乎。此世之庸工跼跪迁延,误人大病者也。皆日夏月岂敢用过药泻脱胃气。呜呼!何不达造化之甚也&。
认为,用药还要考虑季节因素,张从正《儒门事亲》在&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一章中讨论此问题,如&午未之月多暑,宜辛凉解之:子丑之月多冻,宜辛温解之&。其说法有积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出生时间与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癫痫、脑肿瘤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那么出生时间是否与脑卒中有关?中医学者余丹和张苏明对此做出了科学研究。其方法为:832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832例无脑卒中病史和脑卒中征象,按1:1比例与脑卒中组配对性别和出生年份相同而年龄相近者为对照组.采用太阳历和干支历记录研究对象的出生时间.采用圆形分布法等,统计分析各出生时间序列与卒中发病频数、发病年龄、性别、脑卒中病变性质、脑卒中病灶侧别以及与脑卒中死亡的关系。结论:脑卒中多在较寒冷的冬季风季节出生。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有以4个出生月份为周期的4月节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与出生10日十天干周期关系密切。脑卒中的卒中病变性质与出生千支60甲子日周期关系密切。脑卒中的卒中病灶侧别有以4个出生年份为周期的4年节律。[15]
美国的中医学者毛小妹和白贵敦更是提出&五运六气阴阳十体质三分法&,把五运六气的干支周期分段,直接对应此时段出生人群的体质.相当于把一段时空内群体的生日作为划分体质的范围值,提取相似特征的体质、多发病和生理低潮期概率为参考数据,作为对同类生日患者的体质、健康或疾病的理论评估.从而补充了中医&天道气数&的信息缺失。用于推演中医的数学模型干支历,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中国特点且非常先进、科学的天文年历。这是因为干支历历元的确定,干支历干支组合是有着深刻天文背景的,既包括了地球的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反映了太阳对地球辐射量变化规律,也包括了月球及太阳系其他行星对地球表面大气循环,包括大气中水汽循环的规律性、决定性作用。、是现代研究中的重要因子。
运气学说的推演工具干支历,其干支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反映天文因子对地球的作用特点。干支历是用(代数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方法作为处理天文数据的基本计算方法。中国古天文学将地球作为相对静止质点来研究太阳、月球、太阳系五大行星等对地球的不同时空作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并以此建立干支历的数学模型及赤道黄道坐标系也应该是一种有用的模型。
以干支历反映的地球气象气候变迁周期、个体遗传体质、健康特征、相关疾病的不同年龄表达等有直接联系,并可以中医运气学说中用以推演运气变化的不同干支组合进行可重复性分析与探讨。[16]此古法其中一部分为二十四节气导引术,相传为唐末五代宋初时期,我陈抟(陈希夷)国著名的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所创,关于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完整的记载,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文献为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的《保生心鉴》一书。该书重点介绍了“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序”,依月令之顺序,分述一年中每个节气后的导引方法以及主治病症等,并配有精美的图像。图文并重、简单实用,对后世影响较大。1895 年,美国德贞(J·Dudgeon)将其翻译成英文而开始在海外传播。古法其它部分分别为唐朝(被后人誉为“药王”、“医神”)、晋朝(即许逊,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等)、明代髙濂等所创。
一、正月(即寅月,“正”是基准月、第一之意,下同)养生法
正月为孟春(又叫孟月,即每季第一个月,仲月为第二个月,季月即第三个月,下同。),春令虽至,其气未臻,冬残未尽,春寒极易伤人。善养生者,仍须固密,勿泄其气。冬气已衰,肾脏失时,故易受病。唐朝孙思邈指出:&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太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明代髙濂指出:&孟春之月……坐卧当向北方。&
导引法如下:药王孙思邈
1.宋朝陈希夷立春正月节坐功: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
坐功:宜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3次。
治病:风气积聚,项痛、肩瞎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2,雨水正月中坐功: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悉治。
许逊二、 二月养生法
二月为仲春,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中。《春秋繁露,阴阳出人上下篇》指出:&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养生者'当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太热,安静神气,以法生成。……生气在丑,卧养宜向东北。&在饮食方面,孙思邈指出:&二月肾气微,肝正旺,宜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
