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某铁碳合金金相图中,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的区别

铁碳合金中,怎么来求二次渗碳体的最大质量分数,具体一点!谢谢
铁碳合金中,怎么来求二次渗碳体的最大质量分数,具体一点!谢谢
利用杠杆定律来计算:二次渗碳体的最大含量是2.11%的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则:WmaxFe3C=(2.11-0.77)/(6,69-0.77)=1.34/5.92=0.=22.6%
等待您来回答
跑跑卡丁车领域专家08工学历年真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07年08工学历年真题,)二、画图题根据Fe-Fe3C相图,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相可能存在有五种不同的形态,按照形成温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一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请画出含有上述五种渗碳体的铁碳合金的组织示意图(一种合金中可包含一种或多种形态的渗碳体),并标明渗碳体组织的名称。答案解析:1.如图4-3所示。
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只有……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简答题:()试描述如图4所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简答题:()试描述如图3所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08工学历年真题最新试卷
08工学历年真题热门试卷第四章_铁碳合金相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69页免费23页1下载券67页免费44页1下载券8页免费 74页免费11页1下载券26页7下载券75页2下载券32页2下载券
第四章_铁碳合金相图|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6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金相组织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金相组织
指金属组织中化学成分、和相同的组成,其中包括、及。外文名Micro structure观&&&&察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
【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 GB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即,就是研究金属或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1. -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仍保持γ-fe的。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奥氏体2.-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析出。
铁素体3.-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呈网结状,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4.-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5.-过饱和和渗碳体的,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短棒或小片;典型上呈羽毛状,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6.-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7.-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8.-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9.-碳在a-fe中的。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secondary-martensite--工件回火冷却过程中残留的奥氏体发生转变形成的马氏体。10.-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质点。11.-碳化物和a-相的。
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12.-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13.-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14.-由铁素体和粒状组成。
它是经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其特征是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15.- 如果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过共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的内部。1、铁碳合金:碳钢和的统称,都是以铁和碳为基本组元的合金
2、碳钢:含碳量为0.0218%~2.11%的铁碳合金
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
共析钢:含碳量0.77%
亚共析钢:含碳量0.0218%~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
3、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
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2.11%~4.3%
过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6.69%
4、: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注:由于含碳量大于Fe3C的含碳量(6.69%)时,合金太脆,无实用价值,因此所讨论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1、纯铁:纯铁指的是室温下的α-Fe,强度、低,塑性、韧性好。
2、碳:碳是非,自然界存在的游离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它们是。
3、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
●C以的存在于合金中。
●C溶于Fe的不同中形成固溶体;
A. 铁素体: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用符号“F”或“α”表示,铁素体是一种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的相,铁素体在下可稳定存在。
B. 奥氏体:C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A”或“γ”表示,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好,的热加工都在奥氏体相区进行,奥氏体在下可稳定存在。
C.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Fe3C,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以“Fe3C”或“Cm”符号表示,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HB=800)而脆,塑性几乎等于零。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一般呈片状、网状或球状存在。它的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是铁碳合金的重要强化相。碳在a-Fe中溶解度很低,所以常温下碳以渗碳体或的形式存在。
20号钢 金相组织图谱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有某铁碳合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