导引法如下:
1.晋朝许旌阳坐功二式:其一,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风。又以手掩项后,使面仰视,使项与手争力,去热毒肩痛,目视不明,积风不散。
其二,以两手相重,按髀,左右极力,去腰肾风毒之气及胸膈之气,兼能明目。
.......(篇幅所限,不再多列)十二月气法,原载宋朝《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练此功法可除胁腰之厄,并可目明清爽,主要是能增寿延年。
其文有曰:要知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二十四气,,昼夜百刻,俱在导引之说。究此气候,常无灾缠,延年长久。如遇立春正月节后(即寅月),每日子丑二时,将手按两内肾,转身耸引,各三十五度,吐纳嗽咽如意。堂能尽其功夫,虽不足以成大道,亦可以发散眉背经项积滞风之疾,身轻体健。……三月(即辰月)淸明节后,丑寅时,正坐定,左右手硬前引祖气七八度,清液浊吐三二,其工功夫三五次,如此却腰肾胃虚积滞,寿命何不增孚!三月中,每日丑寅时,平坐,换左右手,举托移肾,各三五度,华池水下咽中丹田,或二三次,可去脾胃淤血,工夫长久,身安轻健……十二月节后子丑时,正坐静工,一手抱袓根,一手运脐中,运气荣荣,不放不收,顺顺安相根祖,发生之后三五度,依法元违,养命远久。……中国历代官方黄历中的吉凶宜忌天文机构的职掌,除包括推算历法和观测天象外,还需负责处理选择事,如东汉时期天文官的职责就包括:“凡国、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稍后,在官方的天文机构中更出现一部门专责此类事情,宋、元时,称之为三式科,在清代则称作漏刻科,此科在清初的职掌为:&相看营建内外宫室、山陵,推合大婚,选择吉期,调品壶漏,管理进楼,郊祀候时,兼铺注出师方向&,表面上虽较东汉复杂,其实两者的内容在一千多年间并无太大出入。
从元代开始,以迄清末,政府更在州县广设有,与和鼎足而三,以处理地方上有关&卜择时日、相关面势向背&之事。
透过官僚以及教育体系的认可,选择术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因此日益深化。竹简日书如以明代为例,我们在《》、《士商必要》、《》等民间编印的日用百科,以及御匠司和内医院官员所出版的《》、《》等专门书籍中,即均可见到丰富的趋避内容。
中国传统的选择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相当成熟,当时《》中所记占候时日宜忌的内容,不仅涉及嫁娶、出行等日常行事,亦牵涉、等军国大事。然而《日书》的性质乃属术家所用的专门参考工具书,一般人或不易卒读。当时民众如欲择吉避凶,恐均需问询所谓的&日者&,此故考古出土的汉简残历,主要在记月尽大小和日序干支,只少数历中偶尔注有&八魁&、&反支&或&血忌&等神杀(又称神煞〉之名。唐代以后,随着技术的成熟,政府开始印制历日(即)。在这些雕印的历日之上,有关行事宜忌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
而择吉之术只与年月日的干支相关,即干支历。后世的选择家为增加其术的&精密度&,并营造出上应天行的形象,乃强调铺注规则中的月份,是从该月节气的起始瞬间至下月节气之前。南宋掌禹锡即称:&凡择日,皆取月节气应为正,气应时刻随历日用之&。[10],简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按,并非)。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八字命理学是一种根据干支历、阴阳五行、神煞等理论推测人的事业、婚姻、财运、学业、健康等事的学问,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算命方法。[17]
在古代中国,一般孩子出生,父母都会记下其生辰八字。然后由星相家帮助为孩子取名。从宋代起,取名时人为设置的限制明显多了起来。除了考虑传统的避讳,取名时还要讲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生肖属相、五格剖象、八卦六爻等等。这其中以“生辰八字”与“阴阳五行”配合入名最为流行。[18]
此外,生辰八字还用于婚配。古代婚姻,一般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夫妻二人在结婚前少有见面的机会,有人甚至要到洞房花烛之时,才得以一窥丈夫或妻子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是说,二人能否走到一起,是需有媒人为中介,以门当户对为基础,而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则是二人八字合婚的结果。[19]
在当代,生辰八字的文化并没有消退的迹象,相反却越加流行。如台湾选举中,竞选总部的选址特别注重风水、坐向,讲究与参选人的生辰八字契合,在开张日期选择上,也有一番思量,希望吉时能带来吉运。如首次参选“总统”时,搬入竞选总部的日期是日,取“19”和“英九”谐音,门牌号也是19。在竞选总部成立当天,还要举行隆重的焚香祈福仪式。[20]
像蔡英文2012年竞选“总统”时,就请命理师加持过,在供桌旁桶子里,装了108枚10元新台币硬币,开张时辰则是配合总部方位与候选人生辰。这些反映出参选人精心选址以求胜选、借重吉运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21]
当然,以上内容信或不信,均取决于个人。生肖的起源及其与地支的关系
关于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的《》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隋代 生肖铭文镜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已,蛇也。申,猴也。”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惟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22]
到了,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当时叙事述人每每称人的属相,如“东昏侯属猪”、“崔慧景属马”等等[23]。《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到“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隋代砖室墓中挖掘出来的8件生肖俑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22]
到了唐代,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24]约自宋代开始,在人们的观念中又进而将生肖与一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许多生肖禁忌。北宋徽宗时,因其属狗,曾诏令天下禁止杀狗。太学生们曾气愤地质问:“神宗皇帝(徽宗之父)生出土唐代的十二生肖陶俑于戊子年,肖生为鼠。为何当时不禁养猫?”元代的仁宗皇帝因属相为鸡,也曾颁布过不许在大都(北京)城内外倒提鸡的禁令。明代的武宗皇帝因属猪,还曾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诏令全国“严禁畜猪”,违者充军,以至于次年清明皇家备办祭祖三牲时,竟找不到一头猪了。
生肖禁忌还表现在婚配方面,其肇因则是源于五行相克的属相相克观念。凡有婚嫁,必得先批“”,看二人命中是否相合。由此,甚而还产生了诸如“猪猴不到头,白马怕青牛;金鸡怕玉犬,龙兔泪交流;蛇虎一刀错,羊鼠一旦休”以及“古来白马犯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猛虎见蛇如刀错,兔儿遇龙泪交流;金鸡玉犬莫相见,亥猪从来怕猿猴”之类的婚配禁忌歌。属相相克观念,可谓是生肖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它对周边民族亦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25]
属相生肖以立春为界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过了换生肖属相”,韩硕表示,主要是很多没有被人重视,慢慢被遗忘或改变。[26]此外,在传统天文历法认知上的欠缺和不足,以及对部分涉及封建迷信文化的偏见,导致把农历与干支历混淆和不客观不全面的认识也是主因。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存在着──对应的关系[24],这从上文中生肖的起源来看已有定论。那么,生肖的属分当然也应该以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为基础。而干支纪年的分割点就在立春,所以,生肖属分也当以立春为界。[27]
在古时由官方计算颁订,未经御批,不准翻印。然而在重利的吸引之下,更因部分偏远地区不能及时获得当年的官历,故私历的出现一直无法禁绝。直到清乾隆十六年才准许民间翻刻官印的黄历。我们翻开任何一本皇历,都能看到,干支年份的变更,不在正月初一,而在立春建寅之日[27]。
福州民俗研究者郑子端,他翻出民国的老黄历,上面还是以立春为一个生肖年开始的节点。春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确定下来的。辛亥 革命后,皇帝年号被废除,而干支纪年一直沿用。1912年,先生宣布废除旧历,采用公历纪年。到了1914年,时任民国大总统颁布法令,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在此之前,民间和官方都以立春作为岁首。[28]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认为,“按照固有的传统观念来说,立春才是属相轮换的分界”。“自从确立了十二生肖,我们就开始将立春看做是生肖轮换的计算起始时间。”[29]
我国的黄历和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就认为,“生肖”的说法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当时“干支历”中的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30]。
中国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所以长久以来“立春”在术数界中皆被视作新一年开始。至于正月初一,只是12个农历月份中的第一天,虽然家家户户都大肆庆祝,但新一年的风水术数计算仍是以“立春”作分水岭。[31]
中国传统的属相算命、推八字等,都是以立春作为一年起始的。[26]
综上所述,从官方到民间,再到学术界,大都支持生肖始于立春的说法。追根溯源,从立春作为生肖年的起始更加正统[28]。“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32]
“太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星名。即木星。旧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的别名。”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干支纪年是由岁星纪年、太岁纪年发展而来的,这三种纪年法均是根据木星、地球的公转时间而制定,因而木星被称为岁星、太岁,而其属下的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32]
中国道教以多神崇拜为主要特征,“拜太岁”活动就是一种被神化的宗教活太岁和本命年动,其所尊奉的对象为主管岁星的神灵,称太岁神。一般来说,太岁神都供奉在道教宫观中的元辰殿,一些未配建元辰殿的宫观则将太岁神与其他神尊放在一起供奉,如玉皇殿、三清殿等。此外,六十太岁神的中央是一位长着四脸、三目及八臂的神尊,相传她是六十太岁神的母亲,被称为“斗姆元君”,也称斗姥元君。除了斗姆元君长得非同凡人之外,其他六十位太岁神都是凡间的人物形象。相传这是因为六十位太岁神都曾经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朝代托世人间,他们有的是有功于国的将军,有的是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每个人都是我国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备受世人推崇的学习典范。[32]
由于六十甲子年由六十位太岁神轮流值年(相当于值班人员),因而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两位太岁神,一位是本命太岁,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岁;另一位是值年太岁,也称流年太岁。因为干支纪年法有犯、刑、冲、破、害等说法,故此太岁神之间也相应存在这种情况。因而每个人的本命太岁每隔一定时间便会出现与值年太岁互犯、相刑、相冲、相破、相害的情况。如某个人的本命太岁与值年太岁的干支相同,即传统所称的“本命年”,这种情况便被视为犯太岁;与值年太岁相差三年,即为“三刑”;与值年太岁相差六位数则为“冲”,也称“六冲”,属“冲太岁”。比如干支历羊年是由公历日11:58立春开始,至日17;53立春前止。就将进入新的一年,流年羊年,属羊的值太岁;丑未相冲又相刑,属牛的冲太岁+刑太岁;戌未相刑又相破,属狗的刑太岁+破太岁;子未相害,属鼠的害太岁。所以说,在2015年里羊、鼠、牛、狗这四大生肖犯太岁。
由于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的说法,因而“拜太岁”习俗的出现。[32]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已十分盛行。一些人虽参加过“拜太岁”活动,但对“拜太岁”文化却不甚了解,有些人认为“拜太岁”仅仅局限于某些人群,有些人则认为“拜太岁”只拜值年太岁即可。实际上道教界所倡导的“拜太岁”活动是“老少咸宜,人人可为”,其中属相以本命和犯刑、冲、破害等情况的人群为首要。[32]
什么时间拜太岁?
从中国的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也就是说从立春那天起新太岁才开始正式上任当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寺庙一般拜太岁活动都是定在春节时间进行拜祭,一般都是为了大家方便。如果正赶上是在立春节之后那还好,如果是还没有到立春节,那就不对了,新太岁还没有当值,拜的是哪一个,又不是迎太岁。[32]中国历法至少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以为主流,到了西汉,其走向已不容逆转。[1]固传统节日上与干支历有关的比较少,有的甚至为了方便后来改在阴阳历的日期上。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立春后社日节之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农家祭社(土神)祈年之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33]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端午节——端午节原非五月初五,民俗学博士马光亭表示:原来在先秦至两汉时期,端午节的日子是年年不同的,要随着干支历法定在午月(多对应于阴历五月)第一个的午日,但到了魏晋,阴历历法日益普及,便开始改用数字代替推算午月午日,而直接将端午定于五月初五。[34]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现在更多的研究成果证明中华端午节起源于古骆越人的夏至祭,它经历了从汉族端午祭夏至祭向端午祭到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演变过程。古骆越人崇拜太阳,骆越祖山大明山四天坪上发现了我国最早的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测量天象的祭祀坛。说明古骆越人在发明水稻农业的同时就发明了历法。骆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太阳历。太阳历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阳气最旺的夏至日定为一年的中心,以太阳最斜阳气最弱的冬至日定为一年之终和一年之始。阴阳历和干支纪年月日的方法流行后,古骆越人把夏至所在的午月定为一年阳气最盛的月份,认为午月的第一个午日才是阳中至阳的日子,因此把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定为祭祀调阳的日子,称之为端午祭。由于午在生肖中属马,因此端午祭也叫做马月马日祭或重午祭。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因为每一年端午节的日子不尽相同,时,朝廷为了便于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五月初五,于是端午节就演变成为现在的五月初五日。[35]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午月是从芒种节气开始到夏至节气结束的月份,因此午月与五月并不完全相同。真正的端午节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35],如甲午年庚午月戊午日,也即公历日(农历五月十九)。
、出梅——这两个日子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中国历书上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也是入出梅的称谓。
“现实中,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布的梅雨预报。”气象专家说,气象学上的梅雨时节,是指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发生的频繁降水过程。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期,故称“梅雨”;又因此阶段高温高湿,物件容易受潮发霉,又被称为“霉雨”。梅雨在各地的发生期又有差异。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比如2014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8日交“初伏”,7月28日交“中伏”,8月7日交“末伏”,8月17日“出伏”,共计30天。
“三伏天”的天气特色是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保健专家提醒说,从夏至到入伏的这段时间内,公众要注意防暑,尽腊日-腊八节南京“白娘子”施粥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要注意及时补水,常饮用凉开水、酸梅汤、绿豆汤、饮料等;多吃一些苦味和酸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36]
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要祭祀百神。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简称腊八,民间至今尚有喝腊八粥的习惯;又是“佛成道日”,据说释迦牟尼于是日得道成佛。[33]三历对比:
: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在中国又叫国历、新历。它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是一种阳历。公历以1 月1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2013年1 月4日,星期五。(后面两个示例都以这天为准,台湾地区还用,即民国102年)
:标准名称为夏历,是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并结合二十四节气(即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制定的历法。这是一种阴阳历。农历以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壬辰年 十一月 廿三日。(注意汉代至清朝时用皇帝年号纪年,古时与干支纪年并用的其中一个长处是不易错乱。有的万年历为避免与干支历混淆,便注明为“农历年”。)365日历
干支历:以立春建寅月之日为岁首。
示例:壬辰年 壬子月 庚午日。
干支历与公历的关系:
干支历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一个月的时间长度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关。所以干支历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
每年,干支历都能和公历的日期基本对应——因为二者都属于阳历,这是农历所做不到的。比如:每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开始;每年4月4号或5号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月的开始。
且干支历和公历每年的总天数都为365或366天,相当固定。
干支历与农历的关系:
干支历和农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农历存在闰月,会出现一年13个月的情况,平年共有354~355天,闰年共有383~384天。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包括极个别所谓专家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干支历和农历常被混淆。正如当代市面上所看到的很多,均同时注以公历、农历,我们不能张冠李戴地说,今天是2014年正月初一日、2014马年、2014甲午年等,都是错误的。不过当代农历借用了干支来纪年,农历注记的干支纪年就是干支历的纪年;但年份起点上,必须区分清楚。一是对任意一个日期而言,看到起标准的干支历能马上识别出当天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大体位置。
二是无需闰月处理。
三是符合春夏秋冬的四季规律。
四是非常适合计算机处理。
在古代,人们观看的圆缺变化就能非常方便简单地获知时间,而具有阳历性质的干支历却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单纯采用纯阴历又不能像纯阳历(干支历)那样获知一年及四季的变化和指导农事等作用,所以我国祖先非常聪明,把阴历和阳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制定出一种。千百年来,我国的阴阳历都在不断改进,“阴”和“阳”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更没有谁主谁辅的问题。国家时间必须有更精确的历法系统来统筹。干支纪年、纪月、纪日,都是为了记录和推算国家时间而设立的。干支年以干支月为基础,而干支月则以24节气为基础,因此,以阳历为基础的干支年并不与以阴历为基础的农历年相吻合。通俗地理解,阴历是单一以月亮朔望为依据的,最古老最直观的历法,主要用来应付日常的时间安排;干支纪时系统则是严格等分的精确时间分割,主要服务于国家时间,诸如祭祀、天象、灾异等[27]。
固中国民间和历代中一直有使用干支历,同时很多古书中多有记载其使用的痕迹和在历书中推排的方法。
:我国史学中广泛使用干支纪年以表示重大事件的,如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庚子之乱,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37]历史学博士芦敏也指出:地支纪月与农历月份所指不同,例如夏历的正月对应建寅之月,即以立春作为开始,经雨水,直至下个节气惊蛰出现,标志着建卯之月开始。史事因为有了时间记载,才能展示历史发展的进程,才能让我们对历史脉络有较为淸晰的认知。[38]
而韩国、新加坡、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中的很多人仍然在使用干支历,一般用于天文计算和易学的预测术,包含八字预测、八卦预测、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北朝南